黄牛峡
黄牛岩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崖隔江相峙,距桂林市约30千米。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黄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转90度大弯,水流分为二,拍击3个洲渚,滚滚南去,民俗音乐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连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
简介
黄牛峡东距宜昌市约40公里,江中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白狗(滩)次肉牛,滩如竹节筒……”的感慨。黄牛岩下的黄陵庙,古称黄牛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以祭祀黄牛助禹开峡平江的千古功德。东汉末年蜀相诸葛亮率师入川复建。现有山门、禹王殿、武侯祠、民居等古建筑。殿内两根楠木柱上,遗留有公元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痕迹。瑶姬瑶姬用金钗杀死了十二条妖龙,龙血把江水都染红了,过了三年江水还有血腥味儿。妖龙的骨头变成龙骨石,把西陵峡口堵死了,江水流不出去,猛往上涨;峡江两岸尽是水,没有一块干地方。大禹正在黄河两岸治水,听到这个音信,带着治水的民丁,日夜赶路,到三峡疏河治水。哪晓得龙骨石比一般的石头还硬些,锄头挖下去火星子直冒,只留下一点白印子。大禹的手上脚上尽是伤,他一连九年没有回家。这事感动了天上的星官,他下凡尘帮助大禹治水。星宿变成了几十丈长的一头黄牛。它把脑壳一埋,尾巴一夹,四条腿使劲,用牛角一砣一砣地挖龙骨,用头一处一处地抵龙骨石,到底触开了门,推开了三峡,一直把龙骨推出西陵峡口,推成了荆门十二。江里淤的泥沙在宜昌市澄下来,成了一块平原。肉牛帮大禹治好了长江水,长长嘘了一口气。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赶来谢它。黄牛把脑壳一昂,四脚几蹦,跃上了高岩,钻到树林子去了。大禹为寻找黄牛,追上悬崖口,只见板壁岩上留下了清楚的黄牛身影。
从此,人们把那山叫做黄牛山,那岩叫做黄牛岩。
旅游资源
黄牛峡位于桂林磨盘山码头下游,这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周围的群山有不少的山峰象黄牛头,所以叫黄牛峡。当然,也有的山峰象马,象狮子,象老虎,象绣球科的。漓江的水,流到黄牛峡即一分为二,分别向左右两边流去,把江中的沙滩分割成三个小洲。古代,江水直冲对面的悬崖陡壁,波浪翻滚,有如长江三峡之势。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漫游漓江,他视黄牛峡的山川形胜可与长江的巫峡同喻,比庐山、赤壁等地还要美丽壮观,因而用生动的笔调写道:石峰排列而起,横障南天,上分危,几巫峡;下突轰崖,数逾匡老,于是扼江,而东之江流啮其北流,怒涛翻壁,层岚倒影,赤壁、采矶,失其壮丽矣”。
后来,黄牛峡河道,经过多次疏通和修筑,把江水的主流改在江的左边,即现在客船行驶的航道。这里的山峰秀丽,江面宽广,三个洲象是浮在江面上一样。有一首民俗音乐十分形象而又简炼地概括了黄牛峡的风光:群峰对三洲,三洲江上浮。船往一边过,水往两边流。
由来
肉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大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皇大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石,有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一日,天刚刚麻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着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
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这样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视象影现焉,鬓发须眉、冠棠宛然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状。“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已?”黄牛就这样永远留在石壁上,让过往旅客指点、评说。
历史传说
黄牛助禹开江有功,人们便在山下修了座黄牛庙来四时祭祀。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区县令时,认为神牛开峡事出无稽,只信大禹治水,黄牛庙故改称黄陵庙。此庙始建于汉代,屡罹兵焚,多次重修。现仅存明万历46年(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侯祠等。庙的主体建筑是古人为纪念大禹而建的禹王殿。殿内有清慈禧所书的“砥定江澜”和署名惠王所书“玄功万古”木匾。此殿富丽堂皇,由36根两人合抱的楠木主柱支撑,柱上浮雕九条蟠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根“水女柱”立在殿之左侧其离地约四米的柱面一,留有历经120多年的陈旧水迹。柱上挂着一木牌,上书“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这是珍贵的水文资料,记录了有史以来长江最大的一次洪水。
庙内还存有许多记载洪水水位的碑刻。禹王殿的右侧是武侯祠,祠内后院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诸葛亮当年亲手所种。黄陵庙院内还有一口石井,水质极佳,黄陵庙为桔林环绕,风景优美。
景点介绍
壮士牵牛图
从岭顺江东下,进入庙南宽谷,江面展宽,夹峙着的悬崖峭壁也退离江岸。这一段河床礁石林立,每到中洪水时,露出的岩石均被水淹没,化为暗礁;江水受礁石的阻力,改变水流方向,形成挑流。所以,这段河道又叫腰叉河(或腰斩河,寓有拦腰斩断之意)。滩多,水急,泡漩多的腰叉河,只有江心航道,没有主航副航之分,是三峡航道的险要河段。长江经腰叉河,过鹿角滩,使进人黄牛峡,仰望南岸,高崖矗立,三峰突起。宛如莼菜。峰壁呈灰白色。其中西边一峰的大石壁上,有一幅天生的彩画,好象一位粗黑壮士,牵着一头大黄牛。昂首健步,煞似迈向那无边的远方,故而人称“壮士牵牛图”。这就是有名的黄牛岩,这段峡谷也就被称为“黄牛峡”古往今来,人们对这幅大自然的杰作,无不惊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它的描述是:“甫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现在,高达千余米的黄牛岩脚,层层梯土,数座村落,点缀于“牛头”下的山冲上。站在黄牛崖前北望,长江在这里流了一个大“S”形,周围几十里的风光,尽收眼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