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悦乐镇

悦乐镇

悦乐镇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下辖的镇,该镇距县城所在地27公里,东邻翠华镇,西邻永善县墨翰乡,南邻大关县上高桥乡,北邻大关县寿山乡。面积150.28平方千米,人口28773人(2017年)。

历史沿革

清朝末年设置悦乐乡级行政建制,政府驻地全貌2006年3月撤乡建镇,称悦乐镇。

地理环境

最高海拔2283米,最低海拔747米,年平均气温16.7℃,年均降雨量991.3毫米,年日照时数966.5小时,森林覆盖率达21%。9个行政村通公路,总里程达57.8公里,95个村民小组通公路,总里程达78公里。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平和,夏无酷暑。境内地形地貌复杂,高山、河谷、深涧、坡地相互交错,

自然资源

煤矿、石英砂铅锌矿等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洒鱼河水清澈透明、鱼美肉鲜,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一个集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

人口民族

该镇到县城的道路为公路。辖青林、妥河、悦乐、里底、沙坪、大坪、塘房、新寨、太坪9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492户,有农业人口32242人,占总人口的97.83%;有回族520人,苗族354人,彝族61人,傣族3人,其他少数民族46人;有劳动力25085个,其中从事第一产业17145人。

全镇现有农户7492户,其中农业人口32242人,其中男性17227人,女性15730人,劳动力25085人。该镇以汉族为主,居住着回、彝、苗、傣等少数民族,其中汉族31995人,回族520人,其他少数民族442人。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措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已建镇级卫生院1个,镇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村级卫生所9个,有乡村医生31人。全镇建有公厕3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镇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10个。镇、村卫生室的建立,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服务。

经济

全镇国土面积154.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576亩,其中水田3745亩,农业人口人均有耕地1.27亩,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烤烟、生姜、魔芋、马铃薯及冬早蔬菜,全镇人均有粮345.5公斤。

特色产业

全镇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地膜玉米种植传统的种植业有玉米、水稻、小麦、大豆、荞子、薯类等;传统的养殖有生猪、黄牛、山羊、家禽等;林产业有野生乔木林、人工用材林、退耕地种植的核桃、板栗、花椒柑橘属、桃、李等经济林和洒鱼公路沿线的竹林等。为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镇党委政府重视抓好传统种植养殖的同时,正在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竹产业种植和开发、生姜种植、魔芋种植、劳务输出5个特色产业。为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镇内成立了竹产业种植开发协会1个,已登记注册,参加农户数1350余户。

资源环境

全镇有耕地总面积40576亩(其中:田3745亩,地36831亩),人均耕地1.27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暑类等作物;拥有林地15.4万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7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花椒、挑子、李子、柑橘属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亩,其他面积亩。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铁、煤、铅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高寒山区因气候恶劣,地域相对辽阔,以养殖业为主,主要饲养羊、黄牛、马、猪等牲畜;由于气候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经济落后,大多数群众处于基本解决温饱的边缘,部分群众还居住着毛草房,少数高寒边远贫困山区还存在人畜共居,卫生条件极差。二半山区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产业,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好,住房主要以土木机构的瓦房为主;河坝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生猪、冬早蔬菜、生姜等种养特色产业,群众基础较好,经济收入较高,部分群众居住着砖混结构的平房,家里电器基本齐备,大部分群众也向小康迈进,这部分农村已初具新农村的雏形。

社会

人文地理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境内以汉族为主,回、彝、苗、白、傣、佤等少数民族相互交错居住,各名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全镇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群众热情好客。悦乐镇肥沃土地和清澈的洒鱼河养育了这里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改善自己的生活面貌,在建设家园和改善生活面貌的进程中,各民族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礼仪交往,并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俗,如,回族同胞的把斋节、苗族同胞的花山节彝族同胞的火把节、汉族宰年猪请刨汤、部分农家请客设宴的三道菜等都是当地很有特色的生活习俗。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洪流中,这些民风民俗构成了一副副丰富的现代新农村的生活画面。

基础设施

2006年全镇通水的村民小组110个,达50%,村内道路通电的村民小组205个,达93%,通路的村民小组85个,达36%,村内道路均未硬化;建设党员活动室及娱乐、待客处为一体的公共设施9个;建有沼气池650口,普及率达8%;建有小水窖121口;1个停车场正在建设中,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全镇正在成立村委会农业灌溉用水和饮用水协会4个,全镇水利化程度达32%;建有村组地面卫星接收站2座,用户地面接收机2379台,电视基本普及,电话机用户1032户,城镇电话普及率达85%以上,移动电话通讯信号覆盖镇全境。

社会事业

该镇建有初级中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1658.52平方米,图书室生均校舍面积达7.61平方米,拥有初中教师91人,在校学生1532人;建有小学40所,校舍建筑面积27603.3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5.22平方米,拥有教师195人,在校学生5288人。2005年,全镇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6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9%,巩固率98.53%,毕业率达98.32%,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全镇正在建设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群众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