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
预算起源于英国,最早被美国企业应用于企业管理,并得到研究与发展。1922年出版的《预算控制论》标志着预算管理理论形成。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组织中,预算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管理前面常冠以“全面”二字,即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特点。预算管理主要包含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项内容。其流程可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预算管理在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中,发挥着管理和控制的双重职能。在实践中,也存在预算紧张或预算松弛等问题。
定义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进而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前面常冠以“全面”二字,即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
历史发展
预算最早起源于英国,直到20世纪初,企业预算管理理论才初步形成,并很快被企业引入和应用。著名管理学者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其历史发展阶段如下:
预算起源
预算(budget)一词,源于英国。最初含义是指英国财政大臣携带到议会,用来陈述政府财政需求及其来源的皮包,以后演变为该皮包所装的文件,即政府提交立法机构审批的财政收支计划。
引入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最早将预算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是美国企业。杜邦化学公司和通用汽车是代表。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对预算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创立了“科学管理”学说, 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其科学管理理论中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专门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的常用方法。被誉为美国管理会计创始人的J.O.麦金西(J.O.Mckinsey)的著作《预算控制论》,将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从控制论的角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标志着预算管理理论的开始形成。
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进入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预算管理先后吸收了行为科学理论、数量管理理论和系统管理思想,在西方大大国家兴起“零基预算”。预算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首先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的概念报告,将企业业务流程看作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先进的信息平台,也使企业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更加科学和贴近实际。
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早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预算管理思想,但20世纪初至1949年没有形成系统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理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企业生产完全服从政府部门下达的计划,没有形成企业独立的预算管理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理论界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模式、系统架构、进行了开拓性论述;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
经营预算
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一系列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
专门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重大的或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编制的预算,也包括投融资决策预算等。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资金收支、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等有关的预算,包括资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等。
主要流程
预算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其流程可以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三个阶段。
预算编制阶段
本阶段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
应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的工作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编制内容和编制方法,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内容全面、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确保形成各层级广泛接受的、符合业务假设的、可实现的预算控制目标。流程为先确定预算目标,再根据预算目标编制、汇总和审批预算。
确定预算目标
确定预算目标应遵循先进性、可行性、适应性、导向性和系统性等原则,考虑股东对预算目标的预期、以前年度实际经营情况、预算内重大事项的影响以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等因素,采用利润增长率法、比例预算法、上加法、标杆法、本量利法等利润目标的确定方法来确定预算目标。
预算编制方式
预算编制方式可分为权威式(自上而下)、参与式(自下而上)或混合式(上下结合)等方式。实务中,集团层面常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编制方式。
预算编制方法
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项目预算法、作业预算法等,各有优点和缺点。企业应本着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充分考虑符合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的原则,选择或综合运用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执行阶段
本阶段是把预算目标变为行动,过程中应进行预算分析、预算控制,必要时还应进行预算调整。
预算分析
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应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信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分析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具体分析方法有差距分析、对比分析、对标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排名分析、多维分析等。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将编好的预算作为业绩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定期将实际业绩和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预算控制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结合多种方式达到预算控制效果。
同时,预算控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加强过程控制原则、突出管理重点原则、刚性与柔性结合原则、业务控制与财务控制结合原则。
预算调整
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或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企业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要偏差,原有预算已不再适宜时,应对原有预算进行修改。预算调整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且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流程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预算考核阶段
本阶段是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企业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提高公司绩效的重要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和完成后都应适时进行考核。
预算考核应遵循目标性、可控性、动态性、例外性、公平公开公正、总体优化等原则,对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组织工作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主要功能
预算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规划与计划功能、沟通与协调功能、控制与监督功能、考核与评价功能。
规划与计划功能
通过编制全面预算,企业可以将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细化分解为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企业管理层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发展提出看法。没有预算所提供的总的行动计划,管理层的决策将失去方向、缺乏标准、疏于协调。
沟通与协调功能
通过编制全面预算,能够改善组织内部的沟通,了解各自的计划与需求,评估影响,更好地协调各部门行动,从而促进各部门目标明确,相互理解,行动一致。
控制与监督功能
通过预算设立了绩效目标和标准,管理者根据预算可以监控企业目标实现程度和经营状况。通过将企业的总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层次,定期或不定期地比较某一期间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实际结果与预算目标或标准,可以发现新的增长机会或明确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相应地调整经营战略或修正预算,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考核与评价功能
全面预算为员工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个标准、工具和指南。预算确立后,通过特定期间的实际效果与预算目标或标准的比较,可以评估管理者的绩效,并用于考核,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内控手段
除了作为管理会计工具之一,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控制活动之一,即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指 出,预算控制是企业重要的控制活动和风险控制措施。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行过程中,不仅仅是利用量化的预算指标推动资源优化配置、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它同样可以识别与预测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评估与控制措施。在“全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下,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通过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流程,实现对经营 过程中风险的有效控制。
遵循原则
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一般遵循战略导向原则、过程控制原则、融合性原则、平衡管理原则、权变性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
预算管理应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有序开展,引导各预算责任主体聚焦战略、专注执行、达成绩效。
过程控制原则
预算管理应通过及时监控、分析等把握预算目标的实现进度并实施有效评价,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融合性原则
预算管理应以业务为先导、以财务为协同,将预算管理嵌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层次和环节。
平衡管理原则
预算管理应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收入与支出、结果与动因等关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权变性原则
预算管理应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强调预算对经营管理的刚性约束,又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调整预算,并针对例外事项进行特殊处理。
目前创新
尽管预算管理被广泛运用,却远远没有达到完美。随着预算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较高管理成本,以及预算主体之间的利益不能很好地协调等诸多缺陷越发凸显出来,传统预算管理进入了一个与组织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相冲突的阶段。目前的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有:
超越预算管理
鉴于预算控制与环境变化的不适用,以及预算紧控制的弊端,霍普和罗宾.弗莱泽教授出版《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一书,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控制模式,即超越预算控制模式,确切地说应该是超越预算紧控制。预算主要用作沟通和计划的工具,每年高层管理人员会照样编制、复查、修订、批准预算。每年或每季会将实际业绩与预算比较、分析和解释差异,但是预算并不被视为对预算执行者约束和评价的标准。随着经营环境和预测前提条件的改变,初始的预测和预算可以修改,预算目标没有达成并不意味着业绩不佳。
适时财务预算监控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普及,传统的预算监控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厦门大学的傅元略教授提出了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新概念。即企业在财务预算活动中,充分应用网络系统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对资金流实施及时且恰当的跟踪监督和控制,以消除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和适时地为各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总体评价
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希望的目的,适应了环境变化的需要,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也有存在和继续的提高的空间。而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提高,又是基于新的一轮环境变化提出的要求而出现。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