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偷自行车的人

偷自行车的人

《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语:Ladri Di Biciclette)是于1948年11月24日上映的意大利黑白剧情,由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兰贝托·马乔拉尼、恩佐·斯泰奥拉莉安拉·卡雷尔主演。

该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意大利罗马为背景,讲述失业2年的男子安东尼奥得到了一份新工作,他为了完成这份工作倾其所有从当铺里赎回了自行车,但自行车却在上班的第一天不幸被盗,安东尼奥和儿子布鲁诺·甘茨穿梭在罗马的大街小巷,寻找赖以为生的自行车的故事。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山之作,首创影史上主演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的先河。1950年,该片获得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同年还获得第7届金球奖电影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剧情概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生活在罗马的安东尼奥(兰贝托·马乔拉 饰)在失业长达2年后幸运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完成这项工作需要自备一辆自行车。经济拮据的安东尼奥早已把自行车送进了当铺,而他的妻子玛丽亚(莉安拉·卡雷尔 饰)将家里所有的床单打包拿去典当,支持丈夫赎回了自行车。

次日清晨,安东尼奥在儿子布鲁诺·甘茨恩佐·斯泰奥拉 饰)的陪伴下开始了新工作,他卖力地在街头巷尾张贴电影海报。然而当安东尼奥专心致志地干活时,一个年轻的偷车贼与同伙相互配合偷走了他停靠在墙脚的自行车,等到安东尼奥察觉时,偷车贼早已消失在车水马龙的街头。

安东尼奥焦急地去警局报案,但警察却告知无法为了寻找一辆被盗的自行车而出动警力,失望至极的安东拜托朋友们帮忙打听寻找自行车,而他与布鲁诺直奔城里最大的旧货交易市场但却一无所获。

父子二人随后又来到另一个露天交易市场,但一场大雨从天而降,自行车交易被迫停止。安东尼奥在屋檐下避雨时意外发现偷车贼在街对面和一个老乞丐交谈,但当他冒雨冲过去,偷车贼早已逃之夭夭,而无论安东尼奥如何盘问,老乞丐也不肯透露偷车贼的下落。

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而为了不让妻子难过失望,安东尼奥与儿子在罗马街头到处奔走,渴望寻回赖以为生的自行车,甚至他还去街边排队算命,但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之举。

濒临绝望之际,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安东尼奥在桥洞下再次发现了偷车贼,父子二人一路追赶,总算抓住了他。安东尼奥跟随偷车贼来到他位于贫民窟的家中,机灵的布鲁诺还找来了警察,但却没有在偷车贼家中搜出赃物自行车,警察只是例行公事做笔录,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在贫民窟居民们的威胁和嘲笑声中,安东尼奥只好带着布鲁诺离开,迷茫而又绝望的他徘徊在街头,不知不觉走到了体育场附近。听到球迷观赛时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走投无路的安东尼奥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吩咐儿子坐电车回家,自己则留下来。

安东尼奥效仿偷车贼骑上一辆停靠在路边的自行车溜之大吉,但运气不好被车主发现,路人听到吵闹声纷纷出手拦住逃跑的安东尼奥,气愤的车主还动手打了他。在车站等车的布鲁诺目睹这一切后飞奔过来抱住父亲,车主看到痛哭流涕的布鲁诺后动了恻隐之心,没有去警局报案。

暮色下,满脸辛酸泪的安东尼奥牵着布鲁诺的手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街头,父子二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在经过多年的战火摧残后百废待兴,失业、饥饿、精神空虚等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困扰着这个满目疮的战败国。一批进步的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积极地关注社会民生,以拍电影的方式来记录时代,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流派。《偷自行车的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艺术作品。

该片的创作灵感来自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读报时看到的一段只有两行字的新闻报道,报道讲述一个男人和他的孩子在罗马街头奔波24小时,寻找丢失的自行车但结果却是一场空的故事。德·西卡被这个故事所吸引,并选择以该题材来反映与控诉战争的可怕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1946年,德·西卡因执导电影《擦鞋童》(Sciuscià)而引起争议,他因此之后难以从任何主流电影公司获得资金支持,在拍摄《偷自行车的人》时只好从朋友那里筹措资金。

演员加盟

加里·格兰特亨利·方达曾是饰演《偷自行车的人》男主角安东尼奥的人选,但最终导演德·西卡决定启用非专业演员来出演该片。兰贝托·马乔拉尼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失业者,他带着儿子参加布鲁诺·甘茨一角的试镜,虽然马乔拉尼的儿子落选,但他本人典型的蓝领气质给导演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赢得了出演安东尼奥的机会。

影片开拍时,剧组仍未找到扮演布鲁诺的合适人选,而在拍摄安东尼奥寻找可以帮助他找到自行车的朋友的戏份时,德·西卡在围观者中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活泼的眼睛的小男孩,导演一眼相中由这个名叫恩佐·斯泰奥拉的男孩来扮演布鲁诺。

德·西卡在寻找扮演女主角玛丽亚的演员期间,接受了女记者莉安拉·卡雷尔的采访,德·西卡在见到卡雷尔后立即决定由她来出演玛丽亚。

拍摄取景

新现实主义电影提倡“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打破以好莱坞商业片为代表的摄影棚拍摄方式。因此德·西卡在拍摄《偷自行车的人》时,没有一场戏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片中所有涉及罗马的场景均是实景拍摄。影片同时使用6台摄像机进行拍摄,从多个角度捕捉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演员自由发挥状态下的表演。

尽管该片最终呈现的效果很真实,但在拍摄前却经过精心的策划与排练,德·西卡为其中一个场景雇佣了40个街头小贩,罗马的消防部门则为另一个场景提供了暴雨。电影尾声有一个镜头是布鲁诺·甘茨在过马路时差点被两辆车碾压,但这场戏却是没有经过排练的,当时在拍摄现场碰巧有两辆车同时经过。

为了捕捉到转瞬即逝的黎明的镜头,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因此早起,通过几天的分头拍摄以及后期合成来完成这一镜头。摄影师卡洛·蒙托里则很早来到拍摄地点并用整个身体护住相机,目的是防止相机的底盘(装在相机后面的胶卷匣)因受到严寒侵蚀而导致胶片受潮。

幕后花絮

安东尼奥的扮演者马乔拉尼因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拘谨,他还在无法完成导演德·西卡安排的表演任务时焦虑不安,然而德·西卡却没有因此放松要求,因为他深知马乔拉尼面对镜头时产生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对于他塑造角色有很大的帮助。

尽管最初难以应对《偷自行车的人》的拍摄,但在经过拍摄期间几个月的努力后,马乔拉尼感觉到自己已与角色融为一体,而在拍摄片尾安东尼奥在儿子面前因偷车而遭受虐打的一场戏时,他则完全投入到这个悲伤的故事中,流下了真正的羞愧之泪。

在维托里奥广场(The Piazza Vittorio)拍摄期间,导演安排制片助理罗伯托·莫雷蒂(Roberto Moretti)去阻止电车通过,但由于剧组没有取得广场拍摄的许可证,莫雷蒂不得不伪装成电车售票员去引导所有经过广场附近的电车。影片的拍摄在人们开始猜测莫雷蒂站在十字路口中间的原因前宣告结束,但莫雷蒂却不幸被捕。

镜头语言

《偷自行车的人》采用实景拍摄和自然光效,实现对生活原生态的记录,而拍摄视角基本保持平视,令影片形态酷似一部纪录片。该片的叙事风格平淡质朴,但却运用了极为丰富的镜头语言。

片中大量使用长镜头。如在安东尼奥典当铺赎回自行车的镜头中,他的目光透过当铺窗口在一层层货架上移动,眼中同时杂着失去床单衣物的无奈和即将取回自行车的兴奋,这个长镜头意味深长,透露出民不聊生、典当兴旺的社会现状。

片中还使用了不少特写镜头。如影片开头,安东尼奥得到了贴海报的工作时,镜头框入了他和身后迫切渴盼工作机会的一众失业工人。安东尼奥此时被置于镜头的中心,也被置于多名没有获得工作的失业工人的中心,镜头对着他近距离拍摄,同时也清晰地展现他身后每一名失业工人的表情与神态。在这组镜头中,安东尼奥看似与身后的失业工人处于一个群体但又被孤立出来,而获得工作的欣喜感与没有获得工作的失落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拍摄父子二人寻找自行车的过程中,导演则多次使用摇镜头或移镜头与固定机位的组合。如安东尼奥在桥洞下发现了偷车贼,父子二人开始追逐他,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多次呈现出从摇镜头到固定镜头、移镜头到固定镜头、推拉镜头到固定镜头的运动组合,每一组运动镜头与静止镜头的交替均直观展现出镜头与被摄人物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或缩小的变动,而这一距离的变动多由人物的位移产生。这种从移动到固定的视角,充分展现出新现实主义镜头语言的客观性与真实化。

电影配乐

《偷自行车的人》的配乐指导亚历山德罗·西科尼与导演德·西卡有过多次合作,他以影片的同名主题曲《Ladri Di Biciclette》贯穿全片,奠定了悲伤沉重的感情基调。这段配乐出现在男主角内心悲伤的每一个关键情节点,如他得知工作需要自行车却没钱赎回自行车时、赎回自行车需要支付昂贵的利息时、发现自行车被偷时。背景音乐不但用于渲染男主角悲痛交集的心境及感染观众的情绪,更以音乐诉之于听觉的独特情感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强调并深化影片的主题。

该片的配乐还充满异域情调,导演在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中加入两首那不勒斯小调。歌曲《Ciccio Formaggio》用于安东尼奥在丢失自行车后回家的片段中,原曲是描述一段紧张的婚姻关系、丈夫抱怨妻子明知生活不富裕但却不珍惜食物,这段配乐在片中从侧面暗示男主角处在失业的边缘,如果没有寻回自行车,处境将更为艰难。

《Tammurriata Nera》是战后为意大利民众所熟知的那不勒斯歌曲,这段餐桌音乐的弹奏者时常在片中出镜是德·西卡有意为之。原因是餐桌音乐一直存在于欧洲的部分地区,但在影片拍摄之时的意大利社会背景下,社交环境中有声源音乐的存在随着电台、数字音乐的增加而骤减,导演此处的配乐安排含有对那不勒斯民俗音乐创作者们的致敬之意。

片中多次出现罗马街道的场景,交织着破败的汽车发动机声、车轮与地面尖锐的摩擦声、嘈杂的人声与市场上的叫卖声等各种音响,音响效果不仅承载着现实向的生活信息,也从侧面表现在困顿生活中奋力挣扎的人间万象,生动地展示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经济萧条的生活画卷。与此同时,这些街道的喧闹声对于丢失自行车的男主角而言是扰乱心神的噪音,用于烘托他渴望找回自行车的焦灼心情。

叙事手法

新现实主义电影坚持“以客观反映生活”为宗旨,《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编导在创作该片时遵循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主演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男主角更是一位真实的失业工人,而故事编排则摒弃虚构的情节,对生活不加粉饰与雕琢。

影片在叙事方面采用纪实手法和线性结构,以丢失的自行车为线索,而众多松散的情境围绕着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在男主角父子奔走全城寻找自行车的过程中带出形形色色的人物,镜头跟随他们的行踪深入典当行、自行车市场、城市街头、教堂等罗马的各个角落,客观地反映意大利社会的真实情况。

该片还使用了意大利地方方言,不仅用于追求真实性,更隐含深刻的政治寓意,因当时有75%的意大利人使用地方方言,而大多数为底层民众,导演以这种方式寓意将话语权交还民众。悬念式结局则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引发观众思考与想象男主角未来的人生。

主题特色

《偷自行车的人》的故事围绕男主角安东尼奥赖以为生的自行车被盗事件展开,展示了一个普通的意大利小人物辛酸的生存状态。安东尼奥一家人的遭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颇具代表性,导演德·西卡选择从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入手,反映意大利被失业的阴影、道德的堕落及现实的混乱所笼罩的社会现状与顽疾。

与此同时,该片还渲染了温暖的人伦情感,细腻描绘了安东尼奥与布鲁诺·鲍威尔在寻找自行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相濡以沫的父子情。整部电影在忧伤的基调中蕴涵着向上的力量,显示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特有的魅力,同时也表达出主创人员对失业群体的同情与关爱、对社会弊端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人性的肯定。

上映情况

1948年11月24日,《偷自行车的人》在意大利正式上映,随后在法国、美国、西班牙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上映与复映。截至2023年5月10日,该片全球票房收入累计达到43.6万美元。

影响评价

影响

1952年,在英国《视与听》杂志举办的首届“影史百大佳片”的评选中,《偷自行车的人》在电影制片人和影评人的投票中,排名第1位;2002年,在《视与听》杂志举办的“影史百大佳片”的评选,该片在导演的投票中排名第6位;2022年,在《视与听》杂志举办的“影史百大佳片”的评选,该片在影评人、策展人、学者等的票选中排名第41位。

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电影节上,来自26个国家的117名电影史学家通过投票首次评选“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偷自行车的人》排名第3位;2010年,英国《帝国》杂志评选“最伟大的500部电影”,该片排名第194位;2022年,美国《综艺》评选“影史TOP100佳片”,该片排名第67位。

《偷自行车的人》是中国知名导演贾樟柯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他评价该片的拍摄手法、叙事手法都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这部纪实风格的影片充满了自然之感,甚至连拍摄天气时都与人物状态产生关联,并且这是一部从个人角度来拍摄民族经历的电影,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与此同时,贾樟柯还认为该片影响意义深广,对后来现代性更强的影片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22年10月22日至11月1日,上海市艺术电影联盟举办“意大利电影大师展”,《偷自行车的人》是展映影片之一,此次放映的是2018年全新4K数字修复版;同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2022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在中国苏州举办,4K数字修复版《偷自行车的人》也是展映影片之一。

评价

《偷自行车的人》自上映后收获了好评。《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家凯文·托马斯(Kevin Thomas)评价该片:简单是《偷自行车的人》的核心,许多经久不衰的电影也是如此。

美联社的记者鲍勃·托马斯(Bob Thomas)评价该片:这部优秀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他的儿子疯狂寻找一辆为家庭的生存提供保障的被盗的自行车的故事,故事是用常见的意大利现实主义手法讲述的,但却带有不同寻常的兴奋。

英国《Time Out》杂志的评论家汉克·萨尔廷(Hank Sartin)评价该片:德·西卡小心翼翼地平衡了普遍的悲剧情感与平静的希望潜流,同时以寻找被盗自行车的纯粹紧迫感将我们吸引到故事之中。

主要奖项

参考资料

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豆瓣网.2023-03-04

Ladri Di Biciclette Full Cast & Crew.IMDb.2023-05-13

《偷自行车的人》制作情况.时光网.2023-05-10

《偷自行车的人》票房.Boxofficemojo.2023-05-10

Ladri Di Biciclette Awards.IMDb.2023-05-13

Ladri Di Biciclette Trivia.IMDb.2023-06-27

Bicycle Thieves.Sbiff.2023-06-16

Alessandro Cicognini影人页面.豆瓣网.2023-06-27

Ladri Di Biciclette Release info.IMDb.2023-05-13

《让娜·迪尔曼》爆冷问鼎《视与听》影史百大.澎湃新闻.2023-04-08

Empire's 500 Greatest Movies of All Time.IMDb.2023-04-08

《惊魂记》登顶“综艺”影史TOP100 《花样年华》成唯一入围华语片.时光网.2023-06-18

电影改变人生—与贾樟柯对话(四): 与新现实主义的结缘.1095电影网.2023-06-18

“意大利电影大师展”即将启幕,今天中午正式开售.澎湃新闻.2023-06-27

@影迷们,“2022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开票啦.引力播新闻(苏州日报社官方账号).2023-06-27

《偷自行车的人》影评.烂番茄.2023-04-08

Ladri Di Biciclette.IMDb.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