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史思明

史思明

史思明(公元703年—公元761年),本名阿史那·窣干,李隆基赐名为“思明”,营州宁夷州(今辽宁朝阳)人,突厥族。唐玄宗时期的军事将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之一。

史思明与安禄山是同乡,早年曾担任互市牙郎,因战功升迁为将军、知平卢军事,得到唐玄宗赏识,升任平卢兵马使、兼任北平知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反叛,史思明追随其叛唐,率兵攻占河北省全境。

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称帝,因与安庆绪不和,史思明以所属河北诸郡、八万兵归降唐朝,受封归义郡王,升任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节度使,奉命讨伐叛军。然而因受李亨猜忌,史思明归降不到一年就再次叛唐,攻占魏州(今北京地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越称帝,改范阳为燕京,定为都城。不久,史思明进兵邺城(今河南安阳),杀死安庆绪。

史思明称帝后,率军攻打河南省地区,与唐将李光弼战于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史思明击败李光弼,随即进兵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杀死,终年59岁。史朝义继位,追谥其为“昭武皇帝”。

史思明死后两年,其子史朝义被剿灭,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后世史家将史思明视为逆臣叛将加以批判,虽然其参与发动的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却揭开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序幕,唐王朝陷入更大的危机,并由此走向衰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史思明本名阿史那·窣干,是宁夷州(今辽宁朝阳)突厥人的后裔,其貌不扬,性情急躁。他和安禄山是同乡,以骁勇善战闻名,曾在营州都督乌知义帐下任职,担任骑兵。史思明多次奉命打探敌营,多有斩获。因他通晓六国语言,不久升任为互市牙郎。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史思明欠官府的钱无力偿还,逃往奚人的地方,被巡逻奚兵抓住。奚兵带他见了奚王,史思明自称天子使者,奚王将他送到驿馆,以礼相待。奚人有个叫琐高的将领在中原很有名气,史思明于是咋唬奚王,让琐高跟他一起回中原。奚王大喜,命令琐高带三百人随行,送他回国。

史思明到达平卢(今辽宁朝阳),派人通知驻守将领,宣称有奚兵入侵,请做好准备。主将暗中派出军队前来犒赏,杀死奚兵并俘获了琐高。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听说了史思明立下功劳,将他收入麾下,与安禄山一起做了捉生将,负责侦查敌情。

天宝初年,史思明凭借军功做到将军、知平卢军事。他入朝奏事,李隆基很欣赏他,赐其名为“思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八月,史思明随安禄山率兵讨伐辽朝唐军惨败。契丹人进攻师州(今房山区地区),守将刘正臣逃走,安禄山派史思明击败契丹人。次年,史思明因功升任平卢兵马使、兼任北平市知府

反叛唐朝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禄山派史思明进攻河北省地区,颜杲卿据守常山(今正定县),发檄文讨伐叛军。史思明率兵攻陷常山,俘虏颜卿。史思明乘胜攻打饶阳县(今河北深州),久攻不下,围城近一个月,先后击退朝廷三路援军。李光弼率兵进攻常山,史思明解除对饶阳的包围,回兵救援,遭到李光弼与郭子仪合兵攻打,史思明大败。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七月,李亨李亨在灵武市即皇帝位,时值潼关县告急,诏令郭子仪、李光弼回兵救援,史思明乘此机会再次攻陷常山。此后,史思明连战连捷,连拔数城,占领河北省全境。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史思明与蔡希德等合兵十万,进攻太原市。太原守将李光弼挖地道、设陷阱以拒敌,叛军在城门外挑战,李光弼派人通过地道出城,袭扰叛军粮草补给,叛军大败。恰逢叛军内讧,安庆绪杀死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并让史思明率兵退守涿州市(今北京地区)。

同年二月,安庆绪为笼络史思明,封其为川郡王、范阳节度使,兼领恒阳军事,并赐名安荣国。当初叛军攻陷长安和洛阳市后,劫掠的珍宝都被运往范阳存放。史思明驻守范阳后,拥兵自重,不受安庆绪节制。

归降唐朝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安庆绪被唐军击败,放弃洛阳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安庆绪所属三万叛军溃逃,遭到史思明攻打,三万残兵尽数归降史思明。安庆绪知道史思明有二心,派大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到史思明那里征兵,打算趁机除掉他。判官耿仁智进言,奉劝史思明归顺朝廷,转祸为福,史思明深以为然。

同年十二月,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人率领五千骑兵来到范阳,史思明率兵前去迎接,派人慰劳阿史那承庆等人,宣称士卒胆怯,见到大军惶恐不安,希望能弛弓解甲,让大家安心。阿史那承庆等人不曾防备,欣然同意。史思明与阿史那承庆等人在军中宴饮,暗中派人收缴其部下的甲仗武器,遣散士卒,然后拘禁阿史那承庆,斩杀安守忠,号令军中。

李光弼听说史思明和安庆绪闹翻,派人和他联络,李亨派遣乌承恩为使者,奉诏招降史思明。史思明派遣部将窦子昂奉表入朝,以所属十三郡、八万兵马归降唐朝。唐肃宗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省节度使。唐肃宗派遣乌承恩与宦官李思敬前往范阳安抚慰问,督促史思明讨伐安庆绪。

史思明表明归顺朝廷,暗地里却与叛军联系,招募士兵,李光弼认为史思明定会再次叛乱,不可不防。朝臣与唐肃宗的猜忌,直接导致了史思明二次叛乱。

再次叛乱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李亨升任乌承恩为河北节度副使,又赐给阿史那承庆铁券,密诏他们伺机除掉史思明。乌承恩来到范阳后,私自招募士兵,又多次夜访诸将,传达皇帝意图除掉史思明的旨意。诸将把乌承恩的密谋告诉了史思明,他开始还不相信。

恰逢乌承恩与宦官李思敬入朝奏事返回,史思明将二人留在馆舍休息,暗中派人潜入偷听。到了晚上,乌承恩与儿子入密谋,声称他奉皇帝诏命除掉史思明,就能当河北省节度使。

史思明这才得知唐肃宗猜忌于他,于是派人拘捕乌承恩,搜出赐给阿史那承庆的铁券和李光弼写给乌承恩的公文,又搜出几张薄纸,上面都是应当诛杀的将士姓名。史思明大骂乌承恩有负于他,乌承恩声称是太尉李光弼的计谋。史思明杀死乌承恩父子及同党两百多人,囚禁宦官李思敬。

事发后,李亨派遣使臣前来解释,把过错都推给乌承恩。史思明上表请求诛杀李光弼,不然就率兵进攻太原市。奏疏写好准备入函,却被耿仁智暗中调换。史思明得知奏疏被调换,勃然大怒,捶杀耿仁智。

同年九月,唐肃宗派遣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进攻安庆绪。同年十月,安庆绪连战连败,被围困在安阳市(今河南安阳),安庆绪请求史思明发兵救援。史思明畏惧唐军,观望不救。同年十二月,叛军魏州(今大名县刺史萧华归顺朝廷,崔光远代为镇守魏州。史思明于是趁机率兵攻陷魏州,再次叛乱。

僭越称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史思明在魏州城北修筑祭坛,僭越称帝,年号应天,任命周贽为行军司马

同年三月,安庆绪被围邺城遗址,粮草断绝,派人将皇帝印玺交给史思明,放弃帝位向史思明称臣,以此作为交换请求救援。史思明将安庆绪的求援书信传示三军,还和他约为兄弟。唐军久攻邺城不下,九路大军又无统一指挥,军心涣散。史思明看准时机,亲率精兵五万袭击唐军,驰援安庆绪。唐军仓促应战,被史思明击退,邺城之围解除。

史思明率军进入邺城,请安庆绪前来相见。安庆绪率领五百骑兵来到史思明的营地,跪在地上感谢史思明出兵救援,史思明怒斥其作为人子而弑父夺位,大逆不道。史思明打着替安禄山讨伐叛逆的旗号,诛杀安庆,吞并其兵马和地盘。诛杀安庆绪后,史思明顾虑其根基还不牢固,随即留下儿子史朝义镇守邺城遗址,自己则率军返回范阳。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改国号为大燕,改年号为顺天,自称大燕皇帝,立其妻辛氏为皇后,儿子史朝义为怀王,以周贽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军,改范阳为燕京,定为都城。

鏖战唐军

史思明称帝后,留下幼子史朝清镇守燕京,于同年九月率领大军攻打河南,围攻汴州(今河南开封)。汴滑节度使许叔冀、州刺史董秦及其部将梁浦、田神功都归降史思明。史思明于是命许叔冀镇守汴州,派遣梁浦、田神功南下攻打江、淮等地。

史思明大张旗鼓向西进军,攻陷东都洛阳,将李光弼包围在河阳(今河南孟州西)。李光弼坚守河阳城,史思明久攻不下,无计可施,加之叛军将领李日越、高庭晖、董秦等相继向李光弼投降,叛军惨败,史思明无功而返。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二月,史思明派遣安太清夺取怀州(今河南沁阳)并镇守,李光弼率兵攻打怀州,史思明出兵救应,与李光弼在沁水河交战,叛军大败。同年四月,史思明再次进攻河阳,欲解怀州之围,被李光弼击败于城西渚滩,史思明返回洛阳。同年十一月,李光弼攻下怀州,安太清投降。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二月,史思明在北邙用计打败李光弼的军队,唐军被迫放弃河阳、怀州两城,京师震动,朝廷向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增兵。史思明向西进军,派史朝义为先锋袭击陕州,他自己则亲率大军随后跟进。这次进兵,也导致史思明后来为儿子史朝义所杀。

身死事败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史朝义率兵进攻陕州区,在子坂(今河南三门峡市南)战败。史思明大怒,召见史朝义及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许季常等人,扬言要处死他们,随后又将他们释放。

史思明又命令史朝义修筑三角城存放军粮,限期一天完工。史思明前来视察,见到工事还没修筑完成,非常生气。史朝义解释士卒疲惫,需要休息,史思明大怒,责怪其爱惜士卒,却违抗命令。史思明离开时,大骂史朝义,声称拿下陕州,回来就处死他。史朝义闻言,十分害怕。

史思明住在鹿桥驿站,令心腹曹将军带兵守卫。曹将军打骂刁难守卫,骆悦等人亦被责骂,众人于是劝说史朝义谋划大事,取代史思明。史朝义被说动,让许季常用计骗来曹将军并控制。当天晚上,骆悦带三百甲兵闯入史思明营帐,缢杀史思明。

史思明身死,尸体被运回洛阳市,史朝义将其葬于幽州良乡(今北京房山区)东北岗,谥号为“昭武皇帝”。史思明死后,史朝义即位为帝,改年号为显圣,派人诛杀辛皇后史朝清李豫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唐朝与回纥联军攻破洛阳,史朝义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自杀而死,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家庭成员

妻子:辛氏,史思明称帝后封为皇后,后被史朝义所杀。

长子:史朝义,史思明称帝后封为怀王,弑父夺位,后兵败自杀。

幼子:史朝清,史思明称帝后欲立为太子,后被史朝义所杀。

人物评价

后世史家将史思明视为逆臣叛将,认为其不忠于君,阴谋叛乱,必然败亡。《新唐书》将史思明列入“逆臣传”,并评价:安禄山、史思明率领叛军,假借天子的恩宠,叛乱天下。他们能以臣子身份反叛君王,他们的儿子也能弑父夺位自立,事情的好坏报应,是合乎天道的。《资治通鉴》评价:史思明猜忌多疑、残忍好杀,手下将士稍不如意,动辄诛杀全族,以致人人不能自保。

明朝王世贞评价:史思明算得上是悍勇的胡人,他的才干能力远在安禄山之上。《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史思明担任叛军领袖后,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如果不是他的儿子史朝义在761年春天通过与人合谋将他杀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虽然安禄山参与发动的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却揭开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序幕,唐王朝陷入更大的危机,并由此走向衰落。

陵寝墓地

唐史思明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林家坟西约100米处,地面原有高大的封土堆,故当地称之为“大疙瘩”。农民长年在此取土,封土取尽后露出汉白玉石块和石条。1966年春发现玉册、马镫、铜牛等文物。1978年,北京市举办出土文物展览,展品中的玉册、马镫、铜牛等文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1年3月到5月,原北京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史思明墓,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有玉、金、石、陶、瓷、铜等器物数十件。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并未记载史思明的谥号,只记载了史思明被杀后,史朝义用骆驼将其尸体运回洛阳市。根据史思明墓出土玉册记载,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五月十八日丙申,史朝义才宣布史思明遗诏,并为他发丧下葬,谥号为“昭武皇帝”。

影视作品

2017年出品的电视剧《大唐荣耀》和《大唐荣耀Ⅱ》中,演员卢星宇饰演史思明。

参考资料

大唐荣耀(2017).豆瓣.2023-03-12

大唐荣耀2(2017).豆瓣.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