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特色,承担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宣武医院形成了以综合实力为主体,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该院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宣武医院也是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16年该院获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宣武医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级平台9个,北京市市级平台10个。
宣武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每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培训等各层次人才1800余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双语课程3门。
历史沿革
195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立。
1960年,在中国神经外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宣武医院第一任院长赵以成教授的带领下,创建了中国神经外科学的第一个研究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963年,成为原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前身)。
1971年,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在首都医科大学最早成立了外科学教研组,张天民副院长为首任主任,董宗俊任副主任,姜文华任教学干事,承担72届大学学员的外科教学任务。
1985年1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宣武医院成立了中国国第一所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北京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1990年,成为卫生部第三批临床药理学基地之一。
1992年,开始承担药物临床试验。
1999年经国家药监局认证,被批准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
2016年该院获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规模条件
宣武医院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正在扩建面积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59张,扩建后将增加480张,年门急诊量达29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5万余人次。
宣武医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等市级平台10个。包括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中美神经科学联合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低氧医学研究所等机构。
重点科室
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下属神经内科始创建于1959年,从1959年创科的8张病床发展到2016年的200多张、在职医生108人、护士141人、医技人员30人,是全国的神经病学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
宣武医院现有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北京市癫痫和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心身疾病会诊中心、中西医结合脑病诊疗中心等,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疑难重症病人,门急诊量达到2015年的67.9万人次,外阜患者比例达56%,疑难病比例70.8%。目前日均门诊量超过两千人。
神经内科有特色专病门诊27个,包括神内癫痫门诊,神内睡眠门诊,神内不安腿综合征门诊,心身疾病专科门诊,神经调控治疗专科,焦虑抑郁专病门诊,头痛与神经性疼痛门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脑卒中筛查防控门诊,脑血管病(脑血管狭窄)门诊,脑血管病(预防脑血管复发),眩晕门诊,帕金森病门诊,记忆门诊,神经变性病门诊,血管性痴呆门诊,语言障碍门诊,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门诊,神经肌肉病门诊,运动神经元病专科,重症肌无力专科门诊,脊髓疾病专科门诊,神经遗传病专科门诊,不自主运动门诊,脱髓鞘疾病专科门诊,多发性硬化症专科门诊,颅内感染门诊。
神经内科目前分为15个专业组:癫痫专业组、睡眠障碍专业组、心身疾病专业组、脑血管病专业组、帕金森病专业组、认知障碍专业组、中西医结合专业组、肌肉病专业组、周围神经病专业组、脊髓疾病专业组、遗传代谢疾病专业组、疑难病综合专业组、神经免疫专业组、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组、神经重症疾病专业组。2012年以总分第一名成绩获得神经内科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神内ICU获得ICU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组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科研重点方向为:脑血管病、癫痫、痴呆、帕金森病为主要发展方向。现有“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神经病学实验室、神经内科病理实验室等。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成立,其中阿尔兹海默症研究所和帕金森病研究所就设立在神经内科。实验室共有十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137件,总价值亿元以上,可以独立完成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实验动物学等多项实验。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共获得基金资助160余项,资金总额达到1.4亿元。已发表论文千余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荣获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获得专利二十余项,专著数八十余部。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发祥地之一,1958 年由被誉为“中国神经外科之父”的赵以成教授创立,现已经发展成为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是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中国神经外科援外培训基地。
目前,神经外科科室共有医生90名,包括主任医师25人、副主任医师22人。此外有科研人员10名,技术人员9名,护理团队近200人,是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康复和营养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北京护理学会小儿科专科护士与护理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神经外科总床位数345张,包括ICU床位38张,每年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超过1万例。2018年12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新大楼—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建筑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神经外科诊疗设备,包括顶级手术显微镜、术中磁共振设备、术中血管造影机、立体定向机器人等,共有13间专用手术室(包括DSA复合手术室3间、MRI复合手术室1间)、6间神经介入导管室,及1间伽马刀治疗室和2台放疗直线加速器。
神经外科设立有脑脊髓血管病中心、脑血运重建中心、神经脊柱中心、颅底和脑肿瘤中心、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神经疾病中心、儿童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危重症中心、伽马刀中心、神经创伤中心、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等10个亚专业组,25个诊疗组和39名主诊医师,共同构成了一个能提供现代神经外科所有亚专业医疗服务的医疗团队。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两百余项,获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4亿元,近年在NEJM、JAMA Neurology、BRAIN等国际科研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制定国内行业标准类指南、共识10余篇,撰写各类专业书籍20余部。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全部科室
医学实践
2016年宣武医院获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围绕老年重大慢性疾病防控、老年共病防治及老年综合健康评估等关键问题,牵头建立了24个专科联盟,实现了全国31个省和自治区的全覆盖,整合全国资源,开展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促进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向临床防治的转化和推广,提升我国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
2018年,“重拾行走计划”项目落户宣武医院。作为亚洲首个引入全球性脑机接口最高水平技术的机构,宣武医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建立了脑卒中超早期功能重建单元,将传统治疗方案与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为发病24小时内的患者实施可耐受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康复措施,最大程度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8年,宣武医院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为核心,建立专业化卒中诊断及治疗团队,进行诊治流程再造,从以医生为中心的“串联式”就诊模式转换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并联式”卒中绿色通道模式;研发了多学科会诊系统,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十年来,医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急诊接诊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中位数从100分钟缩短到27分钟,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数量由每年50例增加到500余例。
2021年12月22日,在宣武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为远在广西百色的一名脑出血患者实施了5G远程机器人手术。
教育科研
宣武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一流专业(临床医学)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培训等各层次人才1800余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双语课程3门。宣武医院牵头首都医科大学4个临床专科学系,有博士培养点24个、硕士培养点34个,博导73位,硕导103位,每年在读博、硕士700余名。
声誉与排名
2022年11月,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度全国医院排行榜”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37位。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在“2021年度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均排名第4,老年医学排名第10。
院内专家
贾建平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疾病高创中心科主任。贾建平教授是中央保健医生,2018年被评为国之名医,从事神经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经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疑难病患者,参加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会诊,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的临床思维和绝技,倡导“每个疾病千差万别,要带着研究的态度来看病”,这一观点曾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组作过全面报道,被同行和社会民众公认为神经科代表性人物。
贾建平教授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重大项目五项,973等科技部项目十余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960余篇,其中SCI 257篇,在Lancet Neurology,Lancet Public Health,Alzheimer \u0026 Dementia,Nature Communications,Brain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IF≥10分27篇,总被引16000余次。连续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神经病学》教材第6、7、8版及其他教材、著作共56部,被称为我国神经病学教材主编第一人。
张鸿祺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法国、奥地利、日本等多家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放射中心学习。张鸿祺教授目前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WFITN)执行委员,亚洲及大洋洲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AAFITN)执行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审稿专家、《JNIS》中文版主编。
张鸿祺教授一直从事脑与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承担及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7项,是同时熟练掌握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项技术的神经外科专家。在脑动脉瘤、颅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于脊髓血管病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库。在脊髓血管的发生发展、临床解剖;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治疗技术、自然史和长期随访;脊髓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凌锋教授
介入放射科首席专家,教授。凌锋教授将手术和介入手段综合应用在脑与脊髓血管病的治疗上,尤其在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治疗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贡献,至今累积治疗1500余例,为世界最大病例组,使该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从原来的46-63%提高到82.2%,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率先全面开展手术和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建立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动脉支架成形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的综合团队,目前每年治疗相关疾病500余例,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凌锋教授累计发表SCI论文720篇,核心期刊论文450篇,主编、参编《介入神经放射学》等多部专业著作。
院内名人
汪忠镐院士
汪忠镐院士,1937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是我国血管外科学重要奠基人之一,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首任负责人及终身名誉主任委员、国际脉管学院副主席、国际血管联盟顾问、前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血管联盟副主席、国际脉管杂志副主编、国际血管外科年鉴编委、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创始主席、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杰出会员、印度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会员。
汪忠镐院士在布加综合征、大动脉炎、颈动脉体瘤等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血管腔内疗法、人工血管生物化、骨髓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国际领先,在国内首先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重建术治疗糖尿病肢体缺血等,全方位提高了我国血管外科学整体学术水平,推动我国血管外科学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汪忠镐院士在Harvard University、耶鲁大学 Universit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Duke University 和 Stanford University等国外60多所大学做特邀报告80多次。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12部,参与编写著作68部,为国际血管外科学权威Victor教授的著作《下腔静脉缩窄》作序。在国际会诊中任主刀6次,召开国际会议14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做报告97次。
1996年、1998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获国际脉管学院、国际血管联盟、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和印度总统颁发的研究成就奖、功勋奖、终身成就奖、发展血管外科事业奖和亚洲血管学会成就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2项,获国家专利共12项。2005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纪念“金笔奖”,2007年获首届“吴阶平医学奖”。
资质认定
2022年11月,位居复旦大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第37位。
相关文化
《促醒者》医疗与悬疑结合的大胆尝试
医疗悬疑剧《促醒者》以第九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的意外离世为开端,讲述了其远在瑞典留学的精英西医儿子丁远志与多年在外的中医学徒韩西林回到九院,共同调查死因真相的故事。
作为一部以医疗题材的剧集,《促醒者》把视角对准医疗题材中的神经科,以一条迷雾丛生的悬疑主线,串联起多个医疗病案,这些医疗病案都是根据真实病案改编。剧组还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多位专家参与剧本创作,为剧情所涉病例的医学正确性“保驾护航”,力求该剧基于真实病例的取材和改编的专业性。
据悉,《促醒者》剧本医案素材就是源自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宋珏娴医生的经历,而这位医生也参与了剧本创作和拍摄指导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绍.北京康复医学会.2023-03-25
外科学教学团队.首都医科大学.2023-03-2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9健康网.2023-03-2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老年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病理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肾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胸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内分泌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药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皮肤性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呼吸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营养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麻醉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检验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康复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口腔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疼痛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急诊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功能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十年不辍耕耘,磨砺“最强大脑”.健康报.2023-03-26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2023-03-26
2021年医院排行榜 (专科声誉).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3-26
专家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专家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专家介绍—凌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院士介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3-03-26
人民艺起评:《促醒者》医疗与悬疑结合的大胆尝试.人民网观点.2023-03-26
医疗剧的刻板与新生|对话《促醒者》医疗编剧宋珏娴.手机凤凰网.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