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魏巍

魏巍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中国当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中国共产党员。

1920年3月6日,于河南省郑州市市出生,成长在一个贫民的家庭里。抗战爆发后去延安参加八路军,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抗大毕业后长期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其诗作发表在晋察冀部分报刊上。

1950年底魏巍奔赴朝鲜前线,归国后发表了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轰动,使志愿军获得“最可爱的人”的代名词。1978年,叙述了朝鲜战争的长篇小说《东方》面世,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并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后出版了《壮行集》《魏巍散文集》,这两部作品由历年散文、杂文编集而成。1985年,《魏巍诗选》在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之后,魏巍担任北京部队政治部顾问,同时继续写作。1987年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发表,该作叙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魏巍著作颇丰,他的作品把握了时代精神和历史主旋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08年8月24日,魏巍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文学启蒙

1920年3月6日,魏巍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一个贫民家庭里,乳名大保。因家境穷苦,他常卖香烟补贴家用。七岁那年,魏巍到郑州免费平民小学关岳庙(即今创新街小学)上学。在爱好文学的女教师蔡芸芝的帮助下,魏巍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兴趣,早年他创作的散文《我的老师》就以蔡芸芝作为女主人公原型。小学期间,他阅读了不少古典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同时又阅读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与冰心等人的作品,他的文学基础日益丰富。

才华初绽

1932年,魏巍开始了新文学习作活动,向郑州当地各家文学副刊投稿。他早年的创作,初步展现了他的想象力以及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让他受到了不少报刊编辑的注意。

1933年,魏巍小学毕业。因家中贫寒,他在郑州县立简易乡村师学校读书。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国内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大量报纸,因此他的社会生活知识得以丰富,对文学写作也有所帮助。

1935年,魏巍在郑州《华北日报》负责《芦笛》《笛圃》等文学副刊的编辑,期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狂飙里底游丝》和章回体长篇小说《神三鬼四集》等。他还进一步阅读了《青年自学丛书》,影响了他的进步世界观的构建和发展。

投身革命

“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魏巍受其影响,在《铁笛》为抗日救亡而发声。在这两年间,魏巍的父母先后病故后,他主要依靠堂兄魏鸿儒的照顾,以继续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魏巍在郑州“民众教育馆”里结识共产党员黄正甫(即黄云海)。1937年,他在毕业后拿着黄正甫的推荐信,秘密离开郑州,乘火车到西安。九月,其两首诗歌发表在西安《秦风日报》“幽风”文学副刊上。但魏巍因没有介绍信而被拒之门外。之后,他通过了115师军政干部学校的考试,并把名字从“魏鸿杰”改为“魏巍”。1938年4月,魏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同志们一起提倡延安街头诗运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期间写有《游画队部的夜》《伏击》《叩门》《清明寄》等作品。其中,他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于1942年获“鲁迅文艺奖金”,该奖由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迅文艺奖金委员会颁发。

解放战争时期写有《寄张家口》《塞北晚歌》《在突破口——记石家庄内市沟西南突破口的激战》《秋千歌辞》《英雄的防线》等作品。

笔耕不辍

1951年,魏巍回到北京,先后发表了《朝鲜同志》(原题《朝鲜》)《志愿军叔叔与朝鲜小姑娘》《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十一篇朝鲜战地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于4月11日发表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受到中国广大人民最热烈的欢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0月,到苏联参观访问,写有《红场夜景》《桥上》《波波夫夜话》《快乐的集体农庄》等十四首诗歌。他与白艾合写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并与宋之的丁毅合写了歌颂中朝友谊的歌剧《打击侵略者》。次年再次前往朝鲜,回国后写下了《挤垮它》《祝贺》与《前进吧,祖国》三篇朝鲜战地通讯。

此后潜心文学创作,十余年间,写有《中国的悲愉——并寄苏联人》《死水与巨澜》《路标》等散文,《新琵琶行》《井岗山漫游》等诗歌,《同志们,加强我们的思想战线》《纪律——阶级思想的试金石》等思想论文,单独创作或与人合著了《老烟筒》《红色的风暴》《江水流不尽》等小说,文学成果众多。

“文化大革命”期间,魏巍克服困难,继续写作,并在1975年完成了历时23年的长篇小说《东方》的初稿。粉碎“四人帮”后,魏巍曾任《时代的报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出版了《东方》(1978年)《壮行集》《地球的红飘带》(1988年)等作品,其中《东方》《地球的红飘带》与90年代出版的《火凤凰》共同构成“战争三部曲”。

1990年,为了应对和平演变、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魏巍和林默涵等人创办《中流》杂志。期间,魏巍还创作了专著《话说毛泽东》。1991年2月,71岁的魏巍离休,于2000年出版了《魏巍文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离开了工作岗位的魏巍仍积极为人民发声,他留有《谁是最可恨的人》等社会评论和时政随笔、杂文,力图纠正社会不良作风。

2008年8月24日,魏巍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改编作品

创作特点

军事报告文学

魏巍的报告文学作品,对重大题材进行了深化,善于提炼塑造英雄形象,将思想与情感结合,在艺术表现上不断创新,强化了文章的宣传效果。

用战斗来突显人物的思想美和性格美,在《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中他描绘了志愿军抓俘虏的争斗场面,突显了其敢于斗争的精神。

善于把抒情、叙事、政论相融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他一开始用诗的语言,赞颂战士高尚的品质。又用议论与想象,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将作品思想推向顶峰。他还对结构进行了创新,善于把事例按内在关系组织,以此突显主题思想。

大都采用第一人称,有着自我形象,这是他区别于其他报告文学作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诗歌

鲜明的战斗性。他的诗格调深沉,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其创作艺术由独特的情感、格调、力量构成。

追求诗意,实现了革命激情、生活色彩与时代风貌的融合,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战斗风采。他在《蝈蝈,你喊起他们吧》一诗中,观察细致,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引起读者共鸣。

节奏明快,富于抒情,善用短句、迭句和排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从《两年》中描绘部队野战远征、辗转奔波的场景即可体现,如:“不怕它,嗓子里升烟起火;高山上,嚼青草,敲碎冰凌。不怕它,肚子里小军鼓擂响。”

散文

强烈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现实性、深刻性、和谐性的特点。他将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反复提炼,使作品贴合时代主题,以强烈的革命情感和对人民军队的赞美而被高歌,具有强烈感召力。

具有炙热的感情色彩,被誉为“火热的诗篇”,这种情感使其散文具有诗意。如《依依惜别的深情》,他把景、事、情交融在一起,歌颂中朝情谊,给读者带来诗意体味,增强艺术力量。

善于通过人物描写来塑造典型英雄形象,从而揭示人物的崇高品质、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如《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中描写的战士们在炮火中缝鞋子的细节,塑造出志愿军战士的光辉形象。在描写战士们的英雄行为的同时展现其内心世界,揭示教育意义。

实现了真与美相统一。如《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依依惜别的深情,镶嵌在色彩缤纷的广阔背景上。他用环境渲染了感情的浓郁,用豪迈的语言、鲜明的色彩表达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篇小说

魏巍的小说,牢牢掌控了现实与历史的连接点,把握时代精神和历史主旋律,以此震撼当时人们的内心。

他先后以全景式描写了《东方》和《地球的红飘带》这两部小说,这两部作品分别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东方》从主人公郭祥回乡展开故事,描绘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历史进程,展现中国人民的坚定力量,表现了战争的意义和全貌,塑造了典型的英雄形象,极具真实性和深刻性。《地球的红飘带》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过程,自然环境描写细致,人物形象真切感人。

而在199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火凤凰》则以知识青年周天虹的行踪为线索,反映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对典型的地区和历史事件进行剖析和描写,从而反映出全局,给人以深刻警醒。

家庭成员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抗美援朝期间写下的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代表的战地通讯集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使通讯这种新闻体裁进入了追求普遍性和典型化的文学领域,成为现代文学中新兴的战斗文体。《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集被多国翻译出版,促进了通讯回归散文化,影响后世作家创作,“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的崇高称号和代名词。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其作品《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展开描写,反映新中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历史性巨变,展现时代精神和历史主旋律,到战斗生活中去改造人们世界观,讴歌了人民的奋斗历程,为社会提供了既美且善的精神产品。

政治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写有大量的社会评论和时政随笔、杂文,涉猎的议题既有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腐败问题,也有反映底层民众疾苦的“黑砖窑事件”,其杂文《谁是最可恨的人》助力推动社会反腐进程。他关注民族国家命运,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声。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毛泽东主席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作为军旅作家,魏巍的骨头也是硬的。魏巍的骨头硬在:在真理面前不低头,在权力面前不献媚,在金钱面前不伸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曾镇南评价道:“魏巍不是那种埋头于自己的创作,视野比较狭小的作家,他是一个关注国家和人民命运,关注文学事业发展的全局,有自己独立不移的文艺思想和艺术见解的比较成熟的作家。”

作家徐贵祥认为,魏巍是一个言谈举止都很率真的人,他的作品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

后世纪念

2011年10月25日,魏巍铜像安置在上海奉贤海湾园。

2012年4月11日,魏巍灵骨安葬暨纪念像揭幕仪式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陵园内举行,园区内的魏巍纪念馆向公众免费开放馆名由诗人贺敬之题词。

2018年8月26日,北京红色之友纪念“最可爱的人”魏巍同志逝世十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20年10月25日,魏巍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1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魏巍全集》纪念魏巍,作家贺敬之、铁凝为该书作序。

参考资料

新闻资料:著名作家魏巍生平.中国新闻网.2023-03-24

魏巍:走进硝烟 走向和平.中国作家网.2023-03-24

魏巍:源于生活激情的真诚叙事.中国作家网.2023-03-24

《平凡的世界》等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新华网.2023-03-24

求证晋豫边作家魏巍历史记载.晋城党史网.2023-03-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出席列席名单.中国政协网.2024-11-10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华章.河南大学新闻网.2023-03-24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华章.河南日报电子版.2023-03-24

沈尧伊:创作《地球的红飘带》 为长征留图像.人大新闻.2023-03-24

东方.央视网.2023-03-24

魏巍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图).搜狐新闻.2023-03-24

作家魏巍之女魏平:父亲始终心系故乡 要求我们热爱劳动人民.今报网.2023-03-24

中国人的故事 魏巍:战火纷飞中,书写“最可爱的人”.上观新闻.2023-03-24

《谁是最可爱的人》新版座谈会召开 魏巍子女捐赠600本给山区.北晚新视觉.2023-03-24

魏巍生前图书文物捐赠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中国作家网.2023-03-24

魏巍:饱含深情歌唱“最可爱的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3-24

《谁是最可爱的人》评价及影响.中国作家网.2023-03-24

魏巍最后诗作曝光 曾就山西黑砖窑事件写评论.搜狐新闻.2023-03-24

魏巍.中国作家网.2023-03-24

缘何?魏巍临终前没有写文学嘱托之类的话,而是写道:继续革命到底.中国军网.2023-03-24

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因病去世 作品享誉全国.中国日报网.2023-03-24

视频:魏巍纪念铜像在上海奉贤海湾园揭幕-搜狐视频.搜狐视频.2023-03-24

著名作家魏巍遗骨安葬故土河南(图).中国新闻网.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