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簕
白(学名: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 (Linnaeus) S. Y. Hu),又名鹅掌簕、禾掌簕、三加皮、三叶五加等,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Eleutherococcus)常蔓生状灌木。分布于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如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安徽、浙江省、台湾等地。白簕在垂直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都有分布,但大多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路边、林缘、灌木、村落等地。
白簕高1-7米,枝软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网脉不明显。花黄绿色,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花瓣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花梗细长无毛。果实为黑色的扁球形。
白簕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花、枝叶、根或根皮皆可中药材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等作用。白簕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白簕是蔓生植物,枝条软弱铺散,能够攀援棚架或树上作为庭院绿化植物,观赏价值较高。
释名考证
白簕又称为三加皮、刺三加等。古代本草记载,三叶五加枝有刺,小叶通常3片,故名簕菜。称刺三甲者,“甲”乃“加”同音借字。“茨”与“刺”同音通假,南方呼刺为“竻”,本品树皮灰白色,因而有白茨根,白竻根等名。
品种考证
在古代,存在品种混淆的情况,古代本草记载的五加皮多指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包括白簕、细柱五加、无梗五加等。五加皮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云: “五加皮,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蹙,小儿不能行,疮,急性女阴溃疡。一名豺漆。”《雷公炮炙论序》记载:“五加皮是也,其叶有雌雄,三叶为雄,五叶为雌,须五叶者作末,酒浸饮之,其目者正。”五加属为雌雄同株,这里的雌雄不是现代生物学上的雌雄,而是代表两种不同的五加属植物,因为这两种植物除了叶数量多少不同,其他地方十分相似,故称雌雄,这里的三叶者是指五加属三叶的品种,可能为白簕或者是细柱五加的三叶变种等。
形态特征
白簕为高1-7米的蔓生灌木。
茎
白簕的枝条软弱铺散,经常依靠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黄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钩曲。
叶
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2-6厘米,有刺或无刺,无毛;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两面无毛,或上面脉上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锯齿或钝齿蟳,侧脉5-6对,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8毫米,有时几无小叶柄。
花
伞形花序3-10个、稀多至20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或复总状花序,直径1.5-3.5厘米,有花多数,稀少数;总花梗长2-7厘米,无毛;花梗细长,长1-2厘米,无毛;花黄绿色;萼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创展集团。
果实和种子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色。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白簕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如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安徽、浙江省、台湾等地。
生境
白簕在垂直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都有分布,但大多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的路边、林缘、灌木、村落等地。
生长习性
白簕喜温暖能耐寒,能耐轻微荫蔽,生态适应性强,对气候的要求不高,多生长于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水热条件变化大的大陆兼海洋性气候地区,此种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白簕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肥沃的微酸砂壤。白簕的花期在8-11月,果期在9-12月。
繁殖方式
白簕是两性花,也是蜜源植物,花盘蜜多,诱蜂力强,花期为每年的8-11月,开花时能够通过花蜜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白簕果实由绿色变为黑褐色时进行采收,采收后用清水浸泡果实,用手搓法去除果皮和果肉得到种子,将种子进行自然风干。白簕种子有后熟期,采收后不能直接播种,需要经过漫长的形态后熟、生理后熟才能萌发。选择空气湿润、光照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的阴坡进行播种,如阳光较强时需要搭上黑色遮阳网。
扦插繁殖
选择半木质化的成熟枝条进行剪枝,剪后的插条保留几个饱满的腋芽和一片小叶。将土地翻耕整平铺上松软的插壤土,按照合适的株距将插条斜插进苗床中,浇水灌溉后盖上薄膜搭建拱棚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当遮荫。每天根据枝条生长情况进行喷水、揭棚通风。生根后去掉薄膜,喷洒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和溶液促进根的发育,两个月后可进行移栽。
组培快繁
白簕种子有后熟期,插时白簕成熟枝条上有向下的刺,剪枝时易伤手且比较费时,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出高质量白簕幼苗。进行组培时,取白簕的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在无菌环境下浸泡乙醇和汞溶液,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后接种到初培养基中,待形成从芽后将从芽分成单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一个月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后即可进行移栽。
田间管理
在6-8月白簕生长季时需及时除草,割草2-3次。如遇干旱天气需及时灌溉,遇雨季应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避免雨水漫灌。每年需在平茬采枝后施肥两次,第一次在植株返青后施尿素或二,第二次在9月初根据土地面积施农家肥。冬季剪枝时要保留几个向四周延伸的主枝,剪去坏枝、弱枝、老枝以及过密的枝,生枝保留几芽短枝。
病虫害防治
白簕的病虫害较少,偶尔会发生蚜虫危害。可以进行无公害防治,用水或肥皂水冲洗叶片或用水煮猕猴桃根浸提液等纯天然制剂连续喷洒2-3次即可。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白簕的花、枝叶、根或根皮皆可作中药材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散止痛等作用。
白簕花入药,称为三加花,有解毒敛疮的作用,主治油漆皮炎。
白簕枝叶入药称为白簕枝叶,其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除湿敛疮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疮,犬口炎,湿疹,疥疮,毒虫咬伤等。
白簕根或根皮入药称为三加皮,其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痛,头痛,腹泻,黄疸,痢疾,腰腿酸痛,胁痛,尿石症,带下等。
食用价值
白簕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野生保健蔬菜,含有丰富的VC和粗纤维,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钾、钠、钙、铁等,有害元素硝酸盐含量较低,富含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含量非常高。白簕嫩叶和嫩枝颜色翠绿,口感脆嫩,口味清鲜,苦中带甘,可以炒食、煮汤、凉拌、煮茶,有食疗功效。
观赏价值
白簕是一种蔓生植物,枝条软弱铺散,枝繁叶茂,能够降温抗尘,吸收甲醛等有害物质,环境适应性强,繁殖栽培比较容易,能够攀援棚架或树上作为庭院绿化植物,也能用于假山或园林造景,观赏价值较高。
物种对比
细柱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 (Dunn) S. Y. Hu)别名白簕树、大叶五加、五加皮等,与白簕同为五加科五加属灌木植物,在古代本草记载中两种植物经常被混淆使用,性状也较为相似,具体区别如下:
白簕为高1-7米的灌木;小叶3(4-5),呈卵形、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顶生复伞形或圆锥状花序,花瓣为三角状卵形;果球形,熟时为黑色;花期为8-11月,果期为9-12月。
五加为高2-3米的灌木;小叶5,稀3-4,呈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伞形花序,花瓣为长圆状卵形;果扁球形,熟时为紫黑色;花期为4-8月,果期为6-10月。
簕菜为五加科植物白簕(又名三加)的嫩叶。簕菜茶的制作不仅是江门市恩平市的地方传统技艺,也是江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2021年2月9日,簕菜茶制作入选江门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Ⅷ-41。 簕菜茶是簕菜食用的方式之一,据考证簕菜茶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存在,流传到二十一世纪初至少有300年历史,簕菜茶制作主要分布在江门市恩平市一带。簕菜茶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散瘀止痛、舒筋活血、降血压等功效,主要的制作工艺流程有采摘、选叶、摊青、炒青(杀青)、揉形捻汁、溢香(焙干)、簸选、包装等八个步骤。2015年,恩平簕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年的恩平市簕菜美食文化节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是游客进行非遗文化体验的打卡地点。
相关研究
对白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研究、营养保健功效研究、品质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栽培研究、色素的开发研究等方面。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酚性化合物、黄酮、三类、芳香油、氨基酸、萜类等。林春华等对白簕的品质和急性毒性研究表明,白簕具有高钾、钙,低钠的特点,其含有氯氰菊酯、氯菊、甲胺磷等毒性成分,进行毒性试验发现受试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自主神经系统以及肢体活动与行为等均表现正常,未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证明白簕是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延伸文化
参考资料
白簕 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植物智.2023-04-12
白簕.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4-12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12
白簕.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23-04-12
细柱五加 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植物智.2023-05-06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门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江门市人民政府.2023-05-06
簕菜茶制作(市级,传统技艺).江门市文化馆.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