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鹗

高鹗

高鹗(1738一1816),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别署红楼外史,原籍盛京奉天府铁岭,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顺天乡试举人。五十六年作序的《红楼梦》印行。乾隆六十年四月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著以内阁中书用。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补授汉军中书。嘉庆六年九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内阁侍读考选江南道御史,刑科给事中。十七年,署给事中,掌江南监察御史。次年升刑科给事中,时因失察林清案,降三级调用。此后抑郁不得志。

高鹗的著作,除续补的《全本昆曲《红楼梦》》后40回,《吏治辑要》《唐陆鲁望诗稿选钞》二卷、《高兰墅集》《兰墅诗钞》《兰墅砚香词》《兰墅文存》《兰墅十艺》《月小山房遗稿》等。

高鹗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高鹗写作却没有很大的名气;续写《红楼梦》却被世人所知,一直以来社会对续写《红楼梦》后40回争论较多,其争议主要在于高鹗是否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以及续写《红楼梦》的价值问题。鲁迅评价道:“其补《红楼梦》在乾隆辛亥时,未成进士,‘闲且惫矣’,故于曹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然心志未灭,则所谓‘暮年之人,贫病交攻,渐渐的露出那下世光景来’(戚本第一回)者又绝异。是以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即认为高鹗与曹雪芹同病相怜,并不背离曹氏初衷。

人物生平

高鹗据上海图书馆藏乾隆六十年高鹗考中进士的履历记载,他“戊寅年十月十七日寅时生”,换算成公历为1758年11月17日3-4时。原籍盛京奉天府铁岭,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顺天乡试举人。五十六年冬至后五日,程伟元、高鹗分别作序的《红楼梦》印行,程称当时的高鹗“闲且愈矣”。乾隆六十年四月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著以内阁中书用。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补授汉军中书。嘉庆六年九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内阁侍读考选江南道御史,刑科给事中。十七年,署给事中,掌江南监察御史。次年升刑科给事中,时因失察林清案,降三级调用。此后抑郁不得志。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仲春二月卒,享年59岁。

整理红楼梦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回,后40回是清代文人高鹗所写。 “高鹗续书说”最早是由我国大学者胡适提出来的。他最早看到《红楼梦》的时候,认为小说的诗词是在暗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但是看到后来,有些人物的结局并不按照诗词所预言的那样。所以他提出小说的前80回和后40回有矛盾,进而猜测《红楼梦》可能是由两人所写。同时,经他考证,高鹗的同年进士张船山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题解中写道:“传奇《全本昆曲《红楼梦》》后四十回俱兰墅所补。”于是胡适便将补大观园图(局部)清书的作者认定是高鹗。这种观点提出后长期被人们接受,也就是很多人普遍认为《红楼梦》后40回是由高鹗所写的原因。对于高鹗补写后40回,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高鹗根据自己的喜好编出自己喜欢的后40回,自娱自乐,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高鹗奉清廷的要求,修改和续写“红楼”,所以在思想上必然受到约束。

人物关系

张问陶

张问陶,字仲冶,遂宁市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是高鹗妻子的哥哥,有关高鹗生平的题诗和关于高鹗续写《全本昆曲《红楼梦》》的关键诗句,《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23年—约1763年)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后四十回为高鹗和程伟元续写。续写《红楼梦》被世人所知,一直以来社会对续写《红楼梦》后40回争论较多。

程伟元

程伟元,字小泉,江苏苏州人。久居北京。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与好友高鹗搜集钞本,续补曹雪芹《石头记》残稿。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高鹗的诗只有五律、七律、七绝。赋诗以盛唐为宗。词有小令、中调、长调,词的内容大体分四种:一,塾师生活;二,感事咏怀;三,冶游;四,与君偷恋。从他成功地化用杜甫的许多诗句看,知他学杜特别用力。他的词受到了晚唐五代十国词人,特别是他们香软词风的影响,那么他的诗,却能一洗脂粉香泽的气息,扩大了题材范围,无论思想和艺术的成就,都远比他的词大。可惜他出身名族,念念不忘于制艺;后来做二等京官,所接触多封建社会中上层人物,长期局于京城,没有像杜甫那样,湖海飘零,目睹时艰,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可能很广阔。

人物争议

是否续写《红楼梦》争议

2018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全本昆曲《红楼梦》》(珍藏版),扉页上作者署名变成了“(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1982年《红楼梦》新校本出版时,署名为“曹雪芹、高鹗著”。如今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时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张庆善介绍,一是在高鹗、程伟元刊刻程甲本以前,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存在——周春《阅读〈红楼梦〉随笔》中记载:“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红楼梦》,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张庆善解释,乾隆庚戌即乾隆五十五年,而程甲本是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才问世的。这就是说,在程甲本问世之前,已经有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抄本。其次,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续写后四十回。高鹗生于乾隆二十三年,卒于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享年57岁。他于乾隆五十三年中举,中举后就积极准备会试。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参加会试落第,第二年即1791年春,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参与整理修订《红楼梦》。除了张问陶那条“《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资料外,再没有找到任何一条能证明高鹗续书的文献资料。所以,有理由认为,高鹗不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只是一个整理者。

续写《红楼梦》的价值问题

第一,续书基本上完成了《红楼梦》故事的悲剧结局,在写悲剧这基本点上符合原作精神。

第二,续书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给读者以有益的成分。

第三,续书在艺术性上虽然在主要方面不及原著,这是同曹雪芹的手笔比较而言,但其本身还是不错的。后四十回写贾府败落,大故迭起,扣人心弦。薛宝钗林黛玉死的艺术表现不可多得,虽则对贾母刻薄行事的描写过于显露,不似雪芹的含蓄,其实雪芹写贾母纵容王熙凤等作恶,亦是批评贾母的,评论者若说高鹗这样写,如何要不得,则是过刻之论了。

第四,续书思想性与原作差别很大。高鹗把前八十回中猛烈抨击社会黑暗和儒家伦理的内容修改得缓和了,或删去了。续书又来个“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光明尾巴,改变主人公宝黛某些形象,有损于原著的光辉。

文学形象

人物评价

鲁迅:高鹗与曹雪芹同病相怜,并不背离曹氏初衷。其补《红楼梦》在乾隆辛亥时,未成进士,闲且惫矣,故于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然心志未灭,则所谓暮年之人,贫病交攻,渐渐的露出那下世光景来’戚本第一回)者又绝异。是以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

.杨绛评高鹗:杨说近来有人把曹雪芹的前80回捧上了天,把高鹗的后40回贬得一无是处。其实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高鹗也有非常出色的妙文。高鹗的才华不如曹雪芹,但如果没有高鹗的后40回,前80回就然失色,因为故事没有个结局是残缺的,没意思的。故事有头有尾,方有意味。

参考资料

鲁迅:高鹗与曹雪芹同病相怜 并不背离曹氏初衷.凤凰网文化.2024-03-03

高鹗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2-17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为何不是高鹗?.人民网.2024-02-28

平心论高鹗.豆瓣读书.2024-02-28

高鹗.豆瓣读书.2024-02-28

乾隆与高鹗.豆瓣读书.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