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猫
荒漠猫(拉丁学名:Felis bieti),又名漠猫、草猁、中国山猫,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猫科猫属哺乳动物,外形似家猫,但体型比家猫更大,体长60-80厘米,体重5-10千克。耳端生有一撮短毛,眼睛浅蓝灰色,毛发较长,为黄灰色,夹杂深褐色和黑色针毛,尾巴较长且具有6-8个黑白相间的环。
2021年,荒漠猫的数量不到1万只,且有下降趋势。它们受到栖息地破坏、狩猎、鼠药和与家猫杂交等因素的威胁。中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极危(CR)、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荒漠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荒漠猫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和青海省,栖息在海拔2800~4100米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等地。常单独栖居,在岩石裂缝或石块下面筑巢,为夜行性动物,主要捕食啮齿动物和鸟类。交配期为1-3月,5月产仔,仔数多为2-4只。
形态特征
荒漠猫具有独特的蓝色眼球,但与家猫杂交后产生的个体通常都不会再拥有蓝眼睛。鼻尖呈红色,鼻翼不宽大。耳端具有短簇毛,约2厘米。外形酷似家猫,但体型比家猫更大,雄性略大于雌性。体长为60~80厘米,体重5~10公斤。四肢略高,尾巴粗长,其长度约为体长的3/4。
荒漠猫的毛发较长,可以抵御高原的寒冷,在夏季有一个换毛期。荒漠猫的脚掌上也长有厚毛(和猞猁类似),这个特征说明它并非生活在荒漠环境里,而是有积雪的寒冷地面。它通体毛色为黄灰色,夹杂深褐色和黑色针毛,在某些季节毛色更深,呈现出隐约的红棕色。身上的斑纹并不明显,只在额头、脸颊以及腿部有略明显的深棕色斑纹,腹部的毛色颜色较浅,接近于白色。尾巴末端有4~6个黑色环纹,环间为白色,尾尖黑色。也有资料显示荒漠猫尾部为4个棕黑色的环纹,以及3个浅棕色的环纹,环间为白色等尾部情况。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荒漠猫仅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东缘区域。已知的荒漠猫分布区从祁连山脉往南,一直分布到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在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西藏均有少量分布。但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介绍,蒙古国内也有荒漠猫的活动踪迹。
栖息环境
荒漠猫主要活动于山区,它可以出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裸岩和草甸环境中,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是生活在干旱荒漠地带。由于农田和村庄里的老鼠的吸引,荒漠猫有时也会出现在距离人类社区很近的地方。
荒漠猫栖息地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存在大量的天然崖坡与岩洞,它们的洞穴通常洞口朝南,只有一个洞口;雌猫和雄猫分居,雌猫的洞穴往往更深些,因为照料幼崽需要更安全的环境。此外,它的活动区域与啮齿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植物贫乏,啮齿动物数量稀少,很少发现荒漠猫的踪迹;阳坡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地带(3000~4000米)食物和掩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荒漠猫踪迹多。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荒漠猫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隐蔽在洞穴里休息,清晨和傍晚时分才出巢狩猎。雌猫和雄猫分居,除交配期外,其余时间都独居生活,交配期在每年1~3月,夏季5~7月雌性荒漠猫进入繁殖哺乳期。
荒漠猫的居住洞穴分为繁殖洞和临时洞,繁殖洞一般分布在山的中、上部,洞口高低、大小不一样,繁殖洞的洞道均以水平方向向前延伸,洞道长290~536厘米,平均413厘米,洞穴中有1~3个弯曲,洞中黑暗,结构较简单。巢室在洞穴深部,多由灰尾兔和旱的毛皮、碎骨构成,每一个繁殖洞只栖息一只成年雌兽和其哺育的幼兽。洞穴若不被破坏,它有重复利用旧洞的习性,但若洞穴被破坏,荒漠猫不再利用旧洞巢。临时洞多选择在食源附近多岩石的地方,洞穴有洞口多个,洞道较浅,平均长度在252(244~260)厘米,大多是雄性荒漠猫多栖居,为避敌或临时使用。荒漠猫也会利用旱獭的洞穴作为自己的巢穴,并在里面生下小猫。即便不在繁殖期,荒漠猫也会频繁居住在这些洞穴。
觅食行为
荒漠猫捕食鼠类随季节和栖息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冬季主要捕食松鼠、高原鼠兔、甘肃鼠兔和长尾仓鼠等不冬眠的鼠类。其它季节主要捕食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甘肃鼠兔、藏鼠兔、长尾仓鼠、荒漠毛鼠、子午沙鼠和根田鼠等。捕食率最高的是高原鼠、松田鼠和各种鼠兔。
一只荒漠猫一天可能会捕捉4~5只鼢鼠。在捕猎时它会四处溜达,用敏锐的听觉去感知地下鼢鼠的活动。一旦它们发现有鼢鼠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活动,就会伺机猛地跃起并扑下,将鼢鼠扑住并从地下拖出来,几秒内荒漠猫就会杀死猎物。不论是捕食哪种动物,荒漠猫都先从头颈部开始吃食,如果是鼠类则将整个身体包括皮毛、内脏和尾巴都吃尽,如果兔子则会留下皮毛和消化道。
生长繁殖
每年1~3月间,荒漠猫会进入发情期,属季节性发情动物,躁动不安的情形和家猫相似,叫声如同婴儿哭叫。发情时,公猫叫声很大,兴奋烦躁,跳上跳下、转来转去。并不时在各处撒尿。母猫也表现为兴奋、好动,常翘尾,以及及食欲下降。交配多在黄昏、夜间进行,交配动作似家猫;交配时会发出尖细的叫声。妊娠期为82~88天。产仔期通常在5月份。荒漠猫作为猫科,理论上一胎可以孕育2~6只,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能成功繁育的一般2~4只,偶有5只。刚生下小猫的雌荒漠猫非常怕惊扰,此时它对周围的动静很警惕。与其他小型猫科动物相似,荒漠猫的幼崽在半岁大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独立生活。
在夏季(5~7月)进入荒漠猫的繁殖哺乳期。此时鼢鼠的幼崽活动频繁,荒漠猫巢穴多在鼢鼠活动频繁的地方,同时,高原鼠兔的幼崽也大量开始独立生活。这样就为荒漠猫照料幼仔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荒漠猫产仔后,为照料幼仔,不会远离洞穴,活动范围比较小而且固定。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荒漠猫呈散在分布,种群数量整体呈减少趋势。根据密度估计,荒漠猫成熟个体数量保守估计不到10,000只,并且预计未来10年成熟个体将继续下降10%(2021年)。
致危因素
荒漠猫的生存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保护举措
对荒漠猫进行人工饲养、保护它的栖息地生态环境、对荒漠猫出现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等对于荒漠猫的品种繁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级别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九寨沟县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照片时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的身影,荒漠猫成为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分布物种,该保护区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增至8种。
参考资料
Chinese Mountain Cat.iucnredlist.2023-04-01
荒漠猫.自然标本馆.2023-04-01
荒漠猫.ADW.2024-08-07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2023-04-01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新浪网.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