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平凉金果

平凉金果

平凉金果,甘肃省平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6年,平凉市注册了中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平凉金果”,金果之名由此而来。“平凉金果”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酸甜爽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货架期长、营养丰富,先后取得了绿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 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适宜区,其纬度、海拔、年均气温、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果品生产,所产的“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份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而闻名。在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筛选中,“平凉金果”在国际第三方谱尼测试公司11项安全指标检测中,其中8项未检出农残物,全部符合标准要求,3项远低于国际标准。

200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凉金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平凉金果是平凉市加大现代果业技术推广应用、落实“平凉金果”各项质量标准和操作技术规范的结晶,是全市7个县(区)区域性公用农产品品牌。从探索起步、规模扩张、产业化经营到品牌培育和提质增效,一路走来,“平凉金果”实现了扩量、提质、增效“三级跳”:从20多年前仅有种植面积几千亩到今天拉动几十万农民脱贫致富的百万亩的辉煌产业;从5公斤1元到十几元1个,从当初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香飘海内外。2014年,仅果品一项产值就达到了50多亿元,果产业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成为平凉市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平凉金果具有“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货架期长”等独特品质。和山东省陕西省苹果老产区比较:

一:果个大,果形高桩端正,色泽鲜艳,果面光洁,蜡质层厚。

二: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高,糖酸比适宜。

三:硬度大,耐贮运。

营养价值

根据国家农业部质检中心检验,“平凉金果”平均重量为259.8克,每百克维生素C含量达到7.1毫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2%,单位平方厘米硬度高达11.12千克,品质优于全国其它产区。

产地环境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位于黄河中上游陇东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和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降水适中,病虫害少,是生产优质苹果的“黄金地域”,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所辖区域完全满足7项苹果生态指标,静宁、庄浪、泾川、灵台、峒5县(区)列入全国优势区域重点县。

一:平均海拔适宜,在1000—1400米之间,是苹果生长的最佳海拔高度;

二:年平均气温适宜,在8.3—11℃之间;

三: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136—2458小时,着色期日照率在70%以上,无霜期180天;

四: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果实着色期温度为13—17℃;

五:降雨量适中,年均为550—700毫米;

六:黄土层深厚,达50—100米,有机质含量高,且质地疏松,透气吸水能力强;

七:大气、水源无污染,病虫危害轻,用药次数少,具有苹果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渊源

平凉市栽培苹果悠久历史,20世纪40年代以前广泛种植国光、红玉苹果、黄魁等苹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平凉引进栽植南洋红香蕉金冠苹果等元帅系苹果。

20世纪80年代初,平凉大面积栽植秦冠苹果新红星苹果和红富士苹果,被农业部划定为苹果优势产区。

经过30多年探索实践,“平凉金果”栽植品系达到21个,培育出了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形成了以晚熟富士为主、早中熟合理搭配的多元产品体系。实行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双商标”管理运行,鼓励支持涉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申请注册苹果公司商标105个,其中产地证明商标2个,均为中国驰名商标。制定了大多数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的13项地方技术规程,全市统一栽植管理、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储藏运输。通过推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加快栽培方式转变,广泛推广运用山旱地早果丰产、肥水耦合等新技术,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园58个,认证全球良好农业、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出口创汇等各类基地60多万亩,优果率达到70%。

生产情况

2010年,平凉市认证绿色食品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4万亩,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基地5034亩,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示范基地900亩,注册备案出口基地6万亩。全市有涉果企业200多家,年果品贮藏、加工、营销、运输等关联企业产值3亿多元。有10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干鲜果年直接出口130多万吨,创汇854万美元。从事果品营销经纪人1400多名。“平凉金果”销往北京、上海市、深圳、成都市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打入了俄罗斯、东南亚以及、欧盟智利等国际市场。

截至2016年,平凉金果总面积达到256万亩,果品年产量165万吨、产值7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854元。“平凉金果”系列产品认证绿色食品9个,拥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0.4万亩,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基地2万亩,创建国家级及省级示范园58个。培育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13家,建成大型果品批发、电子交易和期货市场13处,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销店100多家,扶持发展贮藏、加工、运销等关联企业200多家,年果品贮藏能力80万吨、加工能力30万吨,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全链智能体系。组建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2700多家,培育规模大户5000多户,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带动的新型经营体系。

截至2017年,平凉市果树经济林面积发展到285万亩,其中苹果256万亩,主栽品种以红富士为主,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2个,挂果园130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5亩,果品产量达到180万吨,产值7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2817元,主产区果农人均果品收入5000元。全市认证出口基地22.8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60.4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5034亩,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UBAL-GAP)基地3900亩。建成贮藏量500吨以上的气调、冷藏库500多孔,年果品贮藏能力达80万吨。建成果品分级、清洗生产线6条,年处理商品果25万吨。建成果汁、果酒、果醋、果仁等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果品30多万吨。建办果袋、纸箱、发泡网等关联企业20多家,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12个。全市从事果品营销的各类企业达200多家,有11家企业拥有果品自营出口权,组建果农协会及经合组织200多个,成立了果树专家组和市级果品质量监测中心,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果产业经营模式。

产品荣誉

“平凉金果”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出口创汇、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6张国家级名片,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品牌”“中华名果”等殊荣。

2007年,平凉市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称号。

2008年,“平凉金果”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特供产品。

2009年,“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

2011年,“平凉金果”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12年,“平凉金果”获得“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2015年,“平凉金果”获得“首届消费者喜爱的100件甘肃商标品牌”、“2015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杰出贡献奖”、“中国果业品牌50强”等殊荣。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平凉金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平凉金果”地域范围界定的函》(平政函[2005]1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泾山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等6个区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富士系、秦冠苹果新红星苹果

(二)苗木培育

海棠花山荆子新疆野苹果做砧木,优良种条作接穗,利用嫁接法培育苗木。

(三)立地条件

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土壤pH值7至8,地下水1.5米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0.9%。

(四)栽培管理

1.栽植密度:每亩种植不大于60株。

2.授粉树配置:秦冠、金冠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配比一般是1:4,采用隔行或混栽进行配置。

3.土肥水管理:适时进行深翻改土、中耕,采用树冠下覆草、覆沙、果园生草等措施进行土壤管理。基肥于采果后落叶前施入,一般盛果期果园每亩施4500千克以上有机肥。追肥每年至少3次,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6月中下旬)追施氮磷钾肥;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最后一次追肥距果实采收期30天以前进行。果园依据情灌水2至3次,提倡滴灌、渗灌。

4.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按照平凉金果技术规程,适时对果园进行综合防治,最后一次施药距果实采收期最少30天以上。

5.树形与结构参数:主要采用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树形,树冠高度3.5米左右,每亩留枝量6万至8万个,长、中枝比例小于15%,短枝比例大于85%。

6.产量指标:每亩产果不超过3000公斤。

(五)采收与果实分级、包装、运输

分期采收。果实采收后,就地预冷,分类分级贮藏。贮藏温度保持在-2至2℃,湿度大于75%。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2.物理化学指标:

专用标志使用

平凉金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平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参考资料

pumila.植物智.2024-11-12

平凉金果.平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4-02

让“小苹果”成为“小金果”——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平凉金果”品牌管理保护纪略.甘肃人大网.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