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ひゃっきやこう、ひゃっきやぎょう)百鬼夜行是日本民间流传的民俗典故,其本义指的是众多牛鬼蛇神在夜间游走。同时这一典故也可以代指“百恶横行”,即一帮坏人在做坏事。

在天灾人祸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平安时代被认为是人妖共处的年代,民间百姓从付丧神思想中延伸出了百鬼夜行这一想法,随着室町时代画师土佐光信和江户时代画师鸟山石燕将百鬼从文字描述转向图画,日本的妖怪形象被初步确立。

随着日本奇幻作家梦枕貘的小说《阴阳师》系列和日本漫画家今市子的漫画《百鬼夜行抄》的畅销,这一词语开始在华文地区流行。

典故起源

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中日交流频繁,伴随天台宗与密教的引入,日本人就对死者与灵魂的恐惧感与日俱增,中国典籍《山海经》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其中的妖怪形象与日本本土妖怪结合。且这一时期极为动乱,社会上充满了天灾人祸事件,发生后被记载的事件就有:安元大火、鹿谷阴谋、承平之乱、天庆之乱,这诸多事件在当时都被解释成妖怪作祟。故而在平安时代的民众就认为日本地界上人与妖怪共生。在日本文学家田中贵子笔下,平安时代是一个深幽不明、人类与妖怪共处的年代。这一年代下人妖居住地重叠,人类在昼间活动,妖怪则夜间出没。且在日本锁国时期之前,海外贸易兴起,大量的手工艺品进入日本市场,民间流通加强,开始出现不爱惜器物的现象。日本受中国道家“物久成精”的说法,其文化延伸认为一件物品被使用99次以上就会成精,一旦遭遇丢弃或者被毁坏,这一精怪就会心生怨念,进而变成付丧神,祸乱一方。所以老一辈人因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从而保持“惜物”观念,并认为“百鬼夜行”是付丧神下到人间捣乱。

在民间传说中的妖怪形象本是面目模糊,到了室町时代(1336-1573年),幕府御用画师土佐光信以《百鬼夜行绘卷》描绘了各种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这些妖怪都是由被遗弃的旧物品愤怒后所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民众对妖怪的认识由单纯的文字塑造,转向较为直观的画图绘形。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妖怪学进一步兴盛。这一时代的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作《图画百鬼夜行全画集》,描绘二百余种妖怪,将此前只有文字描述的众多妖怪分门别类予以造型,这一作品也确立了今天所谈论的多数日本妖怪的原型。

典故内容

在日本民间流传的“百鬼夜行”,每当夜幕降临,形态各异的妖怪一同出现。鬼怪在夏夜的街上游行时,亲眼看见者会遭到诅咒而无故丧命。作为典故使用时,百鬼夜行本义就指众多妖魔鬼怪在夜间游走。在百鬼夜行发生时,也建议人们不要冒险外出。同时这一典故也可以代指“百恶横行”,即一帮坏人在做坏事。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中国汉字“鬼”的概念,日本汉字的“鬼”指的是精灵、妖怪。日本人将他们不能理解的反常事物与认定为超自然现象中的怪异事物称为妖怪。百鬼中的鬼指的就是长久成精的各种妖怪。

“百鬼夜行”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中世纪的民俗作品《大镜》(1119年)《今昔物语集》(20世纪初)和《宇治拾遗物语》(13世纪初),在这些作品它表示的就是其字面意思。《今昔物语》卷十四中的故事记载了当时右大臣良相之子常行,夜间外出寻花问柳时便碰上了百鬼夜行。《宇治拾遗物语》卷十二中也记载了百鬼夜行,描述里面的鬼怪个子比车还高,头如马形。日本历史上的百科全书《拾芥抄》中曾记载“夜行夜途中歌”,口诵此歌,可以躲过百鬼夜行之灾。

妖怪介绍

日本文化中,“鬼”并不是特指邪恶事物,日本民俗学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日本妖怪最大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两面性,善恶可以互相转换,它们带给人类幸运还是伤害取决于人类的态度。百鬼夜行的中的鬼怪角色颇多,以下介绍七个较为知名的妖怪形象。

鬼(おに)

鬼在日本是妖怪的分支,具有明显特征和固定对象。其身材高大,肌肉发达,性情残暴,身穿可抵御刀枪的虎皮肚兜,头部长着一对坚硬的畸角,可用以击碎硬物,面目狰狞,带有长长的獠牙,手持带刺的铁棒。此外,有的鬼长有千里眼和利爪。

鬼的起源一说是日本先民对于外来者和非本族人的代称,在外来民族入侵的历史背景下,在日本中世纪时,鬼就演化成为强大且残暴的妖怪。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追”仪式传到日本后,游行队伍前方的方相氏装扮十分恐怖,从而被认定为邪恶的妖怪,久而久之日本民间就将其传为鬼。

鬼的弱点是怕被豆子打,所以日本人会在立春的前一天进行撒豆驱鬼的活动,即拿着豆子撒在家中屋外。这一活动后已演变成为对新春来年的祈福。

天狗(てんぐ)

天狗住在深山中,力大无穷,身形高大,会飞,能将其他生物轻易撕成碎片,其手中团扇一挥,便能连根拔起参天大树。修行高的天狗可以使用幻术,并具有高超剑术。而天狗的形象在日本民间的描述中曾几经变化。

日本的“天狗”一词最初来自中国《山海经》,日本直到平安年代,天狗都仍保留着《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大概形象,属于吉兽,其外形特征是一张赤红色的脸和长鼻子,据说修行越高,鼻子也越高,背有翅膀可飞翔。中世纪后则演变为凶兽,具有攻击力强的鸟嘴,又名“鸦天狗”,被传是魔王的诅咒化身,其出现便会危害人间。而后天狗传说又融入日本的宗教元素,被传为是放弃修行的僧人所化,因无道德心而无法升入天道,从而被放逐进入六道的天狗道。天狗在这一时期则变成了天神,鸟嘴形象也被白胡子老人所代替。

河童(かっぱ)

河童属于水怪,其名字的意思是“住在河川里的孩子”,此前日本关东地区用“河童”称呼,后在日本全国已经统一。河童外表融合了人类孩童、乌龟和青蛙的特征。身高约60厘米到一米不等,大眼睛,红色毛发中的凹陷装着维持生命的水,全身皮肤绿色伴有粘稠的液体,背后有坚硬的龟壳,嘴中有尖牙,撕裂食物的速度惊人,手臂可再生,手脚可以缩进龟壳。他有三个肛门,可以靠放屁飞天,且十分好色。

河童的来源一说是中国的河伯。相传河伯在中国古代的魏国祸乱水系,索要财物和年轻女子做祭品。官府听闻禁止民间祭祀河伯,并悬赏捕杀,于是河伯一族转而移居到日本生存。另一种说法是在日本的废弃人偶幻化而成河童,河童一族时常在村庄里掠夺钱财和粮食,最终被众人打败。日本有句俗语叫“河童灭顶”,形容灭顶之灾。

雪女(ゆきおんな)

雪女是传统的日式妖怪。从外貌上看是面容美貌但没有笑容的冷酷女子,头发原是淡蓝或白色,身穿白色和服。传说雪女居住在深山之中,作为山神下属,掌管冬季的雪。她的孩子被称为雪童子。幼年的雪女不会伤人,而成年雪女对男女情感充满好奇,她会在雪山中吸引男子到无人处,与其接吻,并取走男子的灵魂食用,将其肉身永远冰冻,放在居住的山洞中欣赏。

雪女的来源是日本古人认为大自然的灾难因妖魔鬼怪而起,便逐渐传出雪女之说。即有男子在风雪交加夜里迷路后遇到雪女,雪女要求幸存男子不透露自己的存在,此后伪装成人类女性监督他是否能守诺,一旦男子“违约”,雪女就将其杀死。此外雪女的另一杀人手法是怀抱婴儿在雪夜里出现,将孩子托付给路人,随着婴儿的重量增加,路人也会难以脱离直到被冻死。如路人能承受婴儿重量,雪女就会对其称赞,送其宝物。

酒颠童子(しゅてんどうじ)

酒吞童子,也称酒吞童子、酒天童子,是平安时代的几大名妖之一。他是日本的群妖之首,曾统领群妖,与九尾狐、大天狗并称为日本三大恶妖。其身型高大,约为六米,虎背熊腰,红脸秃顶,横眉怒目,带有五个犄角和十五双眼睛。而在人间时,酒吞童子则化为英俊少年,勾引年轻女性,将其作为奴隶使唤,或是作为食物吃肉喝血。

酒颠童子最著名的传说就是掠走了池田中纳言之女,大将军源赖光便率领五人前去征讨。途中,三位老人给予了他们星兜甲和鬼毒酒,老人们称此酒于常人无事,但于鬼怪则是剧毒。源赖光等人向酒吞童子献酒,并借助星兜甲,将其斩杀,解救了众多妇女儿童。

玉藻前(たまものまえ)

玉藻前即为九尾妖狐,它会专门幻化为美艳惊人的女性,进入宫廷,魅惑君王,进而祸害整个国家。作为日本的传统妖怪,妖狐被视为仙气的狐类,所以尽管其伤害性极大,但仍旧受到民间的膜拜。

在日本的传说中,“玉藻前”是鸟羽天皇的嫔妃,利用狐妖魅术引诱天皇,深得其宠爱,天皇在久寿元年特赐其名为“玉藻”。但玉藻在魅惑天皇的同时也吸取天皇的精气,引得天皇日渐憔悴。群臣便邀请著名阴阳师安倍泰成前来查明真相。在安倍泰成的探查下,玉藻原形败露,是一只白面金毛九尾狐妖。随后它逃离京城,在地方上为非作歹。天皇对其派军征讨,将其杀死。狐妖死后,其尸体化为毒石,散发毒气,被称为“杀生石”。在日本的南北朝时代会津元现寺的玄翁和尚出面将该石破坏。而妖狐在后世传说中的形象逐渐变成了温柔贤惠的绝代美女,不会嫌贫爱富,还会深深爱上与她结婚的男子。

不知火(しらぬい)

不知火是在海上夜间出现的怪火。起初火势微弱,只见零星火光,而后多点出现连成火海。若海上航船想靠近,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火源。日本古人认为这是海上龙神在出行时点起的明灯,所以若见此火,严禁出海。

传说日本景行天皇攻打九州南部的熊袭国时,在熊本八代海附近,曾目睹这一态势,并将该地区命名为“火国”。后世科学研究认为,这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原理的现象,是温差导致空气密度变化,退潮时出海捕鱼的渔船灯火在海上的成像。

狂骨(きょうこつ)

狂骨本是居住在井中的白骨妖怪。夜深时,人从荒凉古井边走过时,会听见其中传来的“嘎嘎”声,十分可怕。在日本,井被视为阴阳两界的通道,井中白骨很容易迷失在阴阳夹缝中化为妖怪。这种妖怪心中怀有极大怨念,被狂骨附身的人会对其他人产生强烈怨恨。在日本的一些地方语言中,狂骨带有“很疯狂”的意思。

相关衍生

衍生文化

随着妖怪文化的发展,在日语中存有诸多与“鬼”有关的俗语,如“鬼に金棒”表示如虎添翼、“鬼の目にも”表示冷酷之人也有柔情一面。而且妖怪的设计也被应用到日常物品的设计中,如和服、腰带、坠饰等民俗事物。

民俗游戏

在日本民间有一种被称为“百物语”的怪谈聚会游戏。即传说在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夜晚,几人围坐,点上一百根蜡烛并轮流讲鬼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就吹灭一支蜡烛。最后一支蜡烛熄灭时,就会看到“百鬼夜行”。也有说法并不局限于盂兰盆节夜晚,只要是夏天的夜晚就可以。

衍生作品

尽管现代日本社会已完全接受西方近代科学,并愿意从科学角度阐释此前被认为是超现实的事物,但是百鬼夜行在内的妖怪文化已成为日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中的恐怖属性被逐步削弱。日本历史上,代表庶民文化的妖怪与浮世绘自然地结合,成为备受推崇的浮世绘题材。其中代表作品就包括葛饰北斋创作于1831年到1832年的《百物语之阿菊》。

当代妖怪研究学者京极夏彦就致力于推广日本的妖怪文化,在其创作的推理小说中,曾以百鬼夜行为名创作小说,即《百鬼夜行:阴》《百鬼夜行——阳 : 阳》。书中收录了众多妖怪故事。此外,诸多日本漫画家也围绕着“妖怪”为命题,创作漫画作品。比如水木茂创作的“鬼太郎系列”、犬木加奈子创作的《黑色童话集》和高桥留美子创作的《半妖的夜叉姬》等。在日本动画电影《百变狸猫》中,角色狸猫就曾通过幻术组织过“百鬼夜行”,其间的浩大声势让都市里的路人叹为观止。而在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讲述的就是主角千寻闯入神怪世界后的故事。

而因日本奇幻作家梦枕貘的小说《阴阳师》系列(阴阳师是日本政府专门设立的巫师,其权力在日本平安时代达到顶峰)以及日本漫画家今市子的漫画《百鬼夜行抄》,“百鬼夜行”这一词语开始在华文地区流行起来。

参考资料

..2023-04-04

漫谈日本|百鬼夜行,闲人退散.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2023-04-04

国内首个日本妖怪文化主题展开幕,从浮世绘回溯妖怪形象演变之路.界面.2023-04-04

《千与千寻》:宫崎骏的环保理想.澎湃新闻.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