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曾称“高台曲”“曲子戏”,是河南第二大剧种,20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流行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及河北省、安徽、湖北、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等省的部分地区。

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王凤桐将流行于南阳市洛阳市两地的鼓子曲融合,并结合民间歌舞“踩高跷”,创制了“高跷曲子”。1926 年四月初七,汝州市(今汝州市)的朱万明因天气原因脱去高跷登台表演,引起巨大轰动,踩高跷的表演方式因不利于表演而被淘汰,“高跷曲子”逐渐变为“高台曲子”。“高台曲子”,也就是当时的汝州曲子戏。汝州曲子戏经过长期的发展,于1950年被命名为“河南曲剧”。曲剧的发展道路曲折,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战争的到来,曲剧因戎而播,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抗战结束后,当时的河南省人民政府以曲剧是“淫腔浪调,有伤风化”为由在全省禁演曲子戏,艺人纷纷被迫改行。几个月后,禁令被取消,各大曲剧团成立,曲剧再次迎来发展。1966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曲剧再次遭到全面禁止。与此同时,样板戏成为了当时人民的主要娱乐项目,河南曲剧的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改革开放后,曲剧缓慢发展。1982年全省专业曲剧团增加至43个,其影响力逐渐壮大,河南曲剧专业及业余的团队数量和影响力,在全国300多个剧种中位居第八。曲剧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其表演具有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曲剧的主奏乐器是曲胡、三弦、琵琶、筝等。曲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完整的生、旦、净、丑行当,以旦行为曲剧各行当之首。其代表人物有张新芳胡希华、马琪、海连池等,其代表剧目有《掩护》《屠夫状元》《阿Q与孔乙己》等。

2006年,河南曲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汝州曲剧”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历史沿革

萌芽阶段

河南曲剧的源头是中原地区流行的俗曲,俗曲在南阳市生根发芽,经南阳本地人民数百年的传承改良,俗曲发展为“曲牌前有鼓子头,后有鼓子尾”,故称“河南鼓子曲”,也被称作“大调曲子”,而“洛阳曲子”又称“小调曲子”。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大调曲子”与小调曲子”极为盛行,王凤桐将两种曲子融合,并结合民间歌舞“踩高跷”,创制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让化妆之后的高跷艺人边踩高跷、边演唱鼓子曲,时人称之为“高跷曲”。早期的“高跷曲”分为相公、姑娘、丫鬟与和尚4个角色,采取轮流演唱的方式 :一人演唱鼓子曲,其他三人配合以舞蹈,演唱时到一定节口时,跷下众人齐声应和。

后来有表演者将高跷曲子搬上舞台,使高跷曲子逐渐舞台化。1921 年左右在河南南阳一带,有几位鼓子曲热爱者,突发奇想地将地摊式的鼓子曲搬上了舞台进行演唱。1925 年正月十三晚上,洛阳大屯村闹花灯,村民们将演唱者拥至百子桥上哼唱表演。在之后的正月十五,村民们再次将演唱者拉至百子桥进行表演。1926 年四月初七,临汝县(今汝州市)的朱万明所在的 “同乐社”因为突降大雨,泥泞路滑,无法踩跷,人们又急于听戏,于是脱跷上台表演,这次脱跷上台表演引起巨大轰动,学界大多数人将这次事件定为了曲剧脱跷登上舞台的转折事件。1927年元月,李九常、陈天保等人进入许昌城里的棚子扮妆,架台演出。踩高跷演戏因不利于表演而被淘汰,“高跷曲子”也逐步更名为 “高台曲子”。在此之后“高台曲子“逐渐发展,进入成熟状态,人民群众称它 “河南曲子”,也是当时的汝州曲子戏。

成熟阶段

河南曲剧自身发展活力十足,它学习其他戏曲的一些表演程式和各种乐器,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完整的戏曲体系和丰富的表演灵魂。曲剧在剧目的演出上,由以前单一的家庭故事为主的戏曲一步一步向中型、大型戏曲迈进,后来也增加了例如《二进宫》的“袍带戏”。在唱腔形式,吸收其他剧种曲调,把旧曲牌改为新型曲调;在戏曲行当上,初登舞台的曲剧依然承袭原先高跷曲子的表演行当以及表演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曲剧学习了各个剧种及类似种的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生、旦、净、丑的行当;在戏曲服装与化妆上,曲剧也在学习其他剧种,逐渐健全曲剧的服装道具,增添了蟒袍、朝靴等服饰和枪、剑、刀等武术道具,丰富了曲剧的武场表演;曲剧在戏曲文本形式上不断增强扩大,起初是以民间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戏曲创作与表演,在文明戏以及其他戏曲剧种的影响下,曲剧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摒弃原来的旧思想与文本,开始尝试去改编并上演一些时装戏,例如:《李豁子离婚》《放足》等。剧目创作也走向了更开阔的空间,不仅上演时装新戏,而且也由以民间家庭生活剧目为主的重心转移到了内涵更深厚的历史剧目;曲剧在各个方面集他剧之所长,推陈出新,逐渐走向成熟。

繁荣时期

在1927年后的十年时间内,曲剧发展迅猛遍及全省村镇。高台曲子开始进入嵩县、禹州,之后在新安县宜阳县郏县立足,1929 年正式进驻扎漯河,1931年跨进鲁山县唐河方城县等地,迅速地进入郑州市开封市等城市,发展迅猛。一些知名的演员例如朱双奇(丑)、朱六来(小生)、洛阳市的张五魁(青衣),知名优秀演唱者相继涌现,曲剧在当时可谓一片欣欣向荣。

随着战争的到来,河南曲剧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其中不仅仅是河南人民处在困境中的乐观心态所导致,还因戎而播。军事活动促进了曲剧的大规模传播。曲剧不仅仅在河南省得到了发展,也影响了周边其他城市。省内成立了众多曲剧班社,且大多以业余性质出现。

新时期曲折发展

1945 年,抗战胜利后,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以曲剧是“淫腔浪调,有伤风化”为由在全省禁演曲子戏。南阳公署专员罗震下令消灭曲子戏,收戏箱,抓艺人,有不少艺人被抓壮丁,被迫改行。但以李金波为首的一班艺人们改曲剧为“南平调”,坚持演出。1940 年11月间进入省会开封市在“新林影院”和“永安舞台”挂牌“警钟剧社——南平调”连续演出了两个多月,反响十分强烈,深受河南省大众喜爱,刘茂恩不得不收回了禁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正式定名为“河南曲剧”。河南地区成立了许多曲剧专业团体,例如:郑州曲剧团、洛阳市曲剧团、开封市曲剧团等。至 1955 年全省 25 各地市县尤其是南阳宛西 13 县每县都有曲剧团,后来这些团逐步改为国营专业表演团体,曲剧成为河南第二大剧种。

但随着1966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持续至1976年,曲剧在这段时间遭到了全面禁止,迅速衰败。在这期间,样板戏成为了当时人民的主要娱乐项目,河南曲剧的发展戛然而止。

改革开放后,河南曲剧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产生观众断层现象,但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较为缓慢的发展。曲剧行业依然存有一丝活力,整理改编创新戏曲剧目等活动也在进行。虽然没有30年代发展的迅猛势头,但也取得了较大成就,1982年全省专业曲剧团增加至43个,连湖北、山西省、安徽、河北省四川省贵州省、内蒙、新疆、台湾等地区都曾建立过职业曲剧团。河南曲剧专业及业余的团队数量和影响力,在全国300多个剧种中位居第八,在河南20多个剧种中名列第二。2006年河南曲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发展曲剧,曲剧之乡——汝州在2009年举办了"首届曲剧文化艺术节",并在此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来展示曲剧的艺术魅力。

艺术特色

题材内容

河南曲剧的剧目十分丰富,具备的一大优势就是现代戏,据数据统计来看,现有的河南曲剧剧目数量总共为 450 种左右,其中现代戏在 160 种左右。

河南曲剧剧目所演出多以家庭生活、民间生活为题材,人物也为平民百姓,如《李豁子离婚》《小姑贤》《小姑恶》《闹书馆》《祭塔》《花亭会》等。 更真实的表达出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面貌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老百姓淳朴的思想情感, 比如夫妻和睦、孝顺老人、家庭和美等普通民众关注的社会美德,以及对忘恩负义、为富不仁等现象进行抨击等。

曲牌

河南曲剧的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曲牌大约有150多种,演出常用的就有50多个。

依据情绪分类

从表现情绪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表现喜悦、欢快、热情、奔放、活泼、跳跃、幽默、诙谐、风趣、滑稽之类情绪的曲牌,大致有:[喜阳调]、[喜慢垛]、[满舟]、[剪剪花]、[纽丝]、[渭垛]、[定缸调]、[太平年]、[莲花落]、[呀油调]、[坡儿下]等。这类情绪的曲牌音乐特点大致表现为:速度较快,跳跃性较强。旋法上多用一些装饰音,如:小滑音、富有弹跳性的大滑音和小喷口等。

第二类:表现忧愁、悲伤、或者抒情、缠绵、如泣如诉等情感的曲牌,大致有:[哭阳调]、[哭书韵]、[哭纽丝]、[哭剪剪花]、[哭满舟]、[哭诗篇]、[哭软书]、[哭皇天]、[滚白]、[嘹子]、[小汉江]、[叠罗]、[边关]等。这类情绪的曲牌其音乐特点大致表现为:速度相对较慢,节奏拉长,旋律线条较平稳,旋法上多用慢速的滑音、颤音,特别是下颤音,边滑边颤的表现手法最能体现忧伤情绪,另外大喷口用的较多且力度较大。

第三类:表现平稳、抒情等情感的曲牌有:[阳调]、[慢垛]、[诗篇]、[太平年]、[飞板阴阳]、[石榴花]、[小上楼]、[上流]、[平垛]、[大汉江]、[潼关]、[垛子]、[打枣、落江]、[小桃红]、[满江红]、[一串铃]、[南阴阳]、[二黄平]、[鼓子尾、鼓子头]、[小诗篇]、[赞子]、[上小船]、[双叠翠]、[松鼠鸡]等。这类曲牌旋律线条平稳舒展音级稳定,一般小级进多一些,节奏平稳,节拍多为一板一眼。

依据调式分类

河南曲剧曲牌调式大致有三种:宫调式、商调式和徵调式。

宫调式:宫调式在曲剧唱腔中运用最多,也是基础调式。属于宫调式的曲牌有飞板阴阳、上流、慢垛、书韵、银扭丝等,以五声正音为主,偶尔以装饰音形态使用变音,在某些曲牌中(如书韵等),还常以清角为宫与主调对置,形成下属调与主调的互转,增加了唱腔的色彩。

商调式:曲剧中商调式的常用曲牌有大汉江、小汉江、渭调等,商调式以加变音的六声音阶为主。除了主音之外,强调宫音为调式骨干音,在上下旬的结构中,上句常以宫为核心音,并相对稳定地落于宫音,下旬则落在商音。

徵调式:徵调式以五声正音为主,偶尔使用变宫音,唱腔中除主音外,强调商、宫两音,上句常落在商音或宫音,下句落徵,有时上句的短小间奏也落在徵音,突出了主音的使用。常用曲牌有阳调、剪剪花、满洲、太平年、哭皇天、坡儿下、打枣、落江、茨儿山、一串铃等。

演唱特点

用嗓

河南曲剧演唱以“大本嗓”(真声)为主,结合使用“二本嗓”(假声),曲剧的定调低,唱腔多在中音区,正好接近于人声的自然音域,所以曲剧的演唱发声,男声以“大本嗓”为主,女演员登上舞台 后,形成了以“大本嗓”为主,结合使用“二本嗓”的演唱方法。

行腔

曲剧音乐抒情性强,曲调委婉流畅,富于歌唱性,它的行腔特点之一是运用拖腔较多。有不少曲牌,采用拖腔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些拖腔根据需要可长可短。特点之二是衬字虚词的使用较多,用以充分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吐字

在河南曲剧演唱的咬字中,多采用“三步音”的咬字方法,即在读一个字时,先咬声母,控制音量;中间吐本字字音,音量适当放开;再以韵母拖腔,音量达到最强;最后以字尾收声归韵,音量减小。在吐字行腔与音量的比例关系上,字头、字尾占这一字的比例小,短促有力,而字腹是吐字行腔的重点,占的比例大,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样式,也称“枣核腔”。

河南省语音中,普通话里念j.q.x的字,变为z.c.s的多,即音韵学里的“团”字转成“尖”字的居多,如《卷席筒》中曹张苍唱的“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市小县”一句中“小”(xiao)字唱为“siao”字,“一路上受尽了饥饿熬煎”中“尽”(jin)唱为“zin”,“煎”(jian)唱为“zian”。在曲剧里边,为了把字与字区别开,同样是“团”音有时要发成“尖”音,比如“清”与“轻”、“井”与“景”、“枪”与“腔”等。在河南省语音中,一些字的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发音不同,如“腿”(tuI)在南阳话中念(tei),“脚”(jiao)念(jue)等。

气息运用

曲剧老艺人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了演唱的“十字口诀”,即“提、送、补、沉、弹、揉、断、抽、颤,嗽”,前八种应属于呼吸范畴,后两种属润腔范畴。

提是演唱之前的准备动作,要求精神振作、兴奋、充满激情,提起精、气、神。也有一种说法指上行大跳时,真嗓不足,逼出假嗓,效果类似于二胡演奏中的泛音。声乐上要求歌唱之前必须兴奋,必须使自己融入歌曲情景之中,与戏曲演唱准备动作的要求不谋而合。

送也是演唱前的准备动作,意思是送气或讲运气,即用有意识控制的呼吸把气储存于腹部以备歌唱。

补指在短暂的时间内积蓄力量,补充吸气,然后倾泻而出,以加强节奏的明快感和变化感。在表现激动的情绪,唱词又比较密集,而旋律连绵不断进行时使用。

沉,即沉气,气沉丹田,保持有控制的呼吸以便于增大声音的宽宏度。曲剧表演要求演员要能在行、坐、卧、立及各种翩然起舞的姿态中随心所欲地演唱,在这种情况下,把呼吸和发音的支点放在丹田处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不至于“飘”“虚”“空”。

弹,也称为“喷口”,即气息通过口腔时,双唇或舌尖有意识地予以瞬间的滞阻,然后猛地放出,也就是阻气而后爆发。曲剧中的“喷口”技巧多用汉语拼音“b、p”两个声母组成的字,唱来有“爆破”的感觉,听来其字音如珠落玉盘,也更便于人物情绪的表达。

揉,是对气息强弱的控制,在戏曲角色内心震惊、激动,但又不便于表达出来时,通过控制气息极轻柔的唱出缠绵委婉的唱段。要求气流、气势都要适度。

断,是对气息的一种控制。在演唱时突然闸住,藕断而丝连,声断情不断,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然后配合伴奏,突发性地重新爆发。“断”是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抽,俗称偷气。要求在行腔中口形不变,在不知不觉中填充气口,偷换气息。使用这种方法须具备成熟的唱功技巧。

三腔共鸣

“三腔”共鸣即包括我们所讲的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及鼻腔共鸣。在使用共鸣腔方面,口腔与胸腔共鸣使用较多。河南曲剧中比较明显地使用整体共鸣的是红脸行当,发声真声成份多,胸腔共鸣的成份自然较多,但头腔、口腔乃至鼻腔共鸣,在许多优秀演员的演唱中也有出色的发挥,如著名演员马琪演唱的《寇准背靴》唱段“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里的“叹”字,就很好地使用了胸腔、口腔、鼻腔共鸣。这个唱段是曲剧经典唱段之一,表现了寇凖胸襟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宏大气魄。胸腔共鸣的使用对塑造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

伴奏

河南曲剧的伴奏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分别是:弹弦乐形式、拉弦乐形式和弹弦拉弦混合的形式。其中最有特色的代表性乐器是曲胡,又称坠胡、大弦;其次是三弦琴琵琶、筝,与曲胡并称“四大件”。他是曲剧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其他乐器一起,烘托、润色出独具特色的曲剧唱腔风格。

曲胡

胡曲的音色淳厚、悦耳,明亮中略带沙哑,模仿性强,常和人声演唱揉在一起,能烘托气氛。它的演奏技巧主要是滑奏,许多装饰音是采用滑奏的形式演奏的,其音色与演奏特点使蓝胡的音响效果与人声十分贴近,善于表现抒情、悲哀、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感情色彩,其特点与曲剧的音乐风格与演唱风格浑然一体。

三弦琴

三弦有小鼓弦(高音三弦)、大鼓弦(低音三弦)、中鼓弦(中音三弦)三种。曲剧乐队一般采用的是大鼓三弦,有时也根据乐队条件配置。三弦的音色粗犷、浑厚,与人声也很接近。音域为三个八度。它的三根弦分别为子弦、二弦、老弦。三弦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可演奏各种滑音,左手除绰、注、打、引外还有单滑和滚滑等演奏手法,右手有弹、挑、滚、分、划等。在曲剧的伴奏中,能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尤其在转调和演奏有半音的乐曲时更为灵活,宜于演奏抒情的旋律和激昂的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琵琶

琵琶的音色清脆、悦耳,既宜于独奏,又适于伴奏。它和曲胡、三弦琴、筝合奏时,非常谐和,且结合严密。琵琶有四条弦,自右向左依次为子弦、二弦、老弦、缠弦。

筝的音色柔美,宜于抒情,不适于单独伴奏演唱,可根据演员嗓音高低而定弦。

角色行当

早期河南曲剧的剧目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舞台表演上并未区分行当,只以老翁、老太、大妮、二妮等称谓划分角色。1936年后,曲剧的角色行当逐渐规范化,并在生、旦、净、丑“四大行”影响下,做出更加细致的划分,形成诸如老生、小生、青衣、花旦、脸子、捣丑等行当。

生行

大多以小生为主,表演时一般以文生、空生一类角色居多,没有武生。从40年代曲剧开始演出"袍带戏"后,发展了须生。小生朱六来在河南曲剧发展的初期,在没有锣鼓伴奏的情况下而创造出一套载歌载舞、柔和自然的表演艺术,使曲剧的表演突破了高跷曲的传统程式。须生海连池、马琪均以表演质朴,并富于生活气息见长。后者的所演《寇准背靴》中的寇准,在台步、水袖、口、帽翅等技巧的运用方面,有颇高的造诣

旦行

旦行是曲剧各行当之首。因早期大多演出"三小戏",又多以旦角为主,所以河南曲剧的旦行名角颇多,在表演艺术上也各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前的演出,旦角多由男性来扮演,较著名的演员有许文兴、胡定、李金波、朱天水(艺名香水)、李九常等;新中国成立后曲剧又培养了诸多女演员,像张新芳王秀玲等在表演艺术上就较有成就

丑行

曲剧丑角分为文丑与武丑两大类。文丑又可细分为七类:官丑、茶衣 丑、小丑、公子丑、娃娃丑、老丑、丑旦。丑行的面容或者身型通常表露出丑陋或畸形的元素,他们在戏曲行当中多以搞笑、插科打诨为主,演戏模式可以灵活变化。戏曲中的丑角几乎无处不在,无论丑角扮演的人物是好是坏,这些角色都带着一丝滑稽搞笑,为戏曲增添了更多的乐子和生动

净行

净行,自张广耀、李云城开始,逐渐成为河南曲剧的专行。他们从〔阳调〕中分出净角的专门唱腔。新中国成立后,谢录专攻黑头,以《铡美案》《下陈州》等剧而享名

经典剧目

掩护

《掩护》该剧讲述了八路军侦察员小李在执行任务时遇敌受伤,恰逢打渔的春兰和兰父,父女俩将受伤的小李救回家中。日寇循血迹而至,把父女俩和小李堵在家中,逼迫父女俩交出八路军。日本小队长凶残暴虐,狡诈多疑。汉奸出卖良心,为虎作伥。兰父嫉恶如仇,宁死缄默。春兰机智应对,生死抉择。小李侠肝义胆,挺身赴难,斗智斗勇,生死较量。民为军解难,军为民赴死,一场《掩护》,诠释“军民一家,鱼水情深”的真义。

该剧舞台呈现严肃认真,人物形象鲜明,在传统经典剧目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创新,唱念做打均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屠夫状元

《屠夫状元》讲的是杀猪汉胡山,雪地里救出进京赶考疾病缠身的书生党金龙,两人撮土为香结为金兰,党金龙得中高官,拜杀父仇人奸贼太师杨猎为父,得以重用。党母赴京寻子,与党金龙在桥头相遇,党金龙竟然不认生母,狠心将母亲推下桥去,被胡山相救,并认作干妈。党妹凤英寻母不见,欲寻短见,又被胡山所救,母女团圆。党凤英被胡山侠肝义胆的品德所感动,心生爱慕,以身相许。党母让胡山进宫献宝,皇帝大喜,钦封献宝状元,西台御史之职。御街夸官亮宝,途遇党杨二贼,欲夺宝珠。母女怒斥党金龙和杨猎,胡山闻冤,遂诛杀二贼,为党家一伸冤屈,并于凤英结为连理。

河南曲剧《屠夫状元》实现了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忠奸斗争和人性较量,是一出朴素的理想化的古典名剧。它讴歌了正义必将战胜不义,善良必将制服邪恶,忠孝必将铲除奸逆,传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阿Q与孔乙己

戏曲电影《阿Q与孔乙己》是由河南省著名剧作家陈涌泉根据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近代悲喜剧。其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刻画了两个虽性格、学识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但却殊途同归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阿Q与孔乙己》在唱腔设计上力求符合角色个性特征,富于动作性和表现张力。本性懦弱的阿Q的唱腔摇曳多姿,音节宏畅;穷困潦倒但讲究孔孟“君子之风”的孔乙己的唱腔繁音激楚,浑厚沉稳。通过抑扬抗坠的声律与带有嘲讽意味的瑞安鼓词,营造了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的舞台气氛,寥寥数语便活灵活现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1996年在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中荣获剧目“金奖”,2001、2002、2003连续三年进京演出,并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录制并多次向全国播出。2010年5月,随河南戏曲访问团到台湾演出,受到宝岛各界好评。

丹水颂

《丹水颂》是河南省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倾情打造的大型曲剧现代戏,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丹水颂》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讴歌了河南人民为国家重点工程移民的事迹,歌颂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丹水颂》剧情题材紧扣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唱腔音乐凸显曲剧地域特色,融合丹江号子、创作歌曲等多种音乐元素,体现出既继承传统,又发展创新的创作主旨,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和精神高度的优秀剧目,为广大地方戏曲种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本。

《丹水颂》在第八届黄河戏剧节评奖中斩获剧目奖金奖第一名。

信仰

《信仰》是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曲剧,是王明山先生根据唐栋、蒲逊的话剧《共产党宣言》改编而来,于2018年8月24日在河南艺术中心首演。该剧用细腻悠扬的曲剧艺术为观众讲述了白色恐怖年代里共产主义者坚守信仰、不屈抗争的故事,讴歌和颂扬了共产主义者为信仰和民族大义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及其令人动容的情感抉择。曲剧《信仰》的唱腔设计上,作曲家始终遵循曲剧曲牌体的基本规律,保持了曲剧质朴、自然、婉转、柔美的特性,旋律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同时又融合了包括调式、骨干音、板眼位置、腔体结构等在内的新音乐语汇和素材。在唱腔设计方面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为新时期曲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018年10月,《信仰》在第八届黄河戏剧节竞演中斩获金奖。

代表人物

张新芳

张新芳(1927年——2006年8月),河南邓县(今邓州市)人,河南曲剧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曲剧张派艺术创始人,曲剧皇后。十岁进邓县戏班学艺,主要担任青衣、花旦。曾在豫南鄂北一带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开封曲剧团副团长,河南省曲剧团副团长、艺术指导。她打破曲剧男扮女装的传统,开创女扮女角的先例,成为曲剧的第一个女演员。代表作有《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祥林嫂》等。2006年5月,她还被授予“河南省曲剧老艺术家终身荣誉奖”称号。

胡希华

胡希华,男,汉族,曲剧丑角。1946年生于社旗县。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剧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主工丑行,吹、拉、弹、唱兼能,胡希华有一副大生的好嗓子,高亢明亮,音域宽广,收放自如,韵味十足。代表剧目有《屠夫状元》《李豁子离婚》等。1990年参加中国首届曲艺节,获得演出一等奖;1992年参加河南省法制文艺汇演获表演一等奖;1993年获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荧屏赛表演一等奖;1994年获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1998年参加演出的电影戏曲片《阎家滩》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

马琪

马琪,自幼从艺。于四十年代闻名于川、鄂、豫地区。是河南曲剧的第一代曲剧演员,洛阳曲子代表人物。马琪先后主演了古装戏《寇准背靴》中的寇准(素有活寇准之美称)、大型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白毛女》中的杨白老,《血染玉壁书》中的侯霸、《九龄救主》中的张九龄、《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十五贯》中的况钟、《跑汴京》中的杨世英、《潘杨讼》中的杨继业等一百多个舞台艺术形象。

海连池

海连池(1941年10月5日——2012年10月4日),河南禹州市人,曲剧丑角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戏曲片《卷席筒》《薛刚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相关剧团

河南省曲剧团

河南省曲剧团创建于1960年,是河南曲剧唯一的省级专业表演团体,以剧目丰富、行当齐全、队伍精良而著称,涌现出了张新芳王秀玲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华等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也培养出了刘青杨帅学方素珍、李杰等一大批新秀。多次参加全国性文艺演出活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及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

凭借其优秀剧目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委“中国人口文化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曾于2006年,受国务院艾防办、国家卫生部的委托,携《飘扬的红丝带》一剧共在北京、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十六个省、市、自治区45个市、县、区演出55场,行程近4万公里,十几个省市的二百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201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曲剧团为“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

传承与保护

在曲剧发展过程中,在向其他剧种借鉴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忽略了自身特色。曲剧本身具有绵长悠扬的曲调,易于抒发情感,缺少气势恢弘,庄严大气的风格,在向其他剧中学习的同时,失掉了其原有的质朴、抒情性和亲民的特点,缺乏辨识度,因此与其他剧种相比,少了竞争力。曲剧还面临剧目缺乏创新性,人才培养匮乏,受众有限等困境。1960年,河南省曲剧团创建。

2006年5月20日, 河南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第二届、第三届“曲剧艺术发展论坛”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6年在河南省举办,来自河南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曲剧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传承保护、传播推介、剧目生产、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讨论,为曲剧的繁荣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2012年,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成立。次年12月中旬,河南省各市区中小学校相继策划、组织、成立了“戏迷俱乐部”等各色曲剧社团,经过专业教师半年多的辅导和练习,各曲剧社团的成员均在各自学校组织的“五四”“六一”节目展演中开始崭露头角,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体会曲剧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曲剧的兴趣。

2014年8月份,河南省曲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曲剧本科班,18名青年演员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使河南曲剧有了首批本科学历的接班人。河南省的传承与保护队伍逐渐壮大,河南曲剧文化后继有人。2016年“汝州曲剧”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价值与影响

河南曲剧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曲剧介入丧葬活动,利用“喜”的元素来对丧葬活动本身的“死亡”色彩进行种无言的消解,冲淡“死亡”给人们带来的无以言表的沉重压力,有助于激发生者对活在当下过好生活的信念。

河南曲剧为音乐领域提供创作灵感。曲剧宝贵的曲牌音乐素材,为曲剧音乐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丰盈的音乐因子,是作曲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如:根据曲剧的音调,河南省著名古筝演奏家任清芝创作了古筝独奏曲《新开板》,格调清新, 旋律流畅,具有典型的曲剧音乐风格;著名二胡大师刘明源创作了二胡曲《河南小曲》,旋律优美;作曲家茅沅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节奏活泼,具有强烈的河南曲剧韵味等,以河南曲剧音调为作曲素材的作品在音乐各个领域风行。

河南曲剧反映现实问题,寓教于乐。曲剧早期演唱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劝人戒除恶习、赞扬夫妻感情专 一、劝说婆媳关系、男婚女爱以及神鬼传说等题材,尤其是戒烟戒酒戒赌等节目小戏,有劝谏人们改掉生活恶习、加强端正社会风气的作用。

河南曲剧走进校园,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育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戏曲文化的继承者,建立新时代大学生的独特美学素养。

河南曲剧与厚重的河南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河南人的精神家园、奋斗动力。目前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运动的不断深入,人口的流动、交通的便利、大众传媒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促使河南省方言逐渐弱化,以方言为载体的曲剧文化对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意识,传播河南方言文化,提升河南形象、中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2023-09-19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河南曲剧90高龄 " 曲剧之乡" 汝州的前世今生.搜狐网.2023-09-28

..2023-09-27

..2023-09-19

..2023-09-27

..2023-09-19

..2023-09-27

【非遗】质朴自然的河南曲剧.中国网.2023-09-20

..2023-09-19

曲剧介绍-曲剧剧本.戏曲文化网.2023-09-20

曲剧花旦晋红娟演绎红色经典剧目《掩护》.河南文化网.2023-09-20

..2023-09-20

阿Q与孔乙己 (2012).豆瓣电影.2023-09-27

..2023-08-28

汝州曲剧.汝州市人民政府.2023-09-28

..2023-09-28

..2023-09-28

..2023-09-28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19

..2023-09-19

..2023-09-19

中国传统艺术曲剧的由来和特点.戏曲文化网.2023-08-31

..2023-09-19

..2023-09-21

..2023-09-20

..2023-09-19

..2023-09-19

..2023-09-19

..2023-04-10

河南曲剧的角色行当.戏曲文化网.2023-09-19

..2023-09-28

..2023-09-27

..2023-09-27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20

..2023-09-20

第三届“曲剧艺术发展论坛”举行.央视网.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1

..2023-09-28

..2023-09-28

..2023-09-21

从文化视角探析河南方言与豫剧.中国期刊网.2023-09-28

陈三两.豆瓣电影.2023-04-09

风雪配.豆瓣电影.2023-04-09

买牛.豆瓣电影.2023-04-09

陈三两.豆瓣电影.2023-04-09

下乡和赶脚.豆瓣电影.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