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
昆明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部斗门镇,距西安市区15千米。昆明池景区是在原昆明池遗址上建成的,是集水系治理、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昆明池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景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10.4平方千米,是西湖面积的1.6倍,面积与西安内城相当。区内有包括湖边的芦苇、荷花及其他花卉在内的多种植物,还有包括白骨顶、红头潜鸭、白眼潜鸭和绿头鸭等10余种鸟类,其中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罗纹鸭,以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鹊鹞和长趾滨鹬等鸟类。昆明池核心景区为昆明池七夕公园,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昆明池七夕公园通过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传说结合,建成包括刘彻楼船、鹊桥相会、鹊桥仙、荷花岛在内的景观,通过讲述汉武帝操练水师、鹊桥相会、恩鲤衔珠等故事,向游客展示西汉文化、七夕文化和水文化。
昆明池遗址范围内的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文化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洱海七夕公园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在周灵沼流放官员按照现今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修建了这个湖泊,主要用于进行水军演练,以征伐现今的昆明和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区,此湖因此得名昆明湖。
历史沿革
据记载,昆明池在上古时期便已经形成了一个水池。距今3000年前,周文王姬昌引沣河之水蓄积而成大型人工湖泊灵沼。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他曾经停船于此。当时,灵沼水量不大,规模也相对较小。
据史书记载,昆明池由汉武帝刘彻于元狩三年 (公元前120年)、元鼎元年 (公元前116年) 两次修建而成的。最初,汉武帝下令减少陇西、北地郡、上郡戍卒的数量,并将其中一半的人发配到灵沼开展修凿工作,最终将其改造成现在的昆明池。之后又将潏河、河、滈河等河流引入灵沼中,使得水位逐渐增高,从而有效解决了都城长安的蓄水供水问题。当时,汉武帝想要打造一个用于操练水军并兼具皇室、贵族休闲的游乐场所,因此对灵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昆明池中建有豫章台、灵波殿、石鲸和可载万人的豫章大船,是一处规模极大的以湖光水色为主的风景区。此外,池的东西两岸各放置着一尊男性和女性的石像,意喻牛郎织女的传说。刘彻在修治昆明池的同时,还下令建造大量军舰,其中仅戈船和楼船这两种船只就各有数百艘,另外还有弋檀舟、撞雷舸等战艇。这支水师组成后,便在周长16.6千米、面积14.75平方千米的昆明池水域上进行训练。
汉武帝后昆明池的军事功用逐渐下降。西汉时期以来,昆明池曾多次进行浚修和扩建。在东汉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期间,刘祜刘曾行幸长安,并游览了上林和昆明池。拓跋焘拓跋焘于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下令“从长安地区征收五千人浚修与扩建昆明池”。
李世民于贞观年间,也下令对昆明池浚修和扩建,并通过将沣河、河二河引入池中,进一步丰富了昆明池的水资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唐德宗李适也任命京兆尹韩皋充使浚修和扩建昆明池,并追循汉制,引交河与沣河引入昆明池。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文宗李昂任命京兆尹对昆明池进行浚修和扩建,昆明池面积扩大为15.4平方千米,池中无岛屿,池最深约3.3米。经多次浚修和扩建,昆明池在唐朝时期仍是一处水面辽阔,水产丰富,景色优美的风景区。在唐代中期,昆明池已不属于皇家禁苑,故上自官僚贵族,下及平民百姓都可来此游赏。
在汉代与唐代,昆明池还具备航运功能。但唐代中后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口的激增以及森林的过度砍伐,昆明池的水源断绝,水上航运常受到泥沙淤泥的阻碍。唐代末期,因社会动荡,昆明池无法得到维护,堤堰崩溃,渠道堵塞,昆明池逐渐干涸为陆地。到了宋代,昆明池变成一片农田。从刘彻开凿至晚唐时期干涸并最终消失,昆明池前后共存世950余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昆明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部斗门镇,距西安市区15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8°77′,北纬34°22′。昆明池地处鱼斗路以南,西安绕城高速以西,京昆高速公路以北,沣河以东。
气候
昆明池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3℃,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0.9℃,7月平均气温为26.8℃;极端最高温为39.9℃,极端最低气温-21℃,全年0℃以上天数约为281至345天。此地年降水量为540至650毫米,年雨量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秋季,秋季降水量约为230.9毫米,秋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5.3%。昆明池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156.9小时,全年无霜期约194至239天。
地形地貌
昆明池位于秦岭北麓山前大断裂以北的渭河地堑断陷冲积平原,为阶梯式下降的复式地堑构造。渭河各级阶地彼此呈内叠嵌入式接触,下部冲积、湖积层为一灰黑色亚粘土层。二、三级阶地为黄土幔覆的埋藏式阶地,并与黄土台原呈相切关系,与山前洪积扇,有的呈过渡交错的关系,有的后缘则被洪积扇所覆盖。昆明池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区内地貌以冲积扇平原和湖泊为主,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水文
现在的昆明池(斗门水库)是通过在昆明池遗址的基础上重建而来的,并从西侧的沣河上游引水形成一个面积约10.4平方千米的湖泊。在昆明池有多条出水渠便于向城内引水,一条从东北方向出水,通过人工运河至西凹里将水引入阿房宫遗址公园;一条向东与沣惠三干渠汇合后形成水面较宽的人工运河;一条沿西安市西三环北流,至雁秋门向东分流,穿越皂河,引入汉城未央宫沧池,最终流往汉城东侧的漕渠;西三环人工运河在雁秋门继续北流成为“新漕渠”的源头。
昆明池(斗门水库)分为南湖与北湖两湖,南、北湖以堤坝相隔;北湖为沣河分洪蓄滞洪区,面积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2米,蓄水量约2200万立方米;南湖为城市饮用水库,调蓄引汉济渭水量,面积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85米,蓄水量约2400万立方米,为西安西郊和西咸新区供应生活用水。昆明池作为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西咸新区沣东和沣西新城约200万人的饮水问题,还是西安市区西部的应急水源。
生物多样性
昆明池景区通过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投放等方式相结合,构建了北池的水生态系统。区内有包括岸上的多种花卉以及树木,还有芦苇、菱芡、莲藕、荷花在内的植物。昆明池除了湖里的鱼类以及龟类等动物,还有大量白骨顶、印度斑嘴鸭东部亚种、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和绿头鸭等10余种鸟类,其中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罗纹鸭,以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鹊鹞和长趾滨鹬等鸟类。
景区布局
昆明池核心景区为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昆明池北岸中部。景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0.4平方千米,是西湖面积的1.6倍,面积与西安市内城相当。景区相关部门通过地域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传说结合,建成多处景点。七夕湖以北由西至东,依次是汉武楼船、昆明石、汉印、鹊桥相会、永结同心、鹊桥仙、月老石、荷花岛等主要景点,北岸还有卷云台、灵波剧场、泛台、天地长廊、二十六婚雕等景观;南岸还有包括锦鲤报恩、石鲸、向月亭在内的多处景点。
主要景点
昆明池·七夕公园是集水系治理、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因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加之西安市当地的七夕文化而得名。景区通过刘彻操练水师、鹊桥相会、恩鲤衔珠等故事建设相关景点,向游客展示西汉文化、七夕文化和水文化。
汉武楼船
汉武楼船位于七夕公园景区入口以南,处于公园西北部的云汉广场中心,被称为七夕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汉武楼船因巨大的甲板和小楼一样的外观而得名,楼船是西汉时期水军的主力战舰之一,也被称为“古代航空母舰”。汉武楼船周围是八个方向的士兵,甲板下有舱室保护士兵划桨,甲板上则可以进行接舷战,甲板上设多层建筑,从下至上分别为,庐、飞庐、爵室,周围设有防护墙;甲板的前方为身披金甲汉武帝刘彻,文臣、武将、士兵,车马环绕在其身旁。
昆明石
昆明石位于汉武楼船以南,处于公园西部。昆明石整体造型为采用写意浮雕技法的自然景观石,在昆明石的表面镌刻有“昆明池”三个字,仿佛一个巨大的砚台。昆明石的背面还刻有《昆明池赋》,运用流畅的文笔流畅与华丽的词藻,描绘了昆明池的历史沿革和现今风貌。
汉印
汉印位于昆明石西南方向,处于公园西部。汉代,印章的使用达到了巅峰,汉代的印章制作和使用在后来的金石学家中备受推崇。区内的汉印通过提炼“汉印”“汉瓦 ”等汉代印章元素,运用写意的手法进行刻画,并以铺装于地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些汉印浮雕不仅可近距离观看,还可以阅读,以及欣赏汉代文化。
鹊桥相会
鹊桥相会被称为七夕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汉印以东,处于公园西部,深入七夕湖内部。据中国汉族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会在银河上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这里相会。景区通过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建造了这座七孔拱桥。鹊桥建造于象征牛郎的“牵牛津”与象征织女的“织女渡”两座人工岛之间,西侧的“牵牛津”通过“长相思”栈道与“落雁”廊桥连接水岸,东侧的“织女渡”通过“留仙”廊桥连接水岸。鹊桥相会被看作是爱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与男女宣誓爱情承诺的圣地。
永结同心
永结同心为一座同心结形状的雕塑,位于鹊桥相会东北方向,处于公园中部。雕塑运用了汉代玉造型,并使用紫铜板镂空技术。永结同心的同心圆处以蓝田玉石镂空雕刻“鸳鸯鸟”,象征着“金玉良缘”的内涵。整个雕塑古朴典雅,整体设计运用具象象征的夸张手法,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鹊桥仙
鹊桥仙位于永结同心以东,处于公园中部。鹊桥仙因宋代词人秦观的曲牌《鹊桥仙》而得名,《鹊桥仙》根据牛郎织女的传说,描写了人间悲欢离合。鹊桥仙雕塑为月牙造型,月牙的中部为云朵,云朵上为牛郎一手手抱着孩子、一手牵着另一个孩子,牛郎身后还有一头牛,月牙的顶端为张开双手想要靠近牛郎与孩子的织女。
月老石
月老石也被称为“月老初心”,位于鹊桥仙东北方向,处于公园东部。月老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是天庭的一位神仙。月老石雕塑整体造型以椭圆形自然景石镂空雕刻而成,通过提炼“月下老人”“桂树”等经典元素,以具象及写意的手法对雕塑进行刻画。
荷花岛
荷花岛位于月老石东南方向,处于公园东部。昆明池七夕湖荷花岛种植有超过46667平方米的荷花,被看做是西汉至唐代时期昆明池的延续,被称为七夕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荷花岛由”莲歌””荷语””藕香”三座人工岛组成,通过西侧的“踏花行”与东侧的“长相忆”两条栈道与水岸连接,可近距离感受荷花与荷叶。
锦鲤报恩
锦鲤报恩位于荷花岛以南,处于公园东南部。锦鲤报恩是通过提取锦鲤、明珠的造型元素,以具象及写意的手法对雕塑进行刻画而建造的雕塑;锦鲤报恩以一条跃出水面的锦鲤为主要造型,在锦鲤口中含有一颗明珠,在锦鲤身下还有另一颗明珠。中国古代早有崇鲤文化。自商周起就有以玉鱼随葬的风俗;战国后,又出现了铜鱼、陶鱼、木鱼等鱼形葬物。鲤鱼被认为是引导死者灵魂渡过冥河进入天界的乘骑,以及人丁众多、家族兴旺的象征。
石鲸
石鲸位于锦鲤报恩以西,处于公元东南部。石鲸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经过考证,结合建章宫遗址太液池出土石鲸形制,使用南山花岗石石雕刻而成。石鲸体长度约8米,高约1.4米,腹部直径1.3米,整体造型古朴,鲸尾呈半弯形状,鳞纹依稀可辨,保留了一定的汉代雕刻艺术特征。
其他看点
灵波剧场
灵波剧场因原昆明池的灵波殿而得名,位于昆明石东南方向,处于公园中部,通过东西两侧的栈道与鹊桥相接。游客可在灵波剧场可近距离观赏“昆池观鱼”这一景象。
喜鹊登枝
喜鹊登枝位于公园中部,外观为三个红色的方形,雕塑采用当代构成设计元素以及传统剪纸相结合的新颖形式,表达爱情这一主题。夜晚,剪纸雕塑里的灯会被打开,从而通过雕塑透出灯光。
七夕湖
七夕湖是七夕公园主要的湖泊,被称为“人间的银河”。七夕湖水质清澈,水底有大量鱼类,湖的东北方向还有一片荷花池。七夕湖也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爱情的见证。
时令景观
银杏摇金
昆明池七夕公园湖北岸种植有成片的银杏树,银杏叶在秋天会变成金黄色。秋天时,一部分银杏叶会因外力而掉落在地上,像一片金色的地毯;另一部分留在树上,而形成“银杏摇金”的景观。
文化活动
昆明池景区相关部门通过挖掘牛郎织女文化内涵,截至2022年成功举办了三届乞巧文化节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其中乞巧文化节是因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而得名,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办,活动通常持续三天;活动通过皮影戏、顶缸、双人杂技、传统服饰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与搭建古风发饰、穿针乞巧、扎染等各类型摊位以庆祝七夕。此外,2018年8月昆明池七夕公园首次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七夕节目分会场。昆明池·七夕公园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央电视台七夕晚会录制地。
昆明池依托其水资源优势,截至2022年成功举办三届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以及“备战奥运会,迎接全运”——2020东京奥运会赛艇、皮划艇国家队选拔赛西安站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赛艇、皮划艇测试赛等相关赛事活动。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1年,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决定在昆明池遗址地区规划建设昆明池文化生态景区。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用5-10年的时间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其中,重建的昆明池将为建立市区西部人工河湖系统提供稳定的调节水量。昆明池从东北方向出水,通过人工运河至西凹里再把水引入阿房宫遗址公园。水流向东与沣惠三干渠汇合后,形成水面较宽的人工运河。水流沿西三环北流,至雁秋门向东分流,穿越皂河,引入汉城未央宫沧池,最终流往汉城东侧的漕渠。
昆明池七夕公园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于2017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选址原昆明池旧址,满足了200万人的供水并兼顾了沣河分洪、蓄洪和滞洪功能。景区先后完善了五个室外停车场、8000个停车位、非机动车停放区,景区内的公共厕所均配备第三卫生间,服务设施完备在内的相应基础设施,方便了游客出行,并顺利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
保护
2015年以来,该景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水质综合提升工程建设、来水预处理、水体流动性保障、水体生态修复处理、增加微生物菌剂、复合生物浮床系统等,使水质连年提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并保持水体透明度平均在2米以上。同时,景区积极解决水质治理和维护等问题,真正将景区打造成高品质示范景区,并被授予“西安市2018年度最美河湖”称号。为了实现生态环保,景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了一系列环保基础设施。在垃圾分类方面,景区不断完善环保设施,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智能垃圾房,并摆放了垃圾分类宣传展板,举办垃圾分类活动等相关活动。此外,景区还为游客提供电瓶车、脚踏船和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让游客以低碳环保的方式游览园区。
相关文化
七夕文化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可能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星象观测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赋予想象。在古代,人们所观测到的天空中有很多明亮的星星,在其中一些星星的排列形成了各种图案和形象。象牛郎、织女这样的形象便被人们从星象中发掘出来,由此构成了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型。在后来,牵牛、织女一在地上也有了直接的塑造,立在游览胜地昆明池的两岸,他们也变成了地上的神仙,与人们更加亲近。随着时间的推移,牛郎、织女传说不断演化和发展,并逐渐融合了许多文化元素。在汉朝时期,牛郎、织女二星已具有了人物形象,并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受着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随着时间的推移,牵牛、织女的爱情因子和传说逐渐融合,产生了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石像是现在保存在昆明池遗址范围内,一个石像在今北常家庄“石婆庙”内,另一个石像在今斗门镇“石爷庙”内。据俞伟超先生的观点,“石婆庙”内的石像是男相,也就是“牛郎”,而“石爷庙”内的石像则是女相,即“织女”。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两个像给颠倒了,但是这两个石像现在所处方位和古代文献记载“牛郎”在东、“织女”在西是一致的。织女石像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作坐状;牵牛石像高228厘米,作笼袖姿态。
文学作品
晋朝时,潘岳被贬到长安看到故都遗迹,游览昆明池后写下《西征赋》,其中:“交渠引漕,激湍生风,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日月丽天,出水乎东西。旦似肠谷,夕类虞渊。昔豫章之名字,披玄流而特起。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这些诗句都对由人工开凿的昆明池进行了描写。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2023年4月2日8时30分,2023西咸新区半程马拉松赛在沣东新城昆明池·七夕公园开赛。这是陕西省有史以来第一场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8000名马拉松爱好者齐聚昆明池畔参加此次比赛。
主要荣誉
2010年,昆明池遗址范围内的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文化被正式批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昆明池七夕公园被评为西安市2018年度最美河湖。
2019年,昆明池七夕公园被西安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授予野生鸟类资源观测点。
2021年,昆明池七夕公园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关于我们.昆明池七夕公园官方网站.2023-04-21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_天地图_在线地图.天地图.2023-04-19
西咸新区昆明池·七夕公园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23-04-21
快来,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昆明池七夕公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3
西咸新区率先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西安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0
线上浏览.西安昆明池官方网站.2023-04-19
园林鼻祖周文王.陕西省林业科学院.2023-05-29
文化韵味.昆明池景区官方网站.2023-04-20
水汽氤氲似江南 绿水潺潺生态美.昆明池七夕公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0
风光列表.西安昆明池官方网站.2023-04-21
来吧,一起抽抽心仪卡牌!.昆明池七夕公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1
探索昆明池·七夕公园|汉阙 云汉广场篇.昆明池七夕公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1
诗情画意,秋意中的昆明池!.昆明池七夕公园官方网站.2023-04-23
我们的节日·七夕 | 浪漫七夕 文明有爱.文明西安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9
西咸新区昆明池·七夕公园惊艳亮相央视特别节目.人民网陕西.2023-04-23
昆明池•七夕公园.中国网 联盟中国.2023-05-20
昆明池·七夕公园第三届乞巧文化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2023-05-20
1至7月陕西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昆明池水质明显改善.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23-04-23
昆明池·七夕公园.新华网.2023-05-22
交渠引漕,激湍生风,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古诗文网.2023-05-29
2023西咸新区半程马拉松赛在昆明池·七夕公园开赛.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