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栖霞山

栖霞山

栖霞山又名伞山、虎窟山、摄山,是位于中国江苏省省南京市栖霞区的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栖霞山占地面积约8.6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约3.8平方千米。依此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0.19平方千米。

栖霞山地形为低山丘陵,主峰风翔峰,海拔284.7米,所属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山上生长着鸡爪槭、红枫、枫香等众多色叶植被,每到秋季,树叶变色,形成著名的“丹枫”景观。

栖霞山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名士明僧绍就在这里结庐而居,建造了栖霞精舍,后精舍名逐渐演化为山名。南齐时在此建造了栖霞寺,此后佛教活动一直十分活跃。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南巡时也多在此逗留,并修建了行宫。

20世纪50年代,栖霞山开设矿井后,山上的泉水多处出现枯竭,后又出现了明镜湖湖水渗漏,月牙池等多处地面塌陷的情况,经复建后有所恢复。2000年在栖霞山发现“飞天壁画”等珍贵文物古迹。2001年9月,千佛崖、明征君碑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2008年,栖霞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

栖霞山最早叫“伞山”,因山形方正,四面重岭似伞而得名。在六朝以前因为山区留有华南虎生活的“踪迹”,又被称为“虎窟山”。据清《摄山志》记载,“山上多药草可以摄生”,故又名“摄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名士明僧绍隐居于摄山。在其去世后他生前修建并居住的栖霞精舍的“栖霞”二字,也渐渐地从宅名、寺名最后演变成了整座山的名字。

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途经栖霞山,渡江北归。

南北朝时,山东名士明僧绍结庐摄山(栖霞山),捐宅为寺,名为“栖霞精舍”。他的后代临沂侨县县令明仲璋与栖霞寺住持法度禅师,在栖霞山西峰凿“无量殿”石佛。此后22年间,齐梁王室、贵族捐资凿石造像,建成“千佛崖”。

隋朝时,杨坚诏令送佛舍利至栖霞寺,建舍利塔唐朝时,应明僧绍五代十国孙明崇俨奏请赵构李治为明僧绍立“明征君碑”。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漂泊至海南岛,归途经江宁,在栖霞寺逗留。唐会昌五年(845年)朝廷下令打压佛教,栖霞寺及舍利塔被破坏,后于大中五年(851年)重建。南唐年间(937年—975年)高越林仁肇主持复修栖霞寺,仿旧日木质舍利塔,改建为石质舍利塔。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韩世忠率部在黄天荡(今摄山、龙潭、长江、营防诸镇乡沿江一带)与金兀术军激战,栖霞寺毁于战火。

清顺治五年(1648年)觉浪禅师主持修茸栖霞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帝首次南巡,途经江宁、上元,驻江宁,祭明孝陵,登燕子矶。后五次南巡,均在栖霞寺停歇。乾隆年间,乾隆帝南巡,途经江宁、上元,驻晔江宁,祭谒明孝陵,并诏令在栖霞山、龙潭修造行宫。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栖霞山一带激战,栖霞寺、栖霞行宫都遭受战火波及而毁坏。光绪年间,京沪铁路南京至桥头段通车,区境内设龙潭街道、栖霞山车站,镇江金山寺的僧人宗仰到任栖霞寺住持,化缘筹资,重修栖霞寺。

1956年,栖霞山被开辟为寺庙园林,成立栖霞山管理处,随之修缮寺殿庙宇、亭台楼阁,绿化方丈庭院。1958年整修竣工,对外开放。1963年7月27日,栖霞山管理处与栖霞寺签订协议,栖霞山产权归栖霞山管理处。同年10月,为纪念鉴真大师圆寂1200周年,日本佛学、文学、艺术、医药各界人士联合赠送并组团护持鉴真大师脱纱塑像至栖霞寺。1965—1967年,栖霞寺寺庙内佛像、碑文遭到严重破坏,千佛崖佛像遭到严重损毁。

1979年后栖霞寺开始修复,整修工程于1980年10月竣工,并移交佛教协会管理。1981年开始继续每年补贴寺院7000元。1986年5月21日,南京市政府决定,将大门至千佛崖畅观亭,两侧以山沟为界的区域,划交栖霞寺管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栖霞区,距离南京市市区22千米,北临长江,西望燕子矶,东眺龙潭街道,南面处于南北象山、何家山之间,占地面积约8.6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约3.8平方千米,依此设立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10.13平方千米。地理坐标约在北纬32°09’—32°10’,东经118°22’—119°14’之间。

地质

栖霞山位于宁镇山脉褶皱带,北坡为侏罗纪火山岩覆盖,南坡被下中侏罗统象山群覆盖,轴部有古生界岩层出露,整个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组成,北部分布带状花岗石,在地质学上被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命名为“栖霞组”,后被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更名为“栖霞灰岩”。山坡谷地堆积有第四系松散层或坡积层,以砂粘土夹砾石为主,土层深厚,透水性好,另有少量的岩性土(山红土、紫红土)、生石灰岩土、和望江亭东侧的老红土。栖霞山富含铅、锌、银矿藏,地质上称为石中瑰宝的“栖霞石”生产于此,地质资源丰富典型。

栖霞山地质演化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震旦纪,形成区域稳定基底;第二阶段为志留纪一三叠纪,在印支运动挤压下形成了一系列近EW向平行的复式褶皱,晚三叠纪“南象运动”后,该区上升为陆地,结束海相沉积历史;第三阶段为侏罗纪一古近纪,该阶段燕山期构造活跃,以近SN向挤压下的断裂一断块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构造样式,形成断陷和隆起的基本格局;第四阶段为新近纪一第四纪,表现为强烈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继承并发展原有的盆山格局,形成了现今的丘陵地貌。

地形地貌

栖霞山地形为低山丘陵,大致作东西走向。自南面北,分为三支:最南为景致岗,中间为千佛崖及三茅峰,北面为黑石、平山头。其中,三茅峰又名风翔峰,海拔284.7米,为栖霞山主峰。风翔峰西南侧的山峦,名“龙山”,其西北的山坡,名“虎山”。栖霞山经过长期的内外地质营力侵蚀作用,形成了地表钟乳石、峡谷、石林等奇特地貌,还拥有天开岩等溶洞

气候

栖霞区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形成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变化明显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约为15.3℃,年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年均蒸发量为1585.2毫米。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6—9月为汛期,降水量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6.05%。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栖霞山所属地区区内动物属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区系,系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野生动物主要有中华鲟、鱼、刀鱼等鱼类动物18种,龟、鳖、扬子鳄等爬行类动物13种,狐、獐、兔等哺乳类动物14种,现有些物种已灭绝。

植物

栖霞山地区森林资源以陆生植物为主,天然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将近95%,属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灌丛组成。栖霞山共有植物600种,其中野生植物就多达500余种,隶属于342属108科。其中厥类植物11科14属19种,裸子植物3科4属4种,被子植物94科324属477种,种类最多的科为菊科,其次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等。栖霞山的色叶树种丰富,有鸡爪槭、红枫、枫香、黄连木、盐肤木、三角枫等,这些树种树叶内含有特殊成分花青素,使树木在秋季时随着气温降低,光照减少而呈现红色,形成“丹枫”景观。栖霞山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有甘草、党参、沙参等药用植物235种,占栖霞山植物总数的40%。

主要景点

栖霞景区的主要景点有栖霞寺舍利塔千佛崖、纱帽峰、乾隆行宫和明镜湖等。其中栖霞寺位于景区的南部,舍利塔、纱帽峰、千佛崖在其东侧,乾隆行宫在其东北侧,明镜湖在其西侧。

栖霞寺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一说永明元年),位于栖霞山凤翔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是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唐朝时称“功德寺”,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寺庙坐东朝西,共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建筑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寺前有千禧钟楼、白莲池;寺内有弥勒殿、毗卢宝殿、藏经楼、玉佛楼、鉴真纪念堂、宗仰上人纪念堂;寺后有舍利塔千佛崖等。

毗卢宝殿

栖霞寺毗卢宝殿位于寺庙中部,建筑正中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佛像高约5米,连须弥座在内高达8.6米,右侍立着梵天、帝释两天王。大殿两侧,分列20座诸天王木雕像,均高度均在2米以上。毗卢遮那佛背后,是海岛观音群塑,象征观音普渡众生的32应身。海岛观音群塑中央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塑像身形巨大,左右胁持为善财童子和龙女。大殿后两侧各有一座雕刻精细、妆金涂彩的大型豪华佛龛,分别供有石刻观音像和阿弥陀佛像

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栖霞寺后部,是全寺最高处。楼下为住持和尚起居办事的法堂,也称狮子座,供宣讲佛法之用。法座后挂有白龙山人所绘的达摩画像,画像两旁悬挂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对联:“创业溯南梁,想当年花雨六时,朗公讲席弘三论;分身还故国,喜此日海天一色,鉴师行踪重千秋。”法座前面设有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台下设香案,两侧置听法席。楼上为藏经之处,正中佛内供奉一尊释迦玉佛,为缅甸僧人所赠两侧放置着整齐的经柜,按《千字文》字序,存放经、律、论三大类佛教经典著作8000余册,其中一本“贝叶经”,是在娑罗树叶上烙印梵语,为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带回。此外还有一本“血经”,是由清末一位女信徒滴血抄写而成。

鉴真纪念堂

鉴真纪念堂位于藏经楼前北侧补助堂二楼,又称“过海大师堂”。1963年,为纪念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和尚返回途中,在栖霞寺留住而设。纪念堂正中佛龛内供奉一尊鉴真和尚干漆夹塑像,为日本奈良招提寺八十一代森木孝顺长老亲自塑造,于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之际,由日本文化界、佛教界、医药界联合赠送。纪念堂内,陈列鉴真和尚生平事迹文献及外宾赠送的礼品。

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东侧。相传杨坚偶遇神僧,得佛祖舍利数百颗。在其登基后,重兴佛法,下诏建塔收藏佛祖舍利,首送蒋州(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寺。其时建成的舍利塔是木质结构,在唐朝时因岁月剥蚀损毁。南唐时复修舍利塔,仿旧日木塔,改建石塔。建塔选用石灰岩大理石两种石料,先雕凿配件,后接椎安装,垒砌而成,至今基本完好。

改建后的舍利塔属于阿育王式的,或称覆钵式塔,高18.04米,塔身为八面五级密檐式,立于八角形须弥座式塔基上,二者以莲座相隔。塔基分上下两层,雕刻有缠枝莲纹、飞凤、莲花等图案。塔基八面刻海水纹,并雕有众多动物图案。须弥座为仰莲花座,上为束腰基坛。基坛前后四角柱雕力士,左右四角柱雕立龙,八面刻有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浮雕。塔身由五层密檐式塔室构成。第一层塔室,八面刻有四大天王等众神雕像。第二层到第五层塔室,四层八面,每面均雕两个石龛,每龛中有一个小佛像,共有小佛像64尊。1988年,栖霞寺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栖霞寺东北纱帽峰的山崖上。千佛崖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千佛崖受到严重摧残,佛像全部被损毁。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中以无量殿、石窟群、石匠殿、栖霞飞天壁画较为出彩。

无量殿

无量殿又称三圣殿,俗称大佛阁,位于舍利塔东侧,建于南齐永明年间。南朝时,明僧绍的儿子明仲璋出资在栖霞山西峰石壁上开凿佛龛镌刻佛像,殿中主佛为无量寿佛,故名无量殿。大佛造像由齐梁高僧僧佑设计,连底座总高近13.3米。观世音大势至菩萨菩萨像各高11米,分侍左右。三尊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佛像的衣褶风格,与大同市云冈石窟的佛像相似。无量殿前左右有两尊接引佛,高3米多,是隋代遗物,民国时从舍利塔迁移至此处。

石窟群

石窟群形成于南朝时期,位于无量殿东西两侧。石窟群上下共五级,佛龛平面多呈马蹄形,单室无前壁,穹窿顶,三壁环坛或正壁起坛,敞口无门。龛中佛像有立有坐,大小各异,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窟,有十来尊一室者,亦有二十余尊一殿堂者。龛内布局,或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一弟子。窟门两侧有天王力士雕像,佛座下蹲有双狮,称“狮子听道”。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石窟群因年代久远,风化剥蚀严重。1925年12月,考古学家向达先生调查统计,共有石窟佛龛294个,造像515尊,号称千佛,遂名千佛崖。山崖中道有南唐书法家徐铉题名石刻及明代重修佛龛的题名石刻。截至2021年,实地调查确认现存石窟(龛)252个,可辨认造像数量551尊。

石匠殿

石匠殿是无量殿东侧最后一个佛龛,龛额有“石匠殿”三字,龛内有一个石匠雕像,一手握锤,一手执凿,神态憨厚朴实。据祝世禄《重修栖霞寺记》记载,有一位栖霞山著名凿佛匠人王寿,和许多石匠一起参与千佛崖镌刻佛像工程,工作认真,技艺高超,赢得僧俗爱戴,并得到清乾隆皇帝赏识,后人为纪念王寿等人的功绩,就在他工作的地方,开凿此石匠殿,以示缅怀。

栖霞飞天壁画

栖霞飞天壁画位于千佛岩“中102号”洞龛中,据考证,栖霞飞天绘于隋末唐初。壁画长80厘米,宽约40厘米,在石壁上涂丹后,用彩绘手法画出“飞天”飘逸的形态,左右各一个。在同一洞龛的近口左壁上还有一小“飞天”。栖霞飞天人物饱满,线条飘洒。

纱帽峰

纱帽峰位于千佛崖山顶,有一块方形巨石,即为纱帽峰。据明朝盛时泰《栖霞小志》载:“山势自中峰而下,乱石岈,其色苍黑,人称为叠浪岩。岩尽处方龛,四面皆可上,上复有一小洞,内凿以佛,远望之如纱帽”,纱帽峰一名由此而来。清爱新觉罗·弘历游历至此,认为纱帽峰名称庸俗,改名为玉冠峰。

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位于栖霞寺东北地区侧,是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令建造的一座行宫。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多次在栖霞山停歇,并留下了众多诗词、匾联和御碑,第五次游栖霞山后,还为栖霞山万松山房、紫峰阁等十大景观命名。清咸丰五年(1855),乾隆行宫毁于战火。至今,乾隆行宫断壁残基错落有致,其宫墙排水涵沟仍有遗存。

明镜湖

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山门前50米,原是桃花涧、中峰涧两水流的汇聚地。湖心建有六角亭,丹楹黑瓦、翘角飞檐,有一座九曲桥曲曲弯弯直达亭中,状若彩虹,故名“彩虹亭”。两景合称“彩虹明镜”,为栖霞山风景区第一景,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南巡驻晔期间。湖中种有莲花,每到仲夏,荷花盛开,可供观赏。原桥于太平天国时被毁,民国10年(1921年),由栖霞寺住持若舜重建。1981年6月,地层突然塌陷,桥断水枯。1990年,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建,于当年9月竣工。复建后的明镜湖近正方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湖边竖有一碑,高2米有余,正面刻有“彩虹明镜”四字,背面有复建明镜湖碑记。彩虹亭上悬有“彩虹亭”匾额,为当代高僧释茗山题写。

桃花涧

桃花涧位于栖霞山西峰,是一处兼容山水的地方。涧水源出最高峰与西峰之间,中峰北麓、西峰南麓之水流,最终都汇聚于此。从前桃花涧旁有一座葆真庵,相传是明末秦淮河名姬李香君出家为尼的地方,其死后也埋葬在涧畔丛林之中。爱新觉罗·弘历驻晔栖霞山期间,曾作《题桃花涧诗》。今葆真庵已无存,香君墓得以重建。由于水源枯竭,涧水干涸,只在雨季来临时,才能看见水流。现今种有桃树1.2万株,桃园面积9.9万平方米。桃花品种有紫叶碧桃碧桃、五宝寿桃、蟠桃等20多种,花的颜色有白、绿、粉红、朱砂红等,每临清明节前后,桃花绽放。

桃花扇亭

桃花扇亭位于桃花涧西侧。1980年,根据秦淮名姬李香君在栖霞山出家故事在葆真庵遗址附近建亭,并以清孔尚任剧作《桃花扇》为其命名。全亭为砖混结构,长约10米,进深5米,扇形,面南,后墙窗户亦为扇形,两边小窗则用桃花瓣造型,东西面各一门,仿明清建筑风格,白墙黑瓦飞檐。

陆羽茶庄

陆羽茶庄位于栖霞山龙山山顶,是2001年景区为纪念茶圣陆羽曾在栖霞山种茶、采茶、品茶、试茶以及品泉的经历而建造的。建筑共分4层,为仿唐式风格,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

时令景观

栖霞桃花

春季时,栖霞山上桃花盛开,其品种众多,有紫叶桃、碧桃、寿星桃、毛桃等。其中的五宝寿桃的花朵造型奇特,朵大且重瓣,枝丫上开放的花朵众多,重重叠叠。该品种的整株桃树上,还可以分别开出红色、白色、红白相间不同颜色的花,栖霞山桃花涧、枫林湖、读枫阁等区域以及主干道两侧的桃花分布较多,品种也较丰富。

栖霞丹枫

栖霞山内种植有众多的枫香树红枫黄连木榉树、五角枫、山胡椒等红叶品种树木,其中的红枫、鸡爪槭是主要红叶品种,在色彩表现上表现较好。栖霞山的红叶品种树木入秋后树叶颜色变化成鹅黄、黄红、柑橘、浅红、大红、紫红等色彩。栖霞山自明代以来就有“秋栖霞”之说,“栖霞丹枫”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金陵新四十八景之一。栖霞山和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为我国四大红叶观赏风景区。

其他看点

碑刻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寺前侧的御碑亭内,建于唐朝时期。明征君即明僧绍。明僧绍的五代孙明崇俨以擅长“方外之术”,因此得到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宠信,特意向李治提出要为世祖明僧绍树碑立传,高宗应允。明征君碑全碑制作精丽,保存完好。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36米。碑额雕刻有云龙拱额图案,碑侧有狮首绶带,西番莲纹饰。碑文33行,行74字,全文共2376字,书体为行书,通篇是四六韵文,后用十首铭词结束,为唐高宗李治所撰。高正臣敕书,王知敬篆额,唐上元三年(676年)建。碑阴有高宗手书“栖霞”两个饰金大字。

石碑是由2.8亿年前的上石炭统船山组灰岩雕刻而成。碑面上有许多豆粒状白色斑纹,恰如梅花,故有“梅花石”之称。经考证,这种斑纹是2.8亿年前浅海中的动物海百合纲茎化石和刺胞动物门中国孔珊瑚化石,碑体上约有梅花状海百合茎化石22000多个。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游栖霞山诗碑

乾隆游栖霞山诗碑长0.87米,宽0.3米,青石质,镶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院内,为乾隆行书御题,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诗曰:“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朝,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非遗传承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业发源于栖雷龙潭,这一带农户均有“打箔”“制线”的手艺,且世代相传。当代金箔艺人已将制作过程进一步细化,大致分为十二道工序,包括黄金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烙(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装开子、炕炕、打了戏、出具、切金箔。

栖霞龙舞

栖雷龙舞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栖霞龙舞的龙是柴龙,和普通“龙”的区别是,每一节的龙体里面都加入了灯光,在夜晚舞动起来,通体透亮。

开发与保护

保护

1931年,复建舍利塔四周石栏杆,修补基石缺损,重刻仰覆莲石刻,补建相轮。1957年,安装避雷针。1977年,修复受损石栏杆。1993年,将坠落的8块石构件黏接到断口处,并用环氧树酷对塔身裂缝进行勾缝补平。

1962年,有关部门在明征君碑外建设碑亭以加强保护。

20世纪70年代末,南京航务系统在栖霞山北坡建造了一座较大的油码头和油库。在建场过程中,因切割坡脚过多,引起山坡失稳,并逐步发展成由7—8个次级滑坡组成的一个较大复合滑坡群。多年来经先后采用抗滑桩、挡墙、刷方、平整地表和修筑排水沟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直至90年代初才使其基本稳定。

2017年,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对核心景区内黄土裸露区域,进行地表植被和树木补植,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补栽火棘1600株、小叶黄杨500株、万年青300株,补植麦冬吉祥草100多平方米,御花园土方回填50立方米。

开发

2015年,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在红叶谷、小营盘、太虚亭、夕佳亭等核心景区和区域,栽植鸡爪槭2600余株,枫香树150余株,春花植物160余株,在御花园始皇临江处、太虚亭等地栽植藤蔓植物3500株。次年,景区加强苗圃地鸡爪槭小苗的培育工作,通过播种育苗4000余株,一年生鸡爪槭小苗分株移栽3700余株,点栽鸡爪槭小苗5300余株。

2017年,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优化改造景区道路交通体系。主干道维修出新7.39千米,新建人行栈道、游步道约11千米,安装路灯168盏,各类管线铺设约10千米。提升核心景区景观节点,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及各类小型项目50余项。新建亭、5座,仿古桥2座,各类园路约3000平方米,置石1500吨,草坪级地表植被植物铺种约5000平方米,各类乔木栽(移)植约3000株,各类灌木栽植约1000平方米。

2018年2月26日,栖霞山景区新建一座文化广场,广场以栖霞寺千佛岩“三圣殿”为原型打造的景观牌坊,在广场中还新建了一条休闲回廊。

2022年3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设立江苏省南京栖霞山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北至长江,南至上海—霍尔果斯公路、栖霞山国家级生态红线边界,东至规划林江东路—官窑山北路林江南路,西至红枫街—广厅路—九乡河路一线,规划面积约8.11平方千米,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千米。

相关文化

茶文化

栖霞山是江南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茶文化遗产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中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茶圣陆羽寄居栖霞寺采茶、试茶、研茶。两年后的上元元年(760年),爱茶诗人李白也寓居在栖霞寺,其间还收到湖北当阳玉泉寺云游至此的僧人李英(法名中孚禅师)相赠玉泉仙人掌茶数十片,遂写下《答族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一诗。宋代时期,陆羽试茶之地刻石被发现,为纪念陆羽试茶的经历,山里的僧人在这里建造了试茶亭。2001年,景区又在栖霞山龙山山顶建造了陆羽茶庄。

人物

明僧绍

南朝平原隔(今山东平原县)人。明僧绍先隐居劳山聚徒讲学,后徙居建康,结庐摄山(今栖霞山)20多年。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明僧绍病故,捐住宅为寺,名“栖霞精舍”(即栖霞寺)。时人赞其自甘淡泊、屡征不就的品格,尊其为“征君”。

法度

法度(生年不详,卒于500年),刘宋黄龙(今辽宁朝阳)人,栖霞寺禅师。少年即出家研习佛学。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受赠明僧绍住宅为佛寺。法度与另一高僧法绍在当时佛教界颇具影响,受到南齐竟陵王、始安王极高礼遇。后与明僧绍之子临沂县令明仲璋于栖霞山西峰镌刻无量寿佛,是为千佛岩造佛像之始。法度在栖霞寺中多次宣讲无量寿经。

明仲璋

明仲璋(生卒年不详)南朝平原隔(今山东平原县)人。名元琳,明僧绍之次子,临沂侨县县令。其父生前属意凿窟造佛,未成而卒,遗嘱舍宅为寺。翌年,明仲璋承继父志,与栖霞寺的僧人法度在栖霞山西峰石壁凿龛,镌造“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的无量寿佛。所造无量寿佛及左右两佛,至今保存完好。其后,齐、梁皇室贵胄纷纷出资雕琢佛像,或为佛像彩绘染金。

李香君

李香君(1627一1653年)姓李名香,明末秦淮名妓。与南社领袖侯方域相识,不久即定情结亲。后侯方域遭迫害出逃,漕抚田仰欲夺香君为妾,香君以死抗争,坚决不从。倒地撞头时,血溅侯方域赠给她的宫扇,画家杨文驰将扇上血点画成梅花图。清军占领南京后,侯方域归从清军,李香君遁入栖霞山。孔尚任演绎其事,作《桃花扇》。

诗词

游栖霞寺

[唐]皮日休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游栖霞庵约平甫至因寄

[宋]王安石

渺渺林间路,萧萧物外僧。高阴凉易入,闲貌老难增。

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求田此山下,终欲陈登

游栖霞山

[清]爱新觉罗·弘历

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

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

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

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1957年,栖霞山建立矿山并开采后,珍珠泉等泉水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桃花涧和中峰涧等溪水也逐渐断流枯竭。

1977年,两次清污整治明镜湖湖床,之后发生湖水渗漏,两年后被迫用矿坑水补给维持明镜湖,同年在保贞庵遗址、月牙池、三茅宫西北坡及桃花涧牌坊前等处出现多处地表塌陷。

1981年6月4日,明镜湖发生塌陷,至12日,3400立方米的湖水漏失一空。19日,湖底塌陷,7月10日,湖面上建设的假山和彩虹亭倒塌。次年7月,通湖曲桥倒拆,形成一个长约23m,宽约12m,深约5m的圆形塌陷坑和若干环形地裂缝。

1983年7月1日,栖霞山南山滑坡,冲倒房屋26间。

2000年10月,先后在栖霞寺发现隆御碑7方,在栖霞山东峰龙山发现一处建于唐代的弥勒佛石窟。考古研究人员在千佛崖“中102号”洞龛中发现“飞天壁画”。

2011年11月,栖霞山工作人员在虎山凌云栈道附近发现大面积的晶体状岩石。

所获荣誉

1988年1月,栖霞山舍利塔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9月,千佛崖、明征君碑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栖霞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栖霞山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17年,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颁奖盛典日前在浙江省举行,南京栖霞山风景区被评为“全域旅游十大品牌旅游目的地”。

参考资料

南京市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天地图.2023-05-02

南京栖霞山等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设立.江苏省林业局.2023-05-02

枫红栖霞山,热土起宏图.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5-02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东方网.2023-05-02

旅游局发布公告批准76家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2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23

南京城里觅“虎”踪.南京文旅.2023-05-08

【老地名的前世今生】丹枫似火——栖霞山.江苏新闻广播公众号.2023-05-08

栖霞概况.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5-08

南京栖霞山游玩路线.南京市本地宝.2023-04-23

栖霞寺.佛教在线.2023-04-23

栖霞寺舍利塔.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5-02

石窟寺专项调查记|江苏新发现11处,“多少石窟烟雨中”.澎湃新闻.2023-05-02

栖霞山邀你踏青赏花.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

栖霞山“枫”姿绰约展红颜.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

匠心栖霞,走近六位非遗传承人.凤凰网江苏.2023-04-23

栖霞山景区新添文化广场.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

栖霞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

南京栖霞山发布发展规划 开启“栖霞胜境”全新IP.今日头条.2023-05-02

茶圣陆羽,为江苏文化史留下浓浓茶香.中国江苏网.2023-05-08

栖霞如此多娇,引无数诗人竟折腰.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

[诗栖名山]游栖霞庵约平甫至因寄.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

南京栖霞山发现钟乳石奇观 距今达1.2亿年.中国新闻网.2023-04-2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23

栖霞山风景区获得一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