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夏衍

夏衍

夏衍,1900年10月3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95年02月06日病逝于北京,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曾用笔名蔡叔声。毕业于明治专门学校。中国著名文学家、戏剧作家。

五四运动时,夏衍和同学一起组织了杭州市“五·八游行”并出版小报《双十》。1920年,其前往日本留学,开始尝试翻译工作。第一本译作为戏剧理论专著《戏曲研究》,后成为首位将《母亲》带入中国的译者。1927年夏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9年10月,组建了上海艺术剧社,排演了戏剧《炭坑夫》,因此与戏剧结缘。1933年3月,夏衍担任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组长,从此开始剧本创作的生涯。同时,他创作的第一部电影《狂流》问世,此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左派影片”,此后夏衍在戏剧界中创作的多部作品在革命戏剧运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7年,夏衍创作出经典话剧《上海屋檐下》,五年后他完成了另一剧作《法西斯细菌》,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夏衍话剧的代表作。从1944年起,他还担任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南侨日报》主笔等工作。后续其创作并改编了多部优秀话剧如《考验》《祝福》《林家铺子》等。1962年,因改编《革命家庭》荣获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1977年,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其优秀作品被结集出版,如《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杂文随笔集》等。1994年,夏衍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次年,病逝于北京,骨灰撒入钱塘江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夏衍,1900年10月3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原籍为开封市,宋室南渡时迁杭州市(今杭州)。至清朝末期,家族为中层地主阶级。但经太平天国战争后,整个家族迅速没落。夏衍的父亲一次举人不中后,就赋闲在家,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夏衍年幼时,父亲去世,家境穷困靠亲戚周济维持。1906年,夏衍进入私塾开始读书,两年后在杭州正蒙小学接受新式教育,1910年退学在家中自修,两年后前往德清县立高等小学学习,毕业后由于缴不起学费,只能在艮山门内的一家染坊当起学徒。1915年,夏衍通过“官费”入读浙江大学染织科,即浙江大学工学部前身。由于在染坊当过学徒,夏衍亲身经历了工人生活的苦痛,因此比较容易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进步势力

1919年,五四运动蔓延到杭州市,夏衍是学联的主要骨干,积极宣传抗日,和同学一起组织了杭州“五·八游行”。10月,夏衍与同学一道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夏衍以笔名“沈宰白”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此报刊是浙江省内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1920年,甲种工业学校为夏衍提供学费任其前往日本留学,夏衍进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在日本留学的夏衍,开始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同时开始尝试翻译工作。他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译著是日本小说家和戏剧家菊池宽的戏剧理论专著《戏曲研究》。1924年孙中山途经日本时,夏衍和同学前去迎接,孙中山推荐其加入中国国民党。两年后,夏衍获得了学士,并免试进入九州大学工学部冶金科。在同年10月时,其前往东京担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驻日神田总支部党委、组织部长。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一个月后,经郑汉先、庞大恩的介绍,夏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此时,夏衍开始翻译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他是首位将《母亲》带入中国的译者,也因为此书的翻译影响众多中国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夏衍第一次尝试导演角色是在1929年10月,他与郑伯奇阿英等人一起组建了上海艺术剧社,并排演了德国米尔顿剧本《炭坑夫》,夏衍也因此与戏剧结缘。该剧社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使戏剧运动由反帝反封建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该剧社的演出活动,推动了上海市戏剧界的联合。次年3月,上海艺术剧社与其他戏剧进步团体,如“上海戏剧学院协社”“南国社”“辛酉剧社”等,联合成立了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不幸的是,在同年4月28日,上海艺术剧社被查封。于是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在8月23日创立了中国左派剧团联盟。

周恩来在1929年冬季时,将夏衍调至参与筹建左翼作家联盟的工作。夏衍主动与鲁迅联系,听取鲁迅的意见,于1930年3月2日主持了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2年,夏衍化名黄子布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担当编剧顾问。这段时间他翻译了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同时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母亲》(剧作)介绍给中国人民,这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苏联电影剧本。

以笔为刀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正式成立,夏衍担任组长,从此开始了剧本创作的生涯。该小组通过进行剧本创作、创办进步刊物、培育左派影人等一系列举措,很快改变了当时中影股份的创作风气,在上海影坛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左翼作品,如反映阶级压迫与贫富差距的《狂流》和《春蚕》,反映女性苦难与觉醒的《三个摩登女性》《女性的呐喊》等。其中,电影《狂流》是夏衍担任编辑的第一部作品,被称为“明星公司划时代的转变力作”,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左翼影片”。

田汉还没写完剧本《风云儿女》就因宣传抗日思想被逮捕入狱。于是夏衍在1935年2月,把田汉的《风云儿女》电影故事梗概改成分场台本。同年,第一次以“夏衍”为笔名,试写短篇小说《泡》,发表在由郑振铎担任编辑的刊物《文学》的第六卷第2号。夏衍为躲避中国国民党搜捕,在公寓内躲藏三个月之久,于1935年创作了第一部多幕话剧《赛金花》,该剧被称为“国防文学之力作”。

后续两年的时间里,他共完成了两个独幕剧,分别是历史剧秋瑾》和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其中,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诠释包身工生活的艰难,揭露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黑暗。在1937年,其创作的话剧《上海屋檐下》登上舞台,他用文字描绘了一个人间烟火气的上海,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该话剧后续被翻拍为同名电视剧,并且又被上海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周恩来总理与夏衍会面,夏衍同意继续保持自己进步文人的身份,为统一战线贡献力量。周恩来指定夏衍协助郭沫若主办《救亡日报》,主要发表战地采访与新闻特写,处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舆论阵地”的地位。夏衍作为总编辑,其不仅负责报纸的编辑、发行、印刷,还亲自深入前线冒着枪林弹雨采访。此刊每天销售1000份,最高时日售达三、五千份。上海沦陷的时候,夏衍愤怒书写了《失去了太阳的都市――上海》一文,控诉日寇暴行。虽然第二天报纸销售一空,但却得到了停刊的命令。《救亡日报》共经历了3次停刊2次复刊,最后一次停刊是1941年,夏衍因拒绝蒋介石刊登颠倒是非的电讯稿而被严密监视。随后他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华商报》。

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12月爆发,《华商报》也随之被迫停刊,夏衍及一批进步的作家都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时还传出了夏衍牺牲的消息,但夏衍并未遇难,他乔装打扮成一个商人,历经艰险回到桂林市。此时夏衍剧作《愁城记》正在桂林公演,于是夏衍又与田汉洪深三人合写《再会吧!香港》,由新中国剧社在桂林演出。夏衍于1942年4月9日根据周恩来指示,从桂林抵达重庆市,负责主持中国共产党在当地的文化活动,并完成另一代表剧作《法西斯细菌》。该话剧描写了一位细菌学科学家,在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面前,从不问政治到走入反法西斯主义斗争行列的觉醒过程。叶圣陶为此剧作留下好评诗句: “夏衍文风朴且清,中华剧艺夙知名。 喜闻今日二难并,行见光辉动锦城。”

夏衍从1944年起,担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次年,夏衍想把《救亡日报》以《建国日报》的名字复刊,但不久就被查禁。1947年3月,夏衍抵达新加坡,应邀担任《南侨日报》主笔。次年6月,在《群众》杂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

身份更迭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8日担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的夏衍接到调令。根据陈毅的安排,夏衍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暨上海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上海文教单位的接收工作。7月,夏衍获选中国文艺网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委员。1950年,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及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4年,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同时,为推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夏衍还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讲课或者深入摄影棚与导演一起工作。

1955年,夏衍作为编辑创作出话剧《考验》,该剧讲述了新华电机制造厂的副厂长杨仲安通过群众力量与自我批评逐步走上正道路的故事,在首都北京剧场演出。并且,夏衍还改编了《祝福》《林家铺子》等小说,使其拍摄成电影。在国际上,这两部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优秀代表作”。1962年,因改编《革命家庭》荣获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在文化大革命中,夏衍被打倒迫害,投入监狱八年。

恢复名誉

1977年秋,恢复其党组织关系。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夏衍分别被选为中国文艺网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其优秀作品被结集出版,如《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杂文随笔集》等。1982年,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

1985年,夏衍获得文化部特颁荣誉奖状,以表彰其对中影股份事业的贡献。1994年,在夏衍95岁寿辰之际,其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同年,其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藏书二千八百余册,并发表回忆文章《<武训传>事件始末》,被《文汇报》《作家文摘》先后转载。10月时,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夏衍电影回顾展”开幕。夏衍在199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撒入钱塘江

个人生活

1927年,夏衍加入中国共产党,隐居北外滩期间,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结识了革命伴侣蔡淑馨。二人育有儿子沈旦华与女儿沈宁。

后世纪念

夏衍杯

在夏衍去世的次年,即1996年,为了纪念其在电影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为了鼓励广大电影剧本作者的积极性,在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推动下,设立了夏衍电影文学奖。2006年,夏衍电影文学奖升格为夏衍杯,现为国内唯一的电影剧本政府奖(国家一级奖),被誉为“中国电影编剧的奥斯卡奖”。

夏衍故居

夏衍故居坐落在上海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现已正式对大众开放。故居是一幢英国式的花园别墅,坐东面西,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西面有个大花园,夏衍从1949年到1956年曾居住于此。

夏衍旧居

沿杭州严家弄前行100米,一扇铁门打开一片空旷之地,右侧矗立着一座江南风格建筑,夏衍旧居便在此:严家弄50号。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1930年3月2日下午2时,“左联”召开成立大会,会议地点择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当时举行成立大会的会址,现已建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现在会场仍保持原样,前面有一个讲台,旁边3把椅子,下面排列着3排方凳、条凳。前面3把椅子即是3人主席团的座位,其中一把就是夏衍坐的。

纪念夏衍诞辰120周年

江干区纪念夏衍诞辰120周年庆祝活动暨“懒寻旧梦”主题展开幕仪式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圆满落幕。在本次活动上,夏衍诞辰120周年纪念款文创产品也首次与大家见面。系列产品以夏衍文化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将抽象化的艺术情怀融入日常用品中,用创意手法对“夏衍文化”进行全新诠释。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资料来源:

创办报刊

翻译图书

资料来源:

政治身份

人物评价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说:夏衍创作朴实、清芬的文风,与其成功的跨媒体写作、独特的媒介特性把握与深刻的现实主义追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艺术披荆斩棘、开拓创新贡献卓著,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李安泽说:作为传媒学子,我唏嘘其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敬佩其永不磨灭的斗争思想,感叹其经历的磨难之多。在人人提枪的时代,夏衍用戏剧丰富了人们的内心情感,激发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渴望,当之无愧是同时代剧作家第一人。

作品特色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至今,人们在评价和讨论夏衍文艺创作及其个性特点的时候,往往倾向于跟“现实主义”“洗练”“冲淡”“隽永”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夏衍的写作总是因应时代和现实需要,并在其社会活动和革命实践中得以展开和逐渐完成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时期,夏衍受瞿秋白的深刻影响,将报纸上看起来比较普通的新闻报道,通过改动和重写,使其成为一篇具有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自始至终,夏衍都将自己对革命与文艺的双重使命内蕴于心并承担在肩。而且,夏衍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革命事业,轻易贬损文艺创作的审美功能。而是在朴实、清芬的文风中,呈现出愈益深刻的现实主义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红色记忆:夏衍与北外滩.上观新闻.2023-04-17

夏衍 Yan Xia.豆瓣电影.2023-04-17

夏衍:以文为矛,世纪行吟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浙江大学.2023-04-17

翻译家夏衍的“译言译行”.澎湃.2023-04-17

电影剧作家——夏衍.央视网.2023-04-21

夏衍.华夏文化艺术网.2023-04-22

进步电影和人民电影的引领者▸我们的文艺◂.澎湃.2023-04-21

夏衍:他是新中国电影文学的奠基者,作品里全是家国情怀.钱江晚报.2023-04-21

抗日烽火中的戏剧家夏衍.联合时报社.2023-04-23

考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04-22

夏衍故里何时捧回“夏衍杯”?.澎湃.2023-04-22

夏衍因缴不起学费曾在染坊当学徒 靠官费上中学.文汇报.2023-04-17

港媒盘点与港结缘的内地名人 重温历史踪迹处处.中国新闻网.2023-04-21

作为地下工作者的夏衍.新民周刊.2023-04-22

钩沉|夏衍与“左联”.澎湃.2023-04-22

国歌从这里唱响丨回顾《风云儿女》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上观新闻.2023-04-22

上海屋檐下 (1982).豆瓣电影.2023-04-21

夏衍和《救亡日报》.光明网.2023-04-23

重温这些经典的抗战文学!.党建网.2023-04-23

追光文学巨匠|《光明日报》上的夏衍足迹.光明网.2023-04-21

夏衍诞辰120周年 重回钱塘江畔走进这位“老杭州”的传奇之旅.杭州网.2023-04-23

夏衍 Yan Xia的全部作品(22).豆瓣电影.2023-04-22

第四次文代会:迎接新时期文艺的春天.中国文艺网.2023-04-23

1995年2月6日 电影艺术家夏衍逝世.搜狐网.2023-12-17

「追光文学巨匠」夏衍:朴实、清芬的人格和文风.光明日报.2023-04-22

“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获得金扬花奖.中国网.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