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璧君

陈璧君

陈璧君(1891年11月5日-1959年6月17日),原名冰如,原籍广东新会县,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岛乔治市汪兆铭夫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女汉奸。

1891年11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四),陈璧君出生于南洋马来亚槟榔屿的乔治市,父亲名陈耕基,原为广东新会县人,因谋生来到南洋经商,后成为当地富商。陈璧君中学时期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于汪精卫结识。1909年(清宣统元年),跟随汪精卫到日本参加暗杀团,随后回国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与汪精卫结婚,二人数度前往法国留学,后回国参与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历任中国国民党第二、四、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支持汪精卫与日本议和,成为投降派。在汪伪政府成立后,一度主政广东省日本投降后,于1945年9月12日被诱捕,后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无期徒刑,关押至苏州市。1949年转移至上海市关押,1959年6月17日因病去世,时年68岁。

1946年4月16日,陈璧君公审之日,《申报》报道称她是头号女汉奸。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1891年11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四),陈璧君出生于南洋马来西亚槟岛乔治市(今槟城),原名冰如,乳名环。

陈璧君父亲名陈耕基,原为广东新会县人,因谋生来到南洋经商,经营橡胶业,兼营矿业,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商,人称“陈百万”。陈璧君母亲名卫月朗,广东番禺县人,跟随陈耕基到南洋。

加入同盟会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因革命需要,孙中山辗转至南洋发展同盟会,得到了当地很多华侨的支持,在乔治市建立起槟城同盟会分会,会长为吴世荣,副会长为黄金庆

正在上中学的陈璧君对中国同盟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陈璧君在蕊兰园吴世荣家与中国同盟会会员汪兆铭结识。陈璧君被汪精卫的口才和仪表倾倒,二人常常讨论革命之事。 次年,陈璧君因活动积极,遂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女会员。此事遭到了父亲陈耕基的反对,母亲卫月朗则对陈璧君的行为表示支持,在对中国同盟会进行了解之后,母女二人一起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倾慕汪精卫

在与汪精卫接触之后,陈璧君想要与已经订婚的表兄梁宇皋解除婚约,遭到了父亲陈耕基的反对。陈耕基认为汪精卫当时四处飘荡,无家可归,不是良配,陈璧君也只好作罢。

此事之后,陈璧君仍常与汪精卫来往。当她知道汪精卫去往新加坡进行活动时,特地前往与他相见。从新加坡回到槟岛后,陈璧君给汪精卫写去一封求婚信,向他表明自己的心意,但被汪精卫婉言谢绝。

加入暗杀团

1909年(清宣统元年),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国内的革命屡遭失败,汪精卫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日本恢复先前被查封的《民国》。陈璧君得知后,以留学的名义跟随汪精卫去往日本。

在日本,陈璧君与中国同盟会会员秋瑾曾醒方君瑛等人住在一起,她主动把自己从家中带来的钱物交给中国同盟会作为活动经费,受到大家的赞赏。在得知汪精卫要组织暗杀团后,陈璧君也坚决参加。于是汪精卫、陈璧君、喻培伦黄复生黎仲实、曾醒、方君瑛七人成立了暗杀团,陈璧君还在成立暗杀团后找到孙中山的日本友人学习柔道,以备暗杀时防身自卫。

1910年(清宣统二年),陈璧君与汪兆铭等人回到中国暗杀爱新觉罗·溥仪溥仪的生父、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最终暗杀行动暴露,汪精卫等人被捕入狱。为营救汪精卫,陈璧君等人辗转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多地筹募经费,陈璧君还在香港成立了营救汪精卫的机关。当年冬天,陈璧君等人到北京市准备营救汪精卫,未能实行。后得到中国同盟会会员胡汉民的通知前往香港,准备广州起义

陈璧君抵达广州市时,广州起义已宣告失败,广州全城戒严,陈璧君在同情革命的海关人员的帮助下,得以脱险到香港。

讨伐北洋

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精卫等人被释放,陈璧君与汪精卫在上海相遇,二人感情更进一步,于1912年在广州完婚。

婚后二人共同前往法国留学,次年二人移住于都鲁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璧君作为法国红十字会成员,赴巴黎从事伤员救护工作。次年,因中原地区国内的革命形势多变,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孙中山等人接连发起二次革命护法运动。陈璧君与汪精卫为支持中国的革命活动,多次往返中国和法国之间,期间陈璧君生下了一对儿女。

直至袁世凯去世后,二人于1917年正式结束了五年法国留学,回国参与讨伐北洋政府军阀的革命行动,次年陈璧君在上海与汪精卫一起从事党务政治工作。1923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后,陈璧君为给中国国民党筹集经费,以恢复执信学校名义前往美洲𩽾𩾌动员华侨捐款,途经美国火奴鲁鲁旧金山等地及孙浩然加拿大等国,经过半年的事件陈璧君筹得捐款三十万元,用作建立黄埔军校的经费,在解决了中国国民党的党费困难的同时,陈璧君也提升了自己在党内的声望。

随汪奔波

1924年1月,陈璧君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检察员。年底,汪兆铭、陈璧君随孙中山北上抵前往北京市。1925年初,孙中山身患重病,陈璧君协助宋庆龄照顾孙中山。汪精卫则主要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会议的日常事务。

在1926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璧君再次当选中央监察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常委。次月,陈璧君在广州汕头为执信学校募款十余万元。“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汪精卫辞职,陈璧君于5月陪同汪精卫前往法国养病。

1927年,由于中原地区国内“迎汪复职”的呼声交高,陈璧君随汪兆铭返回中国,于4月1日抵达上海市。但因为与蒋介石等人的意见不合,二人前往武汉市。同年,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分共政变,11月汪精卫的支持者陈公博等人在广州市策划“驱李(李济深)事件”,中国共产党遂于12月在广州发动起义。陈璧君与汪精卫因这两件事在中国国民党内部受到责问,于是出走中国,再次前往法国

助汪反蒋

旅居法国期间,陈公博于1929年到法国小住,与陈璧君、汪兆铭二人汇报了改组派的情况。陈璧君听后,动员陈公博回国进行反蒋活动。3月,陈璧君与汪精卫陈公博等人发表了《关于最近党务政治宣言》,借机抨击蒋介石包办中国国民党的“三大”,质疑中国国民党“三大”的合法性。

随后的时间里,陈璧君随同汪精卫、陈公博等人策动张发奎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发动军事行动倒蒋,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陈璧君随汪精卫寓居香港特别行政区,静观形势变化。1931年,蒋介石与胡汉民在“约法”的问题上发生冲突,导致反蒋派再次联合反蒋。陈璧君与汪精卫到上海市参加反蒋派会议。

同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在蒋介石的拉拢下,陈璧君等人抵达南京市与蒋介石秘密商谈“汪蒋合作”的条件,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关系至此得以缓和。陈璧君在中国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央监察委员。随后,二人共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政策一出,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声讨。1934年1月,陈璧君担任党务审查组委员,并与汪精卫等人于当年11月为南京郊区建筑平民住宅一事发起募捐。

1935年11月,汪精卫在中国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被刺负伤。陈璧君以为刺杀事件是和汪精卫不和的蒋介石所指使,使得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月23日,国民党五全大会闭幕,陈璧君仍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并在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汪兆铭出国疗伤期间,陈璧君随时关注中国的形势变化,以便给汪精卫通风报信。

随汪投敌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璧君与汪精卫逐渐转变成投降派,主张与日本和议。1938年国民政府迁居重庆市,陈璧君与汪精卫居住在重庆上清寺。在此期间,汪精卫开始与投降派的周佛海等人接触,最终汪精卫与日本大分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特务勾结,秘密签订卖国条约。

12月18日,在陈璧君的主张下,陈璧君与汪精卫等人经昆明市逃往越南河内。后又鉴于河内出现中国国民党特务的暗杀,陈璧君与汪精卫经由大日本帝国,于1939年5月回到上海市,最后住进愚园路1136弄的公寓。陈璧君与汪精卫也因此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下令通缉。

在汪精卫向日本投降,在上海成立汪伪政府后,陈璧君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之职。陈璧君未在汪伪政权在有实任职,但参与了汪伪政权的很多重要事件。

坐镇广东

1940年4月,汪伪行政院第四次会议决定成立汪伪广东省政府,由在南京市的伪立法院院长陈公博兼主席,陈璧君的胞弟陈耀祖代理主席(次年改省长)。1944年,陈耀祖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暗杀,陈璧君让其堂侄陈春圃担任省长。但陈璧君和汪兆铭放心不下,于是陈璧君以“指导省政”的名义坐镇广州市,主持广州的军政大事。

此外,陈璧君还支持汪精卫在沦陷区进行的“清乡”运动,“清乡”委员会中担任职务,并多次前往“清乡”地区进行“视察”。在视察杭州市期间,陈璧君以视察为名,在杭州一味吃喝游玩。

1944年3月,汪精卫因之前遇刺的伤情恶化,陈璧君陪同汪兆铭前往日本做手术,与同年11月病逝于日本,陈璧君遂护送汪精卫的遗体返回中国。汪精卫去世后,陈公博继任伪政府主席。伪政府内形成了陈公博、陈璧君、周佛海三方势力抗衡的局面。同年,日军南进失败,加之汪精卫去世,伪广东省省长陈春圃别逃,陈璧君决定回到广州市主持局面。

被捕入狱

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广东省接二连三发生汉奸被杀事件。陈璧君深感危机,与时任广东省长兼保安司令的褚民谊商讨脱身之策,二人决定向蒋介石献出广东,以求自身安全。不久,新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广州站主任郑介民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戴笠命令与褚民谊相见,郑介民以大军入城在即,恐怕民众会加害他们为由,提出护送陈璧君等人至安全地点。陈璧君对此事心有怀疑,但因为求免心切,最终答允,落入了戴笠的圈套。1945年9月12日,陈璧君被国民政府诱捕,从广州市移至南京市关押,同行的还有褚民谊

江苏高等法院经过多次侦察,以汉奸罪对陈璧君提出检控,列举了她的五大罪状。1946年4月16日,陈璧君接受公审,庭上陈璧君拒不认罪。22日,江苏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处陈璧君无期徒刑。宣判后,陈璧君仍然拒不认罪,但不再提起上诉,她认为上诉的结果与当前是一样的。

陈璧君被判刑后,转至苏州监狱服刑。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陈璧君被移至上海监狱关押。在上海关押期间,陈璧君因患高血压支气管炎肺炎,多次住进医院。1951年,陈璧君写下《与日本谋和平我是现在仅存的罪魁祸首》的交待材料。1955年,陈璧君主动要求到苏北劳改农场进行劳动,但因为其身体情况未被批准。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医治无效而终,终年68岁。陈璧君遗体被火化后,骨灰被寄往广州市,由其子女亲友将骨灰中的一部分洒在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附近的水域。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1946年4月14日,在陈璧君被中国国民党公开审讯的前两天,美国合众通讯从苏州市发出题为《陈璧君自比慈禧》的电讯,称陈璧君在汪伪政权中虽未担任正式职位,但却是汪伪政权幕后的出谋划策之人。

1946年4月16日,陈璧君公审之日,《申报》报道称她是头号女汉奸。

人物故事

铁窗情深

1910年冬,陈璧君冒着生命危险与黎仲实北京市营救汪兆铭。陈璧君等到北京市后,几经辗转,托狱卒带给在汪精卫送去十多枚鸡蛋,其中藏有一封书信,是陈璧君告知汪精卫等待救援。汪精卫看到信后,被陈璧君的申请所感动,但也担忧陈璧君的行为有危险。于是,汪精卫回给陈璧君一封血书,书有“信到平安”以及一首赠给陈璧君的词,词中表达了对陈璧君的爱意。陈璧君受到汪精卫的来信后,既不能保存也不舍丢弃,于是吞下汪精卫的血书。由此汪精卫与陈璧君铁窗情深、吞吃书信一事被传为佳话。

一记耳光

陈炯明叛变之后,陈璧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得知孙中山蒙难、廖仲恺被捕的消息,想要用巨款收买绿林好汉去营救,并托人带信给何香凝。何香凝认为计划不够周全,于是拒绝了陈璧君等人的营救计划。不久,陈璧君回到广州市,再次请人告知何香凝决心进行营救。何香凝受到消息后,赶往陈璧君作者的沙面维多利亚大酒店,当面劝阻陈璧君。

当晚,国民革命军梁鸿楷第一师发生兵变,部分将士投降陈炯明的消息传来。何香凝感慨北伐会再次失败,但陈璧君不认同,二人发生争执。何香凝气愤之下打了陈璧君,次日一早陈璧君便返回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