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指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不是实际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种失去的收益,是将资本用于本项目投资所放弃的其他投资机会的收益,因此被称为机会成本。例如,投资人投资一个公司的目的是取得回报,他是否愿意投资于特定企业要看该公司能否提供更多的报酬。为此,他需要比较该公司的期望报酬率与其他等风险投资机会的期望报酬率。如果该公司的期望报酬率高于所有的其他投资机会,他就会投资于该公司。他放弃的其他投资机会的收益就是投资于本公司的成本。因此,资本成本也称为投资项目的取舍率、最低可接受的报酬率。

成本

分类

借入长期资金即债务资本,要求企业定期付息,到期还本,投资者风险较少,企业对债务资本只负担较低的成本。但因为要定期还本付息,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自有资本不用还本,收益不定,投资者风险较大,因而要求获得较高的报酬,企业要支付较高的成本。但因为不用还本和付息,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所以,资本成本也就由自有资本成本和借入长期资金成本两部分构成。

组成

资本成本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

筹资费用,指企业在筹集资本过程中为取得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手续费,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的印刷费、评估费、公证费、宣传费及承销费等。

用资费用,指在使用所筹资本的过程中向出资者支付的有关报酬,如银行借款和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等。

资本成本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是评价投资方案、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表示

资本成本(cost of 柱头)既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用绝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指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用相对数表示的,如借入长期资金即为资金占用费与实际取得资金之间的比率,但是它不简单地等同于利率,两者之间在含义和数值上是有区别的。在财务管理中,一般用相对数表示。

运用形式

资本成本有多种运用形式:

一是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时,使用的是个别资本成本,如借款资本成本率、债券资本成本率、普通股资本成本率、优先股资本成本率、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

二是进行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时,则使用综合资本成本率;

三是进行追加筹资结构决策时,则使用边际资本成本率。

特点意义

特点

资本成本与生产经营成本相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生产经营成本全部从营业收入中抵补,而资本成本有的是从营业收入中抵补,如向银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利息;有的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如发行普通股支付的股利;有的则没有实际成本的支出,而只是一种潜在和未来的收益损失的机会成本,如留存收益

2、生产经营成本是实际耗费的计算值,而资本成本是一种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不很精确的估算值。如按固定增长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率,就以假定其股利每年平均增长作为基础。

3、生产经营成本主要是为核算利润服务的,其着眼点是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资本成本主要是为企业筹资、投资决策服务的,其着眼点在于将来资金筹措和使用的代价。

4、生产经营成本都是税前的成本,而资本成本是一种税后的成本。

含义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

1、筹资费

筹资费,是指企业在资本筹措过程中为获取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因发行股票、公司债券而支付的发行费等。筹资费用通常在资本筹集时一次性发生,在资本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因此,视为筹资数额的一项扣除。

2、占用费

占用费,是指企业在资本使用过程中因占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如向银行等债权人支付的利息,向股东支付的股利等。占用费用是因为占用了他人资金而必须支付的,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

作用

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的资本可以从各种渠道,如银行信贷资金、民间资金、企业资金等来源取得,其筹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等。但不管选择何种渠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还是资本成本。

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所筹措的资本,将会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由此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所以,资本成本也就成了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筹资数量的增加,资本成本将随之变化。当筹资数量增加到增资的成本大于增资的收入时,企业便不能再追加资本。因此,资本成本是限制企业筹资数额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本成本是评价和选择投资项目的重要标准。

资本成本实际上是投资者应当取得的最低报酬水平。只有当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情况下,才值得为之筹措资本;反之,就应该放弃该投资机会。

3、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资金效益的临界基准。

如果一定时期的综合资本成本率高于总资产报酬率,就说明企业资本的运用效益差,经营业绩不佳;反之,则相反。

相关计算

债务资本成本率=利率×(1-所得税税率)

–即: Rd=Ri(1-T)

另:若一年内计息多次时,应用有效年利率计算资本成本,则:

债务资本成本率=有效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

=[(1+名义利率/每年复利次数)^每年复利次数 -1] ×(1-所得税税率)

即:

Rd =[(1+I/m)^m -1](1-T)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利率×(1-税率)(债务资本/总资本)+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总资本)

资本成本意义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资本成本是企业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资本成本是投资本项目(或本企业)的机会成本

资本成本的概念广泛运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许多方面。对于企业筹资来讲,资本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力求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投资来讲,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标准。资本成本还可用作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即经营利润率应高于资本成本,否则表明业绩欠佳。

不同理解

中西方不同理解

以下列举了我国对资本成本的错误理解

在我国理财学中,资本成本可能是理解最为混乱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比如,许多人觉得借款利率是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由于可以不分派现金股利而以为股权资本是没有资本成本的。在大多数的理财学教材中,关于资本成本最常见的定义是: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是从原苏联引进的,因此按照原苏联的做法,将财务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包括在财政体系之中。虽然其后的学科发展打破了原苏联的财务理论框架,但财务一直是在大财政格局下的一个附属学科。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分为宏观财务和微观财务两个层次,并把微观财务纳入宏观财务体系,以财政职能代替财务职能。在这种学科背景下,企业筹措资金时只考虑资金筹集和使用成本,没有市场成本意识和出资者回报意识,从而得出与西方理论界迥异的资本成本概念。

西方理论

现代财务管理思想来自西方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完全分离,是一种实效性的企业财务,即西方的财务概念都是指企业财务。财务管理以资本管理为中心,以经济求利原则为基础,着重研究企业管理当局如何进行财务决策、怎样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这种市场化背景下,股东的最低回报率即资本成本就成为应有之义了。西方理财学界对资本成本的定义为: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资金而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可以说,对资本成本的理解偏差是我国理财学发展不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

主要内容

资金筹集费

资金筹集费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

资金占用费

资金占用费指占用资金支付的费用,如股票的股息、银行借款和债券利息等。相比之下,资金占用费是筹资企业经常发生的,而资金筹集费通常在筹集资金时一次性发生,因此在计算资本成本时可作为筹资金额的一项扣除。

根本区别

资本成本的计量形式

资本成本可有多种计量形式。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中,使用个别资本成本,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则使用边际资本成本。

决定因素

资本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

市场经济环境中,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其中主要的有:总体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项目融资规模。

总体经济环境决定了整个经济中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总体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反映在无风险报酬率上。显然,如果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资金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动,或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投资者也会相应改变其所要求的收益率。具体说,如果货币需求增加,而供给没有相应增加,投资人便会提高其投资收益率,企业的资本成本就会上升;反之,则会降低其要求的投资收益率,使资本成本下降。如果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投资者也会提出更高的收益率来补偿预期的投资损失,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

证券市场条件影响证券投资的风险。证券市场条件包括证券的市场流动难易程度和价格波动程度。如果某种证券的市场流动性不好,投资者想买进或卖出证券相对困难,变现风险加大,要求的收益率就会提高;或者虽然存在对某证券的需求,但其价格波动较大,投资的风险大,要求的收益率也会提高。

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指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经营风险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结果,表现在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上;财务风险是企业筹资决策的结果,表现在普通股收益率的变动上。如果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投资者便会有较高的收益率要求。

融资规模是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另一个因素。企业的融资规模大,资本成本较高。比如,企业发行的证券金额很大,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都会上升,而且证券发行规模的增大还会降低其发行价格,由此也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

从定义上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都是企业发行融资工具的代价,也即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价格指标。这一共同点启发我们应该到定价理论中去探讨它们的根本区别。

从是否应考虑风险因素看

在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定价理论一直作为贯彻其中的轴心,推动着整个金融理论的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定价理论的轨迹正是沿着商品价格-资金价格(利率)-货币资产价格-资本资产价格这样的路线向前发展。与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资产最大的特点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资本资产的风险性远远大于货币资产。因此对金融资产定价时,其风险就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其中,货币资产由于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风险,直接以筹集费和占用费来定价。但资本资产的定价就必须考虑其风险的大小。西方公司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是否体现出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看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公司企业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们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而这种个人收益最大化却可能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冲突。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以保护股东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投资者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对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约束。一旦公司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支付的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该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撤资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造成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硬约束。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必须支付一个最低的风险报酬率。这时股权资金成本将被迫等于股权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就会趋于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就无法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这时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就会成为完全脱节的两个概念。

资本:一般为统称,包括资金和实际动产与不动产,资金:一般指所说的流动资本或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

理财误区

资本成本的理财误区

企业希望创造的价值总额越大越好,如果考虑资本成本,这种传统的利润计算观将有所改变。

误认为利润越高企业增值越快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从各种资金渠道筹集资金,都必须付出一定代价,而不能无偿使用。我们通常把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成本费用叫资本成本。企业创造的价值应是税后利润减去资本成本的运营回报,其绝对数用公式表示为:创造的价值=未扣除利息的税后利润资本成本。资本投入额是企业经营实际所占用的资本额,具体的计算包括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和负债类项目重新调整合并而得:资本投入额=股权资本投入额+债权资本投入额。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加权资本成本率=股权资本比例×股权资本成本率+债权资本比例×债权资本成本率。

创造的价值公式揭示了企业价值的来源,创造的价值为正,企业就增值,创造的价值越大,增值越多;创造的价值为负,企业就减值。利润不具备这种明确性,利润为正,企业不一定增值。从直观上看,企业创造的价值似乎由企业的利润构成,事实却并非如此:利润的计算没有考虑股本机会成本(放弃其他投资机会而失去的收益)。只有剔除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利润才是企业创造的价值部分,因为利润中扣除了股本机会成本才能真实看到企业价值是否增长,即:只有创造的价值才是企业价值的来源,利润不过是表象而已。资本成本率也常被看成是最低收益率。因为一个投资项目必须争取到最低收益率,才能补偿企业经营这个项目所使用的资金成本,否则这个投资就是不合理的或者得不偿失。当然资本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如某笔资本有两个投资项目A和B,预测项目A的投资利润率为10%,项目B为14%,若选择了B,必须放弃获利10%机会项目A.这里的10%就是选择项目B的资本的机会成本。

把股权融资当作是“免费的午餐”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股权融资当作是“免费的午餐”。由于债务资本的利率水平和还本付息明确,企业普遍能感受到债务资本成本的存在,但感受不到股权资本成本的压力。于是公司从首次上市募集资金时起,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免费资本幻觉”,即认为股权融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使企业获得永久性资本,不存在还本以及必须支付股利的压力。事实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以任何方式获得的企业资本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0%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账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5万元。

不注重存货资金积压的成本

国内很多企业不注重存货的管理,或者是存货管理不合理。为防止产品的脱销和存货大量积压,或者是因为管理混乱使得存货成本上升,企业虽然能正常运转,却多了一项开支。因为存货是绝大多数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最大资产之一,其数量有可能占到制造商全部资产的30%以上,超过分销和零售商全部资产的50%。保持大量存货意味着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存货本身也会产生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即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成ABC三种。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的管理。平时企业则不需要保存大量的存货,在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丰田汽车实行的“即时系统”,在日本这被叫做“需求看板”,就像超市里补货架的人看到看板上“**货空”时,立即补上的情景。“即时系统”的这种拉动模式一方面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存货,另一方面更是促使各部门之间的移动时间、检验时间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并且对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一旦出现问题而不能及时解决的话那么将导致整个生产拉动失效,使企业生产全面瘫痪

企业资金盘活与有效运作不够

库存现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企业的理财水平。最近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储蓄率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14万亿元,企业存款10万亿元,而且企业存款增长势头甚至要超过居民。这从侧面透射出,有些企业富余出来的现金不知道如何支配,大部分都转向了银行,而忽略了再投资。如果持有这些资金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这部分富余的资金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利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

要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而有效的使用,必须从企业业绩考核入手,从制度上提高资本成本意识,并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具体地说,就是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中必须考虑资本成本因素,避免造成企业资金“免费使用”的假象,促使企业重视资金的有效使用,真正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财务会计的成本观,即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却没有认识到资金的占用同样要付出代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其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资金耗费的代价。因此,只有正确树立现代企业理财的成本观,尤其要在树立资本成本观念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资金的占用所付出的代价,才能做出正确的长、短期投资决策,避免企业资金被长期占用或冻结,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合理有效地使用企业的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从而进一步盘活资产和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