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参
紫参(学名:Rubia yunnanensis),别名为云南茜草,是茜草科(Rubiaceae)茜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紫参为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各地。生长于海拔约1700-2500米处的灌丛、草坡或路边。
紫参为草本,茎近直立或披散状;根条状,稍肉质;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均多变异;叶柄几无或上部叶有极短柄。聚伞花序三歧分枝成圆锥花序状;小苞片披针形;花梗萼管近球形;花冠黄色或淡黄色,肉质无毛;花柱2裂几达基部。浆果成黑色球状。花期夏秋,果期初冬。
紫参的根及地上部分可入药,药材名为“小红参”“小茜草”,味甘、性温,具有活血舒筋、祛生新等功效。
本草考证
紫参之名始载于《滇南本草》。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紫参被记录在山草类和蔓草类。其中山草类的紫参,经过观察其描述及图像判断并非本品。书中记载到:“滇紫参即茜草之小者,四叶攒生而无柄,与此稍异。”据此描述并观其附图,应为现代云南茜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将紫参以小红参名收载。
形态特征
根
根条状,稍肉质,数至十余条簇生和茎基部均红色。
茎
茎长10-50厘米,近直立或披散状,有时平卧;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通常节部被硬毛,其余近无毛,很少微粗糙。
叶
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均多变异,线状披针形至卵形或倒卵形、长圆形至阔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通常长1-4厘米,很少达5厘米,宽0.3-2厘米,顶端渐尖至短尖,有时微骤尖,边缘常反卷,被短硬毛,两面近无毛或脉上被短硬毛,很少上面微粗糙;基出脉3条,很少5条,通常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几无或上部叶有极短柄。
花
聚伞花序三歧分枝成复总状花序状,腋生和顶生,通常比叶长,近无毛或被稀疏短硬毛;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5毫米,通常1脉或花序下部的有时3脉,近无毛或被疏毛;花梗长1-3毫米,萼管近球形,径0.3-0.4毫米,顶端截平;花冠黄色或淡黄色,干时近白色,稍肉质,无毛,冠管长约0.5毫米或稍过之,裂片5,不反折,近卵形,盛开时长约1.2-1.5毫米,有时可达2毫米,顶端增厚而稍硬,内弯成短喙状;花柱2裂几达基部。
果实
浆果成球状,直径约5毫米,成熟后黑色。
物种分布
紫参为中国特有物种,产于中国产四川省西南部(木里藏族自治县)和云南省各地。
生长习性
紫参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耐寒,以肥沃深厚、疏松潮湿且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地势高燥、土壤贫瘠及低洼易积水之地不适宜其生长。常生于海拔1700-2500米处的灌木丛、草坡、山区路旁、山野丛以及林缘、林下。花期为7-8月,果期为8-10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通常于11月左右,当果实由红转变成黑色时即可采收。收集后需要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充分揉搓,除去果皮与果肉,最后将饱满充实的种子晒干,处理完毕后备用。种子能进行春播或者冬播。春播可在3月中下旬进行,冬播在11月进行。种子采后需要立即进行播种,在开垦完毕的苗床上,将种子与拌有化肥的火土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入沟内。播种之后,覆盖细土或火土灰,播后要加强苗床管理,培育一至两年后即可移栽。冬播需选用新鲜的种子。播种量需加倍。
扦插繁殖
一般在春季3-4月、秋季8-9月挑选出健壮、没有病虫害的茎蔓,间隔2-3节将其处理为扦插。在开垦好的苗床上,埋入土中1-2节,插时芽头朝上。插后盖土压实、浇透水。秋季插后需搭棚,提供遮荫环境避免阳光直射。生根发芽后陆续揭去覆盖物。最后全部拆除荫棚。培育1年后即可移出苗床进行移栽。
压条繁殖
一般在秋季八至九月份,选发育健壮、没有病虫害隐患的茎藤。将茎藤攀下,选择曲枝压条法,将茎藤隔3-4节弯曲,压埋入土中。入土的部分刻伤,并固定在竹叉里。覆盖上肥沃的土壤,压紧后浇透水。等待其发芽、长出新茎蔓时,截断脱离母株,移出栽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近水源的地方。播前深翻土地,结合整地时翻入土中作基肥。栽植地,宜选半阴半阳的荒坡或平地。宜成片栽植,便于管理。地选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作宽1.3米的高或平畦栽植。
移栽
移栽包括春栽或秋栽。移栽时穴底要挖松整平。穴内先施入适量火土灰,与底土拌匀做基肥。然后,每穴栽入壮苗1株。栽正、栽稳,使根系舒展。栽后压紧,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于5、7、10月各进行松土除草1次,松土宜浅,杂草要除净。并结合追施1次。当苗高30cm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茎藤攀援生长。除花于7~9月孕蕾期,除留种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养分集中于茎藤及根生长,有利增产。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白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根腐病防治方法为:①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②发病初期用波尔多液浇根;③土壤进行消毒,及时消灭地下害虫及线虫;④实行轮作。白粉病防治方法为:①发病初期使用多菌灵②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呀虫、红蜘蛛虫害可用敌敌畏或乐果进行喷杀。
功用价值
紫参的根可入药,药材名为“小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活血舒筋、祛瘀生新、调养气血等功效;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经闭,带下病,产后关节痛,痨瘵咳血,头晕失眠,贫血。
紫参的地上部分亦可作药用,药材名为“小红参”,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贫血、头晕失眠、风湿痹痛、慢性胃炎、脂肪瘤、月经不调等疾病。
分类变动
紫参(Rubia 云南龙蜥 )和大理茜草(R. ustulata Diels)的模式产地都在中国云南西北。Diels认为两者特征不同在于紫参的株型较小,叶较小以及大小的变异程度小,花冠裂片顶端具硬尖。《中国植物志》编者分辨川滇地区采到的标本植株,显著观察到本种的植株高矮、叶片大小以及形状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程度。同一张标本(刘慎谔13776及李鸣冈1757)中也可见到,有的植株其株型和叶接近紫参, 而有的又接近大理茜草。花瓣顶端增厚变硬为二者所共有的特征,所以《中国植物志》编者建议将R. 云南龙蜥和R. ustulata这两个种合并。在有关的书刊上其原植物通常被定名为 R. yunnarensis, 因此将 R. ustulata 和 R. yunnanensis 这两个同时发表的名称归并时选用 R. yunnanensis Diels 作种名。
相关研究
针对于紫参的有效化学成分实验探究多为小红参,对紫参疾病疗效的机理研究仍处于前期起步阶段,因此紫参这一药用资源更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依赖于对紫参成分以及药理学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紫参中的部分化合物能抑制NO的产生,实验结果也显示了紫参不仅能抑制NO,同时能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同时紫参还具有活血化瘀、养血生新的功效,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癌及抗氧化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参考资料
Rubia yunnanensis.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4-23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