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是一座汉传佛教密宗寺院,同时也是密宗祖庭。始建于司马炎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1700余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杨坚于新都大兴城(今西安市),敕建大兴善寺为国寺。“开皇三大士”在此翻译经典,成立了隋朝唯一的国立译经场。唐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此翻译密宗经典、弘扬密法,形成中国化密宗,因此寺院被崇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唐武宗灭佛时,大兴善寺被毁。清代的多次修建基本形成现今规模。195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全面大修,寺庙于1984年,重新恢复,对外开放。主要景点为主轴上的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等。主轴大殿左右,则有中日友好交流纪念碑,不空大师舍利塔等。现存文物遗址有清碑四方,巨幅西藏彩绘三帧,以及唐朝转轮藏经殿遗址等。
1956年,大兴善寺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历史沿革
西晋北周
大兴善寺初建于西晋武帝泰始至太康年间(公元265~289年),名“遵善寺”。北周明帝时(公元557-560年)建“陟寺”。陟岵寺有追思、孝敬父辈的意味。北周大象二年,陟岵寺已改名为大兴善寺。《续高僧传·僧猛传》云:“隋文作相,佛日将明,以猛年具德重,玄儒凑进,追访到京,令崇法宇。于大象二年,敕住大兴善寺,讲扬《十地 》。寺即前陟岵寺也”讲的是隋文帝称帝之前,为了弘扬佛法,召请年高望重的僧猛住在大兴善寺,而这个寺庙的前身就是陟岵寺。
隋朝时期
之后,杨坚建设新都大兴城(今西安市),将陟岵寺一起迁移到大兴城靖善坊,并于靖善坊的遵善寺合并,取城名“大兴”,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长安志》卷七载:“寺殿崇广为京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 钦定“九五贵位”,以太庙制度建设,可见隋文帝对大兴善寺“国寺”的设想。开皇元年(581年),遴选120名 “菩萨僧 ”进驻大兴善,僧孟就在其列,并授僧猛为““隋国大统三藏法师”。开皇七年(587年),从全国各地为大兴善寺召请精研佛法的高僧,并赐封为“六大德”,六大德各率门人弟子入京。此时的大兴善寺几乎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佛学人才,他们不仅在此处讲授经论,研习写作,其中的多位高僧还担任着昭玄统,如,开皇七年(587年)命昙迁为昭玄大统,开皇十一年(591年)又诏灵裕为国统。这也使得大兴善寺成为管理佛教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之后,杨坚敕令于大兴善寺建立隋朝第一个国立译经馆 ,建翻经院,官供一切。开皇十二年 (592)下敕令事翻译,勘定辞义。
唐朝时期
李治总章二年(669年),大兴善寺失火,佛殿遭毁,高宗下令重修佛殿,并增加面积二十亩。李隆基开元初期(716-720年),印度佛教密宗傅播者,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此翻译密宗经典五百多部,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同时,他们还在该寺传法、灌顶,弘扬密法,形成中国化密宗,因此大兴善寺被尊崇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其中不空大师驻锡大兴善寺数十年,将密宗在中国的发展推向顶峰。天宝五年(746年),不空住持长安大兴善寺,赐号“大唐智藏”。公元758年,李亨允诺不空大师的邀请,在大兴善寺建立灌顶的道场。764 年,不空上书朝廷,为大兴善寺请增置大德,将密教思想向全国推行。李豫时期,敕建大兴善寺方等戒坛,这是唐朝首座方等戒坛。大历八年 (773)敕建文殊菩萨阁。大历十年 (775年), “三朝帝师”不空圆寂,敕令出内库钱于寺内建 “不空三藏舍利塔”。804年,日本学问僧空海入唐求法,在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
李纯元和四年 (809年) ,仿照印度的形制,建造“转轮藏经殿” 。李恒长庆年间 (821-824) 在春明门里修造了 “天王阁”,文宗大和二年 (828年)敕令将这座巨形楼阁移入大兴善寺。李炎会昌年间,大举灭佛,全国有4600余座寺院被拆毁,大兴善寺也难逃此难,遭遇第一次被毁。在李儇、李晔两代,遭遇多次破坏。
明清时期
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僧人云峰重修殿堂和钟楼。清代顺治五年 (1648年),僧人斋修建了方丈室、大雄宝殿以及禅堂廊庑;同年,川陕总督平安纳带头施资大修,经过十多年的修建,大兴善寺的旧貌初现。康熙年间,又经历了工程最多的修复,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基本恢复了旧观。但后来又遭同治战乱,全寺化为乌有,幸存的只有钟楼、鼓楼和前门。
民国时期
1939年,朱庆澜捐资整修大殿,并为大殿添置幢幡法具。1941年,西安大兴善寺僧伽创办西安佛光纺织厂,除自给自足外,还为军民提供了大量布匹。1943年释太虚和冯玉祥等人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并于1945年在大兴善寺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政府拨款对大兴善寺进行全面大修。 次年,大兴善寺与卧龙寺、慈恩寺、广惠寺、木塔寺等西安市附近的几座寺院的僧人进行合并管理,这些僧人办了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给有余。1984年,陕西省佛教协会接管大兴善寺,用半年时间修复大兴善寺,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年,寺庙重新恢复对外开放。2003年,山门修缮重建。2011年,新建的大雄宝殿落成。
景区布局
空间布局
大兴善寺坐北朝南,地形平坦,廓周呈回字形,整体布局依照明清时期以殿堂为中心的院落轴线式进行规划。整个寺院以佛教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条轴线。主要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禅堂,法堂等。另外,在寺院的西侧修一佛塔,以纪念为大兴善寺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僧侣。围绕大兴善寺主轴大殿左右,西侧从南至北依次有中日友好交流纪念碑,观音洞,不空大师舍利塔等;东侧则有财运菩萨装金造像,金刚堂。
建筑特色
密宗寺院建筑与其它宗派寺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传法修行对私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在殿堂中会进行空间划分以区别公共与私密。金刚堂作为寺院的密宗根本殿堂,其位置不在中轴线上,而是位于寺庙东北角。而在建筑风格上,因其本身遗存多座明清建筑,修缮建设时以传承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同时作为唐密祖庭,寺庙多处也传承了盛唐风貌。
主要景点
山门殿
山门殿为青砖垒砌歇山式建筑,门洞上嵌有明代兵部主事田澜手书的“大兴善寺”四字石刻,后方题有“五冈唐镇”,亦为明代旧物。山门与传统汉传佛寺的山门有所区别,基本仿造明清山门形式,传统山门有“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而大兴善寺的山门只留中间的一扇门,两边的门转变成方形壁浮雕,约占墙面的二分之一。
天王殿
天王殿处于山门后面,是大兴善寺的第一正殿,五开间,面宽22m,通进梁16m,屋身甚高,屋架外观为面阔七间的重檐歇山屋面,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疣殿顶,殿顶都是三间单檐歇山顶造型。天王殿内部正面供奉有弥勒佛。其东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东边为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西边为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在弥勒佛造像背后则为守护神韦驮尊天菩萨,他是二十诸天中地位最显赫的天神之一。天王殿北侧东西配殿分别是平安地藏殿和救苦地藏殿,殿顶都是三间单檐歇山顶造型。作为寺院的前序空间,山门和天王殿的主要功能是外部城市到内部寺院的过渡。
大雄宝殿
延中轴线再进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东侧有钟楼和一碑亭,西侧有鼓楼和一碑亭,钟、鼓楼均为重檐歇山顶两层楼阁。此外,殿前两侧还有青石雕刻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印陀罗尼经》经幢。
大雄宝殿主要功能是在特定日举办寺内重要法会,其次是于平日承担信众礼拜的功能。该殿整体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主,彩绘龙纹样式,门窗由镂空纹样、玻璃、浮雕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是九间七进副阶周匝重檐殿顶明清风格大殿,平面形式为中国传统殿堂的金厢斗底槽形制,将空间划分为外檐、外槽、内槽3个空间,其殿内供奉着庄严殊胜的五方大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其东边依次为宝生如来和阿如来,西边为阿伽陀如来和不空成就如来。背面供奉观音菩萨,左手持如意,右手持佛尘。大雄宝殿殿下为高2m的双层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装用以排水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龙吐水的景象。
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东西分布四座配殿。东侧偏北配殿是斋堂,偏南配殿是法物流通处。都是借以古典建筑造型,利用现代混凝土现浇技术修建而成。用于对外事务、游客服务等功能。
观音大士殿
北进正中央为第三院落“观音大士殿”,主要功能为供养礼拜。殿内正中莲台上供奉着香樟木雕刻、赤金装饰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殿内有三幅清代西藏自治区著名的彩绘《弥勒像》《极乐世界图》《阿弥陀佛像》,殿前院内有两方石碑文物。观音殿东西配殿分别是文殊菩萨殿和普贤菩萨殿,殿顶为三间单檐歇山顶风格,两殿外围绕着西北最大并具有密宗特色的转经筒。另外,普贤殿后方修建有观音洞,上下两层,约10m深,供奉各类观音造型。在庭院中央有地藏菩萨青铜塑像一尊,站立在汉白玉台上,是日本真言宗空海同志会赠送,其像前面有白玉弥勒佛。
法堂
进入寺院第四重内院,有一株三百余年树龄的紫藤。东有玉佛殿,西为卧佛殿,分别供奉从缅甸请回的玉雕释迦牟尼佛和卧佛。卧佛殿是僧众为俗众讲经说法的空间。主殿法堂是一座七间硬山顶大殿,正门匾额上有光绪帝亲笔题名的“觉悟群生”,殿内有唐朝铜佛像和宋代造像,供奉有“开元三大士”画像及汉传密宗护摩坛。
金刚堂
位于主轴东侧偏北处,是大兴善寺汉传密宗根本殿堂,为明清风格的四层现代建筑,一层是汉传密宗根本殿堂,可举行较大规模密宗专门法会。一层前厅正中供奉“六臂黑玛哈嘎拉财神菩萨”;门左侧柱供奉孔雀明王,孔雀经法,为密教四大法之一;左墙有13尊塑像,分别为:空海、惠果、一行及众多金刚菩萨塑像;前厅右侧柱供奉马头明王,右墙也有塑像13尊,分别为:善无畏、不空、金刚智等金刚菩萨。四层供奉密宗主尊不动明王,也是是密宗火供法会的专门举办地。金刚堂前还立有世界和平吉祥塔。该塔装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此经由不空所译,具有汉传密宗色彩。
中外交流碑院
位于金刚堂前,院内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中日佛教文化纪念碑。铜像及石碑皆是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所赠,纪念碑则是多次与日韩等国交流后所赠立。
石基址
位于大兴善寺东北角院落,其中有赵朴初题写的“密藏宗风”的碑记;又有清代康熙年间修大兴善寺的碑记,此碑记背面刻着释迦牟尼足印;还见中日文化纪念石一处。
文物遗迹
唐代转轮藏经殿遗址:位于大雄宝殿正北高出地面1米的地方,为唐代遗址,略呈方形,边长约15米,整体面积为726.1平方米,有柱础迹和一唐刻青石龙头。
地藏菩萨铜像:在藏经殿遗址前立着一尊高约1.7米,底座用汉白玉彻成的青铜地藏菩萨铜像,这座铜像是1985年10月,曰本空海大师同志会为纪念空海寂灭一千一百五十周年,组成了167人友好访华团向真言宗的发祥地——大兴善寺敬献。这尊佛像,也成为新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见证。
不空舍利塔:不空舍利塔位于大兴善寺西侧院,传说此塔内供奉有作为“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三藏的舍利,塔为清代所建,为六层砖石塔。
清朝西藏自治区彩绘:《阿弥陀佛像》《极乐世界图》和《弥勒像》这三帧巨幅西藏彩绘,是西藏绘画艺术的珍品,是广仁寺赠送的。
二十一度母像:是清康熙年间西藏喇嘛向朝廷进贡,由宝石颜料彩绘而成,高1.4米,宽0.75米。
《重修隋唐敕建大兴善禅寺来源记碑》:为寺内所藏最早的一通碑碣,清初康熙二年刻,碑文部分上下七尺,广二尺七寸。碑文分上下五段,每段楷书二十四行,行十四字。为南禅曹溪门下第二十六世易庵和尚撰文书写,咸宁黄璟篆额。碑石保存较完整。
《重修大兴善寺碑记》: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刻,为陕西巡抚鄂海撰文,晋江黄明篆额,平安纳书。碑文部分上下八尺二寸五,广三尺。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八字。碑石保存较好,字迹清晰。
《隋唐敕建大兴善寺祖庭重修碑记》: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由兵部右侍郎王新命撰文,平原董讷篆额,翰林院修撰沈秀文书。碑文上下八尺,广三尺,行楷二十八行,行七十二字。石质较差,剥落不少。
《太兴善寺法源碑记》:咸丰元年(1851年)刻,为南禅宗临济门下第三十七世了信和尚撰文,翰林院庶吉士武廷珍书,国仁和尚篆额。碑底及额通高六尺六寸,广二尺五寸五,楷书二十行,行四十七字。此碑保存较好。
墨迹刻石两方:在法堂前两侧察房的墙壁上,大小相同,上下约三尺余,宽约一尺五寸。是康有为1924年游寺时所留。其一为七绝诗一首,另一石刻为“应无所住”四个大字。两石均为行书。上述大兴善寺现存4方清碑,以及2方近代诗碑,皆为研究大兴善寺的重要史料。
上述表格参考资料:
相关文化
佛经翻译中心
大兴善寺是隋朝第一所国立译经馆,寺内的翻译人才多是天竺及西域来华传法的外国僧人。被誉为“开皇三大师”的耶连提黎耶舍、闍那崛多、达摩多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首开译经的是耶连提黎耶舍,从开皇二年到五年(582-585年)驻大兴善寺,译出《大庄严法门经》《百佛名经》《莲华面经》等8部23卷佛经。阇那崛多,从开皇五年(585年)到仁寿末年(604年)于大兴善寺,译出《文殊师利行经》《佛本行集经》《贤护菩萨经》等39部192卷。达摩笈多于开皇十年受请至大兴善寺,从开皇中叶到大业末年共译出《药师如来本愿经》《起世因本经》《金刚般若经》等9部46卷。李隆基开元初期(716-720年),史称“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此翻译密宗经典五百多部。
密宗发源地
唐开元年间,印度佛教密宗傅播者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此翻译密宗经典,设坛传密,弘扬密法,形成中国化密宗,因此大兴善寺被尊崇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其中不空大师驻锡大兴善寺数十年,将密宗在中国的发展推向顶峰。“安史之乱”前后,寺主不空献平乱之策,使得大兴善寺与唐王朝关系更为密切,密教也因此在唐朝兴盛。作为弘扬密法的中心基地,大兴善寺培育了慧朗、惠果等一大批密宗僧人,密宗经他们传承弘扬,形成中国化的唐密。后又经空海、最澄等传之日本、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大兴善寺也因此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
开元三大士
李隆基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来到中国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经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3位僧人为 “开元三大士”。善无畏 (637-735年)于开元四年 (716年)来到长安,主译密轨《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 》。金刚智(669-741年)于开元七年(719年)来到中国,主译《金刚顶经曼殊师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金刚顶经瑜伽修学毗卢遮那三摩地法》《千手千眼观世间菩萨大身咒本》。不空(705-774年)在14岁时,随金刚智到访中国,并将密宗在中国的发展推向顶峰。
召请大德
中国以 “大德”封号僧人,即从杨坚为大兴善寺诏请 “六大德”开始。这六大德为洛阳慧远、魏郡慧藏、清河僧休、济阳宝镇、汲郡洪遵、太原昙迁。他们的佛学造诣深厚,门徒众多,在佛门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首开灌顶
公元758年,李亨允诺不空大师的邀请,于大兴善寺建立灌顶的道场,从而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灌顶是古印度国王即位仪式上施行的,由国师将四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象征国王权力四海无边,国家兴盛。佛教密宗效法此举,当僧人被授予阿闍梨位时结坛灌顶,称“授职灌顶”此外还有“结缘灌顶”“息灾灌项”“成就灌顶“等等。
其他看点
作为典型的城市型寺庙园林,大兴善寺景观空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围绕建筑轴线进行布局,另一部分是位于寺内东北范围的园林保育区,区内种植有大片的园艺植物、观赏植物,以模纹花坛等形式分布在园中。
开发与保护
保护和修护
195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大兴善寺进行全面大修。 1956年,大兴善寺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4年4月,陕西省佛教协会接管大兴善寺,用半年时间修复殿堂、僧房41间,并重塑破毁佛像,翻整了二十余亩荒地,使大兴善寺面貌大为改观;同年,寺庙重新恢复对外开放。1985年5月25日浴佛节,为寺内新塑的二十八尊佛、菩萨、罗汉等像举行开光法会。2003年,山门修缮重建,2011年1月修缮的大雄宝殿落成。2017年,巨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照壁落成。
旅游开发
2008年12月14日起,大兴善寺取消门票。2019年,大兴善寺与西安市小寨地区综合改造管委会签订“IP合作协议”,将大兴善寺IP与小寨商圈文化内涵相融合,发展佛教周边文创产品,目前已开发的佛教周边文创产品有“2019都市密藏主题邮册”“兴善月饼”“善茶”“御守”等。2022年,通过大兴善寺延点开放,引流发展夜间经济。
重要事件
1985年10月,为了纪念空海寂灭一千一百五十周年,167名曰本空海大师同志到访大行善寺庙,向真言宗的发祥地敬献青铜地藏王立像。这尊佛像,成为新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见证。
2011年11月25日,海内外的诸山长老到访大兴善寺,参加宽旭法师的升座庆典法会,宽旭法师就此任大兴善寺方丈。次年6月19日,日本天台宗青莲院门迹代表团一行访问西安大兴善寺。
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参观大兴善寺,寺庙主持方丈宽旭法师全程陪同,并向莫迪赠送了由西北大学佛教博物馆艺术家岳钰创作的国礼绘画——菩提叶“佛影”和30厘米高的木质不空像。莫迪也用自己的家乡语言古吉拉特语在大兴善寺留言,致敬被誉为““开皇三大师”的古吉拉特同乡达摩笈多。同年7月,大兴善寺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合作办院举行签约仪式,首开国内大型公立医院与著名古刹共同探索“佛”与“医”结合服务模式先河。
参考资料
密宗: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4-25
西安大兴善寺简介.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2023-04-25
寺庙.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4-25
西安大兴善寺举行宽旭法师升座暨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法会.中国佛教协会.2023-04-25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陕西省佛教协会.2023-04-25
西安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4-25
【大兴善寺】.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04-25
文物保护简记.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2023-04-25
宗教志.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5-09
隋唐长安的佛教宗派.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5-09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的历史地位与密法传承.维普资讯.2023-04-25
不空大师.陕西省佛教协会.2023-05-01
大兴善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5-09
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凤凰网佛教.2023-05-09
寺庙园林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西安大兴善寺为例.维普.2023-04-30
西安大兴善寺建筑空间和景观特征探析.维普.2023-04-30
西安汉传密宗寺院建筑布局研究.知网.2023-04-30
佛教文化的价值及旅游开发研究 ‒‒‒‒ 以西安市大兴善寺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中国知网.2023-05-09
推荐丨低调的皇家寺院——大兴善寺.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9
西安大兴善寺发展规划问题研究.中国知网.2023-05-09
大兴善寺《心经》照壁落成揭幕庆典.陕西省佛教协会.2023-04-30
西安大兴善寺取消门票.维普.2023-05-12
西安市小寨地区综合改造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西安市雁塔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4号提案的复函.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2023-04-25
兴善寺西街步行街正式开街.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2023-04-25
日本天台宗青莲院门迹代表团一行访问西安大兴善寺.维普资讯.2023-04-25
印度总统莫迪中国寺院一行背后的故事.凤凰网佛教.2023-04-25
莫迪在西安大兴善寺留言经4种语言转换后被译出.凤凰网.2023-05-09
大兴善寺交大一附院合作办医 国内首例西医结合佛医.新浪陕西.2023-05-08
2018大事记.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