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扇尾沙锥

扇尾沙锥

扇尾沙锥(Gallinago gallinago),英文名:Common Snipe,别名:小沙锥、田鹬等;为鹬科(Scolopacidae)、沙锥属(Gallinago)鸟类。体长24~30cm,体重75~189g;头顶黑褐色,后颈棕红褐色,具黑色羽干纹;上体黑色,具栗红色和淡褐色斑纹,背部有4条黄白色纵带;下体胸胁黄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腹白色,胁部白色且密布黑褐色横斑。雌雄个体形态无明显差异;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翼上覆羽泛黄,上体纵带较窄。

扇尾沙锥繁殖于欧亚大陆,越冬于欧洲南部、亚洲南部和非洲。在中国繁殖于新疆、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越冬于西藏自治区南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长江以南区域。常栖息在冻原和平原地带的湖泊、河流、沼泽等淡水水域;非繁殖期,会出现在水田、鱼塘、水洼地、河口沙洲等生境。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扇尾沙锥种群数量1500~2900万,呈下降趋势。2000年,扇尾沙锥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扇尾沙锥列为无危(LC)。2023年扇尾沙锥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扇尾沙锥的体长24~30cm,体重75~189g。头顶黑褐色,后颈棕红褐色,具黑色羽干纹;头顶中央有一黄白色中央冠纹,两侧各有一条黄白色长眉纹;眼先淡黄白色,贯眼纹褐色,两颊具不明显褐纹。上体黑色,具栗红色和淡棕色斑纹,背部有4条黄白色纵带;下体胸胁黄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腹白色,胁部白色且密布黑褐色横斑。

初级覆羽、大覆羽和次级飞羽具较宽的白色羽端,在翅上形成相互平行的白色翅带和翅后缘。尾灰黑色,具宽的栗色亚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其间有一窄的黑褐色横纹将栗红色近端斑和白色端斑分隔开。外侧尾羽不变窄,宽度为7~12mm。最外侧两枚尾羽外白色,杂以灰色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微缀黑色斑纹。

雌雄无明显差异。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翼上覆羽泛黄,上体纵带较窄。

虹膜黑褐色。嘴长而直,端部黑褐色,基部黄褐色。脚和趾橄榄绿色,爪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扇尾沙锥繁殖于欧亚大陆,越冬于欧洲南部、亚洲南部和非洲。在中国繁殖于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越冬于西藏自治区南部、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长江以南区域。

扇尾沙锥共两个亚种

栖息环境

扇尾沙锥栖息于冻原和平原地带的湖泊、河流、沼泽等淡水水域,尤其喜欢富有植物(如普通赤杨Alnus glutinos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开阔沼泽和湿地。非繁殖期,会出现在水田、鱼塘、水洼地、河口沙洲等生境。

行为习性

扇尾沙锥的飞行急速,常直上直下快速翻飞,飞行时方向变幻莫测,伴以刺耳声音。

觅食行为

扇尾沙锥多在黄昏和夜间觅食,可趁夜色掩护以防御天敌。主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会吃小鱼和禾本科杂草种子,主要有:蚂蚁、金针虫、小家虫等昆虫,蜘蛛目、蚯蚓、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门。觅食时,将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其嘴的结构适于挖取泥沙中的腹足纲

迁徙行为

扇尾沙锥的迁徙距离相对较近,会成松散小群迁飞,成鸟和幼鸟一同开始迁徙;迁飞时,采取“能量最小策略”——迁移速度较低,在迁徙途中停歇时间长,以补充体力。春季3~4月迁往繁殖地,秋季8~9月飞往南方越冬。在迁徙前扇尾沙锥会增重,并紧缩体内器官以储存更多脂肪,以满足迁徙途中能量供给。在繁殖地或者迁徙途中,扇尾沙锥会更换飞羽,以适应迁徙。自20世纪50年代末,该物种的主要换羽栖息地已从大陆(主要为荷兰)转移到英国。雄鸟通常会比雌鸟早10~14天到达繁殖地。

扇尾沙锥的栖息地比较固定,在中国的东北和新疆为夏候鸟长江以南为冬候鸟。迁徙时,常见于中原地区大部分地区。俄罗斯繁殖的扇尾沙锥会穿过撒哈拉沙漠,在非洲热带地区越冬。欧洲大陆和大西洋繁殖的扇尾沙锥会迁至欧洲南部和西部越冬。

防御行为

扇尾沙锥遇到天敌时,会先静止不动或跑到附近草丛躲起来,缩起头、嘴贴近胸,并持续观察对方。等到对方逼近,突然冲出去,一边“嘎嘎”叫,一边极速飞逃。惊飞时,扇尾沙锥会边飞行边发出“jett...jett”的警叫声,飞行时多次变换方向,呈锯齿状曲折飞行,以甩掉天敌。

社群行为

扇尾沙锥常单独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大群少见。

生长繁殖

一雌一雄制,繁殖期5~7月;野外平均寿命约9.25年,最长约18.2年,一岁时性成熟。

求偶期

扇尾沙锥的雄鸟会进行求偶飞行,在巢域上空成圈飞行,快速扇动翅膀,然后下降,展开尾羽,同时发出像击鼓一样的特有声音(drumming sound),并重复这一系列动作;或者站在巢区树上和电线杆上鸣叫。雌性会根据,雄鸟发出的声音大小来挑选配偶;并且,在栖息地中拥有更高质量领地的雄鸟会更易被雌鸟选择。

扇尾沙锥的尾羽黑色素含量越高,羽毛的机械性能越好,在求偶过程中可以发出更高质量的“击鼓声”。

筑巢期

扇尾沙锥一般在沼泽地芦苇丛中营巢,有时也会在林间沼泽、农田边水漫草地上营巢;在林间沼泽地营巢时,它们更喜欢长有普通赤杨、白桦的过渡性沼泽、森林边缘和沼泽中的空地,或者是有浮垫的沼泽地和柳树林。扇尾沙锥的巢址隐蔽,多放置在草丛下或沼泽地土丘上和干芦苇丛中的干地上;巢比较简陋,为地面凹坑内垫枯草茎叶。

孵卵和育雏

扇尾沙锥每窝产卵3~5枚。卵呈梨形,黄绿色,有褐色或紫色斑点。雌鸟孵卵,时长19~20天。早成雏为早成鸟。孵卵时,亲鸟惊飞距离约1m。

雌性中,随着年龄增长羽毛亮度会下降,而雄性中不存在这种现象;这种亮度下降可能有利于雌性隐蔽,利于孵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11年的研究显示,葡萄牙西班牙的加利西亚地区,扇尾沙锥的繁殖地面积和繁殖期种群数量都在减少。据2015年,国际湿地组织(Wetland International)调查显示,扇尾沙锥种群数量1500~290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扇尾沙锥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为,栖息地因排污和环境改变造成的缺水问题,以及打猎(每年约有150万只扇尾沙锥被猎杀)。

保护级别

2000年扇尾沙锥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扇尾沙锥列为无危(LC)。

近种鉴别

扇尾沙锥、大沙锥(Gallinago megala)和针尾沙锥(Gallinago stenura)羽色及形态相似,野外极易混淆,但可根据下述特征鉴别。扇尾沙锥尾羽14枚,外侧尾羽很宽;大沙锥尾羽20枚,从中央尾羽到外侧尾羽,宽度逐渐变小;针尾沙锥尾羽26枚,外侧7对成针状。

针尾沙锥体型较小,尾较短,站立时尾不明显、突出翅尖。大沙锥体型较大,嘴和尾较长,站立时,尾远超翅尖。

受惊时,扇尾沙锥呈锯齿状曲折飞行,可见明显白色翅后缘,翼下覆羽亦较白,黑色横斑较少;针尾沙锥惊飞时呈“S”形或锯齿状曲折飞行,脚伸出尾端,白色翅后缘不明显,翼下覆羽较暗,且密布黑色横斑;大沙锥惊飞后呈直线飞行,飞翔时脚很少伸出尾端,翼下覆羽较暗,具密集黑色横斑。

三种沙锥的简单鉴别依据: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18

Gallinago gallinago. ITIS.2023-04-28

Gallinago gallinago.Iucnredlist.2023-04-28

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11-21

Gallinago gallinago.AWD.2024-11-18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4-28

Gallinago gallinago. GBIF.2023-04-28

..2023-04-28

Gallinago gallinago.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4-28

..2023-04-28

..2023-04-28

Gallinago gallinago.Eol.2023-04-28

Gallinago gallinago (common snipe).ADW.2023-04-28

..2023-04-28

..2023-04-28

..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