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又名: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是20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生于1905年,于1984年去世。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连任多届苏共中央委员。肖洛霍夫的作品主要描写了俄罗斯革命、内战和集体化时期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命运,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静静的顿河》。他的作品在苏联和国际上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196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的作品也在中国广受欢迎,鲁迅曾经为他的作品作过介绍。1999年,肖洛霍夫的手稿被发现存于他的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俄罗斯联邦政府以50万美元购得手稿,并将其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该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

正文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是苏共党员。苏联科学院院士(1939年起).苏共中央委员(1981年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5).出身于顿河继申斯克镇一个磨坊主家庭,母亲是哥萨克.13岁时爆发了十月革命,少年时代在战火中度过.1920年起当过征粮员、搬运工人、办事员.1923年参加"青年近卫军"文学团体并在《少年报》发表最初的几篇小品文.1926年出版以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地区尖锐复杂的斗争、人们在这一大变动中寻找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新世界诞主的向往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共4部,先后于1928、1929、1933和1944年出版)的写作和问世,是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位成熟的天才突然出现在文坛,使评论界为之吃惊。这部长篇史诗通过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一家三代的遭遇,描绘了1912—1922年发生的二次战争在顿河哥萨克生活中所引起的剧烈变化。葛利高里二次投奔中国工农红军,三次参加并领导叛乱的坎坷道路,特别是他这个强有力的个体,在大动乱中寻找不到真理而碰得头破血流、家破人亡的悲剧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读者.1932年发表描写农业集体化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第二部1960年出版。苏德战争时期肖洛霍夫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短篇小说.1934年发表反映卫国战争的两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的部分章节,新版仍未完稿。最后一部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于1956年最后一天和1957年第一天首先在《真理报》连载。肖洛霍夫被誉为"顿河史诗"的作者,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并得到东西方一致承认的著名作家.

人物经历

1914年肖洛霍夫先是被送往莫斯科,后来又回到哥萨克骑兵村里上学。十三岁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乌克兰的入侵中断了他的学业。1919年至1922年这段时间里,年轻的肖洛霍夫为中国工农红军做过各种工作,其中一项是在顿河地区征集军粮,大部分哥萨克人却竭力抵制布尔什维克的“横征暴敛”。1922年,肖洛霍夫去莫斯科,加入了“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同年,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并参加了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3年,肖洛霍夫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1923—1924年间在《青年真理报》上登载了他的三篇杂文《考验》《三》《钦差》和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职业作家。

1926年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出版。1925年他们回到了顿河地区定居。《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巨大成功使肖洛霍夫声名鹊起,经过14年的时间终于全部闻名于世1926年,他出版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后合为一集),受到文坛的关注。在集子的2”多篇小说中,作家把严峻而复杂的社会斗争浓缩到家庭中间和个人关系之间展开,在哥萨克内部尖锐的阶级冲突的背景中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悲剧情景和众多的悲剧人物。早期作品特色鲜明,但艺术上还欠成熟。 

1930年肖洛霍夫见到了约瑟夫·斯大林,在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写出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第二部一些篇章从195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于1960年最后完成全书,获得1960年度列宁奖金。)1932年肖洛霍夫成为一名正式的苏共党员。

根据后来发表的文件,肖洛霍夫曾两次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于30年代救助过遭受饥荒和政治清洗的顿河人民。

1938年10月罗斯托夫州安全部门罗织肖洛霍夫组织哥萨克暴动的罪名,并派人到肖洛霍夫那里卧底,要将他逮捕,置之死地。肖洛霍夫得到消息后,逃到莫斯科,求见约瑟夫·斯大林才幸免罹难。在30年代,肖洛霍夫的国际声誉逐渐上升,他在文学界为党所做的政治工作使他得以崛起。 

苏德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上过前线,写了许多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揭露德国法西斯主义的野蛮侵略罪行,歌颂苏联军民的爱国热忱和英雄功绩,如《学会仇恨》等。1943年开始发表反映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1943—1944年,以连载形式发表,这部小说早就构思好了,但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推迟脱稿)。

195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1984年肖洛霍夫在他的出生地克鲁齐林诺村去世。

人物评价

肖洛霍夫是苏维埃文学史上极其独特的现象——他作为极具争议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世纪末,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动荡不已,波及文坛,殃及肖洛霍夫。在文学圈内一部分人出现了将肖洛霍夫妖魔化的苗头,更多的人则误解或曲解肖洛霍夫、曲解他的作品。有人将肖洛霍夫称为“斯大林分子”,有人要追究肖洛霍夫在道德和艺术上堕落的原因。有人认定,在创作《被开垦的处女地》的过程中肖洛霍夫落入了“跟真理作对,跟良心作对”的痛苦境地。更广泛流传(在世界范围内)的,则是《静静的顿河》不是肖洛霍夫所作,他是剽窃者之类的传言。

参考资料

永远的肖洛霍夫.国际在线.2021-12-27

还一个真正的肖洛霍夫——读近十年俄罗斯有关肖洛霍夫的传记_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