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苹果
红肉苹果(苹果属 sieversii Room. f. niedzwetzkyana (Dieck) Langenf.)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落叶小乔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等地,以及中国新疆。对光照要求严格,喜较冷、凉和干燥气候,耐低温,对土壤、肥料及水分的要求中等,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弱酸性的土壤最适生长。
红肉苹果株高5-7米,树冠开阔,主侧枝分明,多年生枝条皮为红褐色,新梢呈紫红色;嫩叶紫红色,叶片呈椭圆形至卵圆形,叶缘呈锯齿状;伞房花序,雄蕊多个,花瓣为倒卵圆形,花萼筒多为暗紫色,萼片为披针形;果实球形,果肉粉红色至紫红色;种子卵形,艳粉紫色。
红肉苹果因其突出的果实性状,可为培育优质红色果肉苹果提供珍贵的种质资源。因富含有机酸、花青苷及维生素等物质,且结实率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其树姿以及花、果和枝色彩鲜艳,生态适应性广,长势较强,耐修剪,也可作为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
演化历史
关于苹果公司的起源,历来存在争议。最新的研究显示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中国新疆。新疆野苹果(苹果属 sieversii)野生种沿古丝绸之路向西交流,到达欧洲,并与高加索的东方苹果(Malus orientalis)和东欧的森林苹果(Malus sylvestris)相互杂交形成众多欧洲苹果品种。后传至美洲,再传至亚洲的日本,逐渐演化形成当今的世界栽培苹果,而红肉苹果作为新疆野苹果下的一个变型,原产中国新疆伊犁及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等地。
物种命名
红肉苹果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一些文献将其处理为栽培苹果(M. pumila)的变种(M. pumila var. niedzwetzkyana)或者品种(M. pumila ‘Niedzwetzkyana’)。《新疆植物志》(第二卷第2分册),以及其他一些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的研究则支持将红肉苹果作为一独立的物种(M. niedzwetzkyana)。然而,Steven等人在2012年鉴定并分类了3000种红肉苹果种质资源,包括栽培品种、野生品种和杂交品种,由此推断,所有这些红肉苹果都起源于M. sieversii f. niedzwetzkyana,因此将该名称作为红肉苹果的学名更为合理,这一处理方式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
形态特征
茎
落叶小乔木,株高5~8米,树枝开张,树冠开阔,主侧枝分明,多年生枝条皮为红褐色,小枝多为红棕色,新梢呈紫红色。
叶
嫩叶紫红色,老叶翠绿色;叶片呈椭圆形至卵圆形,向两端逐渐变细,基部楔形,短尖;幼时叶片两面有绒毛,后期只在叶背有绒毛,较厚,呈微红色;叶缘呈锯齿状;叶柄和叶脉均为红色。
花
伞房花序,花径约4厘米;花梗细长,被白色绒毛;花萼筒多为暗紫色,被白色绒毛;萼片披针形;雄蕊多个,呈鲜艳紫红色,花粉量大;花柱稍短于雄蕊,基部被或多或少的绒毛;花瓣为倒卵圆形,鲜紫红色。
果实
果实球形,直径约4厘米,果实深紫红色,果皮粉紫色。
种子
种子卵形,呈鲜艳粉紫色。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红肉苹果在世界上原产于中国,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分布
红肉苹果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的山地。
生长习性
红肉苹果的花期4-5月,结果早,多为8月,耐贫瘠土壤,抗寒、抗旱能力强。喜较冷、凉和干燥气候,耐-30℃低温;对土壤、肥料及水分的要求中等,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pH值为5.7~6.7的土壤最适生长;对光照要求严格,光照不足影响果实外观及果肉色泽。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红肉苹果的自然繁殖方式为异花传粉,多数品种的自花结实率较低,表现为自交不亲和。需要蜂类或蝶类作为媒介进行传粉,属于虫媒花。
嫁接繁殖
红肉苹果主要的人工繁殖方式之一是嫁接法。通过嫁接生产的红肉苹果能保持优良品质,繁殖速度快,并能增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能力。
组织培养繁殖
组织培养是另一种常见的人工繁殖红肉苹果的方式。通过组织培养法繁殖的红肉苹果可以保持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可用于产业化生产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去病毒,不影响红肉苹果的观赏价值。
栽培技术
选地建园
红肉苹果的种植时间为3月中下旬,若定植于丘陵山地,则需挖大的定植穴,清出多余的石砾,起垄种植。
整形修剪
刚栽种的苗期红肉苹果生长力较弱,仅对其进行自然形修剪,呈自然纺锤形即可,不宜过度修剪。
田间管理
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浇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为准,在休眠期结合翻耕施基肥,并通过人工全园或果树行间带状种草的方式预防恶性杂草丛生。
病虫害防治
新疆野苹果深受小茶吉丁虫的危害,释放天敌肿腿蜂以及树干输液法,能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另外,在果树萌芽前,果园需喷施石灰硫黄合剂,确保喷洒区域不留死角,冬季直接焚烧遭受病虫害的枯枝,避免病虫害扩散。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 niedzwetzkyana)属于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下的一个变型。新疆野苹果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是天然种质资源库,对现代经济果木的筛选、品质改良及分子遗传育种意义重大。现今,新疆野苹果在中国仅分布在新疆的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近年来因人为因素干扰,其自然种群数量及分布区域锐减,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种质资源受到威胁。
致危因素
由于乱砍滥伐、林下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农田开垦、病虫害暴发和气候干旱等综合因素,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天山野果林,包括红肉苹果野生种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衰退,处于濒危状态。
保护等级
红肉苹果的原种新疆野苹果在2021年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保护级别Ⅱ级。
保护措施
中国新疆的林科院、伊犁州森防站于2004年开启《野果林苹果小吉丁虫综合治理研究示范项目》以进一步探究小吉丁虫防治措施。为保护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天山野果林的自然种质资源,中国科学技术部于2016年启动了“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保育与健康调控关键技术”项目,提出了物理+生物的退化野果林生态恢复技术。
功用价值
研究价值
红色是园艺果实外观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苹果多为红色品种(表皮为红色),而红肉苹果却与众不同,为培育红色果肉苹果提供珍贵的种质资源,其突出的抗逆性为培育抗逆性强的苹果品种提供育种材料。尤其近几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如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均开展了红肉苹果育种研究。
经济价值
红肉苹果易于栽培和管理,果实鲜艳,味道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抗氧化物,且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色果肉富含有机酸、花青苷及维生素等物质,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作用,还能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几率。如红肉苹果的果皮和果肉均能有效清除阴离子、过氧和臭氧等活性氧物质。
观赏价值
红肉苹果因其树姿以及花、果和枝色彩鲜艳,生态适应性广,长势较强,耐修剪,可作为优良的园林景观树种。可用于公园景区绿化,如孤植、对植、丛植、群植;也用于道路和广场绿化,单位附属或居住区绿地;因具有树型丰富、造型优美等观赏特点,还可作为极佳的观果盆景树。
相关研究
育种研究
中国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通过改良苹果育种法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有效聚合,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将新疆红肉苹果与其他苹果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新品种,填补了中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