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五凤乡

五凤乡

五凤乡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县,地处浙闽两省、苍南、福鼎市泰顺县三县交界山区地带,四面环山,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享有“浙南茶乡”之称。全乡总面积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37亩,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8854人。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灵溪镇福建省的福鼎市均为21公里,距温州100公里,福州市180公里。五凤乡交通便利,西接104国道,东连省道水霞线,马分线公路贯穿全境。该乡平均海拔500余米,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75天,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常年云雾缭绕,是发展高山植物培植的理想场所。

行政区划

五凤乡全乡辖嘉同、新利、南山头、八亩后、黎、垟、新凤、水沟、思居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嘉同村,邮编:325806。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旅游资源

五凤乡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境内有峰峦起伏的群山,视线所及到处是苍松、古藤和连片的竹林,人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以景色优美铸成的仙岩洞景点洞幽峡险,境内千峰万壑、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古迹纷陈、风光秀丽、浑然一体组合成自然之精髓,融雄、奇、险、峻为一身,构成一幅完美山水画卷。建于元朝的普尾大圆寺,有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保存完好。山景、水景、洞景、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五凤特有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使五凤“养在深闺人不识”,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拉进了同外界之间的沟通距离。南山头村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墓,数百年来村民一直称其“皇帝墓”,但坟墓真正来历并无人知晓。苍南县总工会主席黄正瑞和苍南县文物馆工作人员郑大鹏经过考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这是吴越国君钱镠钱俶的坟墓。这一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

经济发展

五凤乡是浙江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重点乡镇,拥有茶叶、栀子、蘑菇、席草和槟榔芋等五大特色产业,和茶叶、中药材等两大主导产业。全乡共有茶园面积1万多亩,中药材基地2000多亩,6家茶叶加工厂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市江苏省等地,茶叶产值达1000多万元;栀子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其中南山头黄栀种植场是浙南唯一的栀子基地,已成为全乡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560万元,比上年增加12.1%,农民人均收入1780元,比上年增加10.8%。五凤乡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通过多方联系引进了益恒金属材料厂,厂房征地6亩,年产值1200万元,可以直接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人,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地区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引进的海马电子有限公司从临时租用的厂房搬迁到中心村,解决更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五凤乡结合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03年在南山头、利阳、新凤、柘垟、加同等村开展了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3150亩。土地整理新增的面积分别种植名优茶、栀子这些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名优茶三年后产出,平均每亩利润在2000元以上。黄栀是该乡新发展的另一主导产业,每亩产值在2500元左右,今年在南山头、加同等村又发展500亩,形成了以南山头栀子基地为龙头,并和建德致中和酒厂签订销售意向,由南山头栀子开发公司收购农户的产品这样一整套的市场销售渠道。在抓好茶叶、黄栀产业发展的同时,又发展了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荔浦芋吊瓜子等经济作物。

特色产业

五凤乡地处浙闽两省交界,海拔300-600米之间,全年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云雾缭绕,土层深厚,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该乡拥有悠久的焙茶、制茶历史,茶文化氛围浓郁。20世纪60年代初以“五位茶农、五拾元钱、五把锄头、五件蓑衣”起家,现已建成万亩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和国家绿色农产品茶叶基地,有茶叶初制厂9个,精制厂2个。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茶叶产量均超500多吨,年总产值近1800万元。2005年“五凤香茗”获得济南市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苍南翠龙”享誉海内外。五凤乡着重在茶叶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品位提升等方面做文章,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取得了茶叶产业不断壮大和经济社会效益双提高的良好成效。全乡共有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6个,县级茶业龙头企业2家。“五凤香茗”也在2006年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叶节暨浙江省绿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为了进一步做好茶产业开发,竭力把五凤乡打造成“温州梅家坞”。五凤乡又新建或改造美化80多间具有茶村特色的农居,建设“赏茶轩”和“品茗亭”,打造“观茶海、品香茗、农家乐、风情游”为一体的茶业生态旅游文化村,以此吸引四方来客,发展茶产业,提升茶效益。为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树立了好榜样。五凤乡把稳定和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亩产效益,作为与打品牌相辅相成的手段,而倍加重视。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推广“有机茶的种植”,来提高名优茶所占的比重。现在,五凤乡近万亩茶园经过地质矿产部和农业部派员抽样检测后,结果是:水质、土壤、大气和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是“理想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其中200亩有机茶园也通过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的第二次认证。

城镇建设

五凤乡大力抓好中心村25亩的下山脱贫移民点建设,结合村镇规划,鼓励一些偏远山上的农户直接搬迁到中心村移民点。中心村东侧的这个新的移民点已经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其中省补30万元,完成土地征用,“三通一平”等工作,共有67户下山农户正在建房。五凤乡继续完成白玉尖移民点续建工作,完善了排水排污和电网等配套设施,铺设宽5米的水泥路,进一步改善下山农户的生活环境;做好危房改造工作,23户危房户安排补助资金13.8万元。突出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封闭运行管理,纠正落实扶贫资金45.8万元,同时用足用好欠发达乡镇的有利条件,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贯穿五凤乡境内的马分公路全线实现了柏油路,五凤至马加垟段7.5公里按照省四级标准拓宽,铺设了柏油路面,经马加垟至县城灵溪镇的车程大为缩短。村级道路也进行了康庄工程建设。现已经完成了路线测量前期工作,新凤、思居两村已开始建设水泥路工程招投标。五凤乡全面启动中心村引供水工程,完成了项目勘察、设计、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设计引供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南山头水库)、引水管道、水厂、配水管网,水库设计库容2.87万立方米。水库淹没土地林木等政策赔偿已经处理完毕,同桥墩镇蕉坑村上下游水资源利用问题,也已经协调完毕,将进行大坝等主体工程的施工。五凤乡做好中心村整治工作,对原来房屋外墙都是裸露的红砖,城镇化气息很淡的房屋全部要求进行立面装修;建成了一个垃圾场,并在中心村街道置放了垃圾箱,配备了3名环卫工人;建成了一个停车场,并在分马线中心村入口处建成了一个车辆绕行环岛,车辆可以有序绕行进入中心村。安装了30盏街灯。中心校配套设施建设:在中心校教学楼后面的小山坳共填土4.53万立方米,平整出15亩的操场,准备建成一个200米的环形跑道,解决中心校学生无操场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锻炼的现状。中心校师生宿舍项目也已经县计委立项,设计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为了做好茶产业开发工作,着力打造“温州梅家坞”,五凤乡全力抓好景区建设、接待中心建设、茶厂改造、村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一是景区建设,美化、绿化马分线公路沿线景观,建一座茶园入口山门、三个观景亭、一条观茶廊及茶园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二是接待中心建设,结合下山移民,充分吸引民资参与茶叶产业开发,建造具有居住、餐饮(农家乐)、停车等多种功能的造型美观的接待中心区。三是茶厂改造,使之成为能让游客参观制茶工艺、参与制茶、代游客加工、品茶、售茶于一体的综合场所。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出台投资特色农家、品茶室优惠政策。

社会事业

扶贫工作

五凤乡大力抓好中心村25亩的下山脱贫移民点建设,结合村镇规划,鼓励一些偏远山上的农户直接搬迁到中心村移民点。至2003年,中心村东侧的这个新的移民点已经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其中省补30万元,完成土地征用,“三通一平”等工作,共有67户下山农户建房。完成白玉尖移民点续建工作,完善了排水排污和电网等配套设施,铺设宽5米的水泥路,进一步改善下山农户的生活环境;做好危房改造工作,23户危房户安排补助资金13.8万元。突出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封闭运行管理,纠正落实扶贫资金45.8万元,同时用足用好欠发达乡镇的有利条件,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计划生育

2003年全乡人口出生75人,落实四项节育手术121例,一年两次的“三查”率达到了96%。开展育龄妇女基本情况大普查,共清理历年漏报67例。加强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并对县内居住的98名流动人口进行了委托管理。乡计生技术服务站开展了技术优良、服务优良、管理优秀、环境优美和群众满意的“四优一满意”创建活动,计生工作逐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强化了村计生协会的整建工作。提高了计生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治安治理

健全村级治保调解组织,2003年建成了一支69人的治安信息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不安定因素排查工作,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强了安全整治工作,制止了新利村农用车非法接送中小学生事件,查处了一处非法烟花爆竹生产点。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在新凤、黎阳、加同、思居等与福建省、桥墩、观美等周边乡镇交界山区进行了地毯式排摸,对中心村的酒家、卡拉OK厅进行不定期检查。同时从源头上预防,狠抓禁毒宣传。分发各种宣传传单,悬挂各种宣传横幅,张贴各种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大张旗鼓进行禁毒宣传。在中心村和分马线沿途设立了3个大型禁毒宣传牌,结合6·26禁毒宣传日,组织图片展览,播放禁毒教育片。

党建工作

强化党委自身建设,2003年,建立健全了驻村干部双向选择制度和联片驻村工作责任制,建立乡机关干部考核考评及奖惩制度,实行驻村干部奖金补贴和任务挂钩,全年共1200分,每个月初各条线分管领导布置当月任务并量化为分数,月底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深入开展“效能革命”活动。完善了各种便民措施,2003年,建立和健全了效能建设长效管理9项制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安排村干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岗位和高中学历培训,通过乡党校集中上党课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一次知识培训。深入开展了“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2003年,评出农村党支部“五好”支部6个,“四好”支部3个,小康示范村2个,分别由党委书记和乡长联系指导奔小康工作,帮助制定奔小康规划和落实小康示范村建设。同时抓好后进支部转化工作,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整顿班子队伍、理清发展思路,结合机关部门的挂钩帮扶,新凤等后进支部都得到明显转化。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不断完善村帐乡代理制度,实行村级财务电算化。加大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督查力度,规定每季度报一次帐,按季公开。深化民情系列活动。每周安排1—2名村干部,协同驻村干部于周二接待日当天到村民情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当场能办理当场给群众办理,不能办理的带回乡里办理,下次民情接待时将办理结果带给农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建立了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把“民情系列”工作列入驻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内容,与驻村干部奖金直接挂钩,奖优罚劣。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采取“两票制”的办法,把党内、党外评议结合起来,对2002年被评为基本不合格的党员进行跟踪管理,以促进其尽快整改。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积极吸收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入党。2003全年共发展新党员7名,培养建党考察对象13名,9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强化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行政村“五好党员活动室”达到了80%。投入2.5万元,新建了新凤村党员活动室,解决40多名党员活动没有场所的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