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韩邦庆创作的狭邪小说,最早于光绪十八年二月(1892年)在《海上奇书》上进行连载。全书用地道吴语写成,是中国第一部成熟的吴语方言小说。1922年上海清华书局将其重版发行。1926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由胡适和刘半农作序、汪原放标点的《海上花列传》(通称“亚东本”)。
晚清末年,社会风气日渐腐败,娼妓行业也随之发达,其中,“花月之光迷十里,笙歌之声沸四时”的上海,更是秦楼楚馆林立。《海上花列传》即以19世纪末的上海为背景,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的经历为线索,关联一个个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妓女以及她们的悲苦遭遇。作者借用从乡下来的赵朴斋和赵二宝的眼光来看上海这个大都市,又用广阔的视角描写存在于官场、商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众生相。与以往普通人情小说不同,作者首次事无巨细地描绘了上海妓馆的种种情形,塑造了一大批上海滩妓女形象,反映了逐渐殖民化的上海的部分社会面貌,再现了上海租界迷乱畸形的社会生活。
艺术特色上,《海上花列传》从《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儒林外史》等优秀古典小说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叙事手法以及方言的运用上,《海上花列传》都卓有成就,堪与明清的一流小说媲美。与同期的其它狭邪小说相比,《海上花列传》显示出作者先时人一步的超前独特的文学观,被鲁迅推为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
1967年张爱玲将其翻译为官话,分为《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后被侯孝贤改编为电影。2005年,孔慧玲在张爱玲英译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英文版《海上花》(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得以出版。
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封建主义中国长期关闭的大门。随着英租界内经济的崛起与繁荣,娱乐业和休闲业开始发展,租界内部性别比例失调,性交易买卖盛行。在这种环境下,上海租界内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狭邪小说”。作者身处其中,目之所及妓院林立,灯红酒绿,官僚文士视妓为平常,这些内容统统被他写入书中。也因为当时上海城内的妓女、金陵苏杭妓女纷纷转入上海英租界,新兴的租界妓院逐渐向四马路和宝善街一带集中,整体呈现苏州市风韵,这也给作者以苏州话入文章提供灵感。
另外,19世纪末现代报刊行业迅速发展,《申报》等报纸繁荣,为作者创办《海上奇书》创造了有利条件。《字林沪报》和《点石斋画报》等刊物连载完结小说的尝试,对于后来连载《海上花列传》也产生了许多影响。
个人背景
作者韩庆邦科举失败后投身创作,有极强的创作欲望,关于创作时用苏白入文,他是觉得“曹雪芹撰《红楼梦》用京语,我书何不可用吴语?”并指稿中、诸字曰:“仓颉造字,度亦以意为之,何妨自我作古。”余知其不可谏,遂不复语。由此可见《红楼梦》的流行给韩庆邦写作启示,他也有意作此书与曹雪芹《红楼梦》相媲美。
此外,作者自幼天资聪慧,弹琴赋诗俱佳,虽然家境贫寒,但蔑视钱财,科举失败后专心创作,从他的另一遗作《太仙漫稿》可以看出文笔不俗,而且文学视角很先进,这也影响后来《海上花列传》的创新写作。
出版历史
原著出版历史
此书1892年开始出现在定期发行的绣像小说《海上奇书》中,以连载形式刊登,至《海上奇书》停刊,共刊出三十回。1894年以单行石印本发行,包含小说全部六十四回。1922年,上海清华书局将其重版发行。1926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了由胡适和刘半农作序、汪原放标点的《海上花列传》(通称“亚东本”),在序言中胡适评价其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但由于书中大量吴语的使用,受众较少。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初刻石印本整理出版新排印本,1982年4月至1983年11月由张爱玲注释并翻译成国语的《海上花》在台湾发行,分为《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两部分。
译文出版历史
1967年,张爱玲着手将《海上花列传》译成英文,1981年,在夏志清的帮助下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愿意出版英译本,并且邀请张爱玲写译者序言。但张爱玲在第二年放弃了这个出版英译本的决定,只有最初的两回发表在198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译丛》杂志上。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去世。1997年10月,南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举办了“张爱玲遗作手稿展”。在这场手稿展中浦丽琳女士发现了遗失的《海上花》英译稿。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孔慧怡博士对张爱玲的《海上花》英译稿进行整理修订。经过22个月的修订,孔慧怡在尊重张爱玲英译稿对《海上花列传》原书删节补缀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的改写,2005年,张爱玲与孔慧怡合译而成的英文版《海上花》(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情节
《海上花列传》以花伶侬的梦为开头结尾,假托是梦中所作。以赵姓兄妹在上海这个大花场的沉沦过程为线索。赵朴斋到上海市拜访舅父洪善卿,在浮华的大城市中迷失,在青楼美女中流连。后被娘舅赶走,但他并没有回家,而是继续留在上海,生活困难,仅靠拉洋车勉强生存。他母亲和妹妹到上海找他,在上海这座城市,妹妹赵二宝也逐渐迷失,最终也沦为妓女。在这个过程中间,前三十八回以洪善卿为核心人物,串联全书的主要人物。后半部分则以老年豪绅齐韵叟为穿插人物,在其“一笠园”中展现妓女和名士的故事。
小说描写人物众多,以居住在上海租界内的38位不同身份的妓女为主要人物形象,在《海上花列传》中,根据妓女从良的结果,可将妓女分为幻灭型与抗争型,周双玉、李漱芳、张蕙贞、赵二宝四人都以从良为妇作为最终归宿,却都落得希望破灭的结局,周双珠、琪官、孙素兰、林素芬等虽都以从良为最终归宿,但也清醒认知从良之路的艰辛;黄翠凤、沈小红则另辟蹊径,并不将从良作为自身的唯一出路,而是依旧存留于上海市风月场中,被认为是沉沦中的挣扎。除此之外,书中还叙述了沈小红与王莲生、黄翠凤与罗子富、李漱芳与陶玉甫、周双玉与朱淑人、周双珠与洪善卿、赵二宝与史天然等数对妓女嫖客围绕酒宴客、贪财娱乐、淡情重利、真假情爱的故事,其间涉及上海官宦商贾、流氓帮闲、老鸨子娘姨各色人等,是一幅展现晚清上海租界的众生图。而又以洪善卿与赵朴斋甥舅两人为串线。通过塑造妓女、官员、商人、富家子弟等人物形象及人情往来,描写了存在于生意场、官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众生相,反映了近代转型时期上海市的社会面貌。
角色介绍
赵朴斋
赵朴斋刚出场是一个淳朴勤劳,没啥心机的年轻乡下人,但是一步步落入上海的奢华陷阱中,逐渐忘记初心,丧失本性。赵朴斋本来只是到上海谋生,被舅父洪善卿带到聚秀堂认识了清人陆秀宝,后被陆秀宝骗尽钱财。被娘舅赶走后海不知悔改,不想着回家,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上海,又因为争风吃醋被地痞无赖打伤,最终流落为勉强靠着拉洋车为生,却还是忍不住去狎戏妓女。长时间不回去也没想过给家中回信,因为一直没回去,乡下的妹妹赵二宝担心他,特意和母亲上城来寻他。他连自己都无法养活,更无力给妹妹和母亲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不但没有引妹妹走上正道,反而在妹妹决定从妓时,欢欢喜喜为妹妹挂上“赵二宝寓”的招牌。但是他也还保留一些良善的品格,在妹妹受委屈时,也知道关心妹妹,只是对很多事情,他也无能为力。虽然故事不以赵朴斋为主,他却是整本书的起因,正因为他此前从未接触过上海市的浮华,看待一切的目光都是新鲜的,因此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视角也能更为完整地为我们展现上海的世俗风光。
赵二宝
赵二宝是书中众多妓女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她是近代青楼行业里,“乡下人”妓女自营的典型。比起其他有琴棋书画等技能傍身的妓女,赵二宝只会点针线活,而这项技能明显不能当作招揽客人的资本,她唯一能吸引那些嫖客的就是她年轻健康的身体和清秀可人的脸庞。她的性格是十分温柔敦厚的,对待感情也比较单纯天真。幼年丧父,哥哥去往城市后没了音讯,独自支撑一个家,被洪善卿一封家书引到上海市。在城市中,哥哥靠不住,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只能承担起赡养母亲和哥哥的责任。舅父洪善卿和母亲置气断绝亲情,在施瑞生的引诱下正式挂牌成为妓女。后来被嫖客史天然骗得人财两空,从单纯朴素的乡下妹变成不断应酬交际的海上妓女,随着两段感情最终都无疾而终,她“思来想去,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暗暗哭泣了半天,觉得胸口隐痛”,最后被癞头鼋打得落花流水后,才从噩梦中醒来。透过这个人物,可以看到近代在西方奢靡之风盛行之下,物欲对人心灵的吞噬。
洪善卿
全书前三十八回的中心人物,将上海洋场上不同人物串联起来。洪善卿是一家参店的老板,油滑世故、精于算计,书中对他的描写是削骨脸,爆眼睛,有点刻薄相,这也暗示着此人的薄情厚利。洪善卿是个商人,擅长左右逢源的本领令他在三教九流中有较高威望,小说也由这个八面玲珑的角色开始穿针引线。小说首回便是他带领外甥去见识“堂子倌人”,随着他的带领,聚秀堂的各色人等一一登场,后来又是通过他在前后两个酒局上的穿插,上海滩上几个有名的纨绔子弟和几大红倌人又逐一登场。因为洪善卿的特殊身份,他既是“热心”的媒人,又是书中多起风波中的重要调解员。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关键性人物的存在,全书才能在保持日常生活叙事的基础上,把各色人物聚拢在一起,从而疏通整体的故事脉络。
齐韵叟
在洪善卿核心作用减退之后,另一串联中心的人物。年逾古稀的齐韵叟是地方豪绅,被称为“风流广大教主”,富甲一方,喜欢邀请附上子弟带上各自的想好到豪宅“一笠园”游玩。一笠园内的景点美不胜收,宛若世外桃源,众人常常在他那里花天酒地,夜夜笙歌。齐韵叟任何一个建议都能被大家云集响应,因此,后半部分的所有嬉戏游玩的场面全在这位老者的安排下呈现出来。齐韵叟还很怜香惜玉,喜欢化解别人的矛盾,后半部分的各种恩怨情仇也在齐韵叟这里得到化解。因为齐韵叟有着末代士人的气质,三十八回以后的内容也多末代文人生活习惯,有美化的嫌疑,但是从这个人物的行为举止结合作者的生平来看,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同样寄寓作者的末世文人心态。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劝戒世人远离风月
韩邦庆以“为劝戒而作”“盖总不离警觉提撕之旨”的意图创作《海上花列传》,为读者呈现奢靡繁盛的都市风月情景。当时,繁盛的都市风月深层其实即预示着上海市这座迅速“异化”的现代都市的悲哀。对租界内的国人来说,沉溺在享乐主义之中,他们既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设施和文明,也容易陷进这种奢华无度的“欲望城”,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
该主题思想在作品里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近真”地描绘出上海倌人对嫖客的欺瞒拆梢;一种是以他人之口说出“上海夷场浪勿是个好场花”、“上海个场花,赛过是陷阱,跌下去个人勿少”。作者眼中的海上妓女是逐利享乐的女商人,对嫖客的欺瞒与算计往往使得涉世未深的嫖客陷入其中而致人财两空。另一方面,小说以乡下人吴小大和朝廷命官齐韵叟两位贫富悬殊的人物视角述说上海场花对人的诱惑与堕落,作者的劝诫动机随着作品人物的批判与鞭挞而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传统与现代的对峙
《海上花列传》成书于新旧交替时期,作者又是尽量客观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作品中的名士大都如韩庆邦一般,自小接受传统的儒学教义,与传统文人的名士风度相似。很多人在上海沦陷后,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和现代思想。作者江南才子与职业文商的双重身份,使得他的小说出现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观察视野,反映到书中则是传统的印记使得名士们本能排斥现代文明,在都市生存的需要又使得名士们不能脱离现实。书中展现各种名士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上海市的现代文明相互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对不同人物的影响。这种展现为以后人情小说的创造提供灵感。
艺术特色
平淡而近自然
鲁迅点出了《海上花列传》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即“平淡而自然”,这个艺术特色也影响到后来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其平淡自然首先体现在语言运用上。大部分学者都十分肯定文学创作中融入方言的好处,认为文中塑造的人物各有特点,苏州土白的使用更能反映出人物活灵活现的神态。作者凭借其笔法娴熟凝练,收缩自如,给读者很强烈的现实生活感。此外,其平淡风格还在其描写上,其描写没有像以往狭邪小说一样,花大篇幅、夸张地描绘,而是着眼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细致平淡的描绘。也正因为作者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平淡自然的笔风,使之成为最有日常生活味道的人情小说之一。
穿插藏闪之法
作者韩邦庆对此书最为得意的是其“穿插藏闪之法”的叙事结构,这种笔法是从《儒林外史》脱化出来,但是在实际应用上的穿插之法比《儒林外史》更深入。他自认为自己发明了“穿插藏闪”的写法也成为后人分析该书时不可忽视的准则之一。关于这条准则,胡适解释这是把本身没什么关系本不能合传的不同人物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以赵朴斋兄妹的历史为主线,再将一连串短故事插入其中,使《儒林外传》中所使用的合传体表现手法得到了新的发展。
人物形象塑造
一方面,《海上花列传》真正将妓女当作“人”来写。在此之前,写妓女的狭邪小说大都将妓女理想化,作为“才子”的“知己”,借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而《海上花列传》之后的狭邪小说,又以暴露妓院的奸诈为目的,所写的妓女都是坏人。只有《海上花列传》中妓女有好有坏,也不是才子的附庸,较为写实。另一方面《海上花列传》人物塑造的成功还体现在它多样化的描写人物个性。书中所有人物个性鲜明,彼此之间无雷同,人物行为轨迹前后无矛盾。作者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做到了严肃划分,保证每个人物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作品价值
文学价值
《海上花列传》的突出文学地位,主要在于它呈现了不同于同代狭邪小说的特色。它是“继《青楼梦》付印之后第一个专写妓院的小说,作者对妓院的详细描写也拓展了狭邪小说的主题内容。鉴于上海在近现代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也被誉为“现代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海上花列传》的内容创作受到同期狭邪小说的影响,而对比同期的狭邪小说,书中的描写更加精细日常。同时,作者在书中创新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叙事手法,影响到后来的狭邪小说以及其他人情小说的创作。因此,从《海上花列传》的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研究中,可以窥探到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线索,这是中国通俗文学史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资料。
历史文化价值
从都市文明对上海市市民生活的便捷影响来看,《海上花列传》留下了大上海开发早期难得的生活画面与文学图景,记录下了上海大都会最初崛起时的移民景象,其中的插图真实地对应着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对于后世学者而言,它们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小说插图中人物的服饰风尚也上海服装变迁研究有帮助。而且,《海上花列传》真实地揭示了近代都市生活的阴暗面,可以从中看出鸦片的输入和西方重利思想的传入对城市市民价值观的影响。以及作者塑造的不同等级的上海妓女群像,对后人研究中国文化史、上海文化史、中国妓院文化史提供丰富的文学材料。此外,在语言学方面,该书大量的苏州话对话和地方戏语,不仅在当时的方言小说中很罕见,在现代的小说中也鲜少见到,这对研究吴语方言来说,是很重要的研究资料。
作品评价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海上花列传》的思想倾向、艺术特色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指出该书在狭邪小说中,一反“摹绘柔情,敷陈艳迹”’的俗套,首开“描写妓家,暴其奸谲”的内容,认为“《红楼梦》在狭邪之泽,亦自此而斩也”,又认为纵观中国文学史上的狭邪小说,“往往数回辄中止,得赂矣;而无所营求,仅欲摘发伎家罪恶之书亦兴起,惟大都巧为罗织,故作已甚之辞,冀震耸世间耳目,终未有如《海上花列传》之平淡而近自然者。”
胡适则肯定了韩庆邦的“穿插藏闪之法”,认为是在文学技术上的试验,是对“合传体”表现手法的发展。还肯定了该书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在前人描写妓女的作品中较为少见。同时强调指出,该书是因它是一部“富有文学的风格与文学的艺术”的作品。此外,胡适还认为认为该书的文学贡献,还在于采用了苏州市土语。该书以“开山大魄力”,作了重新写作苏州话的大事业。在《海上花列传》之后,《九尾龟》之类的吴语小说相继问世,这也证明了韩庆邦对吴语文学的贡献。
刘半农认为该书用一种新奇的笔法,描写技术极高明出色。再者,作者的作品语言运用也很精妙,利用白话在语句构造和字词的运用上较发达,用来记事很便利,而口白用苏州话,其表达的不仅是意义,而且能表现出一种逻辑的地域的神味。
张爱玲将其与《红楼梦》相媲美,看作是继《红楼梦》之后传统长篇白话小说的又一个艺术高峰。正如她所言这本书“读着像剧本,只有对白与少量动作。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一般人的生活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