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财神
武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类财神。在中国的财神信仰之中,又把财神分为文、武两类财神,武财神主要指赵公明和关羽(也有柴荣一说)。
赵公明的传说起源较早,最早其兼具瘟神、善神两种神格。直至南宋末,道教所强调的是瘟神赵公明的惩恶职能。到了元代,赵公明的善神神格开始得到强调,一分而为“五瘟使者”和“赵元帅”。明中晚期,由于宗教的进一步世俗化、民众化及三教融合、宗教徒成为职业宗教者走向民间。加之通俗文学的有力推动,赵公明最终独具善神职能,坐上了财神的宝座,接受民众的供奉。
关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被封为神则始于隋朝,佛教封其为护法神——伽蓝神。到宋元时期,随着统治者对关羽的屡加封谥和关羽宗教地位的日益攀升,民间关羽崇拜也日益兴起。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局势下,关羽忠义、英勇的个性与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民族气节相契合,因此,关羽崇拜在社会上蔓延开来。关羽的忠义精神受到官方朝廷和民间百姓的推崇敬仰,因此关羽被佛教奉为伽蓝护法神,被道教奉为关圣帝君、伏魔大帝,被民间百姓奉为武财神和雨神等。
《道藏》《世善堂藏书目录》《真诰》《道藏源流考》等道教典籍都对武财神有相关记载,民间也有“财神到家,越过越发” 的俗语。供奉武财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逐步形成了“迎财神”“祭财神” 等重要的民俗活动。
信仰源流
赵公明
造神背景
赵公明形象的发展变化与各朝代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早期的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商人地位及商业发展水平较低,无法支撑财神信仰的发展。东晋后,社会处于混乱状态,战乱频发,人们充满忧患意识,于是促使赵公明形成了惩恶、扬善的瘟神形象。宋元时期,商业得到发展,祈财信仰较为广泛,民间迫切需要创造出新的专职神来满足民众的祈财愿望。而当时赵公明衍生出的“赵元帅”神格具有“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的特征,符合民众心中理想的财神形象,自此赵公明开始逐渐向财神神格转变。到了明代,强调“工商皆本”,同时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对现实利益更为关注,财神信仰更为普遍,民众便继承了前人对赵公明的改造,正式将其奉为财神。
信仰发展
汉代《典籍实录》中记载,后羿射下九日后,其中之一幻化成“赵光明”,骑黑虎,执银鞭,其形象与后世赵公明相似。东汉经学家服虔注《春秋》,认为鲁成公十年(前581年)晋景公所梦到的厉鬼为赵衰之父赵公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赵公明为上帝所派遣的“三将军”之一,是统帅众鬼的鬼帅,并有惩恶扬善之举。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记载,赵公明是秦朝人,得道于终南山。《女青鬼律》诞生后明确了赵公明为传布疾病的五方鬼主之一。后梁,在陶弘景的《真诰》中,赵公明正式演变成瘟(温)神、冥神,为“土下冢中王气五方诸神”之一。之后一直到宋代,赵公明一直保持着瘟神的属性,如《太上洞渊神咒经》《金锁流珠引》中,赵公明为行瘟鬼王;《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载其为西方白瘟鬼,乃金之精。南宋陈集疏《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妙经注》中还明确地把赵公明等列入了五岳神祇体系中,执掌流行疾病。
到了元代,瘟鬼赵公明一变而为赵元帅,并具有新的身世和新的神格。此赵元帅公明全为一善神,且身兼数职,能“致雨呼风,除瘟剪祟,保病灾”,只要公平事,祈祷赵元帅无不如意,诉讼冤屈,伸告抑郁,均可使之释然。“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则直接与财神之职相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赵公明一身二任表明了元帅赵公明与瘟神赵公明的某种联系,同时似也暗示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所谓“新编”是有意隐去五瘟使者的名姓,目的在于淡化赵公明的瘟神形象,凸显其善神和财神形象。此举意图则为适应民间财神信仰的需要,为赵公明任财神之职造势。
明以后流行的道书称张道陵于龙骨山炼丹,天帝遣其降临,为天师守护丹炉,封为正一玄坛元帅。遂以正面形象出现,被称为赵玄坛赵元帅或赵公元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其为“皓廷霄度天慧觉昏梵气”所化生,主北方之气,奉天帝之命,讼冤伸抑,买卖求财,能使之宜利和合。对之祈祷,无不如意。至此,赵公明由惩恶的瘟神一变而为专司迎祥纳福、追捕逃亡的善神。既然迎祥纳福,又司招宝、纳珍、招财、利市诸神,那么财神就非公明莫属了。遂被奉财神。上述形象为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形象。 在明代中晚期财神信仰日益深人民心的背景之下,赵公明身份的演变和助人致富的传说,使之由瘟神变为财神已是水到渠成。其时神魔小说的广泛流布,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尤以许仲琳(约1567年~1620年)《封神演义》之功最著。明中期,由于宗教进一步世俗化、民众化及三教融合、宗教徒成为职业宗教者走向民间,加之通俗文学的有力推动,赵公明最终主行善神职能,并坐上了财神宝座,接受民众供奉。
清代,赵公明的财神形象得到了逬一步巩固。当时行会组织兴盛,银钱、糕点等行业不仅将其当作祖师供奉,而且还将他视为财神供奉。之后赵公明信仰逐步延伸到普通市民之中,并得到官方的认同,据《清嘉录》等文献记载,当时的百姓崇信赵公明,为其建庙设献祭祀,《周至县志·古迹》中记载“清乾隆十二年,知县曾修赵公明墓,筑围墙保护财神庙”。清末民初,赵公明财神信仰已较为普遍,在上海财神庙中还发现了其专门的经书《太上说雷霆副使赵元帅禳灾集福妙经》。
宗教角色
护法元帅
赵公明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为日之精。道教经典《典籍实录》记载:赵公明乃“日之精”。上古时,天上现十日,尧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内为鬼王,发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骑黑虎,执银鞭,隐居蜀中,乃赵公明也。后天师张道陵让其守护丹室,丹成之后得一份,变化无穷,法力大增。天师又使其护玄坛,故以“玄坛元帅”称之。天师升天后向天庭保举,封其为“天将”。这段话最早记载了赵公明由“鬼王”到“天将”的过程及其形象特征。
瘟神
”五瘟使者又称“五瘟神”。为道教所奉瘟神,其传说始于唐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杨坚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姓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日: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春温张劭,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诏,封五方力上为将军。青袍力士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士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封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封为感威将军。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相传匡真人游至此祠,将五瘟神收为部将。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赵公明最早以瘟神形象出现在晋代。《搜神记》作 “各督数万鬼”,到凡间取人性命,而赵公明的参佐为王祐之廉洁及孝心所感,不仅没取“疾困”中的王 桔性命,反为其疗病,且留下“避恶灾”的“赤笔”十余枝。部属即有惩恶、扬善两种神通, 赵公明或亦当如此。
财神
赵公明全为一善神,不再行瘟疫,而是“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且以公平事祈祷赵元帅无不如意,诉讼冤屈,伸告抑郁,均可使之释然。在诸公平事中,“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则直接与财神之职相关,善神职能渐向财神转化。赵公明由惩恶的瘟神一变而为专司迎祥纳福、追捕逃亡的善神。既然迎祥纳福,又司招宝、纳珍、招财、利市诸神,那么财神就非公明莫属了。身跨黑虎的形象或亦有助于赵公明成为财神。敦煌遗书斯620《解梦书·山野禽兽篇第 三》云:“梦见骑虎行,大富贵。”梦象占辞决非 随意杜撰,其重要依据之一即为民间信仰。
关羽
信仰发展
关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被封为神则始于隋朝,佛教封其为护法神一伽蓝神。隋唐时期,统治者不提倡关羽崇拜,民间无关羽信仰,于是史书、文人诗词和各种民间文艺创作中鲜有关羽身影,关羽形象没有得到丰富和发展。
宋朝是关羽不断被加封的开端。由于当时统治者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之中,急需一种具有社会凝聚作用和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关羽作为“忠”、“义”、“勇”的化身,自然也就成了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典范。自此,上自朝廷,下至黎庶,兴起了一股对关羽的崇拜热。宋朝赵煦时封之为“显烈王”;宋徽宗时加封关羽为“忠惠王”和“崇宁真君”两大谥号。道家也争相把关羽拉人自己的门下。宣和五年,道教敕封关羽为“勇武安王崇宁得道真君”。到了南宋,统治阶级又继续加封关羽。李治建炎三年,加封为“壮缪义勇王”。孝忠淳熙十四年,加封为“英济王”。
明代对关羽的加封进一步发展。神宗万历年间,关羽的地位又上升了一格,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在清代也受到了极高的尊崇。清朝统治者入关就利用了“关王显圣”的传说来征服民心。顺治九年(1652)四月,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1725),追封关羽先代三代公爵;乾隆二十五年(1760),将关羽原来的谥号“壮缪”改为“神勇”;乾隆三十三年(1768),又赐加“灵佑”封号,并将地安门外关帝庙正殿及大门的瓦色改用纯黄琉璃。
清朝统治者对关羽的忠义神威更是大肆宣扬,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经过清世祖、雍正、乾隆、宣宗以及文宗的不断加封,关羽的封号竟然长达26字:“忠义神威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宣德关羽。”关羽成了儒、释、道共尊的“超级偶像”,这在我国民问神祗中是空前绝后的。
宗教角色
财神
关公是忠义勇敢的象征,被尊为“武圣”,形象威武,忠肝义胆,可镇宅避邪、护佑平安、招财进宝、财源广进,提振权威,最宜开店经营、经商理财之人士。关羽之成为财神说明,民间创造财神时的取舍标准先是一种道德抉择。关公身上体现着一种忠义勇武”的传统美德,因而以他为财神,明确表达了企图用传统道德秩序来规范近代经济行为的民族集体意识。明清以降,商人行会往往奉关公为保护神,又使之成为集团文化的象征,对内它强调忠诚,对外它强调信义,对事业它强调勇敢进取,于是关公作为传统文化的整体象征就被用来服务于新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在海外华裔中,关公信仰发展迅猛,有成为中国第一财神的趋势,其原因,恐怕在于关公不仅是财神,而且也超越了历史上各个阶级、阶层利用关公信仰的有限目的而日益抽象为民族生活方式的,具有宗教意义的本体价值依据。关圣帝君既是武神,又是财神,具有司命禄、科举、治病除灰、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费、招财进宝之职能、且法力犬边。尤其清代,关帝成为人神之首,称次武圣,与文圣孔子比肩,而民间各行各业,对其顶札膜拜又甚于孔子。近代哥老会、青红帮特别敬祀关帝、江湖上结义弟兄,亦必于关帝前顶礼膜拜,焚表立暂。
伽蓝神
伽蓝神,也称“护伽蓝神”。在中国,佛教根据初禅师智顗谓白日见到而建立的传说,也将关羽吸收为佛教守护神。作为守护神,必须具备一定的武功,佛教的伽蓝神也一样,他们还各有所长,并往往被塑造成非常崇高的形象来供人膜拜,妙眼、彻听、彻视、遍视无不是如此。佛教护法神中的一种,职责主要是保护寺院。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鉴于关羽形象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他与佛教神形象的契合,佛教的传播者对关羽进行了改造,并纳入佛教体系,随着他影响力的扩大,他在佛教中的形象也由最初的支持佛法,渐渐被演变成了护法伽蓝神。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佛教原有的十八个伽蓝神,在中国绝大多数寺院中享受供奉,为佛教吸纳了大量的信徒。
关帝
儒释道三教之中关公地位最高、对关公宣传最广的当属道教,道教奉其为护法四天神之一。关公在道教初期的形象是宋朝初年册封的都朗灵馘魔护国关元帅,后来随着历代帝王的加封,尊奉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位列道教神系的最高层次。道教助推官方加封关公来扩大道教影响,官方则借关公在民间的信仰基础通过加封关公来稳固自己的统治,相互借力使得道教中的关公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宗教形象
赵公明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描绘的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黑面,跨黑虎,动则有雷霆相伴,以彰其声威。
旧时纸马或年画中,赵公明多为铁冠黑面跨黑蓝虎,身带七十二环锁,手执三十六铁鞭。
关羽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其为青龙转世,降生时竖眼攒眉,超额长面。及长,身高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屑似抹砂,丹凤眼,卧蚕眉,力敌万夫。
年画中有关文武财神题材的很多,大致分为独座财神和文武财神组合两种形式。文武财神的组合在清代相当普及,关羽独立在上一层,下一层为一位或数位财神,都称为“上关下财”。
宗教道场
关帝庙
明代祭祀关公的现象已非常普 遍,人们修建的关庙也遍布南北。“苏皖浙闽两 广、云贵川陕两湖、河南河北两京的府州县,半 数以上都建有关庙”。关帝信仰如此普遍,关帝庙数不胜数,清朝初年,已遍及天下,且名称不一常见之名有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庙、老爷庙。又有专祀、合祀之别。专祀为祀奉关帝人,合祀之别。清朝初年,已遍及天下,目名称不一常见之名有关帝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庙老爷庙。又有专祀、合祀之别。专杷祀奉关羽人,合祀则为与其他神明如岳飞、张飞、赵云、赵公明、郎神、土地爷等合祀,常见者有武庙(或称通淮关岳庙)、三义庙、七圣庙等。《陔余丛考》:“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今在台湾,关帝又被称为“伽蓝爷”、“恩主公”、庙宇众多,备受尊祟。相传农历五月十为关帝神诞(台湾邱金和)。
赵公明祖庙
中原地区正财神赵公明祖庙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财神庙已经回归道教管理,现任住持杜宗真。贤镇赵大村,村中有赵公明墓,始建年代不详。”《周至县古迹》记载:“赵公明墓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赵大村。清乾隆十二年,知县曾修葺赵公明墓,筑围城保护财神庙。”现今村中有赵公明主庙和赵公明陵,庙内常住道士,香火鼎盛 ,每年有世界各地的华人及港、澳、台香客组团前来祭拜,华夏故里财神祖庙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园千年玄坛庙
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有一座千年古观玄坛庙,供奉赵公明。因赵公明为财神爷,故西园玄坛庙又称财神庙。据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唐末,坐落于龙山与伏虎岗两谷坡之处,形胜独特,环境尤佳。据宋代《景德传灯录》记载,西园玄坛庙旁有一座古刹玄沙寺,建于唐咸通年间,当时该寺住持法号宗一法师,姓谢,系当地人。因他离开西园村前往莆田市云游,寺院随后渐趋衰落。位于玄沙寺旁的玄坛庙则香火日盛,庙址也不断扩大。西园玄坛庙于乾隆庚戌(1790年)扩建,颇具规模;嘉庆乙亥(1839年)进一步发展。1940年乡贤村民再度捐资修葺,重塑神像,更新戏台、厢房等,使庙宇建筑更加完备。如今,玄坛庙由牌坊、山门、戏台、天井、厢房、主殿、偏殿等组成,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结构严谨、规模壮观,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殿堂宽敞。主殿供奉财神赵公明与何、金、白、周诸将军。
关帝圣诞
关帝,即三国关羽,明万历后升格为帝,清统治者崇祀关帝•故其庙宇几遍于中国,连远离中原的乌鲁木齐市都建有关帝庙。民间称为“关帝”、“关圣帝君”、“关老爷”。传说其诞辰为农历五月十三日,届时道观、官府及民间例要举行庆贺。又在清代,关帝成为忠义的象征,故帮会、同乡会馆都要于是日祭关帝,并举办赛会;关帝又被视作武财神,故商店常挂关帝像,是日亦虔诚祭祀。清顾禄《清嘉录》卷五:“十三日为关帝生日,官为致祭于周太保桥之庙。吴城五方杂处,人烟稠密,贸易之盛,甲于天下。他省商买,各建关帝祠于城西,为主客公议规条之所,栋宇壮丽,号为会馆。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剧,华灯万盏,拜祷唯谨。行市则又家为祭献,鼓声爆乡,街巷相闻。”
关帝庙会
亦称“老爷庙会”。民间祭祀风俗,流行全国各地。由道土之请,关羽于明万历年间被赐号帝君,此前称王,故其庙除以关帝为名外,又有解州关帝庙、老爷庙、关庙、武庙等多种称呼。夏历五月十三日举行关帝庙会。关帝庙会各地均有,祭祀的方法,内容各地不一。据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等记载,清代北京关帝庙尤多,地安门外西步量桥白马庙和正阳门月城右之庙,春秋致祭。除夕开正阳内门,由内城居人瞻拜;子夜后开西门,城外居人瞻拜,香火极胜。𣏌典中鞭炮之多与新年无异。据清顾禄《清嘉录》记载,江苏苏州每逢夏历五月十三日庙会之前,已割牲演剧,华灯万盏,拜祷唯谨。而且行市又家为祭献,鼓声爆响、街巷相闻。其他各地关羽庙会也多有进香、三牲祭供及酬神演戏等。
财神诞
即财神生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民间对财神及其诞辰各有多种说法。道教所奉财神,相传为赵公明又称赵玄坛,中原江南一带,又有五路财神之称,相传财神姓何名五路。因所祀财神不同,其诞辰也不同。一说正月初二,系赵公明诞辰;一说破五节,系路头神诞辰;一说六月十五赵玄坛生日。也有称财神诞辰在七月二十二的。诞日例要举行祭祀,通常在正月初二清早接财神:或在初五接路头。六月十五日玄坛诞辰亦例用白酒牛肉致祭,称斋玄坛。
斋玄坛
财神赵公明生日的祭祀风俗,流行于苏南、上海市等地区。赵公明原为道教中神将,称黑虎玄坛,上述地区传统称为玄坛,认为他司财,能致人富,故居民多塑像供奉。传说:月十五日是他生日,民间例行祭祀。明清时,传说神为回族,不吃猪肉,故供品种只用烧酒、牛肉,俗称“斋玄坛”。
财神大会
指财神诞辰的祭赛活动,流行于翼城县等地。财神诞辰,诸说不一有称破五节,或二月十五日,或七月二十二日。据民国十八年《翼城县志》载:翼县习俗,我七月二十二日举办赛会,城关商店都用布搭神棚,用鲜花装饰,门楼画上五彩。沿街搭布台,演皮影戏,全城唱大戏的也常有七、八台以上。街市上游人往来观看,拥挤不前,十分热闹。
民俗信仰
“破五”
民间以正月初五为财神节日,称之为破五”。所谓“破”乃破除春节期间诸项禁忌之意。经进神圣数字“五”为象征的创世行为的完成,年节禁忌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年节禁忌的真正涵义是死亡模拟,即通过各种禁忌行为—主要以断绝人之间的交往为象征符号—来模拟神在年终的死亡,与此相应,神的再生,世界的再度创造也是以恢复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为主要标志的。交往实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首要条件,当然也是一切社会财富得以创造的前提。民间以交往,特别是最明显的交往手段—道路作财富的象征符号,隐喻式地揭示了财富的社会本质。也正是由于中原地区民间认为财富所体现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因此人们在选择财神时,才格外注意财神的道德承担,民间认为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一切财富的终极源泉。
接财神
指在每年正月初迎接和祭杷财神。各地所行不全一致。多数在正月初二天亮前即燃放鞭炮,设香案供品迎接,所迎为赵公明。亦有在初五明接财神的,所接为路头神,称为接路头,流行于江南等地。也有个别地方接财神的日期放在正月初四。接财神的供品各地也不同。但常取食物名称的谐音以为吉兆,如有些地方用“鲤鱼”,取“利市”、“年年有余”的口彩。安徽寿春用三牲、鱼头、茹(茨)菇、芋艿等物,鱼头谐“余头”;茹(茨)菇谐“时至”,芋艿谐“运来”。江南地区用活鲤鱼,称为元宝鱼。《沪城岁事歌》:“俗于初五子分,备宝马牲极盛,为接财神。必用鲜鲤极活没者为元宝鱼。先一日,担鱼呼街巷,有以红丝扣響而来者,谓送元宝。”又寿春地方是日又用香火灼神面,称做“火财神”,也是取火、活谱音,音为“活财神”。
接神
指在春节期间迎接祭祀诸神。道书载,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诸神下降,故民间有于该日以香供迎接的做法。接神时多在过子夜后迄于初一黎明。明朱权《神隐》:“元旦三更,先诣厨祀灶⋯⋯五更家长领合大小焚香点烛置酒果素供于案上,毕,方率家眷祈谷于上帝,拜三光及万灵,又拜本境山河土地五谷之神,以祈一年之福。乃于所祀天帝神祇前朗诵诸品太上洞章各一回,以祈一年之安。”各地具体做法有所不同。黑龙江省、吉林省等省是在除夕子夜接神,以接财神为主。接神前全家一起包饺子,一到子夜,主妇便下厨煮饺子,此时屋门洞开。男主人提灯走出户外,按财神所在方位接财神,如这一年财神在正东,出门便向东走,适度而止,放下灯笼,点燃香供,脆拜,然后回家,在家中庭院中设供桌,把桌上的香烛一齐点燃,鞭炮齐鸣,男主人跪拜后,由户外迎进室内,室内人要齐声问:“迎来财神了!”男主人要立刻虔诚回答:“迎来了,迎来财神了!”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叠得高高的被子上。这时男主人要问:“小日子起来了吗?”孩子立刻从被窝里起来高声答道:“起来了,小日子起来了!”女主人把煮熟的饺子捞出一碗先祭财神,然后把饺子放在饭桌上,全欢欢喜喜吃过年饺子。
跳财神
指扮成以象征“招财进宝”的舞蹈表演,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也作为演戏开台的表演。流行于全国。多在正月初一至初五表演,亦有在除夕进行。眺财神的财神由男性一人扮演,头戴黑色文帽,身穿大红袍,腰围红底白玉带,下穿彩裤,足登高帮黑薄底粉靴,脸戴金色面具,左手托金元宝,右手执金色折扇,另一人携红桌一张,上置烛台、台炉,两支红烛高照,数炷香烟缭绕,供果品若干。两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入家里,室内,或店堂,或客厅进行表演。一旦“财神”临门,犹如真财神降临,主人家点香燃烛,放鞭炮,磕头礼拜,举行接财神仪式,商界更加隆重,更加讲究,表演时,舞者要举行招宝仪式,但见他左手一抓,右手一抓,忽地亮出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在主察的柜台、帐台、银柜、衣橱、斗桌等这边放一放,那边放一放,谓之“招财”。有的表演时,边舞边唱,唱的内容大多是祝吉词。
财神堂
民间祭祀习俗。指在店铺中设坛祀财神。流行于浙江宁波地区。商民笃信财神,城乡各商店多设财神堂。堂内供木雕或泥塑财神菩萨偶像,般则在偶像背孔内悬挂一只“银菱”,意作财神菩萨之“心”,也有的用活的蟾蜍放人背孔•用牛皮纸封口。凡逢财神日或营业不佳时要烧香礼拜,祈求保祐。除夕,在堂上吊元宝,张贴“子本万利”、“宋藏兴焉”等条幅。商船上也设财神堂,供财神或娘娘菩萨,每晨,由烧饭的香供净茶。春节或正月初五财神生日,则以鱼肉敬感以保平安。修船时,由船主亲自撑伞将财神“请”至中供奉。修船毕,再“请”回船上。
财神马
又称“财马”。绘着财神的纸马。宋代已经出现。《梦粱录》卷六记南宋首都杭州市每届腊月,“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雇。”明代以后,民间所祀财神不一,或说黑虎玄坛赵公明,或说是文财神,或说是文昌帝君,或说是五路神,所以财神马形制不一。但比较多的是画戎装打扮、手举钢鞭、黑虎伏于前的赵玄坛,称武财神;画戴纱帽、穿蟒袍、抱如意,为文财神。财神像下方又多画聚宝盆、银锭、宝珠、珊瑚及蝙蝠(五福)之类。财神马在祭财神时焚化,平时亦或供于财神堂。
艺术形象
赵公明
文学形象
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载:赵元帅,姓赵讳公明,终南山人也。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者,金水气也;面色黑而胡须者,北气也;跨虎者,金象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元帅之功莫大焉。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描写财神赵公明的形象是后世的底本。南齐梁间道士陶弘景集的《真诰》书中,对赵公明的事迹、职责略有扩展。隋唐时成书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对赵公明的形象有所丰富。写道:赵公明得道于终南山,被尊为道家大神,属威猛将吏。被授正一玄坛元帅驱雷役电于宇宙,呼风唤雨于乾坤。元代成书的《武王伐纣平话》,勾画了赵公明神话传说的基本轮廓。明代编纂的《道藏》谱录和记传类中,收录有赵公明的许多资料。明代成书的《封神演义》中描写的赵公明的故事,强化和充实了赵公明的形象。清代顾张思在《风士录》一书中说:财神又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终南山,被道教奉为财神清代无名氏写有传奇小说《黄河阵》,进一步丰富和展开了有关赵公明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清朝乾隆十四年编修的《周至县志古迹》记载: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此后历代县志均有记载。诗歌和道情中也有歌唱和描写赵公明的作品。如清朝乾隆初年周至县的县令邹儒写有《询赵公元帅墓》一诗:飞鸟春行过赵村,低徊往事悄无言。周时碑误称秦朝,庙貌人讹说墓门。何处有坛留故迹,谁曾见虎扰平原。《辞海》上说: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次粉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蓝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上说:俗祀财神为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相传为终南山人,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去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神像头戴铁冠,一手举铁鞭,一手持翘宝,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中原地区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在《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第10页注释说:赵公元帅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财神,叫赵公明。《鲁迅全集》中也有关于赵公明的议论。
影视形象
戏曲
赵公明的传说在陕西省乃至西北的许多表演形式中都有流传,秦腔、皮影、碗碗腔等等表演形式都有许多赵公明为主题的剧目。秦腔作为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源。依据明代《封神演义》和清代《黄河阵》等小说传奇创作的财神赵公明戏剧,深得观众和戏迷的喜爱,成为古典保留剧目,长演不衰。根据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腔剧目初考》主要有3部。河南梆子,山西蒲剧、晋中梆子、山东曹州梆子、云南梆子也多有此类剧目。流传于陕西、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山西、河南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地的戏曲之中,流传极为厂泛。
《七箭书》
别名《武财神图》《黑虎下山》《祭公明》。演出燃灯道人协助周武王伐纣。殷太师闻仲不胜,请赵公明助之,屡败周兵。昆仑散仙陆压道人助周,以七箭书法,每夜步罡踏斗,箭射草人,赵公明被陆压用法术七箭射亡。赵公明阴魂不散,奔至封神台大闹一阵,被鬼卒引去,姬发获胜。
《剪梅鹿》
别名《七鹿剑》。演周殷交兵,燃灯大战赵公明于岐山脚下。燃灯不敌赵公明败逃,遇曹宝、肖升对弈,藏之于洞中。赵公明追赶到近前,与曹升激战。曹升欲收赵公明法宝,被赵公明打死。燃灯逃走。
《黄河阵》
此剧流传于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地的戏曲之中,流传最为广泛。别名《九曲黄河阵》《混元金斗》《收三霄》。演出赵公明被七箭书射死,申公豹挑唆赵公明的妹妹云霄仙子、碧霄仙子、琼霄仙子为其兄报仇云霄、碧霄、琼霄各带法宝下山,摆下“九曲黄河阵”,用混元金斗困住十二大仙。道教主、通天教主、截教主、禅教主共同协助姬发作战,合力破开九曲黄河阵,收伏了云霄、碧霄、琼霄。
木雕
根据文字记载,赵公明造像中的英雄结和飘带是虚构的。由于民间信仰和英雄情结,艺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上了英雄结和飘带,但其位置没有固定,艺人高超的雕刻技巧得以充分展示,同时使造像形象飘逸,完美地融合了威武之气和神仙之气。这些造像大多数在左肩部上方以飘带的方式形成角形结构,同时又会与黑蓝虎直立的尾巴相连接,既突出了飘逸潇洒,又能使木雕稳固结实。除上述外,还有把其雕成圆形铜钱式,或围绕脑后、臂膀、腰间两侧等形式的。为突出赵公明的威武气势,塑造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黑虎往往被塑造成直立或侧卧,其前肢雕刻为一前一后,头部侧向左,双眼球外裂,咧嘴,尾巴直立,夸张而生动地体现了黑虎背部和头部极度受力后的神态。尤以黑虎尾巴直立所显示的夸张而浪漫让人叫绝。黑虎并非是现实中高大、凶猛的形象,而是被艺人塑造得很“渺小”,在比例上和神态上常让人误以虎为家猫。
关羽
文学形象
关羽的文学形象主要体现在明代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其中第一回描述关羽的外貌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而后温酒斩华雄,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投降曹营时,仍对刘备忠心耿耿,之后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寻找义兄刘备,过五关,斩六将,赤壁之战后在华容道义释曹操,镇守荆州期间水淹七军威震中原地区,但由于刚愎自用而放松对孙吴的警惕,被魏吴联军击败并被孙权斩杀。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善待士卒但又刚愎自用、散漫自大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志》中,勇猛、忠义 是关羽性格的主要方面,但同时他也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的缺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关羽 的形象已经不完全停留在三国时期,而是与时 代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相连,逐渐形成被大众 所接受的艺术形象。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巧妙融合,虚实 相生,人神统一,关羽形象也由此被符号化、象征化,从而加深了人们的审美感受和信仰认同。
影视形象
戏曲
首先,关公戏的多种演出形态中忠义形象的多层阐释,使关羽形象丰满动人,有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戏曲演出是多层次、多形态的,演出的场所有宫廷、贵族庭院、市井勾栏、民间迎神赛社等;欣赏的观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民农夫;戏曲创作者也有教坊艺人、书会才人和文人士大夫等,然而关羽形象却活跃在各种形式的戏曲舞台上,成为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历史人物形象。秦淮墨客选辑、唐氏振吾刊行的《乐府红珊)将戏曲分为庆寿类(收《单刀记·汉云长公祝寿》)、训诲类(收《桃园记-汉寿亭侯训子》)、访询类(收《桃园记·鲁子敬询乔国公》)、宴会类(收《草庐记-刘先主赴碧莲会》《桃园记·刘玄德赴河粱会》《三国志·关云长独赴单刀会》)等,体现出贵族士大夫的欣赏品味。而戏曲的更广阔的天地则在民间.民众通俗的情节来塑造和点缀关羽形象,再现平民化的历史生活。不同阶层的人在赞颂关羽的忠义思想上是一致的,但对关羽忠义形象的接受却体现为各种不同层面。有对忠臣品格的激赏,也有对英雄义气的礼赞;有儒家教化色彩的(训子),也有江湖好汉不近女色的(斩貂);有为国赴难、大义凛然的单刀会,也有乔装护兄、明察秋毫的河梁会。不同层面的忠义思想相互融合渗透,统一在关羽形象中,使其丰满动人地“活”在明代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其次,人神形象的交叉影映,促使神格不断攀升,关羽形象的宗教色彩加浓。早在元杂剧中有对关羽“神道”的称谓。元刊本(诸葛亮博望烧屯)第一折中诸葛亮便预言“这将军(关羽)生前为将相,死后做神祗。”
元杂剧
元明之际无名氏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中便有关羽死后为玉泉山土地,后因破蚩尤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的故事。到明代,关公显圣的情节更多地出现在舞台上,而且其身份和神职各不相同。在《升仙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蕉帕记》、《观音鱼篮记》中,关羽是仍作为“四大天将(或元帅)”的面目出现。《县花记》和(长生记》中关公以真君身份出现,到崇祯、天启年间的《喜逢春》和《画中人》中,关公已是三界伏魔大帝。戏曲中关公形象随关帝的封号的不断提升而改变,这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有关。关羽死后于景耀三年(260年)配,随着岁月流逝,便由历史人物逐渐演变成为世俗神。
明代戏曲
朱有燉的《义勇辞金》是明初关戏 的代表作,描写了关羽挂印封金、辞曹归刘的故 事,塑造了其英勇忠义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作者的思想态度。万历年间刊刻的无名氏传奇《古城记》是关 羽戏的另一个代表作,虽然写的也是关羽辞曹 归刘的故事,但在取材上更宽泛,叙述时间的跨 度也更大。与《义勇辞金》相比,《古城记》更突 出关羽重兄弟情谊的一面,并将关羽的“义”彰 显得细致入微。
清代宫廷戏
到了清代,由于统治者对关羽的青睐以及民间关羽信仰的充分发展,关羽戏无论在宫廷 还是在民间都非常盛行。民间流行的演戏酬神的民俗现象,以及地方花部乱弹戏的繁荣,也是促进关羽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时期的关羽形象在以往作品的基础上逐渐向忠、 义、勇的完满精神人格靠拢。《鼎峙春秋》是乾隆“宫廷四部大戏”之一,它的出现把关羽戏的发展推向了顶峰。明清时期,官方对关公信仰的大力推崇, 使得关公信仰几乎遍布所有行政建制的地方, 而且民间对关公的崇拜也尤为突出。
邮票
相关典籍
影响
传统文化
口述文化
财神传说往往借助口头语言传达信息,而非凭借书写性的文字。口述财神传说是对历史信息的再现,历史信息传达是转瞬即逝的和短暂的,但记忆并非如此,它是长久的和延续性的。在具有口头传统的社会,人们不可否认这样一个事实:记忆包含着过去的全部,是面向过去的一种可信赖的回应,并且成为解释当下情形为何如此的路径之一,口述财神传说是包含历史性信息和时代性操作的复合型口头传统。
文字记载
不论记忆是否改变,财神文化借助于口头语言文字都在进行着历史信息和文化的再生产。书面表达的结果是经验的传播和知识的生产,也即知识和经验的建构与传播。对财神文化的这种建构并非是单一性的,而往往是复杂的多重建构,由此形成找寻和理解财神文化的传统历史观。
仪式传统
财神信仰是财神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国民间社会最为普遍的信仰之一,它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赵公明财神祭祀活动具有仪式性和身体性特征,财神记忆是神经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相互作用的产物。从这层意义上看,财神祭祀仪式活动的参与者“不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而是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其身上既有充满生命情感的个性化特征,也携带着更为重要的“文化不可化约的特性”。
近代影响
改革开放后,对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民俗)开始重新认识和定位,过去对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态度和立场被摒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日趋被全社会所关注、重视。包括财神节这样的传统民俗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富裕、团圆、平安、吉祥、喜庆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种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财神节这样的传统民俗节日,即使自己不过,人们大多也能以-种平常、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别人所进行的节日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财神节在山东半岛-些地方逐步恢复、兴起。在中国人崇信的财神如赵公明、文财神、关羽、范蠢的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社会诚信、公平、正义、无私、智慧等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即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是特别需要的,是当下中国社会所欠缺的。对财神的信仰崇拜从宗教信仰的层面表达了我们的社会对这些道德准则的呼唤、渴求,对财神的信仰崇拜无疑对其崇信者的道德操守具有-定的约束力和威慑力,潜移默化中发挥着道德教育、道德警示之作用。对当今财神信仰和崇拜所产生的社会正能量不能忽视。
海外传播
日本
“文拜孔子、武拜关公”乃中华民间信仰文化的基本格局。日本的关帝信仰远不能和中国的同日而语。在现在的El本,提到关帝信仰,马上会联想到横滨关帝庙、神户关林等,关帝主要保平安、司富贵,关帝信仰以华侨社会为主体,以在日华人为中心,成为联结彼此感情的重要纽带。而且,对日本人而言,比起“关羽”,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之一的“关羽”更易于接受。日本学者窿德忠在《道教入门》一书中说:“关帝信仰所以如此广泛,这与《三国演义》的普及,《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这本善书的存在,以及扶时往往出现关帝神的旨意等不无关系。”这一情形也恰好出现在了日本。此外,江户时代关羽或关帝的绘画以及题画诗的盛行亦是很好的佐证。
马来西亚
在大马,关帝信仰有以下的内涵:财神关帝在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中,关帝是继赵公明之后的武财神。明代中国南丝绸之路商贸繁荣。明正德年问,葡萄牙船队在南海停泊、通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瓷器、茶叶、珠宝、香料多通过东南亚国家贸易。关公身上体现着现代商业的气质:重信用,讲协约。在马来西亚,做为财神的关公的特点也非常突出。马来西亚的关帝信仰保留了中国明清官府祭祀关帝信仰的一些元素,又加入了民间信仰的特色;在马来西亚华族先民们移民的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结合,在信仰内容、关帝造型、关庙建筑等方面形成了富有马来西亚特色的关帝信仰,为世界的关公信仰文化注入了新鲜的内容。马来西亚关帝信仰呈现出儒释道合一的特点。在早期移民过程中,关公信仰给马来西亚华族的先民以精神的支撑、心灵的慰藉,帮助他们度过艰苦的岁月。可以这样说,关羽信仰是深入到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这一信仰文化的传播是民众自发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华族所以成为华族的精髓。同时,他成为联络华人的精神纽带,关羽文化所倡导的忠、义、仁、勇,成为华族的道德楷模和文化精髓,继续在华族发挥着作用。如今,关帝信仰的内容更是马来西亚华族纪念先祖的文化,是华族实现身份认同、价值认同的象征,是华族在马来西亚尊严、地位和权力的象征。马来西亚的关帝庙和关帝文化,是华族为马来西亚主人的历史见证,是马来西亚华族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贡献,是马来西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马达加斯加
印度洋西南部的另一岛国马达加斯加的华侨华人亦非常崇敬关羽并建有多座关帝庙在迭戈苏瓦雷斯省华侨总会会馆有座关帝庙创建于光绪年间宫殿式的建筑庄严美,观正殿前有关羽坐像。
毛里求斯
在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国毛里求斯有关帝庙。华侨自19世纪初进入毛里求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使精神有所寄托,亦建造寺庙,将故乡的神像请出来顶礼膜拜。在首都路易港海边靠近柯旦地方的关帝庙建于1842年1月29日这是由全体侨胞捐款在岛上建造的第一座中国寺庙该庙供奉着关羽将军的塑像 庙的一 侧是祭祀 祖先的地方,祭坛上安放着许多神主牌位上面写着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代 这是第一批客死在毛里求斯的先侨。
参考资料
祭财神.镇海区人民政府.2023-04-05
赵公明简介-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灵感家.2023-10-25
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10-25
新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11-13
三国演义.豆瓣电影.2023-10-25
三国之见龙卸甲.豆瓣电影.2023-10-25
赤壁.豆瓣电影.2023-10-25
三国.豆瓣电影.2023-10-25
关云长.豆瓣电影.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