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桃(学名:李属 persica),又名桃子、粘核桃、离核桃、陶古日等,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乔木植物。原产于中国,后引种栽培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在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桃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
桃为落叶乔木,植株高约3-8米,树皮呈暗红褐色;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有大量小皮孔,冬芽被柔毛。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具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柔毛,稀几无毛,萼片卵形或长圆形,被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或宽倒卵形,粉红色,稀白色;花药绯红色。果实为核果卵圆形,成熟时向阳面具红晕;果肉多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种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期8-9月。
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质、钙、铁、胡萝卜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罐藏糖水桃、桃脯、桃干以及桃酒食用。此外,桃可生发、乌发、生肌愈创、干黄水等,能治疗各种创伤和黄水病。桃品种资源丰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前景广阔。“桃红柳绿”的配植手法是中国园林主要的春季景观。
起源演化
桃(李属 persica)最早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桃树化石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初,桃只存在于自然界的野生形态,这些野生种群分布广泛,从中国一直延伸到中亚和西亚地区。这些野生桃果实相对较小,外皮较厚,味道相对酸涩。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类对植物的驯化,人们开始选择和培育具有更大果实、更甜美味道的桃树。这种驯化过程在约4000年前的中国开始,并逐渐推广到其他地区。经过长期的选育和人工交配,桃的品种多样性不断增加,并演化出了蟠桃(李属 persica 'Compressa') 、寿星桃(Prunus persica 'Densa') 、 碧桃(Prunus persica 'Duplex')等多个变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育种方法被应用于桃树的改良,通过选择性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更抗病虫害、产量更高、品质更佳的新品种。
历史
历史记载
中原地区早在4000年前就有关于桃的记载。《诗经》中记载有许多关于桃的诗篇,《逸周书·时训解》、《礼记·月令》、《夏小正》、《吕氏春秋·仲春季》等文献中先后出现了有关桃花物候学的记载;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唐朝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北宋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明代周文华的《汝南圃史》、清代陈淏子的《花镜》等作品中均有关于桃品种的记载。
传播历史
桃向外传播,是在公元前2世纪刘彻时期沿着“丝绸之路”从甘肃省、新疆经中亚传到波斯,其后又传到亚美尼亚,继而引种到地中海沿岸及欧洲各国。在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将桃带到美洲。随着美国向西部的扩张,桃的种植地区也扩展到了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公元647年,桃从中国传入印度。公元1271年,桃从中国传入日本。
栽培历史
桃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在黄河及长江流域均有分布。桃从中国向外传播,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桃已经在地中海地区广泛种植。在中世纪,桃树成为欧洲的主要果树之一。在16世纪,桃传入美洲。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均有栽培。在20世纪,农业科学在改善桃树的生产力和果实质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桃的栽培已经蔓延到全球许多地区,包括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
形态特征
桃是乔木果树,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
根
桃的根系主要分布于地下80厘米以内,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浅土层。桃的新根呈淡黄色,老根呈深红色,表皮光泽有裂目,抗涝性很差,浸水后易变黑腐烂。
枝
桃的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叶
桃的叶片呈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
花
桃的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枚,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实及种子
桃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5-7(12)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两侧扁平,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
物种分布
桃原产于中国,后引种栽培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在中国山东、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安徽等省均有栽植。桃生长在海拔高、日照长的地区,主要位于北纬和南纬30°-45°的范围之内,年平均气温为12℃-15℃。
生长习性
桃生长速度较快,开花结果早,寿命较短;喜温暖气候,喜光,较耐寒,但耐水性弱,喜微酸性土壤,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生长相对良好,对土壤中的氧气比较敏感,土壤含氧量需达到10%-15%。花期3-4月,果期8-9月。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桃的种子繁殖通常用于砧木繁殖,一般是用山桃核的种子进行播种。山桃种子于7月采收,待果实软化后,去掉果肉,冲洗干净,置于干燥通风处阴干,待干燥后装于纸袋储藏。播种前进行低温层积处理以打破休眠,种子发芽后于3月底-4月初播种。
扦插繁殖
桃的扦插有嫩枝插和硬枝扦插两种,嫩枝扦插要求全光喷雾,扦插的时间以5-7月效果最好。 硬枝扦插仅需简易的基部加温设施和日光温室即可实现苗木的批量繁育,适宜扦插的时间是11、12月或2月。有研究表明桃硬枝扦插生根率高于嫩枝扦插。
嫁接繁殖
嫁接是桃品种繁殖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以山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嫁接方法有芽接和枝接两种。大量苗木的繁殖一般用芽接,芽接采用当年生接穗,在7-8月份的夏季进行。
组织培养
桃的组培繁殖中所用的外植体主要有茎段、茎芽、叶片、胚、原生质体等。对外植体进行清洗与消毒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进行培养,并添加BA和IBA等植物生长激素以获得较好的增殖效果;外植体经过伸长生长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加入IBA、 IAA等植物生长激素以促进生根;最后选取生根良好的组培苗进行炼苗和移栽。
养护管理
水肥
桃对水分反应较为敏感,春季雨水供应不足时应及时灌水,以免影响萌芽和开花,但不宜过多,避免积水造成落叶和死树。桃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不同,施肥时应均衡供应养分,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春季与秋季以氮、磷肥为主,夏季以钾肥为主,同时应保证中微量元素的均衡供应。
除草
桃的地面管理中除草剂使用不当可能造成流胶病,导致树势早衰甚至死树。近年来多采用生草覆盖的管理方式,可稳定根区土壤温湿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桃细根的生长。
修剪
桃的栽培模式以宽行密植、小角度高冠整形为主,树体结构为2-3级,在中心干或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桃的修剪分为冬季修剪、花后修剪和夏季修剪3种,冬季修剪对各主枝进行短截,剪口留壮芽,以培养主枝延长枝;花后修剪以疏枝短截为主,防止徒长,改善树体内部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夏季修剪以疏剪为主,不能短截,去掉干枝和病枝,使树体通风透光,促进花芽分化,为第二年开花做准备。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桃的主要病害有流胶病、褐腐病、炭疽病、枝枯病、细菌性穿孔病和疮痂病等。根据病原菌的特点进行相应生防菌剂研发、规模化生产与应用,能实现对桃树病害的绿色防控。
虫害
桃的主要害虫以蚜虫和梨小食心虫为主,此外,还有桔小实蝇、桑白蚧、绿盲蝽等小型害虫的发生,可通过引入天敌、应用性诱剂监测技术、建立害虫预测预报系统等实现有效防控。
用途
经济用途
桃可鲜食、制罐、入药,桃核可作活性炭,桃仁可以榨取工业用油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此外,桃已经成为仅次于苹果、梨的中国第三大落叶果树,中国是世界第一产桃大国,2019年中国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89.0万公顷和1599.3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
食用营养
桃果实鲜丽、清香多汁、酸甜适口、味美质细、极宜鲜食。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罐藏糖水桃、桃脯、桃干以及桃酒食用。桃果实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医学药用
桃以其成熟果实、核壳及种仁入药,味甘、微酸,性温而平,其桃仁有生发、乌发、干黄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黄水病等病症;其果肉及核壳的灰具有生肌愈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创伤等病症
园林观赏
桃品种资源丰富,树形、枝姿、花型、花瓣、花色迥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前景广阔。“桃红柳绿”的配植手法是中国园林主要的春季景观。
主要品种
桃的观赏品种主要有碧桃(f. duplex Rehd)、绯桃( f. magnifica Schneid)、红花碧桃(f. rubroplena Schneid)、绛桃(f. camelliaeflora (Van Houtte) Dipp)、千瓣红桃(f.dianthiflora (Van Houtte) Dipp、单瓣白桃( f. alba (Lindl.) Schneid)、千瓣白桃(f. albo-plena Schneid)、撒金碧桃( f. versicolor (Sieb.) Voss) 、 紫叶桃花( f. atropurpurea Schneid)、垂枝碧桃 (f. pendula Dipp)、塔型碧桃( f. pyramidalis Dipp)、寿星桃(var. densa Makino)等。
美国桃品种
美国桃的自然实生品种主要有菲利蒲(Philli-ns)、塔什干(Tuscan)、西姆士(Guame)等,选育出的罐桃品种主要有红港、甜港、新港、杰港等。日本主要栽培的早熟品种有布目早生、桃山早生、砂子早生、仓方早生、松森早生等;中熟品种有白凤、大久保等;晚熟品种有大和白桃、清水白桃、照和白桃、西野白桃、中津白桃等。
中国桃品种
桃久经栽培,已培育出很多优良品种,中国桃的食用类群可划分为五个品种群。
相关研究
果实保鲜研究
中国科技工作者对桃果实保鲜技术开展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桃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不同类型的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差异较大,对低温的敏感性也不同。软溶质桃果实以0-1℃、相对湿度85%-90%为宜,硬溶质桃以1-3℃、相对湿度85%-90%为宜。桃果的冰点约为-0.88℃,在贮运中不能结冰,温度在-1℃会发生冷害。
种质资源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根据古文献记载和科学考证,确认了中国是桃及其多个近缘种的起源中心。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广泛的桃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桃种质资源,培育了623个桃品种,建成了郑州、南京、北京3个专业型国家桃种质资源圃。
1980年,欧洲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网络【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Programme for Crop Genetic Resources Networks (ECP/GR)】。该网络包括来自23个欧洲国家的95个核果类种质资源研究机构。其中,法国波尔多果树和葡萄试验站保存了1249份核果类种质,地中海果树试验站保存了931份。此外,意大利罗马果树试验站还保存了约1400余份桃和樱桃种质。
1983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Davis建立了美国国家桃种质圃。该种质圃拥有超过1400份种质,保存了30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包括了大部分现代栽培品种的血缘亲本和一些韩国著名的白肉黏核品种、法国红肉品种以及美国蟠桃品种等。
日本于1985年建立了果树基因库。目前,在筑波果树试验总场种植保存了约700份桃资源,其中包括野生和观赏资源约50份。
延伸文化
桃承载了大量华族文化内容,桃树象征兴旺和平,在古代中国,桃树兴衰常与国家兴衰相联系,如《尚书》中便有“姬发克商,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的记载;桃果实象征人才人品与吉祥长寿,《诗经》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便可体现,此外,《神异经》、《西游记》等神话传说使桃子成为象征长寿的“吉样物”,中国尊老祝寿以“蟠桃”相赠的民俗流传至今;桃花象征美丽美好,桃花色泽鲜艳,姿态优美,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花卉,自古文人墨客对桃情有独钟,赞不绝口;桃木象征扶正祛邪,有“养身健体,镇静避邪”之说,许多地区都视其为扶正祛邪的神木。
参考资料
Prunus persica.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5-13
Prunus persica.powo.2023-05-13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