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正秋
郑正秋(1889年1月25日—1935年7月16日),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生于广东潮阳。导演、编剧、戏剧评论家及演员。
自1910年,郑正秋开始从事剧评活动,在《民立报》上发表《丽丽所戏言》,这是他的第一篇剧评文章。1913年,他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同年,郑正秋创建新民新剧研究所,推出他编写的首部家庭戏剧《恶家庭》,该剧被称为“新剧中兴之奠基作”。自此,他正式开始从事新剧创作及演出。
1922年,郑正秋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电影公司,并主演了中国最早的“喜剧片”《劳工之爱情》。次年,他创作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的剧本,为国产片第一次带来超过外国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1928年,他又编写了多集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创作热潮。此后,他编导或参与演出多部影片,如《姊妹花》《自由之花》《女儿经》《热血忠魂》等。其中,他于1934年自编自导的剧情《姊妹花》,是他家庭伦理情节剧的巅峰之作。1935年7月16日,郑正秋于上海市病逝,享年46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郑正秋本名伯常,1889年1月25日(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在上海一个潮州市籍商人的家庭。3岁那年,他被母亲张太夫人从上海带回上盐村。后为了求学,他又随母亲返回上海,在嘉定区人庄乘黄门下学习。10岁时,他便进入育才书院就读。但他自小身体羸弱,又因其父让他服用鸦片来减轻病痛,年幼的郑正秋自此染上毒瘾。在14岁那年,他经西医诊断确诊患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结石,经治疗后仍留下病根。
因身体原因郑正秋从育才书院肄业,开始跟随父亲经营郑洽记土栈生意。1903年,上海育才学堂演出的一场新剧《张文祥刺马》,引起郑正秋的兴趣,让他与戏剧艺术和电影创作结下不解之缘。在1907年前后,郑正秋因不善经营,前往湖北改入仕途。但因他不喜官场,便返回上海市。在此后两三年里,郑正秋开始出入剧场,交往艺人,研习戏剧艺术。
演艺经历
从事剧评
郑正秋于1910年在友人夏月珊的启发下,以正秋为笔名在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上发表长篇评论《丽丽所戏言》,这是他的第一篇剧评文章。郑正秋的评论采取语录体形式,夹叙夹议,公正直言,因此受到《民立报》主编、同盟会会员于右任亲自回信以表赞扬。《丽丽所戏言》的发表,在当时的戏曲界引起极大反响,更加坚定了郑正秋走戏剧这条道路。不久,郑正秋就成为上海滩有名的剧评家,并加盟《民立报》,开始从事改良戏剧的事业。
1911年2月,于右任聘请郑正秋担任《民立报》附刊《民立画报》撰稿人兼编辑。同年7月,郑正秋办《民立画报》,他亲自主笔剧评。《民立画报》停刊后,郑正秋又任《民权报》附刊《民权画报》的"记者",一直到1913年5月。在这期间,他发表多篇"戏言""伶评""观剧记""菊部新闻",还发表了短篇小说《侠伶》和赞颂黄花岗烈士的《铁血鸳鸯》。《铁血鸳鸯》是郑正秋的第一篇新剧故事,是他对中国戏剧本创作的都一次尝试。后来,郑正秋给中国戏剧本命名为“时事新剧”,在话剧中融入重大事件,令剧本创作常写常新,观众更加喜闻乐见,使话剧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化启蒙”的作用。
编演新剧
初试电影拍摄
郑正秋于1913年与经营三、张石川等人联合组建新民影片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影片《黑籍冤魂》,但中途因为胶片断档而停拍。公司成立后,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无声故事短片《难夫难妻》,该片由亚细亚公司出资,新民公司负责具体拍摄,于1913年9月底在上海新舞台首映。影片取材于郑正秋家乡潮州市地区的婚姻习俗,通过描述盲婚哑嫁的整个过程,讽刺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落后愚昧。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本只有1000多字,但却是郑正秋专门为电影所创作。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郑正秋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情动作。所以说郑正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电影编剧和导演。
走上新剧舞台
郑正秋拍完《难夫难妻》后,亚细亚影片公司停办,新民公司的演员面临失业危机。郑正秋为摆脱困境于1913年组织新民新剧研究所(新民社),借兰心戏院演出他自己编写的新剧《恶家庭》,这是一部将家庭中的恶现状演绎地淋漓尽致的家庭戏。该剧的表演浅显且情节妇孺皆知,因此受到男女老幼的喜爱,剧本连续编演到10本之多。《恶家庭》开启了文明戏由反映社会革命转向描写市民家庭生活的风尚,被称为“新剧中兴之奠基作”。继《恶家庭》一炮打响后,郑正秋又接连编演了《驯悍记》《马介甫》《恒娘》等,这些剧大多追求廉价的舞台效果,剧目意义不大。
后续,郑正秋吸纳有经验的演员加入,逐渐形成以汪优游、徐半梅等为骨干的强大阵容,使新民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商业化的话剧团体,并将上海市的文明戏剧团逐渐带向商业化的道路。而郑正秋也以正秋、药风为艺名,登台参与演出。
复兴新剧功臣
在新民社的带动下,民鸣、启民等一大批新剧团在上海纷纷成立,至1914年上半年,形成一个新剧的“中兴”时期,郑正秋也就有了“复兴新剧功臣”的称号。但随着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新民社在坚持一年后,于1915年初被民鸣社正式兼并,半月后郑正秋毅然离开,在汉口创建了大中华剧社。同年,他编演了政治新剧《不可说》《隐痛》,都体现了他"借戏场为教育场"的主张。在《隐痛》中对袁世凯的卖国行为进行抨击,引起极大的社会轰动。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郑正秋编演了揭露袁世凯和军阀丑行的新剧《新华毒》《八十三日皇帝梦》,以及赞扬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这些新剧展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挽救新剧时期
自1918年5月至1921年11月,郑正秋为挽救新剧日趋商业化、庸俗化的颓势做出诸多努力。他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最早的戏剧画报《图画新报》。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郑正秋还编演了多部主张解放妇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新剧,如描述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卖国奴》,抵抗帝国主义的《救亡声中美人心》等。同年,他创办了新民图书馆,并发行了《药风月刊》《解放画报》支持当时的学生运动。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即使有郑正秋等少数人的努力,也很难挽回新剧的没落命运。进入20年代,新剧逐渐被现代话剧所代替,而郑正秋也逐渐把精力逐渐转回电影创作,并取得了他意想不到的成就。
拍摄电影
主演最早喜剧片
1922年,郑正秋与张石川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明星电影公司,把拍摄滑稽短片作为公司最初的尝试。同时他还设立明星影戏学校,担任校长。明星电影公司成立之后,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推出了《滑稽大王游沪记》《劳工之爱情》《大闹怪剧场》等影片,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劳工之爱情》,该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的影像资料,展示了中国电影由滑稽短片向故事长片的过渡历程。郑正秋在《劳工之爱情》饰演主要角色祝医,虽然影片只有22分钟,而且是一部无声片,但郑正秋把多年的戏剧舞台经验熟练地应用在影片的场景中,使得该片经得起后期中国电影批评界的不断审视。
开创通俗社会片
明星电影公司成立后不久,郑正秋就提出拍“长篇正剧”的主张。1923年,他编导出家庭伦理电影《孤儿救祖记》,剧本取材于中国的社会生活,讲述女主人公不怕艰难智救祖父的亲情故事。在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郑正秋提出商业电影要具备一定教育作用的制片思想,并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通俗社会片的影片模式。《孤儿救祖记》自首映后的半年时间,一直在全国影院循环播放,第一次为国产片带来远远超过外来影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1924年至1927年上半年,郑正秋参与编剧、导演的作品多达10余部。这些影片按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伦理电影,一类是反映妇女问题为题材的影片。1924年,他参与编剧了《玉梨魂》《苦儿弱女》《好哥哥》等剧,《玉梨魂》剧本改编自“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徐枕亚畅销10万余册的同名骈体文言小说,由王汉伦、王献斋、杨耐梅等主演。《好哥哥》讲述的是军阀混战的背景下,乡民刘德胜一家的悲惨故事。影片主要表现刘大宝和小宝两人的兄弟情,侧面也体现出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次年,由他编剧的《小朋友》《盲孤女》等影片相继上映,《小朋友》改编自法国小说《苦儿流浪记》,是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批判的内涵。而电影《盲孤女》通过女主翠英在工厂做苦工的前期剧情,真实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的悲惨生活。
除此之外,郑正秋还相继编写了《上海一妇人》(1925年)《小情人》(1926年)《挂名夫妻》(1927年)《二八佳人》(1927年)等八九部作品。在这些影片中都体现出他重视妇女问题,为那些被压迫、被欺凌的妇女声援的进步性。其中,《挂名夫妻》是郑正秋继《玉梨魂》之后,根据鸳鸯蝴蝶派小说改编的第二部影片,同样也是阮玲玉初登影坛的“处女作”,该片被拍成十大本,阮玲玉因此成名。
编导武侠影片
从1927年下半年到1929年末,郑正秋编导影片15部,大部分是侠男义女之类的武侠片、侦探片。在1927年,他就参与编剧了武侠片《侠凤奇缘》。次年5月13日,他又推出了根据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的多集武侠片《火烧红莲寺》,该片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上映后深受观众欢迎,在首映的三年内连续拍出18集。在它的影响下,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00多部武侠神怪片,形成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创作热潮。接下来,郑正秋还参与制作了影片《黑衣女侠》《侠女救夫人》《刀下美人》等。
郑正秋在编导电影的过程中,发掘了很多优秀的演员,胡蝶就是其中一位。她原本是其它电影公司里不出名的小演员,但郑正秋却看到她背后的演员潜质,花费重金将其签入自己公司名下。在1930年至1931年,郑正秋编导的《桃花湖》《碎琴楼》《红泪影》等多部电影中,胡蝶担任女主角色。凭借这些电影胡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电影皇后”。
编导进步影片
为顺应民众观影需求的变化,于1932年郑正秋等人决定聘请夏衍等人为编剧顾问,共同创作带有鲜明进步倾向的影片。这使得明星公司的电影创作出现新的局面,也为整个影坛带来了新的气象。同年,郑正秋为宣传抗日爱国运动,自编自导电影《自由之花》,该片由胡蝶、龚稼农、夏佩珍等共同主演,讲述了主角痛恨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郑正秋编剧思维的改变和进步。1933年,郑正秋为了更好的执行共产党的电影运动方针,建立了上海电影文化协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在《明星月报》上发表《如何走上前进之路》的重要文章,文中他提出了反帝、反资和反封建的“三反主义”创作原则。同年,其编导的电影《春水情波》上映。
郑正秋自编自导的有声影片《姊妹花》于1934年上映,这是现存的唯一一部能看到的郑正秋导演的影片,也是他家庭伦理情节剧的巅峰之作。该片根据他的两幕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而成,由当时影星胡蝶兼饰孪生姐妹大宝、小宝两个人物。影片票房总收入达到20余万元,并创下在同一家影院连续放映60余天的空前纪录,郑正秋凭此电影再度达到事业上的高峰。后续,由他参与拍摄的电影《女儿经》《热血忠魂》相继上映。
遗作上映
1935年7月16日晨,郑正秋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仅46岁。后期,由他参与编剧的影片《歌儿救母记》《春水情波》相继上映。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郑正秋祖籍潮阳成田上盐汀人,郑氏金浦系六世。
郑正秋祖上是广东潮阳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他的祖父郑介臣举家到上海市经商,在小东门开了家郑洽记土栈(鸦片批发栈),靠倒卖烟土生意成为当地巨富。父亲郑让卿光绪间顺天府试进士第三十一名,当过江浙盐运使,后调任三穗知府。
郑正秋的妻子名俞丽君,两人育有三子一女,长子郑小秋,次子郑二秋,三子郑三秋,女儿郑又秋。长子郑小秋是一名演员、导演。1923年,郑小秋出演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师生关系
郑正秋还有三个有名的学生,一个是蔡楚生,1929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以副导演兼美工师的身份协助郑正秋工作,他拍的《渔光曲》成了国际上首次获奖的影片。另一个是胡蝶,她是郑正秋亲自挖掘和培养的演员。还有一个就是阮玲玉,她是在郑正秋主持的中国第一所电影表演学校——明星演艺学校的学生,郑正秋认为她具备成为好演员的潜质,后来阮玲玉果然成了一个真正的悲剧影星。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以上作品参考资料:
编剧作品
以上作品参考资料:
参演电影
以上作品参考资料:
其他作品
以上作品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新剧史》记载:“郑药风,号正秋……癸丑秋七月,首创新民剧社……以回天之力,底于中兴。”
话剧活动家朱双云:“岁癸丑,郑君正秋倡办新剧,双云多有擘划,新剧之盛,与有力焉。”
《人物》杂志:郑正秋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区别于同时代大多数“惟兴趣是尚”的电影人,他有自己的艺术主见与追求,提出影片要引导观众的欣赏趣味。
谢晋导演指出:“该片(《难夫难妻》)的编导郑正秋、张石川当年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中国电影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中国近现代作家冰心:“在整个电影界,以至整个艺坛上,这是山颓木坏,何等不幸的惊耗。受到重大损失的,岂但就只明星公司。”
后世纪念
故居
郑正秋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村,于2017年8月申报为第六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铜像
2005年,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杰出电影人获得“中国电影开拓者”称号,并在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树立铜像,作永久纪念。
纪念碑
2005年11月30日,中影股份先驱郑正秋、郑小秋、沈浮的纪念碑在上海福寿园“影艺苑”揭幕。
纪录片
2001年8月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栏目《记忆》开播,讲述在二十世纪昭示和影响了中国人言行和思想的人物故事,郑正秋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郑正秋 Zhengqiu Zheng.豆瓣电影.2023-05-15
郑正秋 郑芳泽.猫眼电影.2023-05-15
《人物》评出中国电影百年“最具影响力人物10强”(组图).金羊网-新快报.2023-05-15
昔日叱咤影坛 今将“重现”荧屏.南方日报.2023-05-17
黎民伟:中国电影开拓者.南方农村报.2023-05-16
回顾中国电影百年:第一声啼哭(1905--1929).现代快报.2023-05-17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郑正秋.新浪娱乐.2023-05-16
“甲寅中兴”:文明戏的一次兴盛——中新网.中国文化报.2023-05-15
郑正秋: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人物杂志.2023-05-16
很多潮汕人不知道的“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大国人文.2023-05-16
张真谈洋泾浜、上海白话文化与华语电影的起源.澎湃新闻.2023-05-21
《火烧红莲寺》掀起中国第一波武侠片热潮——中新网.人民政协报.2023-05-21
火烧红莲寺 (1928).豆瓣电影.2023-05-21
纪念中国话剧创始人之一朱双云.澎湃新闻.2023-05-15
中国话剧的成长史:在鲜花以及怒吼中绽放瑰丽.东方早报.2023-05-17
1922年·《劳工之爱情》--能看到的最早华语电影.新京报.2023-05-17
评论:《劳工之爱情》艺术经验集大成者.新浪娱乐.2023-05-21
民国第一艳星晚年沦为乞丐.光明网.2023-05-21
郑正秋 Zhengqiu Zheng的全部作品(55).豆瓣电影.2023-05-15
好哥哥 (1924).豆瓣电影.2023-05-21
中国电影票房快1年300亿了,却再也拍不出《霹雳贝贝》.澎湃新闻.2023-05-22
小朋友 (1925).豆瓣电影.2023-05-22
重点推介《苦儿流浪记》(8月26日14:36).CCTV-6.2023-05-22
盲孤女 (1925).豆瓣电影.2023-05-21
挂名的夫妻 (1927).豆瓣电影.2023-05-21
侠凤奇缘 (1927).豆瓣电影.2023-05-21
现代电影先驱人郑正秋:胡蝶就像保姆般跟随——中新网.中国青年报.2023-05-15
流年碎影中的四个女星.生活周刊.2023-05-16
亲历 | 电影世家:郑正秋郑小秋父子 | 刘立中.澎湃新闻.2023-05-21
资料:百年中国经典影片回顾展--《姊妹花》.新浪娱乐.2023-05-18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 文摘报.2023-05-15
银幕经典童星郑小秋.新浪娱乐.2023-05-21
蔡楚生: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人物》杂志.2023-05-18
探访蔡楚生故居 百年宅院述说传奇往事.金台资讯.2023-05-21
郑正秋《难夫难妻》: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东方早报.2023-05-17
赵骥|民国时期话剧演出史的“活化石”.澎湃新闻.2023-05-22
追寻话剧史上被人遗忘的朱双云.澎湃新闻.2023-05-22
谢晋:创新,永远的精神.东方网 劳动报.2023-05-21
潮南区文广新局2017年工作情况 和今后工作要点.汕头市潮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05-16
中国电影先驱纪念碑揭幕.新闻晚报.2023-05-16
央视新栏目《记忆》浓缩名人精彩瞬间.辽沈晚报.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