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尾斑瘰螈

尾斑瘰螈

尾斑螈(食虫类: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蝾螈科瘰螈属动物。尾斑瘰螈雄性全长12.2-14.6cm,雌性全长13.1-15.4cm,全身满布小痣粒,头部略扁平,前窄后宽。体、尾橄横绿色,体背面有3条橘黄色或黄褐色纵带纹,到尾部就逐渐消失。尾下部色浅,有黑色斑点。体腹面橘红色或橘黄色,腹部有零星分散的黑斑或黑纹,斑纹变异大。

尾斑瘰螈为中国特有,分布于中国中部的重庆市东南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南省西南部(西南部的江永县)、贵州省东部(雷山县江口县梵净山)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尾斑瘰螈主要栖息活动在海拔为1000-1800m的山间溪流的小水潭和湾塘中。

2000年,尾斑瘰螈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级为近危(NT)。2021年,尾斑瘰螈被列入为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尾斑瘰螈雄性全长12.2-14.6cm,雌性全长13.1-15.4cm,全身满布小痣粒,头部略扁平,前窄后宽,吻长明显大于眼径,吻端平截,鼻孔位于吻两侧端,眼中等大小,口角位于眼后下方,上唇褶明显。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列呈“∧”形,舌小为长圆形,两侧游离,前后端粘连于口腔底部。躯干浑圆,四肢适中,前肢比后肢略细长,指、趾宽扁,两侧均有缘膜。尾斑瘰螈的躯干为圆柱状,尾基部粗状,然后逐渐侧扁,尾末端钝圆。

皮肤较粗糙,无肋沟,颈褶明显,腹中部皮肤较光滑,背脊棱明显隆起,其前端在枕部分叉达眼后角,体侧及尾前段有不规则的横沟,横沟之间密布小痣粒。从头的背面至躯干两侧,尾基部两侧自背脊中央至尾背鳍褶和四肢的背面的痣粒密集,较粗大者则为瘰疣。

尾斑瘰螈体、尾橄横绿色,体背面有3条橘黄色或黄褐色纵带纹,到尾部就逐渐消失。尾下部色浅,有黑色斑点。雄性尾斑瘰螈中段和后段有紫红斑,体腹面有橘红斑,肛部略隆起。体腹面橘红色或橘黄色,腹部有零星分散的黑斑或黑纹,斑纹变异大。雄螈尾端及尾中段靠近腹侧均有镶黑边的紫红色圆形或长条状斑,而雌螈尾部无。雌螈肛部隆起部位小而高,肛裂小,椭圆形,内侧无指状乳突,雄螈肛部隆起部位大而矮,肛裂为一纵缝,内侧有指状乳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尾斑瘰螈为中国特有,分布于中国中部的重庆市东南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南省西南部(西南部的江永县)、贵州省东部(雷山县江口县梵净山)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

栖息环境

尾斑瘰螈主要栖息活动在海拔为1000-1800m的山间溪流的小水潭和湾塘中,水底多有较大的石块堆积,其石块的缝隙之间常是尾斑瘰螈隐蔽藏身之处,在水潭和湾塘两岸的近水处着生有较茂密的矮小症灌丛和以禾本科为主的草丛,在水潭近岸处的水底铺有小石块、细砂粒,并沉积着少量的枯枝、落叶,也是尾斑瘰螈活动的主要场所。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尾斑瘰螈主要捕食鳞翅目鞘翅目的成虫和美国白灯蛾及螺、虾类等一些底栖动物,多在水底的枯枝叶堆中进行捕食。在摄食时,尾斑瘰螈会一边运动一边寻找食物,发现食物时会立即快速爬向或游向食物,迅速咬住吞下。尾斑瘰螈大多性情温和,但也会因为争抢食物而打斗,打斗时会咬住对方的四肢或尾巴,躯体盘卷相互缠绕在一起。

节律行为

尾斑瘰螈摄食量随着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冬季摄食量减小,温度升高则摄食量逐渐增大。尾斑瘰螈的活动摄食的高峰期是3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且主要在水面活动和摄食。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中旬,尾斑瘰螈外出活动减少,隐藏在水底的泥沙、石块下。尾斑瘰螈喜伏卧在水底石块下或石缝内,仅偶尔有个别个体缓慢移动,变换伏卧的位置,较强的活动极少进行,并且它们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迟钝。

生长繁殖

尾斑瘰螈的生殖季节在4~6月。尾斑瘰螈雄性用尾巴扇动翅膀,向雌性求爱,如果雌性接受就会跟随雄性。雄性用尾巴抓着雌性可能是交配行为,从而将雌性的鼻子顶在它的泄殖腔上,每次持续数小时。雄性尾巴顶端的明显斑点可能是一种标记,有助于吸引或引导雌性。雄性会留下一个精子,粘附在雌性的泄殖腔上。产卵时,雌性的泄殖腔肿胀。卵多产于石头中或石头之间的裂缝和空洞中。尾斑瘰螈雌性在排卵的时候,泄殖腔大的且突出,这可能有助于将卵产在石头间的裂缝中。产卵多在流水环境,而求偶则是多在死水环境。雌性产卵后,会靠近产卵部位保护卵。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据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组织评估,该物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估计在2019年过去的20年中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10%。尾斑瘰螈面临的威胁是栖息地破坏和退化,主要是受到大坝建设和木材采集的影响。为保护尾斑瘰螈,在尾斑瘰螈生活范围内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此外尾斑瘰螈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为尾斑瘰螈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并规定捕捉尾斑瘰螈为非法。

保护级别

2000年,尾斑瘰螈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在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级为近危(NT)。

2021年,尾斑瘰螈被列入为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人工养殖

尾斑瘰螈室内饲养需要适当的饲养条件,需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较好的水质、各种石块树枝以供其栖息、取食、隐藏,其生活的水域的pH值应在5-7之间,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尽量使用流水。尾斑瘰螈属于冷水型种类,室内外饲养时水温最好控制在15-22℃左右。

参考资料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5

尾斑瘰螈.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15

尾斑瘰螈.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salamandersofchina.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