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白薇(黑枕黄鹂普通亚种:Vincetoxicum atratum)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鹅绒藤属(Vincetoxicum)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三百根、牛角龙胆。在世界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多垂直分布于海拔100-1800米的山沟、荒地、山谷、丘陵、坡地等处的林缘、灌丛和草地中。白薇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
白薇高达50厘米;根须状,有香气。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着花8-10朵;花深紫色。蓇葖果单生,种子扁平。花期4-8月,果期6-8月。白薇在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南北朝时期药学家陶弘景曾描述白薇“近道处处有",后来的许多医学著作《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本草图经》《救荒本草》等均有相关记载。
白薇花型奇特,十分鲜艳,牛角状果别致美观,可用于庭院布置花坛,也可作盆栽观赏。此外,据中国药用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白薇的根可入药,具有清热益阴、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作用,可治疗温热病发热、身热斑疹、潮热骨蒸、肺热咳嗽等疾病。
植物历史
释名
中原地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医书《本草纲目》中记载“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本草经考法》则记载“白薇之急呼为微,微之为言无也,尨也,毛也,乃谓有毛茸慧慧然也。此草茎叶有细毛,故名”。《本草纲目》中还记载白薇“按《尔雅》(拼音:mǐ),春草也,微、薄音相近,则白微又葞音之转也”,这说明李时珍认为白薇的果实为角状,形如弓弭,故名葞,音转为微,因此葞指的就是白薇。白薇的根细且多,因此也被称为三百根、百荡草。其蓇葖果中有许多种子,种子先端有白色长绵毛,因此可形象地将其称为称婆婆的大狼杷草。根据白薇的果实形状,还有人将其称为双角、菱角米等。
历史记载
白薇在中国汉朝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书中将其列中品。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药学家陶弘景曾描述白薇“近道处处有",唐朝开始陕西华州所产的白薇在医学著作《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中国宋代药物图谱《本草图经》中记载“白薇生平原川谷,今陕西省诸郡及舒、滁、润、辽州亦有之,茎叶具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其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但据考证书中所述的白薇应该是柳叶白前(鹅绒藤属 stauntonii)。
明代医学著作《救荒本草》中指出白薇"颇类柳叶而阔短”,其附图与清代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相似,清代地方著作《陕西通志》《钦定盛京通志》都有关于白薇的记载。中华民国,陕西西京市国药商业同业公会发布的《药材行规》中则明确记载白薇产地"陕西、关外”。以上均表明白薇产于中原地区北方多数地区,其中以华州区历史悠久,后来安徽省、江苏省等地也有产出。
形态特征
白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50厘米。
茎、叶
茎密被毛。叶对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8(-12)厘米,先端骤尖或渐尖,基部圆或近心形,两面被白色绒毛,侧脉6-7(10)对;叶柄长约5毫米。
花
聚伞花序伞状,无花序梗,具8-10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萼裂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短柔毛,内面基部具5腺体;花冠深紫色,辐状,径1-1.2(-2.2)厘米,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4-7毫米,具缘毛;副花冠5深裂,裂片与合蕊冠等长;花药顶端氧化镁圆形,花粉块长圆状卵球形;柱头扁平。
果实与种子
蓇葖果纺锤形或披针状圆柱形,长5.5-11厘米,径0.5-1.5厘米,顶端渐尖。种子淡褐色,种毛长3-4.5厘米。
物种分布
白薇在世界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如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南省、四川、江西省、江苏省等地。白薇垂直分布于海拔100-1800米的山沟、荒地、山谷、丘陵、坡地等处的林缘、灌丛和草地中。
生长习性
白薇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其种子的发芽适温为15℃-25℃,对土壤要求不高,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宜。花期4-8月,果期6-8月。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向阳且排灌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作为白薇的种植地,清除禾本科杂草后深翻、耙细、整平土壤,然后作宽的,栽种之前施足底肥。
人工育苗
播种
选取白薇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采果并晒干,果壳开裂后打出种子,洗净后置通风干燥处贮藏。播种前需整地作畦,中国南方栽培白薇需在3-4月播种,并作宽高畦,按行距开沟播种后覆土,北方则在4-5月播种,常作平畦,播后覆土,踏实并浇水。白薇播种后约15天左右出苗,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和间苗。
分根
在秋末春初挖出上年栽种的白薇进行分根,保留3-4个芽后直接栽种到土壤中,栽后覆土并稍微压实土壤,然后浇水,约20天左右即可出苗。
压条
在多雨季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薇枝条分段埋入土壤中,待枝条长根后剪断,按行距分别栽种于大田中,栽后及时浇水。
扦插
在夏季截取白薇枝条,枝条上最好带有三至四个节,略微倾斜的插进土壤中,注意不可将枝条全部插入,一般露地面1-2节为宜。
养护管理
白薇幼苗出齐后,及时松土除草、浇水,特别是干旱时,更要注意浇水。幼苗长高至3厘米左右时,间疏细弱和过密苗。直接播种的幼苗在长至8-10厘米时,按株距定苗,并每穴留苗2-3株。白薇可在6-8月追肥1-2次,肥料以粪水或厩肥为主,可适当添加过磷酸钙,施肥后及时浇水。除留种植株外,去除其余植株的花茎,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病虫害防治
白薇的常见病害为根腐病,多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根腐病需在雨季及时排水,播种前可用多菌灵消毒土壤,发病时喷施根腐宁药剂杀菌。白薇的常见虫害有蚜虫、阆中九香虫,防治虫害需做好田间调查和防治工作,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机结合,还可在虫害发生时喷施乐果乳油杀虫脒。
用途
园艺观赏
白薇花型奇特,可在夏季观赏其生于茎梢腋间的黑紫色花簇,花冠呈五角状,内部还有黄色花粉块点缀,十分鲜艳。白薇还可观果,其牛角状果别致美观,可用于庭院布置花坛,也可作盆栽观赏。
医学药用
据中国药用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白薇的根可入药,具有清热益阴、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作用,可治疗温热病发热、身热斑疹、潮热骨蒸、肺热咳嗽、产后虚烦、热淋、血淋、咽喉肿痛、疮肿毒、毒蛇咬伤等疾病。
物种对比
变色白前(Vincetoxicum versicolor)与白薇为同属相近种,且二者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同作中药白薇使用。在中国重庆的涪陵区、万州区地区还将竹灵消(Vincetoxicum inamoenum)的根当作白薇使用,当地人将其称为细根白薇,因此竹灵消有川白薇之称。三种植物的区别如下所示。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据中国药用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用白薇水提取物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可对起到明显的退热作用,但白薇的醇提取物和醚提取物对大鼠酵母致热后的退热效果不明显,并且白薇水提取物还对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有非常显著的抗炎药作用。此外,白薇水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但无镇咳、平喘作用。
冷藏保鲜效果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白薇复合提取液涂膜对脐橙的保鲜效果,发现涂膜处理可让脐橙果实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及总糖含量,能有效抑制丙二醛含量的积累,降低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果实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这表明白薇提取液复合涂膜对脐橙冷藏保鲜的效果较好。
参考资料
白薇Vincetoxicumatratum.植物智.2023-05-24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4
Cynanchum atratum.植物智.2023-11-03
变色白前 (biàn sè bái qián).植物智.2023-11-03
竹灵消Vincetoxicuminamoenum.植物智.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