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海峡
巴士海峡是南海和太平洋的天然分界线、水交换的重要通道,位于台湾兰屿岛和菲律宾巴坦群岛之间,约占南海东北部海域一半面积,平均宽约185干米,水深2000~5000米,最深深度是5126米。
巴士海峡是太平洋西部海沟构造带的组成部分,海底地形起伏很大,主要是大陆坡,海底多为泥、沙底,以粉沙质为主。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季风盛行,多雷暴天气,年隆水量2000毫米,受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影响,经常出现台风,进而影响中国台湾海峡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的船只航行。
巴士海峡表层海水温度终年较高,温度跃层终年存在,而且水色高、透明度大,全年变化不大,让它终年存在强度小、上界深度深、厚度也大以及持久稳定的海水跃层,特别是其季风性、高频率大风大浪的气象因素,使该海域的潜艇在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相互对抗性搜索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被认为是优良的潜艇活动区。
巴士海峡是多条国际航线的通道,巴坦岛西侧巴示戈市为岛上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并建有机场。从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等东南亚港口通往远东的船只,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到夏威夷、美洲的船只,大多数都经过巴士海峡,特别是日本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进口的石油和其它原料大都通过巴士海峡运回国内。
命名
巴士海峡的名字是来源于一种产于巴丹斯的甜甘蔗酒,该酒在意大利名字叫做“巴什”,欧洲的水手喝过这种酒后,经过巴士海峡区域时,感觉该海峡的风浪、水流很大,像喝了“巴什”酒一样,所以他们称这片海域为巴士海峡。
位置境域
巴士海峡位于中国台湾省兰屿岛和菲律宾巴坦群岛之间,其北纬范围是19°~22°、东经范围是121°,约占南海东北部海域一半面积,是南海和太平洋的天然分界线、水交换的重要通道,巴士海峡宽约100多公里,水深2000-5000米,最深达5126米,可以为国际航线通航各种舰船。
成因
太平洋深部海水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海盆,在向南流动过程中由于地形影响而上翻,再通过中层水从巴士海峡回到太平洋,早中新世(距今 24— 15百万年前)时期,台湾岛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还相当宽,并未影响南海与太平洋深部海水的交换。到中新世时期,南海海盆扩张停止、并向东俯冲,巴士海峡的宽度大幅缩短、海槛不断隆升,使得南海海盆逐步变为半封闭状态,南海深部环流减弱。晚中新世台湾岛的俯冲碰撞构造事件发生,巴士海峡的海槛隆升促使南海成为半封闭海盆,不仅阻挡海槛深度以下的太平洋深部海水进入南海,而且也改变了南海海盆内的古海流演变,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导致巴士海峡的形貌初步形成。
地理特征
气候
巴士海峡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季风盛行,多雷暴天气,平均温度在27℃左右,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1月平均气温18~24℃,7月平均气温28℃。年隆水量2000毫米,集中在6~9月。
巴士海峡受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影响经常出现台风,同时台风会沿着纬线西进,或者通过菲律宾北部,或直接穿越巴士海峡,深入到南海境内,对中国台湾海峡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6-9月,台风会直接影响到船只的航行。同时还是北太平洋西部的大浪区之一,冬季海浪最大,盛行东北浪,平均波高2米,最高7~9.5米。夏季(台风除外),海浪较小,浪向以西南、南和东南较多,平均波高约1.5米,最高6~7米。
地形
巴士海峡地区是太平洋西部海沟构造带的组成部分,海底地形起伏很大,主要是大陆坡,分布有海岭、海沟与海槛,深度在2400~2600m之间。
地质
巴士海峡由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北吕宋海槽以东的绿岛、兰屿火山岛、巴布延火山岛以及吕宋岛构成吕宋火山岛弧,这些火山岛四周形成环礁,各火山岛停止喷发时间及火山岛环礁的形成时间,均有向南逐渐年轻的特征,其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也随之具有一致性变化规律。巴士海峡海底造山运动活跃,海底多为泥、沙底,以粉沙质为主,部分为岩、沙贝底。
水文
黑潮
巴士海峡是黑潮暖流的重要通道,黑潮的发源地通常被认为是在北纬12°~14°向北,一般是从其发源地出发,在巴士海峡的东南海面分成两支,一支沿台湾岛东侧向北行进,一支则穿越巴士海峡进人南海和台湾海峡。在海洋学上,一般把这样的海流称作台湾暖流,暖流在流经巴士海峡时,流速和水温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具有夏季强、冬季弱的特点,因为夏季受东南季风作用,流速较大、水温较高,冬季则刚好相反。
海浪
巴士海峡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区之一。受季风的影响,大风大浪频率终年较高。在盛行东北浪的冬季,6 级以上的大风频率高达37.5%~40%,大浪频率50%~60%大涌频率70%平均波高均在2米以上(11月和12月更高达2.6~3.2米)最大波高7~9.5米。相对于冬季海峡夏季的海浪要小一些,但大浪、大涌的频率仍有 20%~40%,平均波高1.5米,最高达6~7米。海峡中涨潮流向西,落潮流向东,流速 0.5~3 kn,海流流向北,流速1~3kn,夏强冬弱。海流平缓,无强台风经过时,利于航行。
海温
巴士海峡表层海水温度终年较高,温度跃层终年存在,而且稳定持久,一般为25~29℃。季节变化不大,冬季高温水呈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表层海温24~27℃,全年2月份最低,台湾岛西南方最低24℃。夏季南海的高温水向北输送,表层海温等值线与纬线基本平行,梯度较小,南高北低,为28~30℃。由表层到100米层各月温度变化不大,只有200米层水温明显降低,一般在14~20℃之间。
水色、透明度与海发光
巴士海峡具有水色高、透明度大,全年变化不大的特点。通常水色号较小,春夏季水色略高,最高为12号,秋冬季节多为3~4号。海峡透明度较大,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夏季在25~35米之间,冬季在20~25米之间,大透明度 (≥20米) 的频率分布也是东侧大于西侧,南部大于北部,整个海峡多为30%~60%,巴丹群岛、巴布延群岛以东及吕宋岛北侧,大透明度出现频率高达 100%。巴士海峡的海发光常年小于1级,不够强烈,只有冬季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在1-2级之间,发光类型多为火花型。
潮汐
巴士海峡潮汐分为不规则全日潮、规则半日潮、不规则半日潮三种类型,其中不规则潮发生在海峡西部,高雄市南部至吕宋岛西北克拉佛里亚湾,规则半日潮在海峡东南部,吕岛阿帕里至巴布延岛以东海区,不规则半日潮在海峡中部与东北部海区,平均潮差是海峡东部大,0.5-1.0米,吕宋岛东北部沿海和兰屿岛附近0.8~1.0米,西部小于0.5米,最大可能潮差海峡大部小于2.0米,但海峡东北部最大达2.0米以上。
潮流
巴士海峡中部为往复型潮流,局部为规则全日潮。涨潮流由东向西,落潮流由西向东,潮流流速一般小于2k,但巴坦群岛至台湾岛之间水深10-50m层大于2kn。海峡东西部海区为顺时针旋转流,东部流速量较小,为0.9k,潮流旋转方向与分潮流旋转方向一致,全日分潮流轴方向较有规律,与潮波传播方向一致,在吕宋岛东北部海区为东南-西北走向,其它海区呈东北~西南走向。
海流
巴士海峡表层海流具有季节变化,10月至翌年3月海峡大部平均流向为西北流,流速0.20.5kn,5-9月西南季风期,海峡西侧与北部平均流向多为东北流,东侧南部的巴林塘海峡与巴布延海峡为偏北流,流速0.41.0k。深层海流流向与表层相似,冬季整个海峡海水由太平洋流入南海,上层黑潮水从太平洋流入南海,下层则由南海流入太平洋。夏季整个海峡海水由南海流入太平洋,上层水从南海流入太平洋,下层主要为太平洋流入南海东北部。
海水密度
巴士海峡表层海水密度终年在21.5-23.5 kg/立方米,冬季高于夏季,冬季密度等值线北高南低梯度小,北部23.5 kg/m³,巴林塘海峡以南小于22.5 g/m³,随深度增加密度变大至100 m层时等值线基本与经线平行,密度值23.5-24.5 kg/m³,200m层终年在25.0-25.5 kg/m³。夏季海峡表层密度降低,星西低东高,密度等值线星南一北走向,21.5-22.0 kg/m³。
海峡密度跃层为深海型,12月至次年4月,强度为0.015~0.030 kg/m³,跃层深度相差较大,上界50-150m,下界8-200m,跃层下沉,5-11月海峡西部跃层增强,密度跃层在0.030~0.040 kg/m³,而海峡东部密度跃层与冬季相似,上界多小于50m,下界100m左右,海峡东部下界约深至150m以内。
水声特点
海水音速跃层为深海型,声道特性多为深海声道,声道轴约在800-1000m水深,平面分布特点是夏季大、冬季小、南部略大、北部略小、上层大、深层小。全年声速等值线分布与海温相似,水平梯度不大,8月份表层声速最大,为1540-1544 m/s,第二年2月声速最小,为1532-1536m/s,3月开始升温,声速逐月递增,表层以下各层声速随深度逐渐变小,表层至100m层各月声速变化不大,只有200m层声速明显降低,为1508~1524m/s。
土壤
巴士海峡南部的巴坦群岛一带局部有粗中砂,在南海北部大陆架水深30~80米以外地区分布着中细砂、细砂、砂,靠近台湾1000米的近海海区,主要为砂、细砂,有小范围的基岩、砂质砾、珊瑚礁和黏土质砂。在1000 ~4 000 m 的半深海区,主要为黏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钙质生物黏土粉砂以及含火山碎屑钙质生物黏土质粉砂,在大于4000 m 的深海区,主要是黏土硅质软泥、含钙质黏土硅质软泥分布。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甲壳亚门种类繁多,比如介形亚纲、桡足类、糠虾类、涟虫类、等足目、异足类、端足目、磷虾类、长尾𫛭类、短尾类、蝉虾类、歪尾类和口足类等13个类群。还有蟹类,比如梭子蟹属、属、玉蟹科、长脚蟹科、黎明蟹属、关公蟹科和磁蟹科等种类。底层鱼类类群有马六甲市鲱鲤、金线鱼、长棘、长尾大眼鲷、单刺鲀科、多齿蛇鲻、短带鱼等22个生物类群,中上层鱼类类群有锤氏小沙丁鱼、金色小沙丁鱼、蓝圆鰺、日本竹筴鱼等20多个生物类群。
植物
台湾珊瑚主要是来自巴士海峡,在20世纪中叶,台湾共有80多艘船从事打捞珊瑚的作业,年捞获量约24万kg,占世界总产量的60%。1980年曾在中途岛海域捞获一株净重60kg、高1.5m、主根粗12cm的大珊瑚,当时价值600万元新台币。
人类活动
渔业
巴士海峡到东沙群岛的广大海域主要资源是小型中上层鱼类鲣鱼、枪乌贼,也有底层鱼类,中国台湾和菲律宾都在这一带海域作业。
贸易
公元7世纪,巴士海峡就成为了中国和菲律宾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桥梁,15世纪后,两国互相派遣使者进行访问,如郑和七次出访东南亚、阿拉伯、非洲等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16至17世纪,中国每年都有三、四十艘帆船(每艘载重一百至三百吨)到吕宋岛的马尼拉湾进行贸易,比如中国的农具、瓷器、货币、丝绸等输入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群岛的珍珠、槟榔和香料等运往中国,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
航运
巴士海峡有多条国际航线的通道,从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等东南亚港口通往远东的船只,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到夏威夷、美洲的船只,大多数都经过巴士海峡,特别是日本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进口的石油和其它原料大都通过巴士海峡运回国内,巴丹半岛西侧巴示戈市为岛上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并建有机场。
军事活动
巴士海峡海水的温度、盐度垂直结构分为黑潮表层水、亚热带次表层水、中层水、深层水和底层水五个性质各异的水团。让它终年存在强度小、上界深度深、厚度也大以及持久稳定的海水跃层,利于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行动,被认为是优良的潜艇活动区。特别是其季风性、高频率大风大浪的气象因素,使该海域的潜艇在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相互对抗性搜索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流速较大表层流会很快地将空投的水声呐浮标移位带走,难以提高对潜艇目标的定位精度。有时,海流还会造成固定目标沿海流相反方向移动的假象。
潜艇即使离声呐发射机的距离很近处于汇聚区,也较难被发现,因为当水的密度发生变化时,声波会出现折射现象,其传播路径是弯曲的。声波从低密度层向高密度层传播时,向法线方向折射。反则,从高密度层向低密度层传播时,则向偏离法线方向折射。此外,海面和海底还会使声波产生散射,出现圆弧会聚现象,使从某一声源发出的声波不能从汇聚区通过。
环境问题
巴士海峡的近岸处石油污染严重,从近岸海域到远海沉积物,其含油量逐渐降低,整个南海海域形成中部含量低,周围含量高的分布趋势,主要原因是沿岸各国工业生产城市生活排污和船舶航运产生的石油污染物经化学凝聚和吸附沉降等作用在沿岸海底沉积下来,离陆地越远受到的影响越小。同时,沿岸海域由于受陆地径流输入的影响,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较高,这也有利于水体中的石油向沉积物迁移。
风景名胜
台湾省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灯塔位于鹅銮鼻南端尽头,距海岸140米,从海水中隆起一块长约5公里的珊瑚礁台地,最高点海拔122米,上边就是灯塔,塔高55米,它的灯光可照到20~40海里以外,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登上塔顶可以看到太平洋、巴士海峡、台湾海峡交汇处。
相关文化
早在五、六千年前,在汉族移民没有到达台湾之前,已经有南岛语族以海洋为道路驰骋于太平洋上,其中紧临西太平洋的巴士海峡,正是该族群广大的迁徙范围内,频繁的往来正是该岛屿文化的缩影。直到一九八六年,兰屿的颜福寿前往巴丹群岛协助学者田野调查,发现两地语言相似度达百分之六十,之后,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研究员杨政贤对兰屿与巴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他表示,飞鱼科和鬼头刀,都是来自北赤道的黑潮,为巴士海峡所带来的常见回游性鱼类。地缘上的接近,使兰屿和巴丹分享着一个极为类似的生态圈,长久生活在同一个海洋环境,也让双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现象,都趋于近似。但是这段发生于巴士海峡上的族群故事,后来因巴丹群岛自一五六五年起,先后归属西班牙、美国、日本及菲律宾,兰屿也因被日本与中国台湾统治而中断。
相关新闻
南海舰队通过
2013年4月2日凌晨,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结束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海迅任务,从巴士海峡回到南海海域。在进入巴士海峡之后,联合机动编队遭遇了外国巡逻机、侦察机及驱逐舰的跟踪与侦察。
枪击渔民事件
2013年5月9日上午10时,台湾省屏东县琉球乡籍渔船“广大兴28号”在巴士海峡内作业遭到菲律宾海岸防卫队以机枪扫射,造成船员中弹身亡。法医研判,菲律宾公务船使用的是高射速、火力强大的枪械,推测可能是步枪或机关枪。
地震事件
2008年6月1日,在巴士海峡(北纬20.1°,东经121.3°)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参考资料
巴士海峡.中国百科全书.2023-07-29
辞海网络版.辞海网络版.2023-07-29
What' s the etymology of 巴士海峡?.中国堆栈交换网站.2023-08-07
南海海盆演变与深部海流.中国知网.2023-06-03
[科普中国]-巴士海峡.科普中国网.2023-07-30
南海舰队遭外军舰机跟踪 巴士海峡成军事夺控要冲.山东24小时.2023-07-30
渔船遭军舰开枪追赶1小时.央视网.2023-07-30
2008年06月01日09时57分,在巴士海峡发生了M 6.3级地震,震中纬度20.1,经度121.3。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1970-01-01 08:00 浏览量:4289 打印本页.重庆市地震局.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