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芦苇

芦苇

芦苇(食虫类芦苇属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为多年生禾本科(Poaceae)芦苇属(Phragmites)植物,又名苇、葭、芦竹、蒲苇、苇子草等。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原产于阿富汗、阿根廷刚果埃塞俄比亚等地,后被多米尼加共和国新西兰波多黎各等地引种栽培,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芦苇生长在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包括湖泊、浅水洼地、河流沟渠沿岸等地。芦苇喜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湿润和盐碱,其既耐高温也耐低温,其群落的土壤类型有淤泥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泥炭土和滨海盐土等。

芦苇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 (8)米,具20多节,节下被腊粉。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两侧缘毛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复总状花序大型,分枝多数,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含4花。颖果长约1.5毫米。

芦苇群落四季皆能构成景色,中国各地都有芦苇湿地旅游景点,如河北白洋淀景区、河南三门峡市鼎湖湾风景区等。芦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嫩茎可凉拌,也可炒食。根可制成饮料和药膳。并且其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或作编席织帘及建棚材料,还可作真菌的培养料。此外,芦苇嫩茎、叶被家畜喜食,可作为放牧地,或作干草剂和青贮饲料。据中国药用典籍《中华本草》记载,芦苇根、茎、叶、花、竹、笋均可作药材使用。

芦苇群落可作为天然的护堤,促淤防蚀,也可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和土壤状况,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此外,中国保定市白洋淀居民还用芦苇的各个部分制成芦苇画,并于2009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芦苇画已经成为白洋淀著名的旅游商品品牌。

植物历史

名称辨析

根据芦苇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中国古代多将其称为芦、苇、葭等。中原地区东汉时期文书《说文解字·州部》中也表明了"葭"指初生芦苇即芦芽、芦笋,"芦"指未开花芦苇,“苇"指成年结实的芦苇。中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郭璞注尔雅云︰葭即芦也。苇即芦之成者”。据中国现代研究《芦、荻考辨》考证,“荻"共有别称10余,有、莱、崔、藿、崔、玷、痰、雕、雅、乌菌、马尾等,而葭、芦、苇即今日的芦苇。

分布历史

1972年,德国植物学家Gorenflot认为芦苇可能起源于东亚或中亚,后遍布北美、欧洲亚洲等地,据说是由早期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时代的人们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带到北美。1999年,英国植物学家Randolph认为芦苇是北美湿地植物群落数千年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已经成为一个优势种。1999年,美国考古学家Kristin Saltonstal通过化石证明芦苇在美国西南部至少存在4万年,古生态学调查也显示芦苇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沿岸也已数千年。1996年,美国考古学家Mack通过研究发现芦苇近200年本来只存在于加拿大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沿岸湿地,但近年芦苇已由密集型局部分布扩增为广泛分布。到20世纪60年代,除了南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地区外,芦苇几乎遍布美国的各个州。

本草考证

芦苇作为中药材始载于中国汉代医书《名医别录》,书中将其列为下品。唐朝医书《新修本草》记载芦苇“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中原地区宋代医书《本草图经》中记载“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叶而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上述记载所描述的文字与附图,均与现代植物分类学上的芦苇相符。

形态特征

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 (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 (40)厘米,节下被腊粉。

芦苇的叶鞘下半部者比上部短,长于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纤毛,两面缘毛长3-5毫米,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呈丝状。

复总状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长2-4毫米,无毛;小穗长约12毫米,含4花;颖具3脉,第一颖长4毫米;第二颖长约7毫米;第一不孕外雄性,长约12毫米,第二外稃长11毫米,具3脉,顶端长渐尖,基盘延长,两侧密生等长于外稃的丝状柔毛,与无毛的小穗轴相连接处具明显关节,成熟后易自关节上脱落;内稃长约3毫米,两脊粗糙;雄蕊3,花药长1.5-2毫米,黄色。

颖果长约1.5毫米。

物种分布

芦苇是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原产于阿富汗、阿根廷刚果埃塞俄比亚等地,后被多米尼加共和国新西兰波多黎各等地引种栽培,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芦苇除森林生境外,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生长在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包括湖泊、浅水洼地、河流沟渠沿岸、滨海滩涂和河口等地,在干旱沙丘、滨海湿地、内陆的淡水湿地、咸水湿地中也能生长。

芦苇群落主要以芦苇为建群种构成单一植物群落,也可与其他植物构成多层片多优势种群落,其在湖边静水地段常伴有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水蓼(Persicaria hydropiper)等,边缘浅水处有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subsp. leucopetala)、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等,深水处有两栖蓼(Persicaria amphibia)、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等。

生长习性

芦苇喜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湿润和盐碱,适宜生长在水深30厘米左右,且流速较慢的地段,且随着水的深度减少,植株变矮。芦苇在常年积水地段生长较好,季节性积水地段植株较矮,而且群落的伴生植物也有差异。芦苇耐碱不耐酸,其生长地的水pH值一般为6-7.5,pH值8.5以上也能生存,但易造成植株长势不好、茎干细软。芦苇适应性强,既耐高温也耐低温,在赤道附近高温地区可正常生长,在温度低至-31℃的环境中其种子发芽率依然高达85%以上,在极端温度40℃地区仍可多年生。芦苇群落的土壤类型有淤泥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泥炭土和滨海盐土等,且土壤含盐量越高,越不利于植株生长。

中国芦苇产区科划分为5个地理区域,即南方湖滨苇区、东部滨海苇区、北方沼泽苇区、西北干旱苇区和西南山原苇区。各片区芦苇的生长特征不尽一致。青海柴达木地区芦苇的生长期为4月初-9月底,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芦苇在4月开始萌动,7月扬花,8月中旬结籽成熟。白洋淀芦苇的生长期在3月-10月,旺盛生长期为6-8月。相较于中国北方地区,南方亚热带地区的芦苇在3月初就开始抽条展叶,香港米埔湿地则更早。

繁殖

芦苇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也可通过风媒传播种子繁殖。在水位差异非常显著或未曾有芦苇生长的湿地中,芦苇可通过种子繁殖,首先在水位较低的区域定居,但由于种子的发芽率非常低,因此通过种子繁殖和扩散进入新生境的机率较小,绝大多数芦苇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芦苇的地下根状茎的扩张能力和横走能力较强,对水位波动的适应性较好。芦苇定居后,先是在湿地边缘扩张,一旦种群稳定,便迅速繁殖扩张。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繁殖

利用芦苇的种子,在适宜的季节进行育苗和移栽。将上一年采取的芦苇穗晒干,切碎,在5月上中旬,气温达到10℃时播种。播种前深翻地块,整地作床,施肥,灌水泡田后排干,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后均匀播种。

根状茎繁殖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田间挖取芦苇根状茎,截留后栽植,苗高达30厘米以上时,可浅浇,并根据芦苇需水规律和生长速度,逐步加深水层,最深不超过50厘米。施肥,肥料品种主要是氮肥。

养护管理

室内栽植芦苇时需保持空气畅通,确保植株水分充足。室外栽培覆土为上一年度清淤后的原位土,当芦苇出苗后,在7-8月出现分蘖后即可大田移栽。芦苇灌溉原则为“春浅、夏深、秋落干”,发芽和生长时灌浅水,生长旺盛期灌深水,生殖生长期需要将水量降低,进行土壤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其成熟和秋芽发育。在芦苇进入生长旺盛期时进行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对于盐碱地和草害较多的土壤应首先降低土壤含盐量和防除草害,避免肥料损失。

病虫害防治

芦苇虫害主要为蚜虫,可用氧化乐果溶液喷杀。采取点片防治和重点防治的原则,避免大面积防治造成人员和药物的浪费。

芦苇的草害主要有达氏蒲草、狭叶蒲草、苔草等,可用生物防除和化学防除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同时对草害发生情况要进行调查,对重点发生地块要进行点片防治,在农药喷洒时要注意防治对周围植物和芦苇产生药害

处理方式

芦苇的处理方式包含收割、火烧、自然保留。收割和自然保留会直接影响到芦苇的生长,收割会影响土壤的酶活性,从而影响芦苇生长。火烧会影响土壤温度,从而来影响芦苇生长发育,芦苇采收前可进行适当的火烧处理,有利于促进来年芦苇的生长。不提倡自然保留,因为这样既会造成芦苇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火灾隐患。

用途

园艺观赏

芦苇群落四季皆能构成景色,春夏季节芦苇为绿色草丛,秋季芦苇抽穗开花,复总状花序顶生,小穗上长出细丝状的白色柔毛絮,冬季芦苇花变白,花絮随风翻飞,颇具观赏效果。中国各地都有芦苇湿地旅游景点,如河北白洋淀景区、河南三门峡市鼎湖湾风景区、江苏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江苏大纵湖芦苇迷宫旅游区等。

食用营养

芦苇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磷、钾、钙、镁等营养成分,其嫩茎可凉拌,也可炒食。芦根可制成饮料和药膳,煎汤代茶饮服,夏季可以清暑热,解口渴,秋天用以润燥。芦根汤液带有甜味而滋润,可放茶叶同泡,当作饮料。

工业原料

芦苇的茎纤维含量高达49%-51% ,其茎秆是重要的造纸原料,还可作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可用于制作编席织帘等,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芦苇还可作为香菇(Lentinus edode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天然野生灵芝(Ganoderma lucidum)、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等真菌的培养料。

畜牧饲养

芦苇富含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其嫩茎、叶被马、牛、狗等家畜喜食。芦苇可作为放牧地,也可割草地或放牧与割草兼用。除放牧利用外,作干草剂利用的也很普遍,每年可割2-3次,还作为青贮饲料利用。

医学药用

据中国药用典籍《中华本草》记载,芦苇根、茎、叶、花、竹箨、笋均可入药。芦苇根部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的作用,可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等病,也可解生气鱼毒。芦茎具有清肺解毒、止咳排脓的作用,可治疗肺吐脓、肺热咳嗽等疾病。芦叶具有清热辟秽、止血解毒的作用,可治疗霍乱吐泻、吐血、肺痈等疾病。芦花具有止泻、止血、解毒的作用,可治疗吐泻、血崩、外伤出血、鱼蟹中毒等疾病。芦苇竹箨具有生肌敛疮、止血的功效,可治疗金疮、吐血。石刁柏具有清热生津、利水通淋的作用,可治疗热病、口渴心烦、肺痈、肺痿小便不利等病。

生态

水土保持

芦苇群落可作为天然的护堤,与茭草组成优势生态群落,以起到促淤防蚀的功能,其原理是削减波浪能量,减缓流速,促使水中的泥沙颗粒沉降下来,从而促进海岸淤涨,降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刷风险。

净化水体

芦苇还有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的作用,广泛用于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其对水分和盐分的适应度很宽。芦苇对于湿地起到了大量富积、滋育低等植物、浮游生物和软体动物门的作用,可通过完善的食物链,促进湿地生物圈的稳定。湿地芦苇对防止土壤沙化、减少地面蒸发、降低风速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芦苇能从污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加以利用,并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

土壤改良

在芦苇湿地进行浅耕松土,可起到改善土壤状况、切断芦苇根状茎的作用。芦苇生长在水中,具有从水土中吸附盐碱的功能,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的结构。芦苇还能为珍稀水禽提供栖息地,是湿地鸟类和其他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主要种群

芦苇在中国的分布范围较广,产生了多种变异现象,主要变异种群如下。

相关研究

湿地改良研究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生长期的芦苇均可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其中抽穗期和腐烂期较高。芦苇从发芽期到腐烂期,表层土壤粉粒含量逐渐增加,由发芽期的61.66%增加到腐烂期的68.12%。芦苇湿地表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随着芦苇的生长发育逐渐降低,底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则随着芦苇的生长逐渐升高,这表明芦苇可起到湿地土壤修复的作用。

营养成分分析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芦苇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丰富,配比合理。其蛋白质含量为15.67克/100克,含有17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扎龙湿地芦苇为优质的高蛋白质、低脂肪植物来源,重金属、汞、铅和镉等含量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同时不存在农药残留,具备食品安全性。

延伸文化

营造氛围

中国古代将芦苇看作是荒原上的野草,中国明代章潢文人在《议垦田》就引用芦苇来形容在繁华过后却成荒原的凄凉景象。同时芦苇群的色彩、声音又会烘托出萧瑟之感,芦苇在夏季是碧绿清脆,有“芦滩湖荡”之景,但秋季是枯黄的状态,正如中国春秋时期诗歌《诗经》所描述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外,中国古文中也经常用“萧萧"来形容秋风吹拂广袤芦苇荡的声音。

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芦苇通常代表劳苦卑微、漂泊流离、安贫乐道,中国宋代诗人张未有一篇《芦藩赋》,讲述了作者被贬之后住在用芦苇制成篱的陋室之中,体现其自身安贫乐道的品格。芦苇还具有隐逸漂泊的内涵,在中国春秋时期诗歌《诗经》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就展现了游子思乡而不得归,想要乘芦苇跨过黄河的急切期盼。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出了“一苇杭""一苇通津”“渡苇”等说法。同时中国古代主要交通方式有水路,郊外滨水之处又常常出现芦苇,因此其又逐渐和离别漂泊产生关联。故有折苇送行的习俗,来表达对离别者的依依不舍和早日归来的期盼。

相关产业

据《岳阳日报》报道,2019年下半年,中国湖南君山区芦苇总场与河南仙鹤纸厂、宜昌市发电厂签订了6万亩芦苇的收购合同,解决芦苇不收购污染江水的困扰,成为湘鄂两省沿长江洞庭湖一带近百家芦苇场中的第一家。截止2020年3月,君山区芦苇总场收割、粉碎、运输芦苇面积达2万多亩。

中国保定市白洋淀以大面积的芦苇荡而闻名,当地居民不仅用芦苇编制苇席、制作苇箔、造纸,还用芦苇的各个部分作画。白洋淀芦苇画风格高雅、造型别致,有独特的层叠悬浮技术,立体真实感强。2009年,中国安新县芦苇画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非遗传承人杨丙军的芦苇画作品《古莲花池》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并被大型画集《天工开物》收录。2010年,白洋淀芦苇画参加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杨丙军的芦苇画作品《池塘月色》作为中国河北省政府礼品赠与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运营团队并被收藏。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芦苇画已经成为白洋淀著名的旅游商品品牌。

参考资料

芦苇.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6-11

..2023-06-11

..2023-08-3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君山区芦苇总场紧锣密鼓收割运送芦苇.今日头条.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