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是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方投降代表与中方受降代表于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就投降具体事宜具体确认的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蒋介石通知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让其令日本投降代表于21日到达芷江,并规定了日本投降代表的人数、须带表册、联络呼号等事项。8月21日至23日,中日双方在湖南省芷江县举行了中国战区对日军的受降典礼。参加典礼的有中方受降代表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中国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中将等;美国军队代表柏德诺准将;日方投降代表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中校参谋桥岛芳雄、少校参谋前川国雄,翻译木村辰男等人。

受降典礼开始后,中美双方受降代表验明日方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的身份证明,在中方代表肖毅肃命令下,今井武夫交出了日本陆海空军在中国侵华战区的兵力分布概要图,随后在中字第一号备忘录上签字。这份备忘录对于接受日本投降的中方军事长官的受降地区,作了具体规定。萧毅肃令今井武夫转告冈村宁次,中方将派冷欣南京市设立指挥所,以便让日军投降事项顺利进行,同时确定了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的受降事宜。芷江受降结束后,中国战区受降签字典礼于9月9日在南京举行。

芷江受降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侮首次取得全面胜利;它拉开了中国战区受降的序幕,“芷江受降”后,中国战区先后在16个地区举行了受降仪式。为纪念芷江受降,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设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纪念坊

事件背景

日本投降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约瑟夫·斯大林哈里·S·杜鲁门温斯顿·丘吉尔德国的波茨坦召开会议,会后,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布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军无条件投降。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市长崎市分别投掷了一颗原子弹。随后,苏联对日宣战。在盟军的打击下,日本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全国广播了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同日上午,蒋介石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致电南京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令其“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派代表到浙江玉山受降。后因玉山机场跑道被雨水损坏,不能使用,受降地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

地理因素

中国战区受降地点之所以改为湖南芷江,有以下原因:芷江为湘西会战日军战败之地,而湘西会战是中国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以来在中国内地打的规模较大的一次硬仗,也是一次胜利的会战,把受降地点改为芷江,可以在心理上对日本降使产生一定的压力;芷江素有“黔楚咽喉”之称,战略位置突出,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驻有20万左右的国民党军队以及6000多名的美国飞虎队队员,军事力量强大,可以威慑日本;芷江机场为远东第二大机场,又是大后方联系抗战前线的纽带,区位交通条件较好,便于受降要员及投降代表进出。

参与人员

中方受降代表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中将、翻译官王武,高级将领杜聿明、、廖耀湘等人。

美军代表

美国驻中国战区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准将。

日方投降代表

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中校参谋桥岛芳雄、少校参谋前川国雄、翻译木村辰男等人。

事件过程

受降筹备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通知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让其令日本投降代表于21日到达芷江,并规定了日本投降代表的人数、须带表册、联络呼号等事项。同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冷欣中将带领受降相关人员,由重庆市飞往芷江侗族自治县进行受降准备工作。到达芷江后,他召开了军政机关负责人会议,成立了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安排了受降所需要的人员分工、场地布置、交通运输、安全维护等工作。19日晚,蒋介石在重庆召集行政院顾问团及中央各部代表开会,讨论和宣示芷江受降有关事宜,确定受降代表团人员。同时,军委会决定在芷江设立陆军前进总指挥部。20日下午,何应钦率领中国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萧毅肃、政治部主任李惟果、参谋处长刘濂一、陆军大学研究部主任徐祖诒等30余人,乘飞机前往湖南芷江。

人员抵达

8月20日下午5点,何应钦等人乘坐的飞机在怀化芷江机场着陆,随后乘车前往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部前进指挥所。不久,在华美军作战训练司令部和昆明陆军总部后勤司令部的3架巨型飞机也抵达芷江机场。此外,中国战区各地区受降主官和60余名中外记者先后抵达芷江侗族自治县。当日晚上,何应钦在军政要员会上宣布在芷江成立陆军前进总部,处理受降的相关事宜,其中包括准备接待日本侵华部队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代表以及在次日举行的受降仪式中,考虑军衔对等原则,派萧毅肃参谋长主持,陈应庄少将、中国陆军总部参谋陈昭凯上校改佩少校军衔,负责对日军投降专使的警戒和接待工作。21日上午,今井武夫等人乘坐的降机降落怀化芷江机场,在接受中方工作人员和宪兵的检查后,他们乘坐插有白旗的吉普车离开机场,前往住所。

受降过程

8月21日下午2点30分,中国战区日军受降典礼正式举行。受降典礼会场布置在一栋美国军队营房里,会场上方是中国受降代表席,代表席中间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中将,右边为副参谋长冷欣中将,左边为美国驻中国战区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准将;下方是日本投降代表席,代表席中间是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右边是桥岛芳雄中佐,左边是前川国雄少佐,右侧是木村辰男中佐;汤恩伯张发奎、卢汉、王耀武杜聿明廖耀湘、郑洞国等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列席了会议。

3点40分,今井武夫等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受降主官应允后,到达会议厅。中美受降代表首先验明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的身份证明。随后,肖毅肃令今井武夫交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所有日本陆、海、空军的战斗序列,兵力布置及指挥系统表册。但今井武夫表示,只带了日军在中国战区的兵力部署图,并无表册,且该图上并没有中国台湾和越南的兵力部署情况,理由是驻扎在这两个区域的日军不属冈村宁次管辖。但中国方面的日语译员立刻指出,日方翻译没有将今井武夫的另外两句话译出,即“东北地区、越南和台湾的大概情形是可以知道的”。之后,今井武夫交出驻华兵力配备图,肖毅肃也将中字第一号备忘录交给今井武夫,并令其签具收据,负责转致冈村宁次。这份备忘录,对于接受日本投降的中方军事长官的受降地区,作了具体规定。今井武夫在签字前,要求询问几个问题,但被萧毅肃拒绝。之后,今井武夫在备忘录上签字。萧毅肃令今井武夫转告冈村宁次,中方将派冷欣到南京设立指挥所,以便让日军投降事项顺利进行;中方将在最短时间里空运部队到南京、上海市北平市等地,希望日方配合做好准备。受降会谈由此结束。

22日,何应钦指派多名中美专家前往今井武夫的住所,就受降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询问今井武夫等人,其中,陆军军官询问了投降缴械的技术问题,空军军官询问了日本航空机的接收办法等。22日和23日,何应钦先后派人将中字第2至第4号备忘录送给今井武夫转交冈村宁次。23日,何应钦告知今井武夫,日本投降正式签字地点定于南京,且中方已决定在26日至30日空运部队至南京,并让其转告冈村宁次。当天下午,今井武夫一行人返回南京。

事件后续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中国陆军总部举行,日方投降代表冈村宁次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南京签字典礼结束后,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101处的受降行动随之展开,到1946年2月底,中国各受降区共受理日本投降官兵128余万人、伪军近95万人,侵华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到1946年夏,近214万日俘日侨全部被遣送回日本

事件影响

芷江受降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侮首次取得全面胜利;它拉开了中国战区受降的序幕,“芷江受降”后,中国战区先后在16个地区举行了受降仪式。

相关评价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认为:“芷江受降成为日本向中国战败投降开端的历史标志,是中国人近代以来洗刷百年屈辱、开始扬眉吐气的时刻,从此中国战区拉开128万日军分16个战区投降的序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认为:芷江受降是“自甲午海战以来,日本以失败者和投降者的身份,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向一个国家无条件投降”,也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首次以战胜国姿态接受战败国的投降。”

新华网认为,芷江受降“是亚洲,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胜利的标志点。”

相关争议

关于中国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接受日本投降之事,有“芷江受降”与“芷江洽降”之说,且混用已久。关于二说之分歧,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罗玉明在《芷江受降简论》一文中认为,称“芷江受降”或“芷江洽降”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讲的,从日本侵略者的角度而言是“洽降”,从中国方面的立场而言,是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称“受降”更妥。杨必军在《关于“芷江受降”与“芷江洽降”比较研究》一文中也认为,“芷江受降”与“芷江洽降”是中日双方不同立场的主体概念,中国是接受日本投降,即受降,日本是来投降,是洽降。戚厚杰、卢彦名在《中国战区受降地究竟在何处——芷江洽降与受降之辨析》中则认为,“芷江受降”之说“与史实相悖”,不能叫做芷江受降,作者对“洽降”一词的解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来之不易,受降应有章法,“为了定规矩、制章法,投降与受降的双方就要相约见面会谈,以进行商谈、协调,达成规则,建立联络渠道,这就是洽降。”但谢志贤在《芷江受降与“洽降”辨析——论芷江受降非“洽降”》一文中驳斥了戚厚杰、卢彦名之说,认为,在中文词汇中无“洽降”一词,在日方当事者的回忆录里也无“洽降”一说,因此,将“芷江受降”说成“芷江洽降”不妥。

后世纪念

芷江受降纪念坊

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村,于1947年8月30日建成。纪念坊为四柱三拱门,坊高11.5米,宽12.7米,上砌砖柱,水泥表面,刻着中国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词题额。所有题词、题额加坊座台阶组成“血”字形状,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中国3500万军民的鲜血换来。纪念坊曾于1985年和2010年两次修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即芷江受降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村,于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依托“芷江受降”旧址而建。纪念馆为两层楼午门式建筑,具有“金字塔式纪念性、牌楼式民族性、屋顶地方性”的造型特点,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的专题性纪念馆。近几年来,纪念馆共从海内外征集到5000多件珍贵文物与资料,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135件,纪念馆内的主题展览《胜利的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史实陈列》,展出珍贵历史图片资料1678幅、文献实物273件,抗战影视放映厅循环播放《日本投降原始视频》。

相关影视

2015年凤凰卫视出品的纪录片《凤凰大视野:大受降——抗战胜利受降纪实》讲述了芷江受降的过程。

参考资料

芷江:一座见证抗战受降的胜利之城.人民网.2023-06-14

烽火八年起卢沟 受降一日耀芷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6-20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入藏31件二战文物 日军侵华再添新证.中国新闻网.2023-10-08

芷江受降.人民网.2023-10-08

抗战第一受降地芷江:当年远东第二大机场.人民网.2023-10-08

日落芷江——日军中国战场芷江受降记(上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10-08

抗战•民族记忆⑫正义的胜利:一纸降书落芷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3-06-15

日落芷江:近代中国首次以战胜国姿态受降.新华网.2024-02-03

凤凰大视野:大受降——抗战胜利受降纪实 (2015).豆瓣电影.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