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秧鸡

秧鸡

秧鸡科(Rallidae)是涉禽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有34属144种,简单可以分为三大类,秧鸡类、田鸡或苦恶鸟类、骨顶鸡类。大部分秧鸡体型短小紧凑,喙通常颜色鲜艳,羽毛是暗沉的,有棕色、栗色、黑色和灰色,头小而颈长,身体稍侧扁,翅短而圆,腿结实,具三前趾,一后趾,体长10-60厘米,体重20克-3.2千克

秧鸡遍布世界各地,如欧洲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以及诸多海上岛屿和群岛。大多数秧鸡类飞行能力较差,善于在草丛中狂奔,有些种类却又能长途迁徙,还有32种完全不会飞。秧鸡科的成员都会游泳,有些种类能够爬树,它们的食物很广泛,包括植物性食物、昆虫、小鱼、鸟及卵、腐肉、人工食物等等。秧鸡一般是单配制,繁殖期大概5个月到7个月,每年育雏一到两次,窝卵数通常为5-10枚,孵化期为两到三周,早成雏两到三天就可以离巢。

截止至2023年7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秧鸡面临威胁,2016年萨摩亚黑水鸡新喀里多尼亚秧鸡、Pareudiastes silvestris、2019年关岛秧鸡、2020年白翅侏秧鸡这5个物种相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2021年,花田鸡长脚秧鸡棕背田鸡姬田鸡、斑胁田鸡、紫水鸡这6个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类

世界分类

中国分类

体貌特征

秧鸡(Rallidae)是鹤形目中的大群,有34属144种,国际鸟盟一共列入了168种,但其中24种已经灭绝,简单可以分为三大类,秧鸡类、黑斑侧褶蛙或水鸡类、骨顶鸡类,体长10-60厘米,体重20克-3.2千克

秧鸡科的典型特征是体型短小紧凑,身体稍侧扁,翅短而圆,并稍凹,头小而颈长;大部分喙偏长,略下弯,便于觅食,但也有小部分喙短,还有一些大而结实的喙,能从地里挖出根状茎,或撕下植被,腿结实,肌肉发达,善奔跑,具三前趾,一后趾,走路时后趾做支撑,头和尾经常上下左右摆动。

大部分秧鸡的喙通常颜色鲜艳,羽毛是暗沉的,有棕色、栗色、黑色和灰色,但也有一些羽毛颜色鲜艳的,有紫色、蓝色或者绿色。一些秧鸡有条纹的侧腹,幼鸟通常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绒毛。

分布栖息

分布

世界分布

秧鸡遍布世界各地,如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以及诸多海上岛屿和群岛。

中国分布

在中国,秧鸡分布于东北全境,华北、华东、华南、新疆、云南省和台湾等地也有分布。

栖息环境

秧鸡的栖息环境一般是潮湿的森林、丛林、草地、沼泽地及水稻田,相对未特化的身体结构使它们能够遍布世界各地,在多种栖息地生活,包括条件恶劣的草地和耕地。当然,苦恶鸟类和黑斜线侧褶蛙类的栖息地还是以水生环境为主,一些居于森林的种类会栖息在树上,极少部分种类会使用群体栖息巢,相互梳羽,集体晒“日光浴”。

习性

行为特点

秧鸡科的绝大部分种类害怕人,见人迅速飞逃,飞行能力较差,基本上是紧贴地面低空飞行,行动轻快敏捷,能在沼泽地、灌木丛及茂密的草丛中狂奔,有些种类却又能长途迁徙,还有32种完全不会飞;会游泳,但只有骨顶类才是真正的水栖类,趾大,长有相当大的瓣,能够自由游泳和潜水;有些种类能够爬树,腿、脚和喙的颜色都很鲜艳。大部分的秧鸡都善于鸣叫,叫声不一,在黎明和傍晚时最活跃。

觅食行为

秧鸡科是机会主义进食者,它们的食物很广泛,包括植物性食物比如嫩枝、根、种子、浆果、果实等;动物性食物有昆虫、小鱼、鸟及卵、腐肉等等;人工食物如饼干、面包、巧克力等等。也吃各种昆虫及其美国白灯蛾、蜘蛛、倍足纲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小鱼以及益鸟及其卵和早成雏。大部分种类嗅觉灵敏,喙偏长,略下弯,这让它们非常方便在泥土里或者水中寻找食物、咬断蝗虫、敲破蛋壳等;但也有一小部分喙短,不能够伸到泥土里觅食,所以会更依赖在地面上寻找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性食物等等;还有一些几乎是素食主义者。

节律习性

秧鸡科分布在热带的种类一般是留鸟,有的种类有扩散和局部迁移的行为,大风可造成远距离扩散。而在全北区的种类多进行迁徙,繁殖在北方,飞到非洲、印度、南美等地越冬。但秧鸡科的迁徙鲜为人知,因为它们常常在夜间和低空飞行,而且容易被灯光吸引,在迁移时可能会撞击建筑物、塔楼、围栏、电线。即使是不会飞的物种也可能移动很远的距离(例如新西兰的Weka、巨水鸡),一些生活在非洲的秧鸡,例如非洲秧鸡、纹胸侏秧鸡的种类,与草原栖息地相关,必须根据天气或季节而移动。

繁殖

求偶

秧鸡科大部分在一岁时性成熟,少部分性成熟的时间不一定,有些4个月、有些9个月就性成熟了。有很多物种的求偶和结偶行为鲜为人知,但有一些物种的求偶和结偶行为(例如骨顶鸡属、水鸡属、田鸡属、秧鸡属),人们是可以观察到的,它们一般会炫耀斑纹鲜艳的胁羽或者尾下覆羽,求偶喂食比较常见,还有一些种类,他们的追逐式求偶富有攻击性,但最后常常演变为交配。

交配

因为雏鸟生下要亲鸟照顾,所以,大部分的秧鸡类是单配制,但多配制也很常见,有些是一雌多雄制,如斑纹田鸡,它们的两性体羽不同,雄鸟为浅褐色,雌鸟为淡灰色,一般是雌鸟建立繁殖领域,然后与多只雄鸟交配,再由雄鸟单独孵卵,绿水鸡也是一雌多雄制,一般与两只雄鸟建立长期的配偶关系,再由三方共同来抚育后代;有的则是一雄多雌制,例如长脚秧鸡、非洲秧鸡、北美花田鸡,雏鸟由雌鸟单独孵卵。

营巢

秧鸡在繁殖期会维护自己的领域,单独营巢,一些种类会协作育雏,巢一般营于茂密植被中,通常在水边,多呈杯形,巢材为各种可以获得的植被,衬里完好。有些倾向于水栖的种类(例如角骨顶)会构筑大的营巢平台。

孵化

除了极少数特别的,一般的秧鸡每年育雏一到两次,窝卵数通常为5-10枚,孵化期为两到三周,孵化工作既可以从第一枚卵产生就开始,也可以待一窝卵全部产下后开始,一般双亲共同担负孵卵任务,雄鸟负责白天,雌鸟负责夜间。

育雏

雏鸟孵化后,很快就有活动能力,两到三天就可以离巢,但还是会依赖于亲鸟照顾,直到孵化后四到八周,飞羽长成,当一窝雏鸟被孵化出来之后,动物天性会让他们习惯于食物争夺,一些种类的亲鸟则会粗暴地教训,以保证一窝雏鸟存活的数量。

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到2023年7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秧鸡面临威胁,之前,国际鸟盟列入的秧鸡科种群有168种,已经有24个种类已经灭绝,绝大多数是不会飞的。

致危因素

早期秧鸡科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人们的捕猎,猫、鼠、猪等动物的猎食;而现在的原因就更多了:由于大量伐木而造成的,秧鸡科栖息的森林大片丧失;由于过度放牧而造成的,茂密的草地大片丧失;由于农业技术的变更,湿地栖息地不断缩减。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近些年来,人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让秧鸡群更好地生活下去,比如保留剩余的沼泽地(特别是在东欧);保留少量的未耕领域,推迟收割,或从耕田的中心往外收割,使秧鸡科可以逃避收割机;实施人工繁殖工程等等。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20

白翅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黑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淡胁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Gymnocrex talaudensis.IUCN.2023-07-10

南秧鸡.IUCN.2023-07-10

马岛苦恶鸟.IUCN.2023-07-10

胡宁南美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Hypotaenidia okinawae.IUCN.2023-07-10

Hypotaenidia sylvestris.IUCN.2023-07-1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_中国林业网.2023-06-20

Coots, Moorhens, Crakes, Rails and Swamphens.oiseaux-birds.2023-06-21

秧鸡科.中国鸟类.2024-08-03

秧鸡科种类大全.国际鸟盟.2023-06-21

萨摩亚水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新喀里多尼亚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Pareudiastes silvestris.世界自然保护组织.2023-06-21

关岛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白点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黄斑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红胸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栗头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纹胸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栗尾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细嘴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噪大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灰喉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马岛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石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白纹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黑翅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麦氏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红颈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安达曼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红腿斑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白喉斑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花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北美花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达尔文花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眼斑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栗头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红顶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棕肋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锈胁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红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白喉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灰胸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加岛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红白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棕脸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黄胸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点翅田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荒岛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红树林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阿芝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里氏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王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长嘴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弗吉尼亚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波哥大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火地岛秧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1

Rallus aquaticus.IUCN.2023-07-03

生物分类树.物种2000.2023-06-20

红脚苦恶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3-06-20

秧鸡科.湿地之友网.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