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出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村,1783年被送到牛津镇上的学校读书,学校迁往南安普敦市不久后,她又因伤寒病爆发被送回斯蒂文顿。1785年被送往修道院学校读书。她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

奥斯汀虽然未曾进过正规学校系统学习,但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了她充分的文学熏陶,使得其文笔自小就得到了充分的磨练。她十几岁就开始写作,尽显语言天赋。20余岁,她就完成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的初稿。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移居巴斯。大概5年后,父亲离世。次年,奥斯汀便和母亲、姐姐搬迁到南安普顿足球俱乐部,1809年又搬至查顿。1811年,小说《理智与情感》出版。1813年,小说《傲慢与偏见》出版,简奥斯汀的小说逐渐为大众所赞誉,1815年年底《爱玛》出版后,人们开始欣赏奥斯汀的现实主义小说。次年,奥斯汀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同年5月,她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1817年7月18日,奥斯汀在姐姐的怀抱中离世,被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享年41岁,代表作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奥斯汀的作品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她多次探索女性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行文摆脱18世纪的传统,更加接近现代的生活轨迹。她的小说通过艺术形式和现实生活,探索了人类的情感、社会规范和人类崇高的精神,是英国摄政王时期最为敏锐的观察者。自20世纪初起,奥斯汀被“简迷”称为“圣简”,他们收藏她的手稿、信件、初版书,并重修她的故居。1923年,她的小说也上升到“严肃文学”阶段。1995年,有关她的电视剧引发了新一轮“奥斯汀狂热”。2017年,她的头像被印在新版10英镑银行券上。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1775年12月16日,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斯蒂文顿地区,父亲在坦布里奇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进入牛津圣约翰学院学习,随后又获得了学院的研究员职位,外祖父为牧师,母亲的伯父任牛津贝利奥尔学院院长,哥哥获人文硕士学位。她从小就在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所以即使一生中并未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但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联系、相互间的支持都为她的作品创作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其侄子在回忆录中写道,简·奥斯汀自小由村里的一户乳母照看长大,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充分的教育,到十六岁时,她已创作出数量可观的作品,尽管文风稚嫩,多数故作荒诞,但仍然显示出少年时期独特的洞察力。

早期

在简早期习作时期与创作面世的作品时期之间,还存在着一段过渡期。期间,她创作的大多是滑稽的谐谑剧,情节荒谬,感情夸张,多用当时风行的传奇小说的笔法。

在这段时间里简·奥斯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苏珊夫人》。

在斯蒂文顿,简奥斯汀写出了她较为著名的几部作品。1796年,从她与姐姐卡桑德拉的书信来往中可知,奥斯汀正在和住在阿什的勒弗罗伊先生的侄子汤姆·勒弗罗伊交往。而后,由于结识时间太短,汤姆离开得太快,她与汤姆·勒弗罗依的罗曼史告一段落。1796年10月,她开始创作《傲慢与偏见》——最初书名为《第一印象》,大约于十个月后,亦即1797年8月完成。《傲慢与偏见》也许不是最早动笔的,却是简·奥斯汀第一部完成的作品。

1797年11月,她在习作《埃莉诺与玛丽安》的基础上改写创作《理智与情感》。早在1798年,简·奥斯汀便已开始动笔创作《苏珊》,亦即后来的《诺桑觉寺》。

中期

1800年12月,奥斯汀的父亲乔治·奥斯汀决定退休并搬到巴斯。离开斯蒂文顿寄寓巴斯的这段时间里,是简·奥斯汀的书信中最大的空白期,由于本人亲笔书信的缺失,以至于后人了解她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大多数是根据后人的描述以及他人资料中与之相关的部分,缺乏直观的事实真相。这几年中,简·奥斯汀的新的文学创作较少,其未完成的作品《沃森一家》是在巴斯居住期间写下的。

1802年12月,曼尼唐庄园的继承人哈里斯·比格威瑟向简·奥斯汀求婚;

据卡桑德拉口传,另一段有关海滨的浪漫史也发生在同期,大约在1801年至1804年间,简·奥斯汀与有意追求她的一位先生相识于海滨度假地,但分别后不久,这位先生就突然去世了。

后期

1805年1月,其父乔治·奥斯汀于巴斯去世。1806年奥斯汀母女搬到南安普敦市,1809年简·奥斯汀催促出版商出版《苏珊》未果;奥斯汀母女搬到爱德华·奥斯汀为其提供的住所查顿小屋。1811年2月,简·奥斯汀开始构思《曼斯菲尔德庄园》。10月,《理智与情感》出版上市;1813年1月,《傲慢与偏见》出版上市。7月,简·奥斯汀完成《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年1月,简·奥斯汀开始创作《爱玛》。5月,《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上市;1815年3月,简·奥斯汀完成《爱玛》。8月,简·奥斯汀开始创作《劝导》;11月被邀请至摄政王的卡尔顿宫参观;12月,《爱玛》出版上市。

1816年春天,简·奥斯汀的身体状况变差。5月被送往温彻斯顿医治,情况不见转佳。8月完成《劝导》终稿;1817年1月,简·奥斯汀开始创作《桑迪屯》,3月止笔。4月,她写下遗嘱。7月18日,简·奥斯汀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主要作品

1797年11月,简·奥斯汀的父亲给出版商卡德尔写信,恳请他能够出版女儿写的《第一印象》,但遭到回绝。1803年,《诺桑觉寺》被卖给了巴斯的一位出版商,但出版商不愿将它出版。之后她的出版诉求屡遭拒绝,1811年终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1813年《傲慢与偏见》出版后,她的作品才开始广泛为大众认可。在简·奥斯汀出版了四部作品之后,她想要收回《诺桑觉寺》的版权,让一位兄弟去与出版商谈判,最终成功买回版权。1817年简·奥斯汀去世,《诺桑觉寺》和《劝导》由其家人在1818年代为出版。

理智与情感》于1811年出版,《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初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于1814年出版,《爱玛》于1815年末出版上市;《诺桑觉寺》和《劝导》在简·奥斯汀去世后,于1818年得以出版。

书籍作品

未完成作品:《桑迪屯》《沃森一家》

未发表作品:《苏珊夫人》

创作特点

艺术特色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在英国文坛盛行。奥斯汀却另辟蹊径,在作品中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侧重于关注乡绅家庭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各有特点的四段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汽车、夏洛蒂与威尔基·柯林斯以及莉迪亚与魏肯。 四种不同的故事展现了简对于婚恋关系的多方位思考。

她继承并发展了英国18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她用现实主义的笔法,以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力来描写绅士太太们的日常对话。马文马德里克在其论文中指出:简奥斯汀是反对当时小说中女性感情泛滥的唯一作家。同时她又有着独特的女性视角,极为清醒的现实主义洞察力使得她能对某些社会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受教育机会、人们思想、意识中的男尊女卑等等。 虽然作品的深度与广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准确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现状。

在写作中,她喜好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讽刺社会中爱慕虚荣等现象以及人们的势利、自私等缺点。格调轻快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因而深受读者欢迎。在《傲慢与偏见》中,滑稽的柯林斯、为了吸引绅士注意而放声歌唱的玛丽小姐都具有较强的喜剧色彩,以反讽手法幽默地展现了她对于婚姻关系的思考。

作品主题

探索婚恋关系

奥斯汀一生都居住在乡村小镇,生活圈子小,处在舒适、恬淡的生活环境中,接触的都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因而她的作品中没有重大社会矛盾。她的作品往往集中关注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致观察力、借助风趣幽默的文字,再现了她的周围世界。格调轻快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她的作品《爱玛》女主人公的视角折射出她对于女性婚恋观的态度。作品中的三位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都经历了思想上的转变,奥斯汀通过描述三位女性的婚恋生活,突出了生活环境和婚姻制度对她们婚姻观的影响,体现她对婚姻的思考:婚姻不仅仅是财富上的门当户对,还应该有心灵的碰撞与人格的平等。

关注女性本身

奥斯汀的作品是她婚恋观的现实写照:她认为婚姻不只是需要富足的物质,更是需要以爱情为保障。她认为女性在爱情中需要具备理性与判断力,就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不会在群众的想法的束缚中一味地取悦达西先生,而是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然后进行理性的判断。学者米里亚姆·阿斯卡雷利认为,奥斯汀与现代主义女权的鼻祖鼻祖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思想上有共通之处,她们同样关注女性本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并指出奥斯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没有关注社会专制如何导致女性的精神崩溃,而是选择专注于探索女性理性的能力,认为女性必须独立思考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

家族成员

人物影响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文坛处处都是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奥斯汀的出现给文坛注入了新血液,就连当时的摄政王乔治四世都为她的作品而着迷。她的作品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当时小说创作中庸俗风气的转变,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好了充分准备。

虽然出版的作品全部售罄,到19世纪中期,她的读者群依旧为自诩高雅的少数上层文人。她成名的转折点,是她侄子贾科莫·爱德华·奥斯汀-李(James Edward Austen-Leigh)写的关于她的第一部传记,詹姆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把姑母塑造成一个完美女性,这引发了第一次奥斯汀热潮。自20世纪初起,奥斯汀被“简迷”称为“圣简”,他们收藏她的手稿、信件、初版书,并重修她的故居。来自美国的游客纷纷前来寻找简·奥斯汀的足迹。

1923年,奥斯汀的小说被查普曼校勘之后再版,上升到“严肃文学”阶段,由此,众多学者开始对她的小说进行研究。1995年,BBC拍摄的6集电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奥斯汀狂热”,其编剧水平、角色选择以及剧中详细的历史细节,在英国引发了一系列的改编热潮。此后一两年内,李安导演的电影《理智与感情》、两个版本的《爱玛》、电影《劝导》等相继出现。而后,奥斯汀的小说接连被重拍,她本人的人生历程也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

人物评价

基布尔(英国文学家、评论家):“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威廉·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得到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

弗兰克·奥康纳爱尔兰作家):我认为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沃尔夫冈·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

沃尔特·司各特英国小说家、诗人):奥斯汀在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总能把规规矩矩的文章写得细腻,把平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伍尔夫(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在所有伟大作家当中,简·奥斯汀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捕捉住的。

埃德蒙·威尔逊(美国评论家):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维度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麦考莱(英国历史学家):作家当中手法最接近于莎士比亚的,无疑就要数简奥斯汀了,这位女性堪称是英国之骄傲。

梁实秋(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最为杰出的女性作家。

夏洛特·勃朗蒂(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是个完整无缺、异常敏感的淑女,又是个非常残缺不全的、冷淡无情(并非麻木不仁)的女人。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

人物纪念

博物馆

简·奥斯汀生前在查顿庄园的一间小屋写作,她去世后,她的家人继续居住在此,1845年,这间小屋被改造成了三间宿舍,供员工居住。1947年,简·奥斯汀纪念基金会筹款买下了查顿的小屋,两年后向公众开放,这座博物馆收藏了信件、初版小说以及与奥斯汀有关的各种物品。

巴斯故居

简奥斯汀在这里创作出了作品《傲慢与偏见》《劝导》和《诺桑觉寺》。这里展出了许多简奥斯汀曾使用过的物品,部分房屋内的陈设也是按当时的情形摆放的,因此还成了许多与简·奥斯汀作品有关的影视剧的外景地。

新版英镑纸币

2013年,简·奥斯汀被定为英格兰银行“G系列”10英镑背面肖像人物。2017年7月18日,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纪念日之时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正式发行以她为肖像的新版10英镑纸币。

人物轶事

简·奥斯汀的罗曼史

在20世纪后的一些家族通信中可以看出,奥斯汀家族的后一代人对于简奥斯汀的恋爱史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其中最具有争议的一段感情经历,是因为电影《成为简·奥斯汀》而得到广泛认知的那段与汤姆·勒弗罗伊的感情。他们的罗曼史在两个家族中流传久远,并在晚年得到了汤姆本人的承认。

奥斯汀于 1802 年被曼尼唐庄园主哈里斯·比格-威瑟求婚,她本来接受了求婚,第二天醒来就后悔了,又解除了婚约。曼尼唐庄园的后代一直和斯蒂文屯的奥斯汀家的后代比邻而居。

参考资料

简·奥斯汀 Jane Austen.豆瓣读书.2023-06-20

简·奥斯丁.易文网.2023-06-20

奥斯丁的走红之路-南方都市报.易文网.2023-06-20

简·奥斯汀 Jane Austen的作品(1827).豆瓣读书.2023-06-20

..2023-06-20

“剩女”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新华网.2023-06-20

简·奥斯汀 为什么终生未婚?.河北新闻网.2023-06-20

纪念奥斯汀去世200周年,印有她肖像的10英镑终于发行了.澎湃新闻 ∙ 文化课.2023-06-20

英国岁时纪|简·奥斯汀为什么不结婚.搜狐.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