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发源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以平面浮雕为主,适当保留平面留白,同时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又被称为“白木雕”。东阳市木雕构图饱满、题材丰富、层次分明,欣赏与实用功能并重,是东阳“三乡一城”文化汇总最具代表性的载体之一。东阳木雕居全国四大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广东潮汕金漆木雕)之首,被誉为“国之瑰宝”。
浙江东阳被誉为“木雕之乡”,当地生长的多种适合雕刻的木材为东阳木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东阳木雕起源于汉代,在唐朝已具备雏形,将木雕应用于建筑装饰。到南宋时期,木版刻书的流行推动了木雕的进程,此时的东阳木雕已有较高工艺水平。明代,东阳木雕主要制作建筑装饰。至清代,东阳木雕进入鼎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东阳木雕闻名全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化,开始远销西方。东阳木雕特别适宜表现戏曲故事和人物典故,它注重细节、注重古韵。东阳木雕用材树种多样,有樟木、木、楠木、柚木、银杏木等;雕刻技法多样,有平面浮雕、圆雕、半圆雕、透空雕等。
2006年,东阳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现代社会,传统木雕不再被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东阳木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走向衰弱。政府设立了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建好东阳木雕精品收藏、保管、展示和相关学术研究的窗口。东阳技术学校开设了木雕专业,培养传承人,并鼓励精品创作,扶持东阳木雕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木雕艺人们也不断创新与突破,产生了自行木雕、火烧板拼雕等新型雕刻技法,给东阳木雕带来新的活力。
历史沿革
起源
东阳木雕起源于汉代。同济大学教授周君言在《明清民居木雕精粹》的《前言》中写道:“浙江东阳的建筑木雕,宗承上古,起源于汉,盛行于明清。”民国时期被盗掘的唐贞元年间(785-804年)剑南节度使、吏部尚书冯宿墓(建于东阳冯高楼附近),以及建于820年的宰相舒元舆的祖坟(东阳玉玺院附近)中都有精雕的立体圆雕木俑,说明当时已有精雕木俑的技能。
发展
唐宋元时期
《东阳县志》记载到,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冯宿、冯定的府第冯家楼规模宏大、雕饰精美。说明唐朝已将木雕应用于建筑装饰。
1963年4月24日,东阳市县城南郊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南寺塔倒塌,出土了一尊善财童子立像和一尊观音菩萨立像,整件作品用三棱形枫木镂空而成,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东阳木雕,且两尊像的雕刻技艺已极其精湛。南宋金华市人唐仲友在1171年任职台州市知府时,曾聘用东阳木雕匠人雕印《荀子》等600多部书籍,人称“宋堑上驷”。同时,唐仲友还让匠人雕刻了一块“一贯会子”(南宋最大额纸币,面额为一贯)的票版,先后印制了2600多张,以假乱真。该私雕、伪造钱币案最终被揭发,但也佐证了当时东阳市雕刻匠人的高超技艺。
唐、宋、元三代是我国文学艺术、手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唐诗、宋词、元曲的传播需大力借助印刷业,雕版刻字为印刷业所依赖。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记载,刻版印刷有32家。宋代葛洪所著得《蟠室老人文集》就是东阳匠人刻印。元代出版了很多图文并茂的元曲本,其中不少出自东阳雕刻匠人之手。
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东阳逐渐发展为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以及建筑装饰。当时婺州书画、文学界都对雕刻木版有过记载。此时,东阳市建筑木雕已形成了装饰完整的风格,卢宅“肃雍堂”“都宪”木牌坊、郭宅“永贞堂”的东阳木雕装饰都具有代表性。朱棣迁都北京后,就召集了东阳木雕匠人进宫雕制宫灯。
清代康、雍、乾年间,东阳木雕在选材、工艺、题材、艺术风格方面已经发展成熟,画面构思注重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观察揣摩。到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东阳木雕作品风格由简朴粗犷转为繁华精细,借鉴绘画及其他艺术的长处,丰富内容、开阔构思,改进刻刀,出现了“雕花体”和“化工体”两大艺术流派,并向建筑装饰、家具雕饰、陈设、宗教用品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清代中叶,东阳市就有400多名木雕匠人被召进故宫进行建筑修缮和制作陈列品。民间的木雕嫁妆之风“十里红妆”的盛行,又促进了“朱金木雕”的流行。
转型时期
19世纪末,东阳木雕作品开始远销西方。1896年,英国人梅方伯在杭州开设了“仁艺厂”,这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之后,类似的厂家、古董店在杭州、上海与日俱增。1922年,“仁艺厂”木雕技艺比赛评选出“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宰相”黄紫金、“雕花状元”刘明火、“雕花榜眼”楼水明。当时全国的雕花匠人总数超过1300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萧条。
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府井工美大厦把东阳市作为生产基地,政府组织生产出口商品、创办技工学校培养传人、组织国际交流,1988年,东阳木雕一人足迹已遍及五大洲。20世纪末期,东阳本土木雕艺人达到20000多人,分别分布于130多家木雕厂和2000多家私企、家庭作坊,产品种类达六大类8000多种,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建筑材料主要是采用钢筋和水泥,而不是木材,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木雕产品主要是以家具,装潢等产品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木雕艺术和技术手段的结合,也使得木雕艺术走向了全新的发展道路。政府十分重视对东阳木雕的保护和发展,目前,木雕的年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六十亿元,到2019年的时候,已经有接近两千个东阳木雕作品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得大奖。
自2010年以来,不断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东阳木雕,成为表达中国文化的一抹亮色。杭州市G20峰会主会场陆光正雕刻的大型壁雕《锦绣中华》、黄小明雕刻的《忆江南》大型屏风以及青岛市上合峰会主会场黄小明的37幅东阳市木雕挂屏作品,惊艳世界。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工艺大师们在表现题材、创作手法和审美意境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艺术特点
色彩特点
东阳木雕在雕刻过程中,往往是以质朴的木质素色作为底色,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突出表现原木的原汁原味。因此东阳木雕因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这些木雕材料来源于农家,生长于乡问山水,采用传统工匠技艺。后来经过演化发展,更多的素色木材被使用,如樟木、极木、白杨木、白桦木属、白木、白桃木、银杏木、楠木、拳木等色彩较淡,如黑檀木、红酸枝、红木、花榈木、铁木等色彩较深。对木材色彩地处理,彰显创作者的艺术功底。创作者运用不同的着色,使得木雕作品看起来的艺术效果更为突出。而浅降山色、淡彩和贴金等手法,都是东阳木雕创作者最为常用的创造手法,也是当代木雕作品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雕刻材料
樟木
樟树属樟科,主要产地是台湾、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浙江省等地,材质馨香扑鼻,能防虫防腐防菌。香樟木分小叶樟和黄樟,小叶樟木材山行木纹明显,结构紧密,韧性好,切面光滑,不易变形,耐腐防虫,是东阳木雕用量最多的传统材料之一。在建筑装饰上常用于雕刻牛腿、琴枋、挂落、门窗花板,民间常用来雕刻制作花床、衣橱、八仙桌、太师椅等家具。满地花樟木箱是东阳木雕的经典产品。
椴木
椴属是糯米椴,主要产地在吉林省、黑龙江省等东北地区,野生,需有百年以上树龄才能用于雕刻。椴木质地纯白轻软、纹理清淡且有丝绢光泽,加工性能极佳,切面光滑,不易开裂,容易染色或漂白。它淡黄或带淡红的颜色最能体现东阳木雕的“白木雕”神韵,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阳木雕用得最多的价廉物美的理想用材。
楠木
楠木是风车木,主要产地是云南省、四川省等地,结构细密,纹理直,易加工,耐久性强,切面光滑,有香气,能防虫防水防腐。楠木分很多种,以金丝楠最名贵。楠木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是东阳木雕制作家具和雕刻的优良用材。
柚木
柚木是胭脂树、紫柚木、麻栗、石盐树的木材通称,是东南亚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在我国台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大龙也有分布。柚木材质坚硬,纹理直而斜,易加工,耐磨,不易变形,适合雕刻,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
银杏木
银杏树是落叶乔木,产于大江南北各地,材质纹理致密,结实又软,颜色白黄,木心淡黄色,切面有银色光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是东阳木雕的理想浮雕材料。
白杨木
毛白杨是糯米椴,主要产地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湖北、浙江省、江苏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白杨木年轮明显,木质呈淡黄褐色或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致,易干燥,是东阳木雕的理想浮雕材料。
长白松木
长白松属落叶乔木,主要产地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地及辽宁、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长白松木耐腐性好,纹理通直、细腻,色白,抗弯力大,不易变形,是东阳木雕的浮雕材料。
榉木
榉木属榆科,是落叶乔木,产于我国南方。木纹理直,材质坚实细腻,花纹美观,有光泽,质地均匀,色调柔和,边材黄褐色或浅红褐色,心材红核心,是东阳木雕的雕刻材料。
水曲柳
水曲柳产于东北,木材略重而硬,纹理直,结构粗,花纹美丽。耐腐耐水,易加工,是东阳木雕的上等框架材料,显示整个作品内细外粗的效果。
黄杨木
黄杨树是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东南沿海、西南、台湾都有广泛分布。木质极细腻,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色纯,宜雕刻,东阳木雕用它作彩木镶嵌料和小型神佛像、小动物用材。
桧木
桧木是台湾最古老生态系树种,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是世界顶级古老珍宝之一。桧木质地细腻结实,内含许多油脂,略香,耐朽力高,被誉为神木。桧木是建筑、家具和雕刻的高档材料。
红木
根据国家标准,红木是5属8类木料的心材(树木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5属指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铁刀木书,8类指檀香紫檀类、花榈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沉阴木类、条纹乌木类、鸡翅木类。红木坚实细密,稳定性好,色深,具有古韵,材质硬,强度高,耐磨,是家具和高档装潢雕饰用材。
阴沉木
阴沉木并非树种,而是指久埋于地下未腐朽、可以被利用的多种木材的统称。阴沉木色泽黑里透红,古朴凝重,纹理清晰,不开裂不变形,防虫防腐,可遇不可求,是21世纪才用于东阳木雕平面浮雕的新雕材。由于大部分阴沉木无法取成板材,所以只能用于整块的圆雕用料。目前只有高山栎、青钱柳、香樟、楠木、红椿木五种树种的阴沉木可以取成大块板料。
工种
传统的东阳木雕师徒相授“三年徒弟,四年半作”,设计制作不分家。20世纪初工厂化生产后,东阳木雕分化为打坯和修光两个工种。20世纪50年代,设计从制作中独立出来,于是分化为设计、打坯、修光三个工种。
图稿设计师完成雕刻的第一步,通常由具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掌握系统绘画艺术、熟悉雕刻工艺的艺人担当。东阳木雕要求图稿设计中绘画造型美观大方,图案布局合理、饱满,富有艺术特色;题材内容上要突出主题,层次分明,具有装饰性。
打坯是决定木雕制品的关键,要按照一定的工艺顺序,将平面图像转为立体木雕坯胎。例如:在给浮雕和半圆雕打坯时,一般先做大体分层分面,自上而下由浅渐深连续打出与画面对应深度的轮廓线,接着刻出画面空隙的地方,让所雕部分浮现出来,并依据景物的前后、远近参差打出高低、厚薄、深浅的大层次;最后分大面、分细节,从大处着眼、局部入手,刻画出物象的特征和精神。打坯要求按照绘画的思想内容、人物动态五官来塑造,要有变化、有神态,并且要层次分明深浅均匀、凿迹清晰,线脚平直挺括。
修光是在打坯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微加工,是雕刻制作的最后工艺。修光工艺应循序渐进,在切好修好框边线和外轮廓线后,从上层到底层或从底层到上层有顺序地修光,最后用三角刀刻线,加工人物的毛发、服装纹饰、动物的羽毛、房屋的瓦片、流水的波纹、植物的茎叶等。修光要求线脚正直、底子平光无结疤,人物外表和造型都要符合故事情节,做到生动简练,花草山水走兽都要形象生动,镂空制景部分不能脱落。
文化题材
东阳木雕的文化底蕴包含了儒家文化、佛家文化、本地民俗文化(宗祠文化、“十里红妆”嫁娶文化、戏曲歌舞文化、崇尚教育文化、各式节日文化)。但是他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它所选取的雕刻题材内容上,它的题材选取,要满足用者的审美意念和满足观者的思想升华,让人一看就能身临其境,甚至迷恋和沉醉于图像造型所营造的浓烈氛围。它常常采用神话图腾,包括八仙、后羿、精卫等中国神话传说的形象,以及古代图腾如龙、凤、麒麟、貌等。宗教佛像也是常见的题材,包括佛、菩萨和罗汉等不同类别。此外,东阳木雕还以人物故事为灵感,描绘了古典名著、历史名人、仕女美人等各种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角色以及诸葛亮、孔子等。吉祥动物和怡性花鸟也常被用来表达美好愿望,如狮子、白鹤、蝙蝠、牡丹等。而山水情调虽不常见,但也有存在,通常呈现在小幅的门窗锁腰板上。另外,还有描绘当地农村生活和效仿名家书法的作品,丰富了东阳市木雕的多样性。这些作品反映了东阳木雕丰富的创作主题和文化传统。
技术特点
构图饱满丰富又大气大度。东阳木雕以散点透视方法构图,布局稠密丰满。但讲究实虚相依,除了透空雕外,均要留“地”,即空白处。传统技艺里有“三实一空”的说法,画面三个边角要满,留一边角为空,这样既饱满又透气。
层次多叠丰富。东阳木雕采用以块和线结合,借层次和高远的手法来处理透视。将画面要素分割为不同的单元,讲究密疏对比,穿插呼应,有很强的纵深感。
图像写实传神。东阳木雕素有形象生动神韵逼真的名声。传统的“雕花体”用夸张的比例,头大身小腿短来强调表达人物神态。而后的画北京工人体育场影响了传统技术向人物写实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逼真传神的特点。
做工精雕细刻。东阳木雕讲究精工细雕,构图细腻紧凑、层次丰富多叠,一个作品往往体现全面精工技术。
格调清秀淡雅。东阳木雕有“白木雕”之称,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纹理色彩以及工匠艺人的刀工技法,采用不上色不上漆,或只上浅色的方法,追求清淡朴素不张扬的格调,被誉为土生土长的“布衣文化”的本色木雕。
实用欣赏两相宜。东阳木雕的平面雕刻给了作品大小和雕饰部位极大的自由度,作品空间从实用到欣赏非常广阔,可以为宫殿庙宇服务也便于民居人家使用,雕刻的是实用物件同时添上的是美的艺术价值。
雕刻技法
平面浮雕
平面浮雕是东阳木雕应用最广泛和最擅长的技法,按照雕刻的深浅和技法的不同,又可将其细分为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等。是一种适当保留平面,以线面结合的方式雕刻出凹凸起伏图像的雕刻技法,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相对圆雕的基本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也即平面特性。
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二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即雕刻深度。雕刻深度的不同,形成浮雕的两种基本形态——深浮雕和浅浮雕。
薄浮雕一种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来表现图像的雕刻技法。竹工艺中的留青雕就是一种典型的薄浮雕。薄浮雕雕刻深度一般在5毫米以内,主要通过严谨的线条刻画和透视投影等处理方式来造成抽象的立体图像,使画面呈现立体感。它既保持了一种书画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薄而有立体感,要求图案简约,刀法洗练。由于它又薄又精细的特点,东阳市木雕薄浮雕手法只在某些特殊部位得以运用,远不及其它深浮雕、镂空雕、贴片雕之类得以经常而广泛的使用。如明清时代宫殿、官府、殷实人家的门窗、花床、花橱之类物件上,薄浮雕的运用是在它们最显眼的堂板、锁腰板和部分节子上面。
高浮雕将图案外框平面和图案内的”地”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 并使图案雕刻部分高出外框平面以达到凸显主题图像之艺术效果的一种雕刻技法。高浮雕要求画面构图匀称丰满,较少露"地”,图案整体性,连贯性要强,疏密得当,粗细相融。高浮雕最大的特点是凸显主题图像,因此特别适合于视角高远的建筑桁梁屋架上的雕饰。
镂空雕是一种借鉴圆雕技法通过镂空来表现图像立体感的雕刻技法。镂空雕和深浮雕的共同点都是追求图像的三维立体,其不同之处在于垂直深挖的称深浮雕,将图案背面局部或大部挖空(但不挖通,如果把“地”挖通,就成为透空雕了)的称镂空雕。镂空雕和圆雕的不同在于圆雕是立体的,图像与实物的大小等比缩放,镂空雕仍属于平面浮雕范畴,其视角是单向性的,图像多作压缩变形处理,只要满足正(侧)面的视觉要求即可。镂空雕和深浮雕技法往往综合交错运用,确定一幅作品是镂空雕作品还是深浮雕作品并没有严格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如果主要或主体图案是镂空深雕的,就称镂空雕作品。
多层叠雕指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平面浮鞋、半圆能、圆雕等多种雕刻枝法,采用分单元(组)雕刻、逐层对接组装而成的一种创新技法。多层叠雕先将画面分解成若工单元(组)分单元(组)雕然后将其底(远)景分组国面横向鳞式排列固定在又格板上,中近景单元图案以单边固定方式穿插组合到底(远景上面,在一个平面上形成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画面,达到在平面背景上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
圆雕
圆雕又称彩石雕刻,是一种立体造型、三维空间的雕刻属东阳木雕传统雕刻技法之一。与平面浮醒不同,圆雕可以多角度欣赏。圆雕的雕法比浮雕难度大,技术性更强,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设计造型能力。圆雕要求结实、凌空,能多角度欣赏。首先要考虑立体感,无论是人物、树木、花鸟、走兽,把他们的面向、走向、动态、转折、相互交又等均应按大小比例安排妥贴,要把主要一面造型的粗坏先雕刻好,再把局部分解,将各个部位穿插恰当要注意到前后、左右的空间,不能出现较大的空隙,如有一面出现空隙太大,就要用背景来弥补,使画面内容显得充实、丰满。在圆雕的处理过程中,还要堂握好作品的程控范围和欣赏者的视线角度,保持整体艺术效果的统一和谐。圆雕讲究立体造型,东阳木雕对圆雕技法的应用除了立体作品(面件)的制作外更多地是将圆雕技法穿插揉合到镂空雕、多层桑雕技法之中,以强化作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圆雕不像平面浮雕雕刻一样将图稿直接复制(粘贴)到花板上进行雕刻,而是要先根据图稿塑成泥坯稿,再根据泥坯稿进行立体“定点”(即局部的最高和最低点),然后以“点”为基准深浅进行雕刻。
半圆雕
半圆雕介于圆雕和平面浮雕之间,如不设边框的台屏,为了从顶部过渡到两侧图像,平面浮雕变成了三面雕刻。本圆雕技法造型富于变化,不受平面约束。
透空雕
透空雕也称拉空雕、锯空雕、空雕,是用特制工具将图稿中的“地”挖掉,达到“透空”效果。分为单面透空雕、双面透空雕和异型双面透空雕。单面透空雕即单面雕刻,一般将去“地”后的花板稍加雕刻或线条阴刻即完成;双面透空雕指同一图案正反两面雕刻,两面都可欣赏,如挂廊雕饰;异型双面透空雕指不同图案正反两面雕刻,两面都可欣赏,可以是单层的浅浮雕图案,也可以用多层镂空雕法将景物穿插相连,层次丰富。
圆木浮雕
圆木浮雕是指以圆柱为中心的装饰雕刻,如建筑圆柱、笔筒、家具圆柱、圆脚、灯柱上的雕刻。它要求图案疏密均匀、层次少、整体性强。
阴雕
阴雕俗称“戗阴花”,浮雕即“阳文”,阴雕即“阴文”,是指不用画稿(可用铅笔稍加勾勒),以刀代笔,以明快的刀法直接在花板上雕刻阴文图案的技法。阴雕要求图案简练,以简胜繁。
彩木镶嵌雕
彩木镶嵌雕指用具有不同色泽的不同木材拼凑而成的原木彩色图案,再镶嵌到花板中进行雕刻的一种技法,此工艺复杂费时。彩木镶嵌雕构图简洁,色彩赏心悦目,风格独特,适用于橱柜、箱子、台屏等家具的装饰雕刻。
贴片雕
贴片雕是指将图案单独成组雕刻,再粘贴或镶嵌到深色底板上的雕刻技法。该技法多用浅浮雕技法,图案简洁明快连城一体,浅色图案与深色底板对比强烈,突出主题。贴片雕适用于室内和家具边框装饰。
自行木雕(树皮雕)
自行木雕又称为自然木雕,以树瘤边皮为材料的称树皮雕。指的是以原木疤瘤边皮、烂树心等作为材料,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自然图像形态通过雕刻和拼接、拼贴、拼镶等工艺完成创作的一种技法。该雕刻手法创新于1980年,已成为东阳木雕的一个新品类。
火烧板木雕
在东阳木雕艺术实践中,各位艺术家们都积极创新,不断突现各自的特点。东阳艺术家徐经彬老先生就一生致力于木雕技法的研究,他想创作一幅以《江南农家》为题的作品:以明清民居为背景,反映一户农家和街景一角。但在表现百年古民居历经风雨后具有年代感的板壁、柱子时,遇到了难题,因为传统的东阳木雕技法很难表现,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研究出“火烧板木雕”法。木材经火一烧,骨”存“肉”烂,沧桑陈旧之感立现。该技法通过特殊处理,保持了古代木结构民居的自然木质纹理,逼真地反映出历史沧桑感;在刻画古建筑物形体的技艺上,更具立体感;该技法无论从总体还是局部看,都显得古朴真切、耐人寻味。
代表人物及作品
郭金局
郭金局(约1871-1919)是清末浙江东阳人,木雕名手。他是木雕名人郭凤熙的后代,也是近代木雕名人杜云松的老师。他擅长绘画,且能将画理融入木雕艺术,注重章法布局,开创了清末东阳木雕的“绘画体”风格。1915年,他雕刻了一组微型八仙,聚拢仅占一手掌大小,在浙江省展览中获三等奖。他雕刻了三块体育运动花板还有一定的记事功能,开拓创新,促进了木雕艺术的发展。
杜云松
杜云松(1884-1959)是浙江东阳人,当代木雕艺术家。14岁师从郭金局,1922年参加杭州市雕花比赛第一名,获“雕花皇帝”美誉,1924年参加浙江实业厅雕花比赛获第一名。195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木雕创作,1954年组织了木雕小组,后来转为合作社,杜云松任理事。195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东阳木雕名艺人”的称号。他的作品立意新颖、手法大胆、精巧秀丽,为东阳木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曾创作了“伯乐相马”“龙女牧羊”“骑虎入山”“黄犬寄书”,用马、羊、虎、犬构成忠孝节义之意;他与楼水明合作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刻画了不同场景的不同故事;他雕刻的《梁红玉水上战金兵》参加了浙江省民间艺术品展览。
黄紫金
黄紫金(1894-1961)是浙江东阳人,是木雕名匠。黄紫金13岁开始看戏学画,他善于写生,也善观察四季花鸟,之后将戏文和国画艺术运用于木雕创作中。1922年,黄紫金参加杭州市雕花比赛,获得“雕花宰相”的美誉。他在1953年创作的《三英战吕布》在中央美院评比中获得第三名。1957年,他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东阳木雕名艺人”的称号。他的技艺全面,木雕造型丰满。相传建于民国初期的卢宅东吟堂木雕就出自早年时期的黄紫金之手。
楼水明
楼水明(1898-1983)是浙江东阳人,木雕工艺家,16岁师从杜云松学艺。22岁时,他因创作《平湖秋月》一举成名。1922年参加杭州市雕花比赛,获得“雕花宰相”的美誉。1948年,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事木雕工作,1956年返回浙江省,在东阳木雕厂担任产品设计。楼水明注重传统雕刻与绘画的关系,提倡欣赏与使用相结合,注重产品销售地区的风俗习惯,在发展东阳木雕家具和中西结合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先后创作了四百多件作品,其中多堂面樟木箱和适合西方的木雕家具极受欢迎。20世纪50年代,他去蒙古、阿尔巴尼亚传授木雕技艺。楼水明的《八骏马樟木箱》《锦鸡牡丹》享誉国内外,挂屏《黄山风景》《甘露寺》在中国工艺美术馆长期展出,挂屏《文姬归汉》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冯文土
冯文土194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58年毕业于东阳木雕技校,师从黄紫金,1974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冯文土创作作品造型独特,刀法精细,擅长人物刻画。1980年代以来,他设计并指导了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德国波恩中国酒家、瑞典杭州饭店等重大木雕装饰工程,打破了宫殿式传统室内风格,创造了园林式风格。1982年,冯文土随团赴静冈县考察,并展示木雕技艺。1984年之后先后担任东阳木雕总厂副厂长、东阳木雕装饰工程公司经理,1986年兼任东阳木雕技校校长,1988年由轻工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1991年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3年由轻工总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装饰学会理事,编写了《东阳木雕技艺》一书,由他撰写的东阳木雕樟木箱等5类产品标准被采用为省级产品标准。冯文土的代表作品有《西双版纳的春天》《刘三姐》《少女》《和平之春》等。
陆光正
陆光正194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60年师从楼水明学艺,1965年在浙江工艺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74年,他的木雕作品《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1988年,他的木雕作品《锦绣中华》被中国台湾南园收藏。1997年,他的木雕作品《归航》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的礼品。2003年,他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创作了木雕作品《白蛇传的故事》。陆光正的作品有1000多件问世,贯穿多种雕刻技法,题材丰富,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大展并获大奖。他的佳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被称为“国之瑰宝”。他不仅继承了东阳木雕的技艺精华,还不断创新和突破。他的雕刻手法细腻生动,布局巧妙,作品呈现出“画中有诗”的意境。他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黄小明
黄小明196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工艺中国发起人,是首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展的东阳木雕艺术家。他的艺术之路缘起于父亲的培育,16岁开始进入木雕厂学习传统手艺,自那时起,这些传统手艺就没放下。黄小明现担任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木雕专委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等职务。
他的作品于深厚传统中见独立个性,坚持“创新永远,创意无限”,他创作的每件木雕作品,既汲取东阳木雕的千年巧思,又张扬独立思考的强烈个性。凭借创新思维与高超技艺,黄小明将传统木雕与现代理念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木雕“金手指”。黄小明有着浓重的传统情结,因此重新演绎了许多传统木雕题材;在艺术上,他也追求特立独行,专注于开拓东阳木雕新美学。他开创“速写木雕”,把速写技法与东阳木雕融合,使画面显得飘逸灵动,极具装饰性。他独创了“超写实木雕”,以细腻逼真的质感,增强了造型的立体感,实现中国木雕与西方雕塑的融合。他创新了“取景框木雕”,扩大了木雕艺术的景深,丰富了东阳木雕的表现形式。“速写木雕”“超写实木雕”“竹简式木雕”“取景框木雕”,无一不是根植于传统而突破传统,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不断的创新之中获得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他还致力于推动东阳木雕在现代家居与现代生活中引领时尚。
价值和影响
东阳木雕经过时间的洗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地方民间工艺。它的欣赏性和实用性高度统一,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对于我国农耕社会生产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丰富、艺术处理灵活、虚实对比巧妙,具有“层次”和"高远”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东阳木雕从创始之日起,就长期作为部分东阳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因此极具经济价值。东阳木雕享誉海内外,其历代珍品被众多爱好者收藏,因此也具有显著的收藏价值。
东阳木雕已发展建筑装饰木雕、家具装饰木雕、陈设欣赏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等大类,共2700多个品种。东阳木雕人才济济,有陆光正、冯文土等5位国家级大师和徐经彬、黄小明等5位省级大师。
东阳木雕还进入各级机关大楼、庙宇宫殿、展览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国家商务部、山东刘公岛、杭州雷峰塔和楼外楼及杭州西湖博物馆等都有东阳木雕作品,尤其是2009年完工的江苏无锡灵山梵宫木雕装饰工程,就是由陆光正领衔承接,召集了十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1600多位木雕技师历时14个月完成的。东阳木雕在国外也有木雕装饰业务,甚至政府会将东阳木雕作为国礼、政府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东阳木雕为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传承和保护
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陆光正、冯文土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6年6月,冯文土、陆光正、黄小明、吴初伟、徐经彬、姚正华六人被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2008年,东阳木雕成功申请注册证明商标,从法律上给东阳木雕以保护。
1993年,东阳技术学校开设了木雕专业,2008年,与东阳市聋哑学校联合开设了工艺木雕专业。2008年,浙江广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木雕设计与创作大专班。东阳市还创办了8个木雕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保护、传承、发展东阳木雕提供服务。2010年以来,东阳木雕艺人不仅继承木雕传统,而且针对题材、品类、技法等各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多层叠雕、火烧板工艺、树皮雕、仿古木雕等创新技法,不断把东阳木雕艺术水平推向新高峰。
1998年,东阳市建成了工艺品专业特色街,之后从一条街扩展成数条街。2002年9月,政府设立了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建好东阳木雕精品收藏、保管、展示和相关学术研究的窗口,2014年10月升格为中国木雕博物馆。2007年,东阳市建成了东阳世贸城工艺品专业市场,面积42万平方米。2008年10月,工艺品市场升级为“中国木雕城”。
20世纪90年代,电视系列片《雕花王》在全国播出。2003年起,《东阳木雕甲天下》《东阳木雕》等东阳木雕相关专题片多次在新闻媒体播放,宣传东阳木雕。
参考资料
东阳看木雕.今日头条.2023-09-21
东阳木雕传承人黄小明当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今日头条.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