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女儿国国王

女儿国国王

女儿国国王是明代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又称西梁女王、西梁女帝,在小说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初次登场。她身形袅娜、装束华贵,有着如翠羽般的眉毛,羊脂般的肌肤,她仪态端庄,美而不魅,性格聪慧灵秀。

女儿国中士农工商皆女辈,历代女子借助子母河水繁衍后代。女儿国国王在得知唐三藏来到女儿国后,听闻他是唐王御弟,仪表堂堂,满心欢喜,就派遣太师前去提亲,要招唐僧为国王,她自己改做王后。不知所措的唐僧听取孙悟空的建议,假意答应国王的好意,并用“假亲脱网”的策略脱身。在吃过宴席、倒换关文后,唐僧与徒弟在城外相见,趁机也拱手向女王拜别。女王心生埋怨与不解,但随后蝎子精趁机将金蝉子掳走,孙悟空等各显神通除妖,女王这才意识到他们师徒几人非同寻常,唐僧也是得道的禅僧,便自生愧意,黯然回国。

女儿国国王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女性,在她的治理下,女儿国繁荣安定、百官各司其职。她也是一位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不惜以王位换得唐三藏的真心。女王也聪慧明理、善于自省,在最后诀别时唐僧被掳,三位徒弟各显神通降魔除妖,她随即意识到他们并非常人,于是理解和成全了师徒四人的取经事业。不过,也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仍旧沿袭了“夫为妻纲”的思想观念,女儿国国王虽位高权重,但依旧渴望被男性占有,相夫教子。因此,女儿国国王也可以视为父权社会中贤良妻子的翻版。

形象设定

外貌特征

女儿国国王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中首次出场。作者借猪八戒之眼描述了女王的样貌,只见她“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她身形袅娜、仪态端庄、妆容华丽、美而不媚,有着如同貂蝉西施嫦娥般的倾城之貌。八戒看到顿时“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

性格才能

女儿国国王是一位聪慧灵秀、勇敢主动的女性。她未见唐三藏时就毫不掩饰对他的好感,传旨派太师提亲,将唐僧招为夫婿,并愿意将王位让与心爱之人。初见唐僧后,女王又主动邀请他共乘轿,言行直率,表露出对爱情的追求。她也是拥有治国才能的君主,在她的管理下,西梁国社会繁荣安定,百官各司其职,她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国王也是一位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她对于对唐僧的感情纯粹而炙热,甘愿将王位相让。位高权重的女王也善于自省,智慧明理。当唐僧在临行前不幸被蝎子精掳走,三位徒弟等各显神通除妖时,女王便意识到他们师徒非同寻常,唐僧也是得道的禅僧,因而理解和成全了师徒四人的取经事业,坦然放下了对儿女情长的执念,黯然回国。

主要经历

驿站提亲

唐僧一行人抵达西梁女国,住进迎阳驿站后,便请求驿馆的女官签署通关文牒,照验放行驿丞听闻四人的来历后,赶忙进城启奏女儿国女王,已安排觐见。女王正好在前夜梦到玉镜发光的祥瑞之兆,又听闻唐僧是东土大唐而来的唐朝御弟,仪表堂堂,便传旨派两位太师前去提亲,将唐僧招为夫婿,自己甘愿退位成为王后。众女官听到此事后也都欢欣赞赏。

太师来到迎阳驿馆说明来意,原来女王是想邀请师徒四人亲赴筵宴,宴后将倒换关文,放行三位徒弟去往西天取经,而留唐僧与女王成亲,并招其为女儿国国王。唐僧听后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但悟空提议将计就计,运用“假亲脱网”的策略,说服唐三藏先假意答应这门亲事,在换取文牒成功后,伺机离开女儿国。

光禄寺设宴

女王听闻唐僧答应了这门亲事,非常高兴。一边下旨安排光禄寺的筵席,一边摆驾出城,至迎阳馆驿迎接唐僧一众。女王见到唐僧,果然相貌轩昂,仪表堂堂,满心欢喜。就上前拉着唐僧的手,邀请他一起同坐凤辇回城。在徒弟们的劝说下,唐僧无可奈何,只得依从。

东阁一片笙歌韵美的景象,丰盛的荤素筵席各自排开,百官与女王筹交错。酒足饭饱之后,唐三藏催促女王趁着天色尚早,尽快倒换关文,送徒弟三人出城赶路。女王听后便散了宴席,请唐僧登上金銮宝殿即位称帝,唐僧以择黄道吉日推辞。女王就坐上龙床,在关文上端端正正盖上御印,并赐金银锦缎给悟空等人当盘缠,望他们早日取经归来。孙悟空以出家人的身份拒绝了女王的好意,只收了白米作为赶路的干粮。

城外惜别唐僧

待通牒事宜办理妥当后,唐僧请求女王和他一起送三人出城,以便让他在临行前嘱托徒弟几句。女王不知是计,就下令摆驾,和唐僧同坐乘凤辇,到西城关外与徒弟拜别。看到悟空一行后,唐三藏也走下龙车,对女王拱手说:“皇帝请回,让我去取经。”女王听后惊慌失色,赶忙询问唐僧为何突然变卦。女王拉住唐僧不愿放手,猪八戒变成妖怪模样,并粗俗地呵斥她是粉骷髅。女王被猪八戒吓得魂飞魄散,只好赶紧松手,跌入辇驾之中。沙和尚抢出师父扶上白龙马。不料唐僧随即被蝎子精掳走,徒弟三人即刻腾云驾雾追随而去。后梁君臣女辈目睹此番景象,意识到他们都是白日飞升的罗汉,唐三藏也是有道的禅僧。女王自觉惭愧,于是和百官回朝。

人物关系

女儿国太师

女儿国国王的臣属,机敏聪颖、能言善辩,尽心竭力辅佐国王。当听闻女王愿招唐僧为夫后,满心欢喜地到迎阳驿馆作媒。初见唐三藏时便心中暗喜,认定唐僧与女王的姻缘乃“国之造化”,后见唐僧百般推脱,他的二徒弟猪八戒甘心招赘,便以“招赘之事,天下虽有;托国之富,世上实稀”一语劝告唐僧应允。

唐僧

女儿国国王倾慕的“御弟哥哥”,受李世民旨意前往西天求取大乘佛法的唐朝僧人,仁慈虔诚,坚忍睿智。在师徒四人途经西梁女儿国时,女王倾慕唐僧轩昂的容貌,欲招其为夫。唐僧也对德才兼备的女王产生了倾慕之情,他初见女王便羞涩腼腆、“似醉如痴”,与女王共乘轿辇时也“耳红面赤, 羞答答不敢抬头”,进入女儿国的东阁后,擎玉杯与女王一起入席。他在按孙悟空的计谋行事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沉浸在女王的温柔娇俏中。但是最后为了继续完成求取佛法的宏愿,带着不舍与留恋之情与女王拱手拜别。

孙悟空

唐僧的大徒弟,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等法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唐三藏师徒途径西梁女国,女王欲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王,孙悟空用计谋摆脱了女王。在光禄寺宴会后,他将通关文牒递与女王盖官印。女王欲将金银和锦缎赐给悟空等人当做路费,孙悟空连忙辞谢道:“出家人不受金银,途中自有化缘之处;我等也穿不得绫锦,自有护体布衣。”只收了白米以便在路上做饭。

形象分析

勇敢独立的女王

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明代读书人受程朱理学影响既深,“贞节”“贤良”是当时评判女性的标准,节烈妇女更是官方推崇的女性形象。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较为刻板,以《水浒传》中孙二娘和潘金莲的形象最为典型——前者是男性化的女性,后者是被众人羞辱的失节之女。相较之下,《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能够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追求真爱,体现出在礼教压迫的氛围之下,作者呼唤人性回归的欲求。女王高居王位,坐拥一国之富,却甘心将王位相让,愿“以一国之富,招御弟为王”。她毫不掩饰对唐三藏的爱慕,初见时便有“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 堪配西梁窈窕娘”的想法,后来又主动邀请唐僧共乘轿辇,眼波流转、眉目含情,言语毫不怩,自然的表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她是非分明、处事得体,在城外诀别,当唐僧的徒弟表露出降妖除魔的功力后,她随即意识到他们并非等闲之辈,便理解和成全师徒四人坚定的信念与抱负,坦然放下了对儿女情长的执念,回归到原来的身份角色中。可以说,女王勇敢独立的形象与当时卑微低下、矜持被动的传统女性有着鲜明的区别,冲击了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

治国有方的明君

女儿国国王是一个治国得当的君主,在她领导之下,西梁女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城内“市井上房屋齐整,铺面轩昂。鼓角楼台通货殖,旗亭候馆挂帘栊”,女官各司其职,一派富庶和谐的景象。与《西游记》中师徒遇到的其他几个国家昏庸无能、听信谗言的君主相比,西梁女王开明大度,她善于听取太师与众女官的进谏,将一个全由女性组成的社会治理的井井有条。

传统社会贤良妻子的翻版

女儿国虽是“纯女无夫”型社会,但她们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男性并无本质差异,只是男权社会的翻版。这从女儿国国王的言行中也能窥见一二。首先,在描写女王外貌时,作者借助猪八戒的视角突出了她娇媚可人的一面,“柳腰微展鸣金,莲步轻移动玉肢”的外貌符合传统社会男性的审美需求。当女王听到有个“东土大唐”的男子前来时,虽素未谋面,就有“招卿弟为王,我愿为后”的念头。等到见到唐三藏后更是“心欢意美,爱欲恣恣”,当晚就打算与唐僧成亲,翌日请他登基,而她身边女官也笑意规劝唐僧。这都这意在表明,女儿国的王位本就虚席以待,一旦有男性出场,女性就要心甘情愿地让位。她一心思嫁、拱手让位的举动也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行事作风,更像是一位贤良温婉的妻子,她渴望被男性占有,以求“生子生孙,永传帝业”。这样低姿态的女王形象,符合男性对社会权力关系的想象——女性必须崇拜和依附男人,相夫教子,不得逆或超越其上。可以说,《西游记》的作者仍旧沿袭了“夫为妻纲”的思想观念,在他的笔下,女儿国国王可以视为父权社会中贤良妻子的翻版。

形象起源

“女儿国”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经典故事题材,广泛出现于古代的史书典籍和民间传说中。早在先秦时期,神异色彩浓厚的《山海经》就有“女儿国”的传说:“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局,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东汉之后,正史典籍如《三国志》《梁书》《旧唐书》中也相继出现了对“女儿国”方位和风俗记载。南梁的《梁书·东夷传》则转述了扶桑树的僧人的说法,称“扶桑国东千余里有女子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长发委地。至二三月,竟入水则壬娠,六七月则产子。” 希勒格(Gustave Schlegel)根据此地民众以茳芏(即海带)为食,考证该国应在千岛群岛中。她们的样貌与受孕方式与《西游记》有相似之处。

《西游记》中提及的“西梁女国”,从地理方位与社会形态上分析,其原型应该是古代典籍中的西女国。中原地区很早就出现了西女国的记载,如《隋书·西域传》称:“女国,在帕米尔高原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唐朝法师唐僧在《大唐西域记》中也介绍了位于东罗马附近的西女国:“拂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略无男子。”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详细描述西女国的起源与发展。这些女儿国虽地域不同、风俗各一、社会形态迥异,且真实性存疑,但让古时中原地区的人深感好奇,带有神秘异域色彩的女儿国因之成为文学作品的经典题材。

宋代之后,女儿国的故事逐渐从正史典籍转向了民间文学作品。在汲取了史实与传说的资源后,民间讲唱者将传说中的“女儿国”的故事写入话本、拟话本小说中。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较早描述女儿国一事的作品。全书共十六章,其中第十章为“经过女人国处”,讲述了唐三藏一行七人路过女人国,女王想以王位相让,并与唐僧成就一段姻缘的故事。唐僧执意不肯,女王也并不强留,她最终送唐僧一众出城,留诗一首:“此中别是一仙家,送汝前程往竺天。要识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菩萨与普贤。”显示出这里的国王是文殊与普贤菩萨为考验取经人幻化而成的。《取经诗话》也是目前学界公认的《西游记》中女儿国故事的原型。元末明初,杨讷的《西游记》杂剧中有也有唐三藏被“女王逼配”的经历。不过女王国国王的形象也有比较大的变化,她泼辣淫邪、不守礼节,执意逼迫成婚,多亏天神韦驮尊天的帮助唐三藏才得以脱身。可见,女儿国故事在元明之际得到了更丰富的演绎。

人物评价

明末清初黄周星在《西游证道书》:“西梁国之女王,固宛然与我同类之人也。言其爵位之尊崇,则天竺公主亦不如,极人世间可喜可慕之事,更无有过于此者。如是则当之而不惑者,不亦难乎?而三藏于此,独能见色不迷,见欲不乱。故吾谓西方路上,苟无西梁女国则已;若有西梁女国,则十万八千里中,当以此为第一奇逢。而唐僧八十一难中,亦当以此为第一大难,所谓‘处逆境易,处顺境难’也。”

清代汪漪评注古本《西游记》此章时认为作者“写得艳如花,热如火,真令人应接不暇”,且西梁国的国王“亦细润有致”。

清代学者陈士斌在《西游真诠》中评论:“夫人情之最易动者,莫如女色,而况乎一国女色之王?而况乎一国女色之主而唯我一人是爱?而况乎一国女色之王、之美、之富贵,而礼仪备至,千娇百媚,智慧多情,并肩倚腮,为开辟以来希有罕遇,而处于必不可拒之势,万分难制之时?危哉!危哉!评者谓三藏八十一难中,当以此为第一大难,知言哉!”

影响

文学影响

西游记》刊行之后,其中的女儿国故事广为流传。明人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就因袭了《西游记》中“女儿国”一事,但将唐僧换成了三宝太监郑和的远征部队。除了照搬女王宴请太子宾客、洞房花烛、逼迫成亲等情节外,《三宝太监西洋记》还增加了郑和率兵强攻女儿国,遭遇女儿国太师和公主的阻挠,两军斗法且郑和取胜的故事。《西洋记》中女儿国的国王对男女情爱有强烈的兴趣与欲望。

清代李汝珍借鉴了《西游记》女儿国的故事情节,在《镜花缘》第三十二至第三十八回中描述了一个男女在装扮、身份与角色上都有所倒转的女儿国。其中的国王,则一改善良得体的女性形象,成为一个贪恋美色、不理政务、滥用刑法的亡国之君。李汝珍以反讽的写作手法将男女易位,得以让主人公唐敖感受到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

艺术影响

尽管“女儿国国王”是《西游记》中的一位虚构人物,但因“女儿国”神秘的异域色彩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女王形象备受民间戏曲、戏曲与影视作品的青睐。20世纪初以来,影视创作领域就出现了不少由《西游记》女儿国情节改编而来的作品,影片主创人员在尊重原著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纷纷依据各自的创作意图和电影艺术的理解,对“女儿国奇遇”一事进行调整与重构。女儿国国王的形象也因之逐渐复杂和多元化,其人物特征、性格与造型的差异也是不同时期制作技术、文化观念发展的重要体现。1986年杨洁电视剧《西游记》播出后,女儿国国王这一角色和她的扮演者朱琳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相关作品

电视剧

电影

参考资料

西游记 (1986).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记 西游记 (1996).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记续集 (2000).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记 (2010).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记 (2012).豆瓣电影.2023-06-29

女儿国 (1927).豆瓣电影.2023-06-29

女儿国(1968).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之女儿国篇 (2016).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记之西梁女国 (2016).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之大话女儿国 (2017).豆瓣电影.2023-06-29

大梦西游3女儿国奇遇记 (2017).豆瓣电影.2023-06-29

西游记女儿国 (2018).豆瓣电影.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