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番红砗磲

番红砗磲

番红砗磲(学名:Tridacna crocea),又称圆、红番砗磲、红袍砗磲,隶属于砗磲砗磲属。壳呈卵圆形,壳质坚厚。壳表呈白色,成年个体顶部、前部和后部有橘红色的色带或云斑鮰。壳内呈白色,有与壳表对应的橘红色突起,末端红色加深,前背缘内面有肋状突起。

番红砗磲主要分布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包括台湾、海南省等省区。番红砗磲栖息于0.5米~3.5米浅海珊瑚礁间,用足丝附着生活。

番红砗磲具有色泽鲜艳的外套膜,外套膜内具共生的虫黄藻,因而它可以通过虫黄藻的光合作用和滤食性摄食两种方式来获得营养。

番红砗磲因食用价值和水族贸易而被人类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下降。1996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物种,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2023年番红砗磲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 Ⅱ)。

形态特征

番红砗磲外壳呈卵圆形,白色,壳质坚厚。成年个体顶部、前部和后部有橘红色的色带或云斑鮰,有4~6条左右的粗壮的放射肋,肋上有同心圆状排列、波浪形的低矮鳞片,边缘鳞片较大,翘起呈波浪状,肋间沟宽而浅,沟内有 3~4 条细弱的放射肋。

番红砗磲壳内呈白色,有与壳表对应的橘红色突起,末端红色加深,前背缘内面有肋状突起。外韧带狭长而凸出,呈黄褐色。合部左、右壳各有2枚主齿(1大1小),壳具1枚分叉的后侧齿,右壳具2枚后侧齿。闭壳肌痕不明显,在壳的腹部有一胃状的痕迹。

番红砗磲软体部分具有颜色复杂鲜艳的外套膜,例如:马来西亚刁曼岛的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共8类,可分为蓝色、蓝色轮廓、绿色或浅棕色、栗色或黑色、绿色/棕色图案、深棕色图案、白色/浅色图案、复杂图案。南海纯色番红砗磲可分为褐色、红棕色、浅蓝色、深蓝色、绿色、黄色共6类。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番红砗磲主要分布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包括台湾、海南省等省区。

栖息环境

番红砗磲的生长需要阳光,栖息于水深0.5米~3.5米的热带浅海珊瑚礁环境中,用足丝附着生活。番红砗磲适宜生存水温为26~30℃,盐度为32±0.5,pH为8.1~8.6。

生活习性

摄食方式

番红砗磲有两种摄食方式,包括光合作用摄食和滤食性摄食。番红砗磲可以通过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进行摄食,也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对虫黄藻进行细胞内消化从而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营养比例随番红砗磲生长而增加。番红砗磲也可以通过鳃滤食浮游植物来获取所需的营养,如: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等。

共生关系

番红砗磲的外套膜内具共生的虫黄藻,不同种类的虫黄藻含有的色素不同,使得番红砗磲外套膜具有蓝色、棕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虫黄藻可以借助番红砗磲外套膜提供的空间、光线和代谢的氮、磷、二氧化碳等进行繁殖;而番红砗磲可以既通过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物质,也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对虫黄藻进行细胞内消化获取营养。

环境适应

番红砗磲为适应环境中多变的光照强度,进化产生了多种颜色的外套膜。不同的光照强度会影响番红砗磲外套膜内共生虫黄藻的色素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番红砗磲也会通过转变颜色来保护自身或共生虫黄藻免受强光和紫外线的伤害。

穴居行为

番红砗磲通常会将整个身体蜷缩进坚固的外壳中,通过外套膜附着在岩石底部凹面开始穴居生活。

生长繁殖

番红砗磲为雌雄同体,一般是在排精半小时后排出卵子,每只亲体产卵量从几百万个到上亿个不等。番红砗磲体外自然受精卵后经过受精卵孵化—单轮幼虫—浮游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一稚贝,后经过二年至三年发育至成熟。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番红砗磲在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在新加坡番红砗磲的种群为濒危状态。

致危因素

番红砗磲的闭壳肌和足较肥大,可鲜食或制作鳐柱。在所罗门群岛日本,番红砗磲是生鱼片的高级原料,常作为食物来源而被大量捕捞;因其鲜艳的颜色,番红砗磲也常流通于水族贸易市场用作观赏。

保护举措

1997年,日本冲绳县的番红砗磲养殖业已经较为成熟,冲绳县政府会向当地渔民分发番红砗磲进行养殖和放生。中国、巴西、帕劳等地也均开展番红砗磲的养殖产业。

保护级别

1996年,番红砗磲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物种。

2021年,番红砗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

2023年,番红砗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 Ⅱ)。

参考资料

番红砗磲 (fān hóng chē qú).sp2000.org.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Neo Mei Lin, Wabnitz Colette, Braley Richard, et al. Giant Clams (Bivalvia: Cardiidae: Tridacninae): A Comprehensive Update of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urrent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An Annual Review.researchgate.2023-06-24

Mollusc Specialist Group. 1996. Tridacna croce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dx.doi.2023-06-2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6-24

Checklist of CITES Species.forestry.gov.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