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色 Mountain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元化路10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紫台现有4个研究部、5个实验室和7个野外观测台站,共有28个研究团组、实验室和基地单元。紫台以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设4个研究部,中国科学院在紫台(含联合)建有4个重点实验室,在紫台本部及其7个野外观测台站。中国天文学会挂靠紫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成立于中华民国,蔡元培担任院长,是中国早期科学研究的代表性机构之一。1935年,紫金山天文台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图书和外文书籍,仪器设备也相当先进。紫金山天文台成为新旧天文仪器共存的大观。

历史沿革

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中国民国时期备受推崇的天文机构,最初隶属于南京政府时政委员会,蔡元培、李石曾等任委员。1927年政府改组后,国民政府头定把中央研究院从大学院划出来,直辖于国民政府,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机构,全称为“国立中央研究院”,由蔡元培担任院长。中央研究院下设若干业务部门,包括天文研究所和气象研究所,最终命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一直运作至1949年南京政权结束。该机构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国早期科学研究的代表性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1935年,紫金山天文台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图书馆藏有大量珍贵图书和外文书籍,仪器设备也相当先进。紫金山天文台成为新旧天文仪器共存的大观。

机构规模

组织机构

紫台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现有4个研究部、5个实验室和7个野外观测台站,共有28个研究团组、实验室和基地单元。紫台以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设4个研究部,中国科学院在紫台(含联合)建有4个重点实验室,在紫台本部及其7个野外观测台站拥有一批顶尖的科研设备,此外还有已交付紫台运行的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人员规模

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该授权于1978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随后在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紫金山天文台设有一个一级学科天文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和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点。此外,还设有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以及天文技术与方法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紫金山天文台还设有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22年底,紫金山天文台共有294名研究生在读,其中包括146名硕士生和148名博士生。

2022年,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生取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其中包括两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两人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奖,两人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伍宜孙奖,两人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华奖,五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两人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七人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6月)

教学培养

学科建设

2016年4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协议,依托紫台和中国科大在“天文与空间科学”领域中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平台,通过“科教融合”新机制,联合共同建设“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学院总部设在南京市栖霞区元化路10号紫金山天文台内。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录取的研究生为中国科大学籍,完成学业后,将获得中国科大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日常管理、学习和论文工作仍在紫台进行。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7月,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包括2名院士、1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7人在内的73名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2005年以来就读于紫台的研究生中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0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紫台和瑞士Geneva大学、西北大学、PSI研究所、意大利GSSI、Bari大学、Lecce大学、Perugia大学、都灵天文台、天体物理研究所、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赫尔辛基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利物浦大学、德国马普所、波斯坦天文所、MTM公司、法国巴黎天文台、波兰科学院、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日本国立天文台、野边山天文台、美国SGH公司、大熊湖天文台、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亚利桑那大学加州理工学院、Rise大学、Lasmos国家实验室、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内华达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智利大学、澳大利亚天文联合组织、西澳大利亚大学等国际上天文领域相关单位和高校展开基础和技术领域合作。另外,紫台是东亚天文台理事会和中澳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中方成员单位,负责这两个国际天文组织的交流活动。

2015年第66届国际宇航会议期间,紫金山天文台以“高校与科普博物馆”的类型加入国际宇航联合会成为其会员,联络人为赵长印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英文简称IAF(InternationalAstronauticalFederation),是由各国的宇航学术团体、研究部门、工业界所组成的非政府性的国际协会。紫金山天文台在近地天体探测、空间碎片观测、天文动力学、太阳系空间探测科学等领域与IAF有关联。加入IAF并成为其会员单位可通过IAF相关媒介(网站、社会媒体、出版物等)获得世界范围内的高关注与显示度,还可获得注册费的优惠、浏览下载超过22000篇的历年IAC会议论文等。

院地合作

紫台和国台、上海台、云台、新疆台、长春站、福光、长光、成光、极地中心、南航、中科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大、华中科大、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大、沈阳师大、北大、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桂林理工、广西大学、武汉地质大学、微系统所、纳米所、电工所、物理所、近代物理所、天光所、天仪厂、台湾“中研院”天文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三院、五院、八院、航天系统部、上海小卫星、航保局、航天科工集团23所、57所、航天工程研究所、东电科技集团14所、38所、广州超算中心、无锡超算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家相关科研单位开展基础和技术天文的合作研究。

2019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澳门科技大学的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和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科学院与澳科大先期在环境科学、遥感科学、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已有深入合作,特别是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合作成效显著。紫金山天文台作为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之一,提供一切保障条件。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资源

紫台的图书资源以中央观象合的图书为基础,1935年初达六千余册,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星图星表、旧天文书和杂志。共计有中文书三千三百多册。此外,还有不少典籍珍本与线装书,十分珍贵。外文图书约三千六百册,其中六百七十册是已经装订的杂志,三百三十六册是各天文台刊,此外有草订书约一千册,星图星表三千张。每年还订购中外杂志三十余种,与世界各天文台研究机关多有交换。

数据资源

紫金山天文台科研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汇集紫台数据资源建立紫台数据共享工作机制,建设形成的支撑研究所科研活动的特色数据资源体系和统一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全台科研数据的汇聚管理、融合应用和整体运维服务,为研究所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数据支撑。并依托中国科学院数据云服务环境,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博物馆藏

2015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石陨石展馆开馆,馆藏样品包括来自中国、瑞典阿根廷、非洲、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十多块珍贵陨石。

学术期刊

《天文学报》

《天文学报》是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52年创刊,2022年复合影响因子为0.907,综合影响因子为0.508。主要发表我国现代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期刊被CA化学文摘(美)、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收录,为北大核心期刊。曾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评为双效期刊。 其中《ChineseAstronomyandAstrophysics》主要是《中国空间科学学报》和评论期刊《天文学进展》的论文译文。

科研平台

平台团队

科研设备

紫台拥有一批顶尖的科研设备。赣榆观测站配备了一台口径为26公分的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该望远镜采用赤道式双桶结构。其中一个桶使用最新的干涉滤光器在656.3纳米波长范围内观测太阳的色球,主要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释放能量、暗条爆发和色球冲浪喷射等精细过程。另一个桶则使用白光观测太阳活动区的黑子,研究太阳黑子的演化以及它们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这样的观测对于太阳活动的预测和研究非常有帮助。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领导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毫米波超导SIS接收机、3mm波段多谱线接收系统以及射电多波束接收机"超导成像频谱仪",并成功应用于我国的13.7米毫米波望远镜。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紫金山天文台共发表科技论文298篇,其中国际期刊发表266篇,SCI论文257篇。在这些论文中,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达169篇,SCI论文136篇。此外,紫金山天文台还获得了17项专利授权,其中包括15项发明专利。

获奖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6月)

专利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6月)

机构文化

形象标识

该标志主色调采用紫色与橘黄色,与“紫金山”相对应。总体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英文缩写“P.M.O.”构成。 三个英文字母“P”叠加而组成的英文字母“M”,构成紫金山三座山体,一山高于一山的形象象征天文事业的步步进展,体现了“发展天文事业、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橙色的字母“O”环绕在山顶,标示天体的运动,表示宇宙充分体现天文台特定的历史意蕴与文化背景。 

台训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台训是“严谨求实勤奋开拓”。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7月)

历任领导

所获荣誉

单位荣誉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7月)

个人荣誉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8月)

机构环境

综述

紫金山天文台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重要的天文观测任务和科学卫星运行。紫金山天文台设有多个研究部门、实验室和观测基地,并与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紫金山天文台还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并拥有一流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紫金山天文台也承担着天文科学普及和科学出版的重要任务,是中国天文学会的挂靠单位。

下属机构

研究部

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

该团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宇宙伽玛射线暴、X射线双星以及与其相关的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宇宙伽玛暴是目前天体物理学中最具活跃性的研究领域之一。伽玛暴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伽玛射线爆发现象,其发生地点可以位于遥远的距离。目前,伽玛暴被用于研究宇宙早期历史。X射线双星是X射线天文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其研究对于理解致密天体特性、物质吸积过程、吸积盘结构、双星演化以及恒星大气结构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双星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大质量X射线双星、小质量X射线双星以及激变变星等。该研究团队主要利用国外天文卫星的观测数据来研究伽玛暴的辐射机制,尤其是对其余辉和早期余辉的性质进行研究。此外,他们还通过综合分析多波段观测数据来研究X射线双星的性质。

该团组专注于研究太阳高能及相关的物理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空间和地面探测。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内容:太阳硬X射线爆发、太阳γ射线爆发、耀斑中加速粒子的特性、粒子加速机制、耀斑动力学过程和光谱分析、多波段研究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综合诊断日冕和色球活动现象、太阳磁场的拓扑结构和演化,以及空间天气等问题。

3.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

位于江苏省赣榆县的紫金山天文台赣榆太阳观测站毗邻苏北重镇连云港市。由于该地的纬度位置,赣榆拥有典型的中国北方气候特征,日照时间非常长,有时甚至超过2200小时。观测站周边的观测条件非常优越,可达到约1个角秒的分辨率。为观测目的,赣榆观测站还新配备了一台口径为26公分的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

成立于2015年12月的暗物质粒子间接探测研究团队目前包括4名正式成员(其中包括研究员范一中和3名助理研究员冯磊、廖能惠、李翔)、1名博士后和10多名研究生。该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提供直接支持,作为卫星物理事件重建、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团队之一。研究员范一中是悟空号科学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领导着卫星的科学团队。助理研究员李翔曾被选为DAMPE(悟空号)的杰出学者,是该卫星模拟和电子、伽玛射线数据分析的负责人之一。此外,该团队还与韦大明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高能天体物理和引力波等领域有着长期而高效的合作关系。

在国际上,紫外和X射线是重要的空间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该研究团队以高能天体物理高分辨率光谱研究为基础,结合空间探测和天体物理科学的前沿,为紫台的紫外小型卫星CAFE(宇宙缺失重子普查、星系吸积和反馈探寻者)以及后续空间项目等提供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储备。该团队目前拥有1名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和3名博士后。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高能原子数据库、紫外和X射线的高分辨率光谱研究、时变天体物理以及空间紫外关键技术的研究。

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

主要研究内容有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星系并合的数值模拟、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统计分析。研究团队通过数值模拟、观测数据比较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索星系形成、并合过程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这些研究对理解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结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工作和成果:

  一、大质量分子云核的性质和大质量恒星形成 

  二、星团形成

  三、年轻星的性质和年轻星的质量外流

  四、星系中的分子气体

大视场巡天团组专注于进行大视场光学近红外图像巡天的研究(包括国内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WFST,国际的EUCLID、Roman/HLWS、LSST、HSCLS等地面和空间图像巡天计划),旨在开展银河系和河外天文学的科学研究。该团组以星系生态系统为核心研究对象,涵盖了从微观气体形成恒星的过程到宇宙大尺度结构中物质循环的范畴。团组的研究内容包括探究不同时期星系的物理性质分布和相关规律,从宇宙初始阶段到现代不同时期的星系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星系中气体吸积恒星形成、恒星和活动星系核反馈、星系并合、环境效应等物理机制和过程对星系演化的驱动作用。通过大视场巡天和相关研究,该团组旨在深入理解星系的演化过程,从微观到宏观层面揭示恒星形成和星系结构的形成机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宇宙中的精密测量光电望远镜星系生态系统,为理解宇宙的演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能时域天文团组于2016年初成立,是我台在重要领域之一的"南极天文台"以及"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的理论支持之一。该团组的发展目标是进军高能天体物理与时域天文交叉的新领域,并在该领域展开原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

2015年底,银河系气体分布与性质研究团组成立,旨在支持并为紫台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国南极天文台"以及"宇宙中的恒星形成研究与太赫兹技术"培育领域提供服务。团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进行大尺度巡天,系统性地研究银河系气体的分布和性质。同时,与南极天文与射电天文研究部的其他团组合作,共同完善南极太赫兹望远镜的科学目标,并推动国内毫米波与亚毫米波观测设备的建设。 

基于SKA的宇宙学研究团组(筹)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高灵敏度太赫兹超导探测器技术以及在天文学和大气学等领域的科学应用。该实验室具备从超导探测器件物理研究、芯片设计和制备到太赫兹超导接收机系统集成的全面能力。实验室领导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毫米波超导SIS接收机、3mm波段多谱线接收系统以及射电多波束接收机"超导成像频谱仪",并成功应用于我国的13.7米毫米波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设计、制造和测量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满足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装备需求,先后进行了南极5米太赫兹望远镜(DATE5)和60米亚毫米波望远镜的技术预研,并参与了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项目的工程研制。该实验室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要课题,如“极端台址环境下太赫兹望远镜关键组件特性研究”和“大型及高精度天线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实验室发展了高精度施密特光电望远镜复合材料面板加工工艺和天线近场全息测量技术等关键技术。实验室还建立了一个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望远镜测试外场、一个24平方米的微波屏蔽暗室以及一套太赫兹望远镜综合测试平台,拥有完备的天文望远镜测试环境和设备。

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研究部

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原名“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观测研究中心”,成立于1957年,最多时有20多个分布在全国的观测台站,从我国卫星一号的测轨预报软件到神舟飞船的空间碎片监测预警。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共计获得各种科技成果奖45项。

中心宗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跟学科前沿,有效组织中国科学院在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中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持续进行卫星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并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同时,中心积极研发空间目标与碎片的探测、识别等应用技术,致力于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空间目标与碎片实测和研究的基地,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该团组长期以来致力于航天器轨道力学的研究,在不断探索航天器轨道计算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团组提出了航天器测轨单位矢量法的一系列算法,这些算法在我国各类航天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远洋测量船的海上测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团组先后在我国北斗卫星、烽火卫星、风云卫星和神舟卫星系列发射任务的海上测轨计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我国“嫦娥一号”月球卫星探月轨道的海上测轨计算中,也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

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负责监督我国最大的光学成像巡天望远镜——近地天体望远镜的运行和科研观测工作。该团组的研究方向包括近地天体的监测预警、太阳系小天体的编目和动力学研究、小行星的光变特性巡天观测研究、彗星的大尺度特征观测研究、大样本恒星的多色巡天观测、天文暂现源的巡天观测以及大视场望远镜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等。团组为紫台“一三五”重点培育方向“行星科学与历书天文、深空探测”提供实测研究的支持。

2005年,该团组组建成立,主要工作关于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物理领域,重点研究方向有(1)太阳磁大气等离子体的精细结构现象及其非均匀加热机制;(2)日冕物质抛射的行星际传播过程及其空间天气学效应;(3)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中阿尔文波的理论、观测和应用。

为应对深空探测,因此设立行星光谱学研究团组,其主要旨在参与国内外的深空探测任务,对深空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从而产生科学成果。该团队专注于开展行星遥感和行星地质等研究,如物质成分、地形地貌和天体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积极参与了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以及随后的小行星探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应用,并取得了多项科学成果。

2002年,紫金山天文台的天体化学团组成立,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天体化学团队之一。该团队致力于解决行星科学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为我们深入了解元素起源、恒星起源、太阳系起源以及生命起源提供科学证据。目前,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方法,探索太阳系早期的冲击碰撞历史;(2)研究太阳原始星云中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分布规律;(3)研究月球和火星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微量元素含量、稳定同位素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4)通过研究古地层中的微陨石化石(例如奥陶纪大理石),探索小行星母体的裂解事件。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致力于空间天文研究,特别关注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和相关技术创新。实验室由5个研究组组成,拥有一支由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在过去的几年中,实验室承担了多个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宇宙起源、宇宙深处的爆发现象和影响人类生活的爆发现象等。实验室的目标是在空间观测中研究物理规律,发现新物理,并为中国的空间天文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 

根据2008年的批复,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在紫金山天文台的支持下升级成立。实验室以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为基础,以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为核心,开展空间目标动力学理论、探测与识别方法、精密定轨预报方法和软件、光学观测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实验室致力于探索新的空间目标探测概念、新技术和识别方法,同时推动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轨道力学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实验室在多目标光电探测、空间目标定位、空间目标编目体系以及相关软件研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外,在卫星动力学和空间碎片碰撞预警计算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成功应用于"神舟飞船"系列空间碎片监测预警和"嫦娥一号"空间碎片监测预警任务中。

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面向行星科学基础前沿、我国自主行星深空探测计划创新性科学目标的制定,旨在成为开展行星科学国际前沿基础研究、承研国家有关深空探测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以及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

观测台站

青海观测站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也称德令哈市天文观测基地,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第三大城市德令哈(蒙古语“太阳升起的地方”),海拔3200米,东经97°33'.6,北纬37°22'.4。青海站拥有我国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为13.7米,完全对外开放。此外青海站的科学目标是:使望远镜能在国际同类望远镜的运行水平上进行CO等谱线及连续谱的观测,提供用户进行银河系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等观测研究。青海站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好该望远镜的正常运行,保证天文观测任务的完成,同时努力把基地建成国际水平的天文观测基地。青海站还拥有光学望远镜,可以更直观地观测太阳系内外的天体及其运动。

盱眙观测站

盱眙观测站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处的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保护区跑马山,东经118"28′,北纬32°44′,平均海拔180米。观测站周围没有居民点和工业设施,夜天光(CCD测光)V星等为20.78等,B星等为21.38等,视宁度好于1角秒,夜天光条件较为理想。盱眙站是我国唯一的天体力学实测基地,主要从事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的实测研究。这里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是我国口径最大的施密特望远镜,配备了国内性能最好的4K×4K漂移扫描CCD探测器。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主要用于搜索发现可能威胁地球的近地小行星,保卫地球安全。同时开展其它太阳系天体的实测研究,而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用于观测人类遗留在太空的空间碎片(太空垃圾),为航天安全服务。

洪河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洪河天文观测站,始建于2003年6月,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地区的洪河农场内,是我国地理位置最东的天文观测站点。洪河站主要从事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目前装备了4台光电观测设备,包括1套光电望远镜阵、1台精密跟踪望远镜和2台联动望远镜。近年来洪河站参加了“神舟飞船”系列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测卫星的空间碎片监测等多项国家任务。

姚安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姚安天文观测站建于2008年1月,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西湖岭,海拔高2020m,属于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其总趋势为冬春干旱,夏秋阴雨,主要用于空间碎片的地基光学监测。观测台总建筑面积1803平方米,包括综合大楼、4个3层直径6米的天文圆顶、站区供电系统、站区供水系统。

姚安天文观测站的红外云量仪是一种非制冷面阵列式红外测云系统,利用大气向下红外辐射进行云层测量。系统采用凸面反射镜及校正镜的大视场光学系统,实现云图的大视场空间成像,能够进行昼夜连续观测。由于云层越厚,对应的红外辐射也越强,即使在没有月亮的夜晚,红外测云也能清晰地分辨云层的分布,具有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的特性。云量仪进行方位等参数的定标后,放置于四周没有建筑物等遮挡的楼顶,进行全天候的图像采集。

赣榆观测站

紫金山天文台赣榆太阳观测站位于江苏省赣榆县境内,靠近苏北重镇连云港市,这里是江苏境内极少的几个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年日照时间基本超过2200小时,观测站附近的观测条件甚佳,达到1个角秒左右。赣榆站拥有一架口径为26公分的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望远镜为赤道式双桶结构。在太阳22-23周峰年期间,利用赣榆观测资料所获得的科学成果有:螺旋暗条的观测研究、大黑子群的合并、太阳底层大气磁重联等。通过高时间分辨率成像观测,赣榆站观测还发现了在耀斑初相阶段由于扭缠磁环之间的重联所发生的耀斑环的收缩,收缩过程表现为耀斑亮足点的靠近和耀斑环顶源的下降运动。

青岛观象台

青岛观象台位于青岛市区观象山山顶,东经120°19',北纬36°04',海拔79米。是我国近代天文、地磁、地震、海洋诸学科的发祥地。

青岛观象台是我国第一个从外国人手中接管的近代观象台。1898年德国人创建青岛观象台,1914-1924年和1937-1945年曾两度被日本人占领。1924年我国接管青岛观象台。1948年解放时先由军管会接管,后交青岛市人民政府。1957年青岛观象台一分为二:气象部分归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司令部气象区台”;天文、地磁、地震部分划归中国科学院。青岛观象台1978年曾划归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后于1993年原名原隶恢复建制。

青岛观象台虽始创于德人,两度日领,但其天文工作却主要是我国接管后由中国人自己发展起来的,并为我国近代天文事业的奠基和开拓作出重要贡献。

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7月)

1992年青岛观象台被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市文物管理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中国科协和山东省科协分别列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被青岛市科协评选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优秀科普场馆”、“青岛市城市文化符号”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参考资料

紫台概况.中国科学院.2023-07-01

学院概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23-07-28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中国天文学会.2023-07-30

..2023-07-28

紫台概况.中国科学院官网.2023-06-27

概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23-06-27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23-08-02

紫金山天文台加入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中国科学院.2023-07-28

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与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科学院.2023-07-28

天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陨石展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中国科学院.2023-07-30

概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23-07-30

天文学报.中国知网.2023-07-30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中国科学院.2023-07-30

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6-29

概要.中国科学院.2023-06-27

获奖.中国科学院.2023-06-27

专利.中国科学院.2023-06-27

形象标识.中国科学院.2023-07-29

紫台台训.中国科学院.2023-07-29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2023-07-28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双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志愿单位”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台荣获中科院“‘十三五’档案信息化建设优秀专项奖”.中国科学院.2023-07-30

青海观测站荣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荣获2018年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优秀奖.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获评“十二五”修购专项设备项目验收优秀单位.中国科学院.2023-07-30

中国天文学会获得“2013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中国天文学会.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荣获“2018-2020年度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网络宣传先进单位奖、徐瑾瑜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网络宣传先进个人奖.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2015年度预算编制获院先进单位.中国科学院.2023-07-30

青岛观象台荣获先进单位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中科院5单位40科技工作者分获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和突出贡献者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台荣获中国科学院2007年度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紫金山天文台荣获“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中国科学院.2023-07-30

杰 青--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23-08-02

优 青--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2023-08-02

宇宙伽马暴、中子星及相关物理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太阳高能及相关物理过程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7-01

暗物质间接探测的相关物理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紫外和X射线天文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 .2023-06-29

星系宇宙学和暗能量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大视场巡天科学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高能时域天文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银河系气体分布与性质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天文望远镜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6-29

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2023-06-29

卫星精密定轨及应用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行星光谱学研究团组.中国科学院.2023-06-29

研究部.中国科学院.2023-06-27

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6-29

实验室概况.中国科学院.2023-07-03

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7-01

中科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7-03

中心/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6-27

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2023-07-03

青海观测站.中国科学院.2023-07-3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台.2023-07-30

洪河观测站.中国科学院.2023-07-30

..2023-07-30

姚安观测站.中国科学院.2023-07-30

赣榆观测站.中国科学院.2023-07-30

青台概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