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
陈洁如(1906年8月26日~1971年2月21日),浙江省镇海(今宁波)人,幼名陈阿凤,又名陈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前妻。
陈洁如出身小商人之家,自幼居住在上海,家庭教育传统守旧。1918年,陈洁如进入上海爱国女校学习。次年,她在好友朱逸民家里结识了蒋介石,经过蒋介石的追求,1921年12月5日,二人在上海结婚,时年蒋介石34 岁,陈洁如15 岁。1926年,蒋介石对宋美龄一见倾心,更出于政治上的动机,萌生了与宋氏家族联姻的想法。次年8月19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与安排下,陈洁如赴美国进修。1928年,蒋介石与陈洁如协议离婚,此后陈洁如终身未嫁。在美国留学五年间,她发展养蜂和园艺等爱好,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33年,陈洁如重返上海市,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上海解放后,陈洁如当选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她获批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居,改名“陈璐”。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在香港寓所因病去世,享年65 岁。
陈洁如经历了坎坷人生,她在给蒋介石的信中道出心迹:“几十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 1967年,陈洁如在友人的协助下撰写自传书稿,有意在美国出版,但因蒋介石阻挠,出版未果。1992年1月,通过隐密渠道,台湾《传纪文学》刊物公开发表《蒋介石陈洁如的婚姻故事》,取自陈洁如英文原著《陈洁如回忆录》。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陈洁如幼名阿凤,1906年出生在浙江省镇海(今宁波市)一个商人家庭,自小随父亲到了上海市,住在西藏路33号。父亲陈学方(音)从事纸张和土产生意,母亲吴氏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知书达理。小时候,陈洁如在家庭传统守旧观念的熏陶下,受到“男女授受不亲”男尊女卑” “贞节观”等封建观念的灌输和影响,严格遵循父母长辈的旨意。1918年,陈洁如进入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学习。因为身体发育的原因,她对自己的相貌有点自卑,经常用头巾遮住脸庞,更不善于与人交往。正是在这一期间,陈洁如与同学朱逸民成为了知己,她经常到朱逸民家中复习功课,母亲觉得既安全又放心。
初遇蒋介石
1919年,朱逸民嫁给上海滩大财阀张静江,成为续弦夫人。她经常邀请陈洁如到家中相聚,帮助从美国回来的继女补习中文,同时陈洁如也从她们身上耳濡目染西方礼仪。同年夏天,陈洁如在朱逸民家里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当时,陈洁如虽年仅13岁,但个子高,身体丰满,有成熟之感。蒋介石对陈洁如一见钟情,此后经常借机见面联络,写信表达爱意,但是屡遭拒绝。 陈洁如父母明确表示,陈洁如年龄尚幼,正在读书期间,加上蒋介石已有妻妾,不足以托付终身。
1921年6月,蒋介石母亲病故。9月,陈洁如的父亲陈学方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蒋介石料理完母丧后,得知消息赴陈家哀悼,极尽悲痛和谦卑之情,陈洁如对他的偏见和不满随之烟消云散。父亲去世,陈洁如家中顿失支柱,生活陷入困顿。蒋介石又不失时机地托张静江夫妇三次登门提亲。母亲详细调查了蒋介石的个人情况,了解到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早年皈依佛门,两人之间属包办婚姻,并无感情;妾姚冶诚长住苏州市,已正式同意结束与蒋介石的夫妻关系。同时,母亲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而感到敬佩,对他的为人和前程也逐渐充满信心,最终说服陈洁如答应了求婚。
订婚成亲
1921年12月2日,陈洁如和蒋介石结束祭祀和戴孝,在张静江的主持下,双方家庭订婚。蒋介石将陈洁如的原名“陈凤”改为“洁如”,寓纯洁脱俗之意。12月5日,陈洁如与蒋介石在上海市永安大楼大东饭店举行结婚仪式。 张静江、戴季陶分别担当证婚人与主婚人,时年蒋介石34 岁,陈洁如15 岁。婚后第三日,蒋介石与陈洁如依照中国传统,携带礼物去拜访陈洁如母亲;12月10日,夫妻二人回到浙江奉化溪口老家,见到了第一任妻子毛福梅,也感受到她的无奈和不幸,并向毛福梅允诺会照顾好她的儿子蒋经国。回到上海后,陈洁如即对正在上海读书的蒋经国给予了多方面帮助,蒋经国称她为“姆妈”。她还节省下费用,接济远在乡下的毛福梅。对于蒋介石与姚冶诚所领养的儿子蒋纬国, 陈洁如也同样视若己出。
新婚不久,蒋介石即应孙中山召集,携陈洁如南下广州市,被任命为军事战略顾问,辅佐孙中山开展革命。由于陈洁如受过中等教育,擅长中、英文,在各种社交场合均能应付自如,蒋介石对她很赞赏。为了保护孙中山不受陈炯明的暗算,蒋介石多次提醒孙中山,劝其以大总统的名义削弱陈炯明的军权与势力,甚至免职,以防生乱,但受到孙中山的反对与斥责。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蒋介石与陈洁如涉险登上孙中山避难所在的中山舰,护卫在孙中山身边。同年8月,孙中山经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到上海市,再度成为流亡者。在张静江的劝说下,蒋介石投资入股,从事了证券交易。
1924年,蒋介石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陈洁如得以结束漂泊无定的生活,住在校长官邸广州市长洲要塞司令部。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拥有兵权,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这一期间, 陈洁如结识了一批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及他们的夫人, 如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等。在蒋介石指挥北伐战争期间,她从广州返回上海,与蒋介石保持着信函往来。 陈洁如与蒋介石结合后,一直没有生育,在广州期间,经何香凝的介绍,领养了一个女婴,蒋介石为其取名为瑶光。
退让赴美
早在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后不久,蒋介石在孙中山宅中认识了宋美龄,对她很欣赏。因为宋氏家族在当时政界很有影响力,出于政治上的动机,蒋介石萌生了与宋家联姻的想法。当时宋美龄并未中意蒋介石,议婚肯定不会成功,随着蒋介石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宋美龄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为了达到稳住陈洁如的目的,不让她干扰自己联姻大事,1926年夏,孔祥熙在家中安排“鸽子宴” ,请陈洁如和宋家姐妹见面,由宋霭龄吹风,试图让宋美龄取代陈洁如的位置。当年,蒋介石在南昌市再度陷入困境之时,宋霭龄为了孔、宋两大家族利益,向蒋介石再次献计娶宋美龄为妻,以争取西方支援。蒋介石只好将这桩政治婚姻告诉陈洁如,陈洁如得知后感到十分震惊。
蒋介石授意陈洁如出国进修五年,在蒋介石的一再要求下,陈洁如只好表示退让。1927年8月19日,陈洁如在张静江女儿的陪同下乘船去美国。当轮船航行在太平洋上时,听到船上的无线电正在广播上海各报刊载的《蒋中正启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 现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陈洁如听后难以接受,甚至欲跳海轻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市戈登路“大华饭店”举行婚礼,到贺观礼的来宾千余人。经过蒋介石的半年追求,两人终于成婚,蒋介石的政治生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次年,蒋介石托人与陈洁如商洽,达成协议,两人正式离婚;离婚后,杜月笙赠送她一笔巨款,以保障生活无忧。此后,陈洁如终身未嫁,在美国留学五年间,她以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深造,修炼英文水平,发展养蜂和园艺等爱好,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回到中国
1933年,陈洁如重返上海,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从不向人谈及自己的过往经历。上海解放后,陈洁如当选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她获批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居,改名“陈璐”。蒋经国得知消息,专门为她购买了一套宽敞的豪华公寓,作为“姆妈”的养老住宅使用。她在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道出了心中长期的积郁:“30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次年,陈洁如收到蒋介石托戴季陶之子戴安国秘密送达的亲笔信,信中说:“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表达了蒋介石的怀念之情。1967年,陈洁如在友人的协助下撰写自传书稿,有意在美国出版,但因蒋介石阻挠,出版未果。
因病去世
1971年2月21日,陈洁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寓所因中风去世,享年65 岁。陈洁如的骨灰被送到美国安葬。2002年,养女蒋瑶光迁母亲的榇安葬在上海福寿园。
主要作品
蒋介石与陈洁如当年离婚时,曾支付18万大洋作为陈洁如母女的生活费。这笔钱被陈洁如的母亲在浙江省老家购置地产收租。然而,国民党撤退台湾后,家产尽失,生活陷入困境。1962年5月,陈洁如移居香港以后,台湾方面承诺每年提供一万美元的稳定收入,陈洁如仍在为将来的生活担忧。于是,她提出一次性支付25万美元,或者在香港购置两处物业、10万美元现金以及每年5000美元补贴。这个请求并未被满足。在陈洁如生活困顿之际,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时的私人英语教师李时敏主动提议,让陈洁如用英文讲述往事,并设法在美国出版,以此作为与台湾方面重开谈判的筹码。陈洁如同意与李时敏合作,让他担任笔录工作,并联系了几家美国出版社,商洽回忆录的出版事宜。台湾方面对此持反对态度,陈立夫给陈洁如发了三封充满真诚和说理的劝阻函。1964年,双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达成协议:台湾方面以20万美元和香港九龙的一处房产为代价,买断口述材料的整理草稿;陈洁如交出原稿,并按约定支付李时敏2万美元报酬;同时规定不可留副本。1992年1月,李时敏背离协议约束,把私自留下的一份英文副本交台湾《传纪文学》刊物公开发表。
从1992年起,《陈洁如回忆录》在中国台湾《传记文学》杂志连载,后来由传记文学出版社以《陈洁如回忆录——蒋介石陈洁如的婚姻故事》出版发行,《新新闻》周刊在连载后也推出了节译本。此后,中国大陆出版社也于同一年引进该书出版。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人物争议
回忆录之真伪
1992年,台湾《传记文学》杂志连载刊登了《蒋介石陈洁如的婚姻故事》,取自陈洁如英文原著、金忠立译本,被称为改变民国历史的作品《陈洁如回忆录》,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反响与社会震动。历史学家唐徳刚在为《陈洁如回忆录》全译本代序中指出:“它蕴藏着很多外界不知的一手史料。但是本书似非作者亲笔。它是经过执笔者‘艺增’(艺术加工)过的。执笔者所著重的是它的‘艺术价值’‘新闻价值’,或‘历史价值’,则其取材的选择和落笔的轻重之间就有很大的出入了。”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关系,曾一直被视为敏感禁区,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06年对外开放的蒋介石部分日记中,蒋介石本人确实记录了他与陈洁如亲密生活的记事。
针对《陈洁如回忆录》的质疑,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他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甄别和比对,认为这本书存在许多破绽和虚构,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时间的错乱,书中记载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符合实际历史,导致读者难以分辨真实与虚构。二是重要历史事件的虚构,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描述存在虚构成分,甚至存在歪曲事实的状况。三是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不准确,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性格、行为和言论等方面的描述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四是缺乏确凿证据支持,书中的部分内容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使得读者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尽管《陈洁如回忆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细节,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
身世之谜
关于陈洁如的身世之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传闻。一种说法是,陈洁如曾驻足于上海四马路会乐里妓院,14岁时与蒋介石相识,二人关系密切。张静江成就了这一段美好的姻缘,将她从青楼赎出,更名为陈洁如,寓意“清洁如意”或“清洁如夫人”。这种说法起缘起于唐人的《金陵春梦》,在陈洁如回忆录问世之前广为流传。另一种说法则来自金忠立译 《蒋介石陈洁如的婚姻故事》。书中描述她自幼在上海市生活,就读于爱国女子学校,1919年暑假,陈洁如在张静江家中结识了蒋介石,婚后蒋介石为她改名为陈洁如。陈洁如多次强调,在此之前,她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女学生。她撰写回忆录的目的正是为了反驳《金陵春梦》对她身世的不实描绘。然而,回忆录对就读学校语焉不详,甚至连一个同学的名字都没有提及,致使她的学生身份证据不足,至少在写作上存在疏忽。
人物故事
拒绝出任伪职
1941年12月,陈洁如在上海隐居期间外出购物时,意外遇到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陈璧君极力邀请陈洁如“抛头露面”,报蒋介石当年“遗弃之仇”,参与“曲线救国”,出任汪伪政府的侨务委员会副主席。然而,陈洁如以民族大义为重,抛弃个人恩怨,果断拒绝了陈璧君的邀请。她坚信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选择了远离政治纷争,避免被人利用。
重庆再次相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为了安全考虑,陈洁如在蒋介石的关照下,秘密前往重庆,被安排住在蒋介石官邸附近的山洞别墅,蒋介石常至别墅与之相会。宋美龄得知消息,气愤之余出走美洲。抗战胜利后,陈洁如回到上海居住,此后再也未与蒋介石接触。
参考资料
蒋介石.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览馆.2023-07-10
蒋介石爱与恨的婚姻.中国新闻网.2023-07-01
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多年-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07-26
蒋介石曾秘派信使 赴香港照料陈洁如.中国新闻网.2023-07-17
齐鹏飞.中共党史教育网.2023-07-09
陈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23-07-09
蒋介石日记曾记载与陈洁如亲密细节(图)——中新网 530 Origin DNS Error 530 Origin DNS Error.中国新闻网.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