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 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1815年,俾斯麦诞生在普鲁士王国勃兰登堡州阿尔特马克区申豪森庄园。1822年,8岁的俾斯麦进入柏林威廉街139号普拉曼学校注册上学,四年后,俾斯麦转入腓特烈·威廉文科中学。在俾斯麦未满17岁时,便入读了哥廷根大学。但俾斯麦并不满意大学的生活,很快便进入政坛。他首先是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而后作为萨克森公国议员,去参加在柏林举行的联合邦议会会议。1847年4月14日普鲁士联合邦议会会议开幕,俾斯麦在此次会议上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

1851年,俾斯麦出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1862年9月23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社会党人法》, 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1890年3月被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病逝,享年83岁。

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列宁评价他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德国思想家、革命家恩格斯评价道,俾斯麦是一个头脑十分实际和狡猾的人。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评价到,俾斯麦对依据自己的判断行事信心十足。他对基本的现实及普鲁士王国的机会何在,分析得很透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15年4月1日,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以下称俾斯麦)出生于普鲁士王国萨克森省施滕达尔市的申豪森城堡。其父名为斐迪南·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传统容克其母亲名为威廉明妮·露易丝·门肯(Wilhelmine Luise Mencken),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1816年,俾斯麦一家搬迁至位于后波美拉尼亚的庄园。

当时的普鲁士王国贵族通常会选择专门的贵族学校或者在家延聘教师来教育孩子,但俾斯麦在他母亲的影响下,接受的是市民阶级子女所受的教育,而非贵族教育。8岁时俾斯麦进入柏林威廉街139号普拉曼学校注册上学,四年后,俾斯麦转入腓特烈·威廉文科中学。

1832年,17岁的俾斯麦进入哥廷根大学,但俾斯麦对大学生活不满意,无心学习。其就读大学期间经常腰间佩剑,与同学决斗。俾斯麦共与同学决斗27次,以致脸被划伤,留下刀疤。俾斯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一年半后,转入柏林洪堡大学就读法律系。

叛逆青年

两年后,俾斯麦毕业,成为一名律师。但他并没有从事律师很久,其在1836年考取了书记员,被派往德国西部小镇夏伯尔。在这里,俾麦斯结识了当地名门拉塞尔家的女儿罗拉,二人不久后订婚。但与名门结婚需要大笔资金,俾斯麦铤而走险想以赌博赚聘金,但事与愿违,俾斯麦债台高筑,导致此次婚约不了了之。后来俾斯麦又结识一位英国牧师的女儿并订婚,但一位英国陆军上校出现并将该女子追求到手,俾斯麦婚约再次被取消。于是俾斯麦返回家乡。

俾斯麦返回家乡后,他的母亲为他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谋得一个承审员的职位,但因为俾斯麦与上司关系不佳,这份工作他只做了三个月。1839年,俾斯麦的母亲去世,俾斯麦与大哥从父亲手中接管土地,在征得大哥同意后,俾斯麦分得一半土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庄园主。1845年,俾斯麦父亲去世。他为了要继承雪思豪森的爵位,而离开库宁堡返回故居。同年,俾斯麦经朋友介绍结识一位叫乔安娜的女子,二人互相爱慕,并很快订婚。

当选议员

回到雪思豪森不久,俾斯麦利用手段放逐了易北河的提防监督管,自己接管其职。在这份差事上,俾斯麦很快树立了正面形象,他借此机会参选议会选举。萨克森公国州的地主贵族选举俾斯麦为预备议员,但是俾斯麦迫使一位议员以患病为由隐退,自己接任其位。于是在1847年5月,在俾斯麦32岁时,他成功登上柏林州议院的议席。同年秋,俾斯麦与乔安娜完婚。

1848年,柏林爆发自由主义革命,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被民众软禁于柏林王宫。俾斯麦意图保护国王,镇压革命,于是他迅速召集镇上所有农户制定攻击柏林的计划。但他很快发现这种举动的轻率,于是单身前往柏林。在路过国王的行宫波茨坦时,他了解到国王已经下令禁止有可能夺回柏林的御林军出动,于是他准备面见国王的弟弟威廉亲王,但威廉亲王已经逃往英格兰,俾斯麦只见到了亲王的王妃奥古斯塔。奥古斯塔打算让俾斯麦协助她扶持自己的儿子弗里德里希登上王位,再由奥古斯塔摄政,维护普鲁士王国的君权。但俾斯麦认为这是谋反,没有答应。俾斯麦转而拜访柏林的军队司令官,他想借助军事力量镇压暴乱,但未能如愿。俾斯麦又想请国王下令出动军队,但无法拜国王,只得返回雪思豪森。

威廉四世答应民众要求决定公布宪法后,被允许从柏林王宫返回波茨坦宫中。国王回宫后,立即命自由主义派内阁订定新宪法,并召开新议会。 俾斯麦以新议员的身份出席了议会。议会决定,当德意志统一之后,普鲁士必须是德意志的一部分并尽其义务。但俾斯麦是个普鲁士王国至上主义者,他认为只有靠普鲁士精锐的军队才能统一德意志,靠自由派的民众和议会不可能完成统一。

任外交官

1850年夏,奥地利决定在法兰克福召开停废已久的德国联邦会议,同时通知普鲁士参加。当时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者主张以普鲁士为中心,建立立宪的德意志,而另一方希望以奥地利为中心,建立专制的德意志。普鲁士民众主张对奥宣战,但俾斯麦担心宣战会导致普鲁士内部自由主义扩大,主张和平解决此事。他对自由派议员宣传对奥宣战的不利后果,并认为在自由主义革命期间,自由派主张的将普鲁士军队从国王所属,改为国会所属是完全错误的。

俾斯麦的演说引起皇室注意,次年春,俾斯麦被任命为法兰克福联邦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随后升任驻法兰克福联邦会议大使。俾斯麦在任职期间多次与议长国奥地利针锋相对,阻碍奥地利推动不同法案与预算。

1857年,威廉四世生病,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立刻召见俾斯麦,免去他驻法兰克福联邦会议大使的职位,并任命他为驻俄大使。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被称为威廉一世。1862年春,俾斯麦返回到柏林,被威廉一世改派为驻法大使。

成为首相

俾斯麦任驻法大使不久即被召回国内解决政府和议会的矛盾,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进行军事改革。9月26日,俾斯麦在下院发表铁血演说,他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俾斯麦任宰相后不久,开始为了统一德意志而发动战争。

普丹战争

在普鲁士北方,接近丹麦的位置有两个州,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这两地的归属问题历经百余年纷争,仍然没有最终确定,普鲁士王国和丹麦都宣称对其拥有主权。1863年底,就这两地的宗主权问题,普丹再次产生纠纷。俾斯麦认为有机可乘,便逐步开始吞并计划。

为了确保普丹开战后其他国家不会干涉,俾斯麦与奥地利结成同盟,组成普奥联军进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此时英法俄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如果出面干涉,会牵连到德国的内政问题,同时由于是普奥联合作战,战胜后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也不会被普鲁士独占,因此英法独保持中立态度。

在说服威廉一世和国内议会后,俾斯麦出兵,不到三个月便完全占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1864年10月30日,普奥丹三方签订《维也纳和约》,规定丹麦放弃两地。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再次签订《加斯坦因专约》,规定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王国统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同年,威廉一世封俾斯麦为伯爵以酬答他的功劳。

普奥战争

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俾斯麦首先答应协助俄罗斯取消《黑海中立条款》,然后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正在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俾斯麦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威尼斯共和国归还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但此时普鲁士王国宫廷内和全国的保守派人士都认为对奥地利宣战犹如兄弟相争,所以威廉一世拒绝批准普奥攻守同盟条约。加上之前俾斯麦为了发动战争而忽视议会、破坏宪法、压制言论的行为,民众对俾斯麦产生反对情绪。5月7日,俾斯麦正在官邸外散步时,遭遇刺客袭击,俾斯麦经过搏斗制服刺客。此次事件后,俾斯麦意识到必须采取强制手段才能战胜反对势力,于是他突然宣布实施普选,意图借助自由主义的武器,排除保守反对势力。与此同时,意大利奥地利展开攻击,俾斯麦借机给威廉一世写信,陈述利弊,威廉一世终于下令进行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

不久后,普鲁士王国征服德意志北部一些亲近奥地利的小邦国,击败汉诺威王国,放逐其国王,席卷萨克森公国,将其国王放逐至奥地利,征服黑森,俘虏其国王,消灭拿骚,同时逼近莱茵河上游的自由市法兰克福,迫使巴伐利亚州和威尔登堡归服普鲁士,然后乘胜进入奥地利与意大利军的先锋部队会合。7月3日,普鲁士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地利大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此时俾斯麦决定与奥地利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对于普鲁士最有利的做法不是消灭奥地利,而是将奥地利逐出德意志邦联,并且让其作为抵挡俄罗斯西进的屏障。

8月23日,普奥签订《布拉格条约》,条约规定普鲁士王国合并汉诺威、黑森、卡塞耳、拿梭及法兰克福自由市,此外还有石勒苏益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劳恩堡三州,普鲁士领土联成一块,成功将奥地利势力被逐出德意志,成立了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联邦。此次战役,为普鲁士增加四分之一的领土,同时也增添了四百五十万人口,使普鲁士成为欧洲大陆上的一等强国。随着战争的胜利,民众对俾斯麦的反对减弱。 威廉一世赐封他为陆军将官,并犒赏六十万金币以慰其功。

普法战争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法国与普鲁士国爆发冲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愿意做出让步,法国则要求普鲁士做出不干涉西班牙王位继承的承诺。普鲁士国王委婉拒绝,并将他与法国大使会见的过程电告俾斯麦,让俾斯麦对电报内容稍作修改后发表。 俾斯麦蓄意挑起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篡改了威廉一世电文并公之于众,故意让法国蒙受耻辱。于是法国皇帝在1870年7月19日对宣战,普法战争打响。普鲁士击退入侵的法军,并大举反攻法国。最终拿破仑三世投降,普鲁士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取代法国取得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这让俾斯麦看到了统一德国的机会。在他的策划下,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距巴黎22公里的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俾斯麦成为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月28 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 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

3月9日,俾斯麦与威廉一世返回德国柏林,12天后,俾斯麦跟随威廉一世出席德意志帝国议会的首次开会典礼,典礼上威廉大帝封他为公爵,赐他汉堡市附近的一大片庄园,另外赐他一座大宅邸和公园,作为首相官邸。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 条约规定,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意志帝国,法国赔偿五十亿法郎。 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稳定统治

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国内中央党成立,该党派为天主教政党,是一个反俾斯麦的权力集团。所以普法战争一结束,俾斯麦立刻制定各种法律,以驱除国内天主教势力。1873年5月11,俾斯麦发布《五月法》,开始迫害天主教徒,放逐神父,并禁止天主教教义在德国国内传播,导致占德国人口三分之一的天主教徒,没有了神父。同时,俾斯麦拒绝接见教皇庇护九世所派来的大使,庇护九世便公开宣布俾斯麦的罪行,双方的冲突日益严重。

1873年,俾斯麦与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缔结“三帝同盟”。1877年,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爆发战争,俄罗斯大败土耳其,并签订《圣斯提法诺条约》。俄罗斯一直想吞并土耳其,以便进入地中海进行交通贸易,而英国认为俄国进入地中海会妨碍英国本土的交通,所以英俄之间产生矛盾。1878年2月19日,俾斯麦在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演说,为了欧洲和平,他准备担任英俄两国的调解人。于是在6月3日,俾斯麦对各国发出邀请,13日各国代表齐聚德国柏林,讨论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条约问题。7月13日,柏林会议结束,在俾斯麦的周旋下,俄国承认英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欧洲国境拥有军事、政治支配权。这导致德俄关系恶化,俄罗斯退出三帝同盟。俾斯麦随即与奥匈重订盟约,称为“德奥同盟”,约定两国之中任意一国遭到俄国攻击,另一国都要给予军事援助。后来俾斯麦又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同年,庇护九世去世,利奥十三世被选为新教皇,新教皇认为如此斗争对双方都不利,所以逐渐缓和其对德国的政策。而俾斯麦也逐渐缓和了对国内天主教徒的迫害,俾斯麦派遣使者访问西班牙,顺便到罗马访问教皇。当时教皇向使者索取了俾斯麦的照片,而俾斯麦为了报答教皇的诚意,曾经请教皇评判有关卡罗林群岛的归属问题,并调解德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纠纷。 如此一来,俾斯麦和教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而普鲁士国内的中央党也愿意以它四分之一议席支持俾斯麦。

晚年身退

1888年3月9日,90岁的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史称腓特烈三世。但其在位99日就病故,腓特烈三世的儿子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威廉二世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于是在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向威廉二世递交辞呈,正式下野,结束30年执政。

俾斯麦辞职后到威廉一世墓献了3朵玫瑰,拜会了腓特烈三世的遗孀。威廉二世封俾斯麦为劳恩堡公爵,还将他晋升为陆军元帅衔海军上将。3月29日,俾斯麦回到汉堡市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开始整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离世,享年83岁。按照俾斯麦遗嘱,他被安葬于庄园一片针叶林的空地中,墓志铭为:“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实的德国仆人。”

施政举措

政治

在1871至1877年间,俾斯麦发动“文化斗争”,迫害普鲁士王国国内天主教派,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其中在1873年5月11—14日,俾斯麦颁布一系列反教权法令。共包括四项:《关于教士的培训和授职法》(5月11日)、《关于教会的惩戒权和建立王家法庭处理教会事务法》(5月12日)、《关于教会行使惩罚手段和训练方法的权限法》(5月13日)以及《关于退出教会法》(5月14日)。规定教士必须在国立大学学习,国家对教士的授职保有否决权,教会对下属的惩戒权只限于德国的教会机关,并设立负责教会事务的王家法庭来处理不服教会机关的裁决而提起上诉的案件。这些法令在1875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继续执行,1876年至80年代初被逐渐废除。

俾斯麦为加强镇压工人运动曾发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1878年10月,俾斯麦借口威廉一世两次遇刺,利用议会通过了该法令,即所谓《非常法》。法令规定:凡是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各种组织、出版物和集会都受封禁;政府可随时宣布戒严;可不按法律手续逮捕和放逐社会民主党党员。这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被宣布为非法,党的组织遭到封闭,工人报刊被查禁。在非常法实施的12年中,有1300多种刊物被禁止,230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900多人被放逐,1500多人被判入狱。在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议会宣布废除“非常法”。 但同时为了笼络工人阶级,俾斯麦也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军事

俾斯麦认为战争是一种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他认为武力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目的。国家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家实力基础之上,而国家实力的使用要慎重,应当把国家拥有的强大实力与灵活的均势政策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俾斯麦三次发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俾斯麦采取“西守东攻”的策略,逐步扩张领土。同时让军事政策与对外政策形成有机协调,不追求进一步扩张领土或取得完全的欧洲霸权。时刻对军队保持完全的控制能力,在“最极端情况”依然可以有效保证德国控制战局的能力。并且采用有效手段控制军费,避免引发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外交

俾斯麦认为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联合在一起的有力纽带。他坚信一个大国唯一健全的基础,就是国家利己主义,发动战争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俾斯麦在国际关系中,总是以本国利益至上,并以此来确定其外交策略,以确保不会为了其他国家而出卖本国利益。他认为以感情为依据的政策是没有交互性的,决定问题不要受对于外国及其当政者的反感或好感的影响。

在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出的欧洲大陆联盟体系,是十九世纪后期欧洲最为复杂的外交同盟。俾斯麦为遏制反德联盟的产生,推出了“大陆政策”,其核心和本质在于建立了一系列使德国占据优势的同盟体系,以维持欧洲大陆均势。在普鲁士王国时期,俾斯麦每次发动战争前,都会利用外交利益拉拢大多数强国,孤立敌人,然后设定与实力匹配的有限军事目标,一击而中。在德意志帝国时期,俾斯麦先后促成了德国与俄罗斯奥地利建立三皇同盟,以及德意奥三国同盟。俾斯麦很好地利用了联盟的功能,使德意志帝国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官约翰·洛斯罗普·莫特利与俾斯麦为大学好友,他评价俾斯麦说,俾斯麦大学时鲁莽而古怪,但却是一个很有天分和魅力的年轻人。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列宁评价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

德国思想家、革命家恩格斯评价道,俾斯麦是一个头脑十分实际和狡猾的人。

德国作家艾密尔·鲁特维克评价说,俾斯麦的一生让人迷惑,因为他永远在不停地奋斗,有时打胜仗,有时也打败仗,他有着永不停止的激情,而且永不满足于现状。大多数时候,他十分明智敏锐,但有时候也办错事,但即使办错了,也总是带着他那种天才的特色。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评价到,俾斯麦对依据自己的判断行事信心十足。他对基本的现实及普鲁士王国的机会何在,分析得很透彻。由于俾斯麦的建树,使得他所缔造的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两度遭到外国占领及国家分裂达两个世代之久,依然巍峨屹立。

人物头衔

人物作品

俾斯麦下野后将自己一生的社会主义和活动整理为《思考与回忆》一书。在书中,俾斯麦复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个人的主观见解,展现了俾斯麦在19 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复杂多变的历史中的政治思想与外交战略,对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和俾斯麦的生平事业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这本书被德文版出版编辑霍·科尔赞颂为"天才智慧的无穷源泉”“德意志民族可以从中满足它对于百年来的知识的渴求"。

后世纪念

俾斯麦博物馆

俾斯麦博物馆坐落于萨克森公国森林弗里德里希胡尔区的 “老乡村别墅”,俾斯麦下野后在这里修养,一直到1898年去世。从1927年开始,俾斯麦的祖传物品、大事记、图片和油画被带到这所博物馆内,对公众开放展示,后来这些收藏品被搬迁到弗里德里希胡尔宫。1945年4月29日,弗里德里希胡尔宫被炸损。1951年12月,俾斯麦博物馆在“老乡间别墅”重新开放,并持续至今。该博物馆收藏了1871年的“凡尔赛帝王声明”原件,俾斯麦的信件、手迹、文件,还有俾斯麦的城市荣誉公民证书、首饰盒,以及世界各地赠与俾斯麦的礼物等。

俾斯麦纪念碑

俾斯麦纪念碑是德国汉堡市为纪念俾斯麦而打造的花岗石纪念雕塑,位于圣保利区易北河畔圣保利码头附近。纪念碑高35米,重达600吨,是全世界250个俾斯麦纪念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建筑师是约翰·埃米尔·肖特,雕塑家是雨果·莱德勒。俾斯麦纪念碑耗资50万德国金马克,于1906年6月2日揭幕。

纪念币

关于俾斯麦的纪念币特别多,有铜章也有银章。例如1898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逝世纪念大铜章。

参考资料

俾斯麦博物馆.萨克森森林.2023-10-26

CLEANING OF BISMARCK MONUMENT IN HAMBURG, GERMANY.Kärcher .2023-07-13

Lot:2251 1898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逝世纪念大铜章.首席收藏.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