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成桂

李成桂

朝鲜太祖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리성계,1335年10月27日-1408年6月18日),字仲洁,登基后更名为李旦,字改为君晋,本贯全州李氏。他是朝鲜王朝的创立者、朝鲜王朝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李成桂出身于元朝全州县贵族家庭,是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成桂和他的父亲帮助高丽王颛夺取了双城总管府后归附了高丽王朝。随后,李成桂与元朝红巾军、倭寇和女真等势力进行了战斗并取得了多次战功,一路晋升为高丽守门下侍中(副相)。到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李成桂通过威化岛回军行动,成功夺取了高丽政权,并晋升为门下侍中(首相),还被封为和宁郡开国忠义伯(简称和宁伯)。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在群臣的推举下登基为王,次年遵循朱元璋的旨意将国号更改为朝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李成桂迁都汉阳。李成桂上位后进行了内部改革,清除了高丽王族,并向明朝表示臣服,招抚了朝鲜半岛东北面的女真部落,使朝鲜疆域扩展至图们江。然而,李成桂晚年未能妥善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导致了王子之争。最终,李成桂让位给次子李芳果,并被尊为太上王。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即位后,他回到咸兴,暗中指挥赵思义等人起义反抗李芳远,但最终失败被迫回京。李世民八年(1408年),李成桂在汉城逝世,享年七十四岁。李成桂被追封为朝鲜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大王”,并葬于健元陵。后来,李成桂被定谥为太祖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作为朝鲜开国创业的帝王,李成桂肃清高丽王族,迁都汉阳,封赏功臣,向明朝请求封号,进行土地和军队改革,稳固了朝鲜政权。史学界对李成桂的评价不一。韩国学者张国钟认为李成桂对明朝事大屈从,为夺皇位诛戮大臣,以臣弑君。韩国史学家李相佰则认为李成桂忠诚无二,保护人民,使朝鲜富庶安乐,并且他建立朝鲜王朝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成桂于元统三年(1335年)10月11日生于元朝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双城总管府(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道金野郡黑石里)。他的高祖父李安社在投降蒙古后,于宝三年(1255年)被封为斡东千户兼任达鲁花赤。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是元朝的双城总管府万户,母亲是门下侍中和州永兴府院君崔闲奇的女儿。李成桂从小就喜欢打猎,并且热衷于击,他的武艺高强,擅长射箭。除了练习武艺,他还学习文化和阅读书籍。至正十一年(1351年)李成桂娶韩卿的女儿安边韩氏为妻。当李成桂22岁的时候,高丽恭王利用中原地区爆发农民起义的时机派兵北上扩张领土。李成桂和他父亲协助高丽军队攻占了元朝双城总管府。从那时起,李成桂和他的父亲成为了高丽的将领。5年后,李子春去世,李成桂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成为了金吾卫上将军东北地区面上万户。

效力高丽

屡立军功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10月,秃鲁江万户朴仪开始叛乱,王颛派金前去镇压此次叛乱,大败。于是金琎再向恭愍王请求援兵,随后恭愍王派遣李成桂率一千五百名兵力支援金琎,后叛乱被平定。当时,中原地区正处于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频繁。在同月,红巾军趁着鸭绿江结冰入侵高丽境内,很快攻占了高丽首都。次年正月,高丽参知政事安祐率领大军反攻。李成桂率领由高丽人和义兄李之兰率领的女真族组成的骑兵参战,参与了夺回首都的行动。同年,元朝大臣纳哈出在原任双城总管赵小生的引导下进攻高丽,高丽将李成桂任命为东北地区面兵马使,阻止敌军。经过几次激战,李成桂最终在咸阳平原上击败了元军。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顺帝的皇后奇氏图谋废黜王颛,建立德兴郡。派遣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军队越过鸭绿江侵入高丽。李成桂与崔英等人一起击败了他们,并在此后击退了进攻咸州的女真族,被任命为密直副使。恭愍王赐予他金带,并赐予他“端诚亮节戴功臣”的名号。

洪武三年(1370年),奇皇后之侄赛因帖木儿在高丽边境发动叛乱,随后恭愍王任命李成桂为东北面元帅,与将领池龙寿、杨伯渊等人渡过鸭绿江,兵发北元东宁府。而李成桂负责率一千五百人远征辽阳市,不久后,李成桂部成功活捉敌将金伯颜。李成桂胜利回朝被任命为知门下府事,与文臣李穑一同进入政治中枢。在此期间,李成桂与开城氏族联姻,娶了康允成的女儿谷山康氏为妻,康氏与李成桂的元配韩氏同为正妻。洪武五年(1372年),倭寇骚扰高丽东北地区界,王颛派遣李成桂担任和瑛府尹,抵御倭寇的侵袭。洪武八年(1375年),恭愍王在酒醉后被宦官崔万生以及男宠们杀害。恭愍王的独子江宁府院大君王继承了王位,成为王禑。李成桂作为王禑的亲信,继续在高丽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打击倭寇

从高丽恭愍王时期到禑王时期,倭寇频繁入侵各地,尤其是禑王时期,倭寇规模越来越大,行动也更加有组织性。洪武八年(1375年)9月泥城元帅崔公哲麾下二百余人反叛,渡江而逃。海寇集聚在德积、紫燕二岛。李成桂、崔莹奉命统领全罗道、庆尚道军队,在京畿道东、西江抵御倭寇。10月李成桂持弓箭射中一虎,禑王賜襦衣一件并夸奖他勇猛。洪武十年(1377年),李成桂先后在智异山、西海道等地大破倭军,使得名声大震。不久后,李成桂再因功封爵为“完山府院君”,并得以晋升,按官阶顺位排名第九。洪武十一年(1378年)5月,倭寇大举侵入大马岛,李成桂开始全面打击倭寇,勇名日益高涨。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镇浦海战过后,海寇与陆寇联合,闯入内陆,抢侵多地,最终在山云峰扎营准备北上。高丽朝廷任命李成桂为都巡察使出征抵御倭寇。李成桂预测敌人会从荒山右边的崎岖小路突然袭击。倭寇果然如李成桂所预测的袭击了他们。寇首阿只拔都得知高丽军队出征,但他自负力量,最终被李成桂和他的义兄李之兰箭射中身亡。倭寇势头受挫,开始撤退。高丽军队攻势猛烈,倭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史称荒山大捷。李成桂战胜凯旋后,百官迎接慰劳李成桂,文臣李穑金九容、权近等写诗庆祝胜利。

声名远播

明朝建立之初、北元衰弱之际,高丽积极招抚女真部落来归附并拓展疆土,李成桂也建立汗马功劳。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成桂击败入侵高丽东北地区面的北元降将胡拔都,向王禑提出了《安边之策》,该建议指出当时高丽的军事问题根源是社会结构矛盾和民生问题,这也是后来李成桂与新进士大夫一起推动制度改革的重要联系。其中主要内容是进行军事训练应对倭寇, 严厉打击剥削百姓的军阀和豪族,确保军粮供应,保护土地制度和流浪百姓,选拔能干公正的人才担任地方官。洪武二十年(1387年),李成桂已有“忠诚亮节翊赞宣威市定远功臣,三重大匡,判三司事兼判典农寺事,上护军,完山府院君”等多种头衔,他的父母和异母兄弟也被封爵位或官职。如李成桂父亲封为忠节义补理功臣、重大匡完山君。李成桂母亲崔贵妃封三韩国大夫人。次年,权臣李仁任退隐后不久,其继任者廉兴邦林坚味王禑诛杀,李仁任也在同年病死。崔莹被任命为门下侍中,李成桂为守门下侍中。李成桂接受了程朱理学,并与新进士大夫合作改革高丽。因郑梦周一直担任李成桂的军师,二人关系深厚。李成桂与文官郑道传讨论政策和时事,一起参与国家建设,提出改革和建国理念。李成桂通过郑梦周和郑道传与官员李想、于贤保、权根、成石麟等人建立了友谊。此外,李成桂通过保护新进士大夫免受压力和威胁,加强了与新进士大夫的联系,在新进士大夫崔泳对权门世家势力进行打击时,李成桂积极地提供帮助。

夺取权力

威化岛回军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2月,明朝声称主张要收取对铁岭市以北的土地所有权,并设立了铁岭为官署派遣人员进行管理,而铁岭原本是元朝的双城总管部的地区。同年4月,王俣王禑和门下侍中崔莹秘密商讨是否要借此机会攻打辽东地区以打击明朝的野心。李成桂以“四不可”反对,这被称为“四不攻论”。这种观点不仅仅是李成桂个人的意愿,还包括了新进士大夫以及其他反对派力量的意愿。当禑王和坚持要攻打辽东地区时,李成桂提议整顿后在秋季重新出征,但他们无视了这一提议,继续进行了辽东征讨。禑王任命昌城府院君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李成桂为右军都统使率领攻辽军队5万兵力出征。5月,曹敏修、李成桂渡鸭绿江,在威化岛上屯兵时遇上大雨江水泛滥,于是他们请求回军,但请求未被接受。李成桂成功劝服曹敏修撤军,在回军之前,李成桂、沈德符李之兰三人决定结为兄弟。回军的李成桂和曹敏修在两次血战后占领了开京,被后世称为威化岛回军事件。在威化岛回军中,李成桂与激进新进士大夫一起合作,参与了对的审讯,并驱逐了,随后在12月将他押送至开京并处决。李成桂通过这次事件推翻了高丽权门世族和旧势力。后来,李成桂被任命为右侍中,受封东北地区面、朔方郡、江陵道都统使,与左侍中曹敏修一同掌握高丽政权。

废王立新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王禑被流放江华岛,后南迁骊兴郡,称为骊兴王。李成桂主张另立王氏宗亲,曹敏修主张立王禑的儿子王昌。曹敏修得到李穑的支持,最终王昌成为新王。曹敏修和李成桂继续分别担任左、右侍中,并在各地担任都统使。李穑取代李成桂成为门下侍中,而李成桂仍担任守门下侍中。同时,李成桂也兼任中外军事都统,集文武大权于一手。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王禑派人送剑给郭忠辅要他暗杀李成桂,但郭忠辅揭发了这个计划。李成桂的支持者假借朱元璋的旨意,声称王禑父子是冒充王氏的,不是真正的皇室成员,应该被废黜。于是王禑被流放江陵,王昌被流放江华岛,并被废为庶人,不久后父子都被杀害。李成桂等人拜见定妃安氏,请求改立远支宗室王瑶为新王,即高丽恭让王。恭让王封赏李成桂为“和宁郡开国忠义伯”,并赐予一千户食邑和三百户实封,成为“中兴功臣”。他的父母和妻子也获得封爵,他的子孙得到荫职。李成桂接替沈德符成为门下侍中,并在次年兼任三军都总制使。恭让王登基后不久,高丽的尹彝和李初逃到明朝传播谣言,声称恭让王不是高丽王族的后裔,而是李成桂的亲戚,还说李成桂和恭让王计划进攻明朝,请求明朝讨伐他们。然而,朱元璋没有干涉高丽的内政,而是将他们流放至水县。随后,由于威化岛回军问题,明太祖将铁岭卫迁移到沈阳市开原市地区。

整肃政敌

王瑶登基后,李成桂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起用了郑道传赵浚等新进士大夫,李成桂主张进行田制改革,并以新进士大夫为中心组成了都评议使司(议政府的前身)。不久,曹敏修在田制改革与李成桂一派发生对立,翌年李成桂手下弹劾其贪污,妨碍改革,被罢职回乡。因恭让王拥有大量的田地,他并不赞成这一改革。但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9月,李成桂命令将公、私田籍资料档案在大街上集中焚毁。在废除私田后,都评议使司在李成桂的授意下开始在京畿道首先实施科田法。根据科田法,土地按照官位高低进行分配,李成桂等当权官僚得到了京附近的土地,而全国其他土地连同旧权贵的农庄则编入了公田。这次土地改革瓦解了地方豪强和旧贵族的经济基础,也使得李成桂掌握了高丽的经济实权。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高丽使臣赵胖通报了尹彝、李初之事回国。李成桂利用这个机会整肃政敌,清除威胁。李穑因为反对田制改革而被以擅立异姓的罪名流放。王瑶任命郑梦周为副相,对抗李成桂,并陆续驱逐李成桂的亲信。次年,李成桂进宫谢恩时险被扣留,但被他的第五子李芳远救出。李成桂妻子病逝,他开始感觉到恭让王和郑梦周对他有所防备,开始考虑带家人回乡避风头,但受亲信劝说留下。高丽世子王奭出使明朝,巩固恭让王的地位。在王奭回国前,李成桂想去迎接,但在途中打猎时坠马受伤,只能回家养病。郑梦周趁机指使大臣弹劾李成桂的党羽,并准备将他们连同李成桂一起处死。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得知后与叔父李和、妹婿李济密谋除掉郑梦周,但李成桂的侄女婿卞仲良泄露了这个计划。郑梦周以探病为名亲自拜访李成桂,但在回程途中被李芳远派的刺客杀害。李成桂得知郑梦周死讯后,责备李芳远擅杀大臣,甚至想服药自杀,直到他的妻子康氏怒斥他,他才冷静下来。后来,李成桂指使大臣向王瑶禀告郑梦周的罪状,迫使恭让王处罚郑梦周,并召回之前被流放的亲信,安插在重要职位上。

即位称王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4月22日,李成桂再次出任门下侍中。他两次上书辞职,并称病不朝,恭让王亲自到李成桂家门前请求他出仕。与此同时,南誾、郑道传赵浚、赵仁沃等五十余人密谋推举李成桂接受禅位。7月,王瑶决定到李成桂府邸与他盟誓。7月12日,门下右侍中裴克廉等上奏,请求王大妃安氏废黜恭让王。安大妃被迫下废位教旨,于是王瑶被废出宫,王妃卢氏、世子王奭及世子嫔李氏等亲属随行。同月17日,在裴克廉、赵浚、郑道传、南等亲信的劝进下,时年五十八岁的李成桂在开城别宫寿昌宫即位,是为朝鲜太祖。至此,李成桂实现易姓革命,高丽灭亡。即位后,李成桂将已故的元配韩氏追赠为“节妃”,陵墓称为齐陵;继配康氏则成为王妃,徽号“显妃”。

执政时期

巩固政权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7月17日,李成桂登基,他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是封赏功臣,封裴克廉、赵浚郑道传等十七人为一等开国功臣,尹虎等十三人为二等开国功臣,安景恭等二十二人为三等开国功臣,并任命他们参与执政。除了以上李成桂还封了1750余名原从功臣,这些人虽未参与朝鲜开国,但在高丽时期曾追随李成桂或与他亲善。

同时册立世子,李成桂即位后不久,封君诸王子,其中长子李芳雨被册封为镇安君,次子李芳果为永安君兼义兴亲军卫节制使,三子李芳毅为益安君,四子李芳干为怀安君,五子李芳远为靖安君(已故的六子李芳衍没有封号,在太宗年间追封为德安君)。此外,李成桂还册立了幼子李芳硕为世子。

李成桂登基后,还确定了对明朝的基本国策。1392年7月,李成桂派赵胖前往中国明朝礼部上表,请求承认他接管高丽国政。在收到回信后,李成桂派郑道传到南京市向明朝谢恩,并献上60匹马。同年8月,他再次派人上表,称自己为“高丽权知国事”,礼部根据朱元璋的旨意回复,询问高丽是否要改国号,并要求尽快回复。最终,在同年12月9日,经过明朝批准,“朝鲜”正式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然后是迁都汉阳,改名为汉城。李成桂即位后,认为开京王气已尽,开始积极谋划迁都。即位后一个月就下旨由开京迁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并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开始营建景福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在宗社宫阙营建完成以后,朝鲜正式定都汉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4月,李成桂遣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刑曹议郎咸傅霖绞死王瑶及其二子并诛灭了囚禁在巨济岛高丽宗室。

被迫传位

在决定册立世子人选时,大臣裴克廉、赵浚郑道传等人建议以年龄和功劳两方面考虑,立长子李芳雨,或开国时功劳最多的李芳远。然而李成桂对康氏宠爱有加,康氏生有两个儿子,必立其中之一为世子。七子李芳蕃狂率无状,因此只被封为抚安君;最年幼的第八个儿子宜安大君当时只有十岁。在二十五年(1392年)8月20日,李芳硕成为王世子。郑道传主张君主应该中庸无为,以避免君臣政治冲突而造成的元气耗损。为此,郑道传不断怂李成桂册立生性文弱的李芳硕为世子,同时将李芳远等势力强大的王子彻底从政坛上隔离出去。立世子后,被任命为世子师傅,负责教导。为了巩固李芳硕的地位,郑道传建议李成桂解除诸王子的军权,并效法明朝皇子分封各地,但李成桂没有听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8月,显妃康氏病故,享年四十一岁。

洪武三十年(1397年)10月22日,李成桂生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月29日以后,病情加重,他开始深居宫中养病,除了世子宜安大君以外不见任何人。当时郑道传成为焦点人物,他为了维护世子的地位,压制了李成桂的妻子韩桓惠王所生的孩子,李芳蕃以外王子的兵权,都以训练不力为由遭到解除。同时,朱元璋朝鲜传递表笺文字不敬,要求交出郑道传,威胁要讨伐朝鲜。朝鲜加强军事演习,准备出兵辽阳市,但被大臣赵浚阻止。李成桂没有交出郑道传。李芳远发动政变时,李成桂正在病中。李芳远的府邸在汉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宫西门迎秋门附近。李芳远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卫景福宫的禁军,袭击大臣郑道传。当时郑道传正在家中同世子宜安大君的丈人富城君沈孝生进行欢谈,乱兵杀进门来,沈孝生遭受意外袭击一同身亡。朝鲜王朝建国的功臣宜城君南訚也因属于郑道传一派而被杀。当时有人建议立李芳远为世子,李芳远推辞,表示二哥李芳果更有资格成为王储。李芳远指使大臣上疏,宣称郑道传等人谋反,已经平定,并请求废黜李芳硕世子之位、立永安君李芳果为新世子。李成桂对这件事感到非常震惊,听大臣念完上疏后,沉默许久后不得不答应,他在大臣拟好的教旨签下花押后,瘫软在病榻上干呕,并从此失去了实权。不久,神德王后所生的两个儿子李芳蕃、宜安大君也都被杀。这是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乱。9月5日,李成桂传位于李芳果,被尊为太上王,李芳果改名李,成为李芳果李芳果建文元年(1399年)还都开城,李成桂作为太上王随行,经过贞陵时他不舍地哭着离开。

太上王时期

皈依佛门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政变的发动者李成桂第五子李芳远对此不满。定宗即位后没有指定继承人,其四弟怀安公李芳干认为自己以次当立。而禹玄宝、河仑、李茂等权臣则拥立靖安公李芳远。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第二次王子之乱发生,李芳远胜利。定宗革除了私兵,并在同年2月4日将李芳远立为“王世子”。李成桂于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建立太上宫府,名为德寿宫,府号承宁府,并设置官署管理。同年十月,在杨州神岩寺为宜安大君、李济等人举行法会,燕德妃金氏和贞嫔闵姓也参与观礼。然而,法事主持僧人突然去世,李成桂返回宫廷。后来,他前往新都(汉城)的贞陵设席做佛事。建文二年(1400年)11月13日,李芳果禅位给李芳远,李芳远即位为李芳远,并派大臣通知李成桂。然而,李成桂对此冷淡回应,并回到开城。此后,他感到郁郁寡欢,离开开城去逍遥山长住,并经常出游来排遣情绪。后来,他皈依佛门,成为佛教徒。

奔赴咸兴

李芳远即位后,李成桂多次前往汉城、宝盖山、平州温泉等地巡幸。建文三年(1401年)3月,李成桂借口游览金刚山而再次离开开城,随后前往安边府,准备前往咸兴,但在4月又返回开城,住在德寿宫中。同年8月,李成桂欲以“游览金刚山”的名义再次出京,被李芳远以“朝廷(明朝)使臣即将来我国”为由阻止。11月,李成桂遣太监招李芳远至德寿宫,与其回忆当年威化岛回军及“化家为国”之事。李芳远日暮时回宫,李成桂欲当晚逃离开城,但因李芳远在夜间再度拜而被阻止。11月26日,李成桂借口“巡幸逍遥山”,逃出开城,此后一直居住在逍遥山佛寺旁的宫殿中。

建文四年(1402年)10月,明朝使臣前往朝鲜,通报朱允炆自焚、朱棣登基之事。李成桂在桧岩寺邀请两位明朝使臣温全、杨宁一同游赏金刚山。10月27日,李成桂宴别温全后,要求边显等十六人护送他到东北面,边显等被迫跟从。李芳远派遣使者探问,相望于道。李成桂表示先拜祖宗之陵,然后游览金刚山,最后返回京城。然而11月9日,李成桂御骑抵达咸兴市

李成桂到达咸兴后,下令调动赵思义安边大都护使的兵力,在附近州县调兵,并在铁岭关遗址设立防线,以阻止任何人出关。他还调集了东北面安边府和文州的军队。为了了解李成桂的动向,李芳远派出了多名使者前去询问,但这些使者都被杀死,只有金玉谦被捆绑并被看守,后来趁着看守熟睡逃脱了。李芳远一方面派出无学大师劝说太上王回京,一方面任命李龟铁为东北面都体察使,韩兴宝为东北面知兵马使,并给予了他们御马、弓矢和甲胄。

建文四年(1402年)11月13日,李芳远调拨大批将领率兵离开开城,前往咸兴,李龟铁被提升为中军都总督。不久之后,李芳远又下令释放李成桂敬信的益伦、雪悟两名僧人,令其随安平府院君李舒前往咸兴。上护军金继志在铁岭关遗址斩杀两名守将,并杀死为李成桂兵马运送粮草的金乙宝。11月17日,李芳远又命闵无疾、辛克礼二人率增援兵力前往东北面。11月18日,李成桂带领亲军逃往西北面的孟州,当时李天祐正率领百余游骑在孟州地区活动,被李成桂的亲信赵思义截获,李天祐与其子率十余骑,力战突围。11月21日,李芳远率领羽林军离开京城,准备亲征李成桂。11月25日,李芳远任命李居易为左道都统使,李叔蕃为都镇抚使,闵无疾为都兵马使,李沆、郭忠辅、李行、韩圭等人为助战节制使,领兵四万余人,向西北面进军。11月27日,赵思义的部队在安州溃败,第二天李成桂遣人通知李芳远,称自己准备回京城。12月8日,李成桂一行抵达金郊驿,李芳远准备亲自迎接,李芳远前来朝拜之时,李成桂朝李芳远放箭,但箭只是射中帐殿的木梁。

此后李成桂被幽禁于开城的德寿宫中,后迁往汉城的昌德宫。由于安边大都护赵思义、永兴府尹金绻等官员曾随李成桂起兵,因此安边大都护府被降级为监务,永兴府的长官从府尹被降格为知府。赵思义等与李成桂出奔有关的官员均被处决。

汉城终老

赵思义之乱后,李成桂就被李芳远软禁于开京德寿宫,仅有个别时候可以外出避病、做佛事或去平州温泉疗养。虽然李芳远极力表现孝道,但李成桂对李芳远的芥蒂始终未能消除,李芳远来请安时,李成桂多次拒绝接见。李芳远也承认自己“不得见于亲”。永乐二年(1404年),李世民还都汉城,太上王也回到汉城并表示还都是一件孝行。

永乐六年(1408年)1月19日,李成桂中风,此后一直没有恢复健康。同年5月24日,在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养病。清晨宵禁解除之际,李成桂为祛痰服用苏合香丸后,陷入弥留。太宗闻讯赶来送上同仁牛黄清心丸,但是李成桂已经不能服药,抬眼看了李世民两次后随即逝。

李成桂共计在位七年、成为太上王十年,享寿七十四岁。死后李芳远决定为他上庙号太祖(李成桂是高丽王昛以后首位获上庙号的朝鲜半岛君主),谥号至仁启运神文圣武大王。 同时依高丽旧例派人请谥于明朝,朱棣赐谥康献(抚民安乐曰康,行善可纪曰献), 合朝鲜私谥全称“康献至仁启运圣文神武大王”。葬于杨州健元陵。后李焞加谥“正义光德”,李熙加谥“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后朝鲜高宗称帝,于光武三年(1899年)追尊李成桂为“王建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高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封功臣

李成桂登基后,除奖赏了52名建国功臣外,还在其统治的6年期间,共22次奖赏了约1400人的其他功臣。这被认为对新王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成桂封的开国功臣在他在位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赵浚、金士衡长期担任左、右政丞,郑道传、南誾等也在政坛活跃,主导国政。

清王氏

在李成桂登基三天后,他听从大司宪闵开的建议,将绝大部分王氏家族成员流放到江华岛巨济岛。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李成桂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4月决定对王氏下毒手,派遣官员郑南晋和咸傅霖绞死王瑶及其二子,同时派遣官员前往江华岛,以及巨济岛,将囚禁在这两个地方的高丽宗室全部诛灭。与此同时,李成桂要求在高丽时被赐姓王氏的家族全部恢复本姓,而其他姓王的人,即使不是高丽王室后裔,也必须改从母姓

然而,李成桂唯独留下与自己七子李芳蕃联姻的恭让王的哥哥定阳君王,封为归义君,负责祭祀王氏。王瑀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王和王琯在第一次王子之乱中被杀。在李珦时期,朝廷在民间找了一个叫王牛知的人,将他更名为王循礼,并任命他为崇义殿副使,在麻田县的崇义殿(高丽四王庙)中代代奉祀王氏。

迁汉城

李成桂在即位一个月后决定迁都,因为开城是高丽的旧首都,旧贵族势力根深蒂固,且当时的谶纬学也认为开城是下克上的不吉之地。李成桂击败了反对迁都的天道反对论。李成桂带领群臣四处寻找新都地址,考察了鸡龙山、母岳山和汉阳等地。李成桂亲自决定了迁都到汉阳。他认为汉阳气候宜人,交通方便。而正都殿的位置则由郑道传确定为景福宫。太祖积极参与,并采纳了郑道传的意见,确定了整个汉阳的城市规划,包括宗庙、社稷、法宫等。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0月25日,迁都汉阳;次年,将所在行政区汉阳府改名为汉城府

定国法

朝鲜立国后,太祖命郑道传制定国家大法。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鲜经国典》编撰完成,分上下二卷颁布,《朝鲜经国典》是郑道传参考中国的典籍制度,根据朝鲜朝的具体国情,编撰的一部体现儒家政治治国理念的法典。这部法典分为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六部分。从内容上来看,《治典》主要是制定官吏的选拔、升降、黜退的制度;《赋典》列明各项赋税征收的规约,如农桑、漕运、盐铁等等;《礼典》制定了各项礼仪制度,如朝会、聂氏宗祠、社稷、婚、冠、丧、祭等;《政典》主要论述了军制、军号、兵权的问题;《宪典》罗列了各项的法律条款;《工典》则记载了土木建筑的运营标准。这六典分具政治功能,但又各有侧重,奠定了朝鲜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改官制

李成桂即位11天后,颁布了新的官制。该官制的统治体制以都平议事堂为中心,国王权力占据主导地位与宰相们进行讨论并实行政策。这一体制改革了原本由约70到80人组成的都平议事堂,形成了由文武百官共同参与的机构,实行议政府。李成桂还继承了高丽时代的社会制度,如东西对比院、惠民国等,延续了高丽末期的一些机构,如评议使司、检详条例司、门下府等。此外取消了高丽末期的一些冗官,如都监、司设署、膳官署,并新设了敬兴府来掌管掌中宫僚属的事务,并确立了九品十八级的文武散阶。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0月,李成桂将左、右侍中改称左、右政丞。另外,李成桂还确立了告身式,四品以上的官员称官教,由国王直接授予;五品至九品称教牒,需经过台谏署的签字才能生效(在高丽时期,所有官员的任命都需要经过台谏署的签字),这些成为朝鲜王朝的定制。

经济

土地改革

高丽末期,土地兼并严重,“是时田制大坏,势家互相兼并,一人所耕之田,其主或至于七八”,农民沦为大农庄主的奴隶,民不聊生。在威化岛回军后,李成桂成为三军都摄制使,与官员赵俊、郑道传等一起进行了全面的私田改革。李成桂推立王瑶上台后,先将佛寺佛寺的三百多处土地纳入国有,并没收了国家东北部和西北部的私田文契。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9月,李成桂将公私田籍焚毁于市街。接下来的一年,朝鲜重新测量了全国土地,宣布实行科田法,恢复土地国有制度。科田法是指重新分配全国土地,按科(等)授予官员土地,分公田和私田两种。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李成桂废除了私田制度,解决了高丽末年社会的混乱局面,巩固了新兴势力的基础,奠定了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和近代土地所有关系的基础。然而,朝鲜建立后出现了滥发功臣田和科田,以及私田增多的问题,直到李祹时期才得以遏制。

文化

儒教政策

李成桂即位不久,便颁布了教书。教书第4项讲的是冠婚丧祭,与《朱子家礼》的内容相近。第6项鼓励了忠臣、孝子、义夫和节妇,忠孝义节都是儒教的道德观,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儒教的三纲五常。这一教书明确了儒教治国理念。为了促进朝鲜王朝建立儒教政治和儒教社会,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开国功臣郑道传编写了《朝鲜经国典》并呈上,书中具体描绘了理想中的儒教政治和儒教社会。

佛教政策

李成桂笃信佛教,保留佛教国教地位,并采取“因守不废”的方针。他听从司宪府的改革建议,但拒绝处理宦官、僧尼问题。他按照高丽制度尊重僧侣地位,重建寺庙并阅读经书。然而,他也限制了百姓出家为僧的度牒法,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米和布才能获得允许出家的许可。

道教政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道士礼曹对高丽道教政策提出批评,认为其多置醮所,不专一。请求只留下昭格殿一所,要保持清洁,以示诚敬。李成桂接受了这些建议,将高丽时的道观合并为昭格殿,迁都问题就在此讨论。从此,昭格殿成为朝鲜王朝唯一的道观,后来改为昭格署。

军事

军制改革

李成桂在登基后为维持和加强已取得的封建政权就要求组建一支可以镇压国内人民反抗和能够击退外国使略者的坚强的军队。于是李成桂将人民重新召集起来,推行义务兵制,并将高丽末年某些大贵族所用的私兵制度全部废除,将军队的统帅权集中于政府。李成桂实施军权分割政策,任命王子和近亲为监察官。私兵制度的废除虽然受到一部分大贵族的反对,但还是在李成桂的要求下强制执行。

外交

明朝

裁定国号

李成桂登基后,确立了对明事大的基本国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7月,李成桂遣知密直司事赵胖至中国明朝礼部上表诋毁王瑶父子昏庸无能、恭愍王妃安氏已命其退位,请求认可自己接管高丽国政。朱元璋接到礼部上奏后,认为可能另有隐情、不能轻信。于是模棱两可表示,此举假如的确顺应天道、可安定高丽人心并平息边界纷争,则是高丽之福。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郑道传南京市谢恩,并献马六十匹。

当年8月,又遣前密直使赵琳赴京以“高丽权知国事”进表,礼部再以明太祖旨意答复,询问高丽要改成什么国号,并要求尽速回报。当年11月,李成桂拟定两个名称,“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地)再遣艺文馆学士韩尚质至明朝上表。最后在同年12月9日,朱元璋决定改高丽国号为朝鲜。于是,"朝鲜"这一名称经过宗主国明朝批准,正式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李成桂遣门下侍郎赞成事崔永谢恩,又遣政堂文学李恬送明朝颁赐的给前朝的王俣之印,并请更己名为李旦。不过,虽然国号被批准,但朱元璋始终没有认可李成桂的王位。之后,虽然明朝内部称呼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李旦”,但是当朝鲜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派郑总请求册封,并颁赐明朝命、金印时,明太祖却不同意。明太祖命礼部发布咨文,责令必须维持现状、若不愿接受也不会挽留,即拒绝正式册封其为朝鲜国王;同时指责奏章用词轻薄无礼。因此李成桂在位期间,一直无法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李成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册封,在上书明朝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朝鲜史官对李成桂屡上书明朝的事件,谓之"我太祖有百折不挠之毅"。此外,朱元璋采用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说法,编入《皇明祖训》,更宣称李仁任、李成桂父子接连弑杀四位高丽国王。由于明太祖命令皇明祖训“一字不可改易”,此后两百多年朝鲜一直不断要求修正,一系列事件称为宗系辨诬。

关系恶化

李成桂沿袭高丽对明朝的政策,每年派人进贡并派人朝贺重大节日。他请求朱元璋颁赐诰命、册封自己为正式的朝鲜国王,派人前往明朝谢赐国号之恩。然而,朝鲜使者有边将行贿、招诱女真人进攻辽东的行为,两国关系恶化。朱元璋派使者前去问罪,还亲自打了朝鲜使者李恬并禁止辽东都司接纳朝鲜使者。李成桂抱怨明朝廷过度使用武力,以莫须有的事情指责他,并动兵要挟就像恐吓小孩子一样。然而,他还是决定暂时低调行事,派遣南在和李至去明朝陈情喊冤(但尚未进入明朝境内),并抓了一批投奔朝鲜的女真人,由曹彦送到辽东。朱元璋的态度有所缓和,表示朝鲜进贡太频繁,改为三年一次,以免再次引发冲突。此后,朝鲜多次派使臣进贡或上表,但都被档在辽东

恢复宗藩关系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派遣宦官金仁甫、卢他乃、崔渊、黄永奇四批官员来朝鲜问责。他们指控朝鲜在废立高丽国王时欺骗明朝,并有其他一些不当行为。朝鲜国王李成桂解释说这是误会,并派遣儿子李芳远去明朝解释。朱元璋原谅了朝鲜,两国恢复了宗藩关系。然而,朱元璋对朝鲜和李成桂仍心存恶感。当黄永奇第二次来朝鲜时,他称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引起朝鲜的不满。朱元璋在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刊刻的《皇明祖训》中继续批评李成桂,同年,他还指示辽王朱植暂停王府的营建工程,集中精力防备朝鲜对辽东的窥伺 ,又将私交朱棣的朝鲜通事宋希靖、押马权乙松流放云南。

撰表危机

明朝和朝鲜的关系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以后再次恶化,因为朝鲜所上贺正表和笺的文字被朱元璋认为轻薄戏侮。朱元璋扣押了朝鲜派来的柳和郑总,并拒绝颁赐诰命印信,要求朝鲜交出撰表人。李成桂将金若恒作为替罪羊送到明朝,但朱元璋得知真相后派人来朝鲜索要郑道传和郑。李成桂以郑道传有病且未参与撰表为由拒绝交出,代之以权近、郑擢、卢仁度。同时,朱元璋提出明朝皇室与朝鲜王室“做亲”,李成桂非常重视,并派人祭告宗庙并谢恩。随后,朱元璋陆续释放了柳玽、权近、郑擢,并缓和了两国关系。

危机结束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发现朝鲜马鞍上有“天”字,认为不敬,取消“做亲”计划,警告李成桂不要继续重用郑道传。同年冬,朱元璋扣押朝鲜使臣柳一行,要求朝鲜每三年贡献一次,并不准再上表。次年,朱元璋要求李成桂不再用郑道传,否则再议发兵。朱元璋去世前未发兵,外交危机结束。到永乐年间,明朝和朝鲜的关系恢复。

女真

李成桂建立朝鲜后,因为外部环境和朝鲜国内环境的原因,采取了“事大以礼”的外交政策,虽然表面上朝鲜对明朝保持着“事大以诚”的态度,但是双方对于女真问题的争端从未停止。李成桂等人为了防止明朝重设铁岭卫,加紧对女真的招抚工作。《国朝宝鉴》中记载李成桂对女真“量授千户万户之职”,先将女真纳入自己的册封之内,然后“招安女真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习仪礼之教。与国人相婚,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朝鲜自认为是“小中华”,希望女真人能事大于自己,所以从风俗上同化女真。李成桂任命郑道传为东北面都宣抚巡察使,受命管理东北方面的军政事务,女真人在朝鲜的招抚政策下纷纷归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女真吾都里上万户童蒙哥帖木儿等五人来献土物”,十二月,“斡都里所乙麻月者等来献方物”。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正月,“吾都里、吾郎哈万户献方物”。郑道传在这些新辟之地“画置郡县地界且许以便宜从事”,他因此受到李成桂的奖赏“赐衣酒于道传,以备风路春寒暑时自爱以既边功”。郑道传招抚女真的活动,拓展了朝鲜的疆域,也加深了与明朝的矛盾。

日本

同时期的日本是处在室町幕府时代。日本内战时期,其中处于劣势地位的日本南朝,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派出了军队以倭寇的身份前往高丽劫掠。李成桂即位后,日本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足利义持将势力扩展到九州,一统南北,足利氏应允朝鲜要求,指挥日本西部的大、小豪族压制倭寇。朝鲜也派出“回礼使”,处理遣返俘虏等事宜。

琉球

李成桂即位后,与琉球中山国保持关系,琉球王国频繁遣使来朝鲜,每年都有“岁遣船”到朝鲜,进献苏木、胡椒、砂糖等等,朝鲜船只也会去琉球进行贸易。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2月,琉球南山国内乱,国王温沙道来朝鲜晋州避难,李成桂赐予温沙道衣食。

个人作品

人物争议

出身争议

李成桂的民族血统存在争议。东洋史学家身份的尹银淑和蒙古裔中国学者爱尔德尼·巴塔尔认为李成桂可能具有蒙古血统或受到蒙古文化的较大影响。日本历史学家池内宏、山内弘一、冈田英弘、宫胁淳子则认为李成桂是女真人或有女真血统。

北伐争议

李成桂是否支持高丽明成祖北伐辽东一事存在争议。史书记载,王禑曾有意北伐辽东,崔莹支持他的决定,而李成桂则持反对态度。面对局势的迫使,后来李成桂不得不发动威化岛回军。中国学者王颋的观点则认为,实际上是李成桂才是王禑北伐的真正推动者。他借鉴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策略,首先鼓动或附和王禑和崔莹的攻辽行动,然后再发动兵变回军。史书中的记载可能只是被李成桂篡改过的记录。

历史评价

朝鲜朝廷为李成桂立碑,对他的盖棺定论是太祖巍荡盛德,智勇聪明神武雄伟之主。

朱棣赐予李成桂高度评价,称赞他忠诚无二,保护人民,使朝鲜富庶安乐。朝鲜后来确立了“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强调李成桂尊明事大的一面。

韩国史学家李相佰评价李成桂,李成桂从微渺的女真千户的一个武将的儿子,到登上高丽朝廷最大权力者的地位,是经历父子二代的很长的一条荆棘之路。他以不屈的努力和不挠的勇气,南征北伐、东奔西走。他是忠勇的武将,其荣达皆凭其外征内攘的战功之实力所致。

韩国历史学家李基白称李成桂代表高丽末年出现的一股新势力。

韩国总统朴正熙对李成桂评价道,李成桂将军不仅是一位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他曾成功地制止北方女真人的入侵,并将日本侵略者从韩半岛的南岸赶了出去,而且他还是一位能干的政治家,他对公众的情感和高丽末期国际政治的转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学者金九认为,朝鲜王朝时期盗贼团伙的起源就是忠于高丽的志土们对李成桂以臣弑君之悖义行为感到气愤,遂成群结党,暗杀追随李成桂贪图荣华富贵的两班,抢劫其财物,破坏篡国者建立的秩序。

韩国总统朴正熙在称赞李成桂的同时,也感慨他只是出于自己的权欲而推翻高丽王朝,并且未能克服事大主义。

韩国学者张国钟编的《朝鲜断代史李朝史》写道:“李成桂搅黄了辽东远征,杀害名将崔莹为首的无数爱国官吏和人民,并对明朝事大屈从,即使过了很久的岁月,人民也依旧憎恶他。”

人物关系

逸闻故事

高超射艺

 李成桂以射箭著称,他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出众的射艺。在与纳哈出的战斗中,李成桂连续三次射死了纳哈出的坐骑,迫使对方连换三匹马才能逃离战场。在攻打五女山城时,他用片箭射中城中的敌人七十余次,让城内的敌人丧失了战斗力。在与倭寇头目阿只拔都交战时,李成桂用大羽箭和柳叶箭连续射中敌人五十余次,使敌人应弦而倒。面对阿只拔都的护项面甲,李成桂让李之兰射断兜缨,再射中顶子,最终杀死了敌人。他的射箭之技让王颛赞叹不已,他连续百发百中。与黄裳比赛射箭时,李成桂连续射中数百发,而黄裳则开始失手,最终李成桂取得了胜利。在一次猎狩中,他射中了乱插在积稻上的纸丸,连续射中了40头鹿的脊骨,并在射箭比赛中每次都射中直径二寸的银制靶心。李成桂的射艺被供奉于咸兴本宫。

字号逸闻

李成桂初字仲洁,堂号松轩李穑唐朝张九龄的诗句“桂花秋皎洁”,取表字“仲洁”。又以“配桂莫如松”为由,以及考虑到李成桂重视节义,给他居所题写了“松轩”的匾额。并写诗希望他和诸将以唐朝郭子仪为榜样,始终效忠王室,实现中兴。

李成桂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朝鲜国权知国事”名义上表谢恩,向明朝进献土产、马匹,并缴纳高丽王颛的金印。李成桂还请求明朝准许他改名为“李旦”。改名后,命郑道传另拟表字。郑道传拟定了“君晋”两字,称“旦”为日出之始,“晋”就是升的意思,寓意是“天日之升,其明广照而阴消释,万象昭然,此人君初政之清明节,而群邪屏息,万法俱新也。天日既升,其明渐进,即人君始自践,传于千万世也”。李成桂定字为“君晋”。

宗系辨诬

朝鲜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派郑请求册封,并颁赐明朝诰命、金印时,朱元璋礼部发布咨文,责令必须维持现状,并指责朝鲜的奏章用词无礼。李成桂一直无法获得明朝的正式册封。另外,明太祖采用李成桂是李仁任之子的说法,更宣称李仁任、李成桂父子接连弑杀四位高丽国王,编入《皇明祖训》,要求不得改动。朝鲜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中一直不断要求修正这一说法,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宗系辨诬。

无学大师

李成桂与高僧无学交情深厚。李成桂请教无学梦到"入破屋中负三而出"的意义,无学回答是王字。李成桂非常高兴,建造了释王寺。李成桂登基后封无学为王师。无学主张在汉阳定都,李成桂采纳了他的建议。郑道传反对无学的说法,认为帝王应该面向南方统治。无学挖苦郑道传说他的话会垂二百年。据说如果听从无学的建议,就能保平安;如果听从郑道传的建议,将会有篡位之祸。李成桂非常尊敬无学,退位后皈依佛门。无学圆寂时,李成桂为他准备了佛塔

金尺由来

夜梦金尺是一个在高丽末年发生的故事。据说,李成桂在梦中见到一个神人从天而降,将一把金尺赐予他,并说:“庆侍中复兴,清矣而已老;崔都统莹,直矣而少戆。持此正国,非公而谁!”这被视为开国的预兆。朝鲜王朝建立后,郑道传根据这个梦境创作了《梦金尺》乐章,作为朝鲜王朝庙堂乐舞之一。而在大韩帝国时期,最高勋章也被称作“金尺大勋章”。

赦免王氏余脉

相传李成桂将流放江华岛巨济岛的王氏宗族沉海时,李成桂梦到王建王建穿着七章之服,愤怒地对他说:“我统一了三韩之地,功劳在与我民,如果你灭绝了我的后代,反报将会不久会到,你要知道这个后果!”李成桂惊醒,赦免了尚未诛杀的一支王氏余脉。

咸兴差使

官员朴淳、宋琉前往咸兴劝阻李成桂、试图阻止事态扩大,相继遭叛军杀害;金玉谦则得以冒死逃脱,赶回开城通报事变。李世民一连几次派“问安使”去咸兴市,结果李成桂都以弓箭射杀,无一生还,成为朝鲜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咸兴差使”。

听顺天命

赵思义兵败后,李成桂不得不回京。李成桂逗留在逍遥山、丰壤等地后,于12月8日抵达丰海道金郊驿。太宗前往会面,命人搭建帐殿,挑了粗大的木料来做帐殿的梁柱。李成桂见到太宗发怒,突然拉满弓要射杀太宗,但太宗躲在柱子后面,箭射中梁柱。李成桂缓解怒色笑着说:“天也!”并交出玉玺。之后举行祝寿宴,大臣再劝李世民不可以亲自奉上寿酒给父亲,于是改派宦官去敬酒,李成桂喝完酒后从袖子里掏出一柄铁如意笑着说:“莫非天也?”

后世纪念

陵墓

李成桂的陵墓称健元陵。 位于今韩国京畿道九里市东九陵区域内。在李成桂生前,他希望被葬在神德王后康氏的身边。太宗将神德王后的陵墓迁移到了城墙外,并将陵墓的石雕、石碑用来作为修建清溪川光通桥的栏杆和支撑石,他还将神德王后降为后宫妃子的地位。太祖在神德王后的墓被太宗破坏后,留下了一份遗愿,希望自己能被安葬在现在的咸骨郡(韩国北部地区)有仙山的地方。然而,太宗并没有将李成桂的墓葬安排在远离汉阳的咸骨郡,而是选择了靠近汉阳的阳州,并将咸骨郡的土壤和苇草带来覆盖了墓葬。 

祠堂

碑铭

画像

同治十一年(1872年)移摹的供奉于庆基殿的画像,该画像为李成桂老年的画像,身着翼善冠和青色衮龙袍。2012年被定为韩国国宝第317号。

还有光武四年(1900年)移摹的李成桂身着翼善冠和红色衮龙袍画像。但包括脸部在内的大半部分在仓库失火时被烧毁。

邮票

2022年,韩国邮政事业本部为李成桂发行了纪念邮票。

节日

甲午更张后,朝鲜王朝将每年阴历七月十六日(李成桂登基前一天)定为开国纪元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之一。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3-11-22

《璿源系譜紀略》·〈璿源世系〉.数字图书馆.2023-11-20

《淑愼翁主家屋许与文记》.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2023-11-22

李成桂是蒙古军队的辽东半岛侵略”引起学术界的争议.韩国中央日报——中央日报文化.2024-01-02

《承政院日记》.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2023-11-24

通过纪念邮票来邂逅朝鲜太祖、英祖的面貌 .亚洲经济 .2023-11-22

断肠录 단장록 (1963).豆瓣电影.2023-11-21

世宗大王 세종대왕 (1978).豆瓣电影.2023-11-21

海盗 해적 : 바다로 간 산적 (2014).豆瓣电影.2023-11-21

纯真时代 순수의 시대 (2015).豆瓣电影.2023-11-21

凤伊金先达 봉이 김선달 (2016).豆瓣电影.2023-11-21

开国.豆瓣电影.2023-11-21

龙之泪 용의 눈물 (1996).豆瓣电影.2023-11-21

辛旽 신돈 (2005).豆瓣电影.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