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采和
蓝采和原名有多种说法,包括许坚,陈陶。他是道教全真教的弟子,也是道教八仙之一,宗教封号为“大罗仙”。明代吴元泰的神话小说《东游记》中记载他是赤脚大仙的转世。
道教八仙的传说中,蓝采和是第六位被列入仙班的。蓝采和的源流有《云笈七签》《南唐书》《江南野史》三种说法,《云七签》中蓝采和为唱踏歌的乞丐,他洒脱随性,乐善好施,最后在梁酒楼飞升。《南唐书》中的蓝采和是一位伶人,他容貌丑陋,行为怪异,最后消失于西津之上。《江南野史》中的蓝采和与一位道士交好,两人时常一起喝酒,最后不知去向。蓝采和在道教八仙中是“贫”的代表,但是他仍然乐善好施,蔑视权贵,在民间信仰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蓝采和道教八仙的相关民俗信仰颇多,包括踏歌、八仙灯、八仙乐、拜八仙等。在小说《东游记》《续仙传》中记载了其相关事迹。
与蓝采和道教八仙相关的文化保护较多,有文化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八仙的影响广泛,涉及文化、思想、社会现实、艺术领域,在国际上也得到广泛传播,国际上也有相关研究,蓝采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戏曲艺术和暗八仙两方面,其扩大了戏曲艺术的创作题材,丰富了戏曲创作的内容,也完善了暗八仙图像体系,在民俗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名号
名号由来
南唐沈汾《续仙传》中记载蓝采和的名号是他自己在唱踏歌时唱出来的,文中记载“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着破蓝衫,系六黑木腰带,阔三寸余。……每行,歌于城中乞索。持大板拍,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行则振靴言曰: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名号考据
党芳莉学者在《八仙仙事演变及其相关文学研究》中认为蓝采和的名号是有音无字,在渭河平原方言和踏歌中有不同的释义。蓝采和在关中的方言中是“蓝(烂)参(散)合”一词,即“蓝采和”为“烂参合”的音转,意思是破烂且肮脏的。在踏歌中是“来唱和”的音转,意思是大家一起来唱和。浦江清学者在《八仙考》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他说“‘蓝采和’三字有音而无义,大概如汉乐府‘妃呼’之类,后人不解,以人实之。”
源流
关于蓝采和的源流有多种说法,包括《云笈七签》说、《南唐书》说、《江南野史》说。
《云笈七签》说
南唐沈汾《续仙传》中记载了蓝采和的传说,文中记载蓝采和籍贯不详,常穿着破蓝衫,腰间戴着三寸多的黑木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赤裸着。夏天蓝衫里面加棉絮,冬天则裸露在雪中。他每次都带着长三尺多的大拍板,唱着踏歌,去城市里乞讨,踏歌的内容多是率性而作,人们不能知晓其意。蓝采和将乞讨得来的钱用长绳穿好,拖在地上前行,有些钱散失了,也不会拾起,他会把钱给贫穷的人或酒家。他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期见过他,等到头发斑白时又见到他,但蓝采和的容貌依旧。后来蓝采和在濠梁的酒楼中喝酒,唱踏歌,忽然传来云鹤笙箫的声音,蓝采和就飞入云中,留下靴子,蓝衫,腰带,拍板,后来这些东西也不见了。
《南唐书》说
元曲《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中记载蓝采和原名为许坚,是南唐一位伶人,蓝采和是他的乐名。北宋马令《南唐书》中有相关记载,文中说许坚家世不明,有人认为是晋长史穆德后代,住在庐阜白鹿洞,他容貌丑陋,行为怪异,洗澡时不脱衣服,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日月运行有其规律,白天黑夜都是如此,而人是无知愚昧的,不能裸露。后来许坚到了西津(今安徽省宣城市内一条河流),他在水面上仍然可以大步行走,就像在地面上一样,众人才知道他是神仙,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江南野史》说
北宋龙衮《江南野史》中记载蓝采和原名是陈陶,生活在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他披着一件褐色衣服,常常和一位道士一起喝酒,两人会一起去买一种腌制的鱼来下酒,喝醉了就唱歌,歌中就有“蓝采和”名字的出现,他们神态容貌非同寻常,后来不知去向,有人认为是得道升仙了。
宗教角色
八仙的产生带有浓厚的民俗意味,民俗中以八仙画像来庆寿,以八仙对来迎赛,文人更将八仙故事编成戏剧来娱人耳目或庆寿,直至今天的民间信仰中,八仙不光能带给人们长寿,而且可以带来好运、吉祥和幸福,简直成了一个喜神、福神班子,常常出现在一些喜庆场合中。但在八仙的核心人物吕洞宾被奉为全真教的祖师后,八仙的道教意味逐渐上升,全真教借八仙在民间和道教史上的广泛影响来提高本宗派的地位,扩大本宗据的影响,加之此时八仙已经是民间广受欢迎的神仙群体,于是八仙逐渐被全真教以外的道教派系所供奉。明末清初,民间宗教兴盛,八仙又成为民间宗教中的重要宗师和民间传说中的主要神仙。民间认为八仙代表着凡人的八种类型, 即吕、何、张、韩、曹、钟离、蓝、李分别代表男、女、老、幼、富、贵、贫、贱。蓝采和作为八仙中“贫”的代表,他身份低微,却仍然蔑视权贵,同情人民,惩恶扬善,造福百姓,在道教神仙体系和民间有着独特的地位。
宗教形象
蓝采和常穿着破旧的蓝色衣衫,腰间戴着黑木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光着。 喝醉后唱着踏歌乞讨,有人问起时,他就笑得前仰后合,毫不在乎他人的目光。蓝采和手中常携带一只花篮,花篮内装的都不是凡间的东西,或者带着拍板,拍板是蓝采和乞讨时手中所持之物,后在八仙过海的传说中拍板也成为渡海的工具。
民俗信仰
八仙是世俗社会不同阶层的代表,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其中蓝采和代表着贫,他具有独特的形象、不拘一格的行为以及视金钱如粪土的世界观,这三种特征得到了文人和底层民众的青睐,文人通过吟咏他来表达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哲理,民众则借由对其形象的膜拜而形成相关的图像崇拜和遗迹崇拜,蓝采和在被收入八仙系统后迅速得到传播,成为一种民俗信仰。民间对蓝采和的信仰多以八仙集体展开,包括八仙乐、八仙灯、拜八仙等,对蓝采和个性化的信仰活动围绕其所唱的踏歌展开。
踏歌
踏歌,顾名思义就是边唱边跳。踏歌常常在节日欢庆中出现,包括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特别是元宵节和中秋节。踏歌的场合没有限制,可以在庙堂之上,也可以在田间陇旁。踏歌常常是多人的表演,清代书法家桂馥的《滇游续笔》中记载“数十人环绕,蹋地而歌,谓之蹋歌”即人数没有限制,常十几人一起表演。踏歌的来源和蓝采和有关,南唐沈汾《续仙传》中蓝采和就是一边唱踏歌,一边行乞的,他的踏歌不仅反映时光流逝还有遇到的生活琐事。
八仙乐
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在婚礼、丧葬、祭祀、新屋上梁或贺新居等重要场合中常常吹奏八仙乐,他们将演奏乐器唢呐称为“八仙”,瑶族称为“当尤”,直译也是“八仙”,演奏八仙乐的人被称为八仙师傅。道教八仙在民间传说中就是八仙乐的祖师,民间传说有三位年轻人想要迎娶财主的女儿,其中一位十分贫寒,但却赢得女儿的欢心,财主却不想让这个贫穷的人成为他的女婿,于是刁难他说要他在三个月内请梦中的八位奏乐能人来演奏,年轻人四处寻找都没有结果,在峭壁下昏睡过去,梦到了八仙,八仙听闻事情原委,就出面演奏,于是年轻人和财主的女儿就顺利成婚了。
八仙灯
“八仙灯”是蒙阴的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八兽灯”“八寿灯”“八仙秧歌”,是由八人装扮成八仙的样子,手中拿着“八仙坐骑”,腰间绑上灯身,主要在大年初三到正月十五期间进行的民俗表演。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戏曲、说唱、歌舞等。这种民俗活动来自当地人对八仙的信奉,蒙阴县郑家庄村当地民间老艺人说在明代时,当地瘟疫蔓延,八仙经过这里,帮助当地人清除了瘟疫,于是蒙阴人就开始装扮为八仙的样子进行表演,以求平安健康。
拜八仙
拜八仙又称敬八仙,是蒙阴人民的一项习俗。在每年的上巳节、九月九,当地百姓都会去蒙阴山仙人洞朝拜八仙,以祈求平安健康,祛病长寿。仙人洞位于蒙阴县城南,传说八仙赴蟠桃大会时在此休息过,因此当地人将此地作为朝拜八仙的场所,人们去拜八仙时常会带上肉、水果、饼乾等贡品,还有香炉、香桶、香支等上香物品。
相关典籍
艺术形象
蓝采和的艺术形象包括绘画形象、雕塑形象、网络游戏、文学形象。以下仅为部分选取。
绘画形象
八仙绘画形象应用广泛,有墓葬装饰、年画等等。金朝,八仙绘画形象开始出现于墓葬装饰中,元代以后,八仙题材就被应用于宫观、墓葬壁画和各类工艺品上,其中有关蓝采和形象最早出现屯留区元墓壁画上,这幅壁画于2004年在山西省屯留县康庄村(工业园区)1号元墓出土,现存于长治市博物馆。壁画中蓝采和身着蓝色衣衫,系着红色腰带,手持拍板,左脚穿着靴子,右脚却没有,他四周皆为流云、丹顶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2011年,在西安市张弘毅墓出土一件元青花,内底绘着一位人物,穿官服、 官靴, 戴头, 系腰带,肩扛一副大拍板, 身旁绘仙鹤、梅树和山石,据考证为蓝采和。
桃花坞年画在明代开始出现,清代雍正,乾隆最为兴盛。这幅汉钟离、蓝采和的桃花坞年画创作于清代,图中左边是汉钟离,他呈站立姿态,身材高大,背后插着棕扇,右边是蓝采和,他盘腿坐在一旁,头扎双髻,身着蓝衫,正在吹奏笛子。
雕塑形象
八仙的雕塑形象既有个体组合,也有群像,纹饰组合和表现方式丰富多彩,体现出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中蓝采和的雕塑形象多是砖雕,1965年侯马市董明墓出土了蓝采和的砖雕,现存于山西博物馆,砖雕呈梯形,砌在该墓的八角藻井上。砖雕中的蓝采和头戴帽子,手持拍板,身着长衫,腰间系着腰带。
网络游戏形象
由八仙相关神话与典籍衍生出《八仙过海》《蓬莱》等网络游戏。《八仙过海》是798game游戏公司在2010研发上市的一款神话网络游戏,该游戏将中国古代小说与八仙相关典籍相结合,在角色的设计上也加入了传统装饰元素,但角色形象偏向女性化,和八仙记载并不完全贴合,图中的蓝采和没有穿着其代表性的蓝衫,手中所持法器也不是花篮或拍板。《蓬莱Online》是亿佳网络在2010年自主研发的一款2D网络游戏,该游戏以民间神话为创作背景,设计了八仙的角色形象,游戏中八仙的服饰造型精致,一定程度上贴合了八仙典籍记载,图中蓝采和手持花篮,头扎双髻。
文学形象
明代吴元泰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十八章中有蓝采和相关记载,文中记载了蓝采和的平生事迹和他的十二首踏歌歌词。文中记载蓝采和是赤脚大仙的转世,他常穿着破烂的蓝色衣衫,腰间系着三寸多的墨水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不穿鞋,夏天往衣衫里加棉絮,在烈日中却不出汗,冬天穿着单衣,口鼻出气如蒸汽,他常常拿着两尺多的大拍板一边唱踏歌一边乞讨,乞讨得来的钱就用绳子串起来,他的钱大多给了穷人或者酒馆。后来遇到了道教李铁拐,两人一起讲道。最后在濠梁酒楼喝酒时,听到笙箫的声音,就乘鹤离去。人们看他留下的衣衫靴子,发现变成了玉。不久这些东西也都消失不见了。
南唐沈汾的小说《续仙传》中记载了蓝采和的传说,文中记载蓝采和籍贯不详,常穿着破蓝衫,腰间戴着黑木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光着。夏天蓝衫里面加棉絮,冬天则裸露在雪中。每次都带着长三尺多的大拍板,唱着踏歌,去城市里乞讨,踏歌的内容多是感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蓝采和将乞讨得来的钱用长绳穿好,拖在地上前行,有些钱掉了,也不会回头拾起,他会把钱给贫穷的人或酒家。蓝采和不会固定待在某地,而是周游天下,有人在孩童时期见过他,等到头发斑白时又见到他,但蓝采和的容貌依旧。后来在濠梁的酒楼中喝酒,唱踏歌,忽然传来云鹤笙箫的声音,蓝采和就飞入云中,留下靴子,蓝衫,腰带,拍板。
影响
八仙的影响
八仙在中国的影响广泛,涉及文化、思想、社会现实和艺术领域。八仙的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民俗方面,八仙传说本就属于民俗范畴,人们将民俗文化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符合审美与价值的八仙群体。八仙的思想影响是深远且包容的,它潜移默化的渗透在人们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是非观中,八仙群体所代表不同阶级寄寓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愿望。八仙的社会现实影响是指,八仙的神通可以鼓舞现实生活中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八仙所代表的侠义精神和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对价值的认同,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八仙的艺术影响涉及小说、诗歌、戏曲、影视等各种艺术领域,八仙的形象丰富了艺术的内容,为其增加了更多的创作题材。
八仙虽是道教八仙之一,但是八仙传说传播广泛,在国际上也有颇多有关研究。八仙传说广泛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东南亚、俄罗斯等地,东南亚一带盛行的德教,就把八仙作为主要的信奉对象,日本七福神就是以八仙为原型创作。俄国乌斯宾斯基教授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收藏蒙古文手抄本和木刻本文献目录》中,就有关于《蒙古字八仙问答全》的研究,日本和歌山县住持宫司上野一行也曾来蓬莱寻七仙文化源头。
蓝采和的影响
戏曲艺术
戏曲中常常选用道教神仙的法术来进行创作,蓝采和在修仙术、通灵术上提供了创作题材,修仙术即控制自身变化,包括炼气、服食、诵经、朝参、守庚申、斋戒、尸解等,在张君房的《云笈七签》中记载他不受季节温度的影响,可以夏季增加棉絮,冬季穿单衣,可见蓝采和掌握了恒温的修仙术;通灵术包括分身、隐沦、易行、飞行虚空等,在北宋马令《南唐书》中记载蓝采和可以在河流上正常行走,可见他掌握了飞行虚空的法术,元代神仙道话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中就有蓝采和法术的展演,降魔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中也表演了道教各种变化法术。
暗八仙
八仙的形象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暗八仙”,“暗八仙”是从道教八仙中分离出的一种图案体系,其赋有更多的吉祥象征,在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暗八仙”在元代初步固定下来,最终形成于明末清初。“暗八仙”也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即祈福灾,它可以说是道教的符咒之一。“暗八仙”是八仙的法器,分别是葫芦、剑、笛、阴阳板、扇、鱼鼓、花篮、荷花,对应着八仙。蓝采和的法器花篮就是“暗八仙”中的一部分,花篮中装有神花异果,可以广通神明,因此花篮在“暗八仙”的图案体系中常代表着长寿的吉祥寓意,在民俗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居住装饰、节日装饰、寿礼包装等。
争议
升仙过程
听乐升仙说。南唐沈汾《续仙传》中记载蓝采和是在濠梁的酒楼中喝酒,唱踏歌,忽然传来云鹤笙箫的声音,蓝采和就飞入云中,升仙而去。
自悟升仙说。传说蓝采和升仙与钟离权、吕洞宾有关,钟离权、吕洞宾二人渡化蓝采和时,让蓝采和经历人世险恶,让他体会到现实人生的极端不自由,自悟而升仙。
所持法器
拍板。南唐沈纷的《续仙传》中记载蓝采和所持法器是拍板,拍板又称玉板、云阳板、檀板,是蓝采和行乞的工具,也是他唱踏歌时的一种乐器,蓝采和常常一边拍板一边唱,但在他升仙后就将拍板留在了人间。而在《云笈七签》中关于拍板的去留有不同的记载,文中记载“其靴衫等旋亦失亡”,并没有抛弃拍板,因此蓝采和的法器有拍板之说。
花篮。在戏曲中蓝采和手持花篮的形象常常出现,特别是在庆寿戏中,花篮有祝寿长生的意思,金朝八仙砖雕上蓝采和就是左手提着花篮的形象,蓝采和的花篮也表达富贵荣华的意思。在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何仙姑经》上下卷对蓝采和记载就是“第七位神仙公卿子,不恋荣华去修持。花篮手内提,成道度凡人。”
评价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绝句《题蓝采和像》中对蓝采和的评价是“长板高歌本不狂,儿曹自为百钱忙。几时逢着蓝衫老,同向春风舞一场。”可见元遗山认为蓝采和是不会为了金钱而忙碌忧愁的,他更愿意迎着春风舞蹈。
宋代官员郑文宝《全唐诗》卷七五七、卷八六一中对蓝采和的评价是“有异术,常往来庐阜茅山间。李景时,以异召,不至,后不知所终。”表明郑文宝认为蓝采和有法术且不愿受召到中央任职。
苏州大学研究宗教与文学的赵杏根教授在《八仙故事源流考》中对蓝采和的评价是“粉墨春秋涕泪多,不将涕泪付悲歌。悲歌只唱流年去,日月经天如掷梭。”可见赵杏根教授眼中的蓝采和是站在广袤的时间长河中的,他所唱的踏歌也是感叹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典故传说
遇事而歌
蓝采和遇到事情或回答他人得提问,常常是以唱歌的形式来表达。在《济世度人·八仙传说及其启示》中记载了蓝采和遇事而歌的故事。在蓝采和在街头唱歌乞讨时,遇到一群侍从簇拥着一位白衣公子,耀武扬威的骑马而过,并对他出言不逊,蓝采和就唱到“马珊瑚鞭,驱驰荡荡道。自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在蓝采和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叔给他端来一碗饭菜时,他就唱到“谢过大叔公,饭菜好味道。身受滴水恩,涌泉来相报。”来表达他的感谢。
食鱼之癖
北宋马令《南唐书》中记载的蓝采和有食鱼之癖,蓝采和十分喜欢吃鱼,而且他吃的鱼是不添加任何调料的,甚至不加盐,就是煮熟了就直接吃,文中记载“或得大鱼,则全体而烹,不加盐,熟即之。”蓝采和得到一条大鱼时,就把一整条鱼煮熟,不会添加醯盐等调料,熟了就直接吃。
文化保护
保护单位
八仙宫
西安万寿八仙宫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是西北道教最大的十方丛林,也是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八仙宫原名八仙庵,宋代时建立,它的建立于八仙的传说有关,相传在宋代地下常传来雷鸣的声音,当地人就建立了雷神庙来镇压,后来有一位姓郑的人在庙里休息时,看到八仙在此游宴,认为是八仙显化了,因此建立了八仙庵来祭祀。在八仙宫内设有八仙殿,八仙殿内有八仙的神像。
迎仙桥
迎仙桥位于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西南角,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明代时建立,光绪三十三年重修,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三十米,两边各有五根栏柱,中间的间隔栏板有四块,桥上的栏板有“暗八仙”的雕刻,即八仙使用的法器,在桥的左边,栏板中部刻一大花篮,四周以祥云纹来装饰,这就象征着八仙中的蓝采和。
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蒙阴县城南蒙阴山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被称为蒙阴八景之一。蒙阴山西南麓山顶处有一片悬崖石壁,石壁上有一天然山洞。传说这里是仙人修炼的地方,因此得名仙人洞。在仙人洞西侧的墙壁上有道教八仙的石刻画像,传说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邀请了八仙前往,八仙途经此洞,在这里休息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仙戏
八仙戏最早起源于宋金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到晚清同治八年(西元1869年)时,就有完整的抄本了。由于八仙戏开场惯例演唱《八仙庆寿》这一节,故而听众称之为“唱八仙”,该戏种因此得名“八仙戏”。八仙戏分为“东游”“西游”两种,“东游”主要表演与八仙相关的故事,“西游”与《西游记》相关,表演形式为当街表演,后来逐渐搬上舞台,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就记录了“东游”《八仙会》。八仙戏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作品
以下仅为部分选取
影视作品
艺术作品
以下仅为部分选取
参考资料
八仙全传.豆瓣电影.2023-07-14
东游记.豆瓣电影.2023-07-14
八仙过海.豆瓣电影.2023-07-14
八仙传奇.豆瓣电影.2023-07-14
蓬莱八仙.豆瓣电影.2023-07-14
八仙的传说.豆瓣电影.2023-07-14
笑八仙.豆瓣电影.2023-07-14
八仙过海.豆瓣电影.2023-07-14
八仙过海.豆瓣电影.2023-08-11
八仙过海.豆瓣电影.2023-08-11
八仙与跳蚤.豆瓣电影.2023-08-11
八仙寻宝记.豆瓣电影.2023-08-11
八仙.豆瓣电影.2023-08-11
八仙过海.豆瓣电影.2023-08-11
八仙传说之哪吒闹海.豆瓣电影.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