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瓷器(英文名:china)是指瓷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具有独特而优雅的美感和卓越的艺术价值。瓷器以其细腻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装饰和造型丰富多样,青花瓷、高古瓷和瓷雕是代表性的瓷器种类。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挑选瓷土、制作瓷胚、施釉、装饰和烧制等多个步骤。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瓷器的起源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自唐朝起,瓷器逐渐发展成为精美细腻的艺术品,宋代的官窑和五大名窑成为制瓷的巅峰。明清时期,瓷器制作更加精湛,各地窑厂纷纷崛起。瓷器的发展对世界陶瓷制作起到重要的影响。至今,瓷器在艺术、文化和收藏领域仍受到广泛的重视与欣赏,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陶瓷制作的杰作之一。在美学上,瓷器的细腻装饰和精湛工艺赋予其独特的美感,成为艺术品和珍贵的收藏品。社会上,瓷器的生产和贸易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国际间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历史沿革
近年来,业内学者们根据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陶器、原始瓷器、瓷器的化学组成以及部分物理性能、工艺参数和显微结构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创造了原始瓷器,在东汉完成了由陶向瓷的过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周时期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原始瓷”胎质细腻坚硬,色灰白,也有近似纯白略呈淡黄色的,少数为灰绿色或浅褐色,火候一般高达至1000℃以上,胎基本烧结瓷化程度较好,断面微闪贝壳光泽,吸水性也较弱,釉和胎结合得很紧密,不易脱落。
汉唐时期
在汉代和唐朝,瓷器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和提升。汉代晚期,汝窑瓷器开始出现,在瓷器制作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釉面出现了宝蓝色、天青色和乳白色。唐代时期,随着官窑瓷器的兴起,釉面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并且技术更加成熟。
西汉的早期青瓷,一部分烧成温度较高,胎质致密,击之有铿锵声;一部分胎质粗松,存在着大量的气孔,吸水率也高,呈灰色或深灰色。这说明对原料的粉碎、淘洗和坯泥的揉炼还不够细腻致密。考古材料证明,西汉早期青瓷的优良产品,尽管占整个陶瓷生产总量的一小部分,但却代表了西汉制瓷的水平,为东汉青瓷的烧成打下了良好的物质与技术基础。西汉时期的早期青瓷,常见的有瓶、鼎、壶、盒、钟和罐等。形制大都仿照当时的青铜礼器,器形大方端庄,施青绿或黄绿釉,制作比较精细。随生产力的提高,一些大型器皿趋于日常,壶、瓶、罐、纺、仓、洗、盆、勺等日常生活用器日益增多。在装饰艺术上,大致说来,西汉前期比较简朴,一般器物上都只施以简单的弦纹或摩尔纹,后期装饰改用粘贴细扁的泥条凸起弦纹,再施以刻划的水波纹、卷草纹、云气纹和人字纹等。
唐朝时期是制瓷业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阶段。唐代各地瓷窑普遍改变了前代升焰式窑炉,砌筑为窑顶封闭的半倒焰式的“马蹄糕窑”与平焰式的“龙窑”两类窑炉。结构及其形制基本达到较为完备合理的水平,烧制温度显著上升,对提高瓷器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作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制瓷手工业也相应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为了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瓷器的造型日愈丰富多样。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餐具、茶具、酒具等,器形多样,层出不穷,数量与日俱增,其中以碗盘为主。碴斗、枕、熏炉、砚 、砚滴 、口哨等,以及陪葬品等,凡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应用的瓷器,已初步达到应有尽有的程度。同时还创新了一批造型装饰新颖的器皿,如凤头壶、双龙瓶、塔式罐等。瓷器的广泛使用,逐渐地取代了铜器、漆器、金银器等的用途和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大宗商品。
唐三彩器就是唐代瓷器的代表。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白色粘土作胎,上釉经约800°C烧制而成。唐三彩器烧成后吸水率高,易碎,故生活中不能使用。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唐三彩器,都是随葬的明器,这些明器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写照。唐三彩的颜色丰富,不限于三彩。既有单一颜色的品种,也有多种颜色汇集一身的佳作。
宋元时期
宋代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窑口遍布大江南北,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产地之一,其中多以青、白、青白和黑的单色釉传世,而窑变色彩和裂纹釉在当时也颇受欢迎。大放异彩的釉色,丰腴温润的釉质和简约细腻的质感呈现出一种平和、素雅的气质,这些瓷器以其质地、装饰和风格而著称。
汝窑瓷器雄踞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代表了宋代瓷器的最高成就。“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就是对汝瓷天青色的描述,这种介于蓝绿之间浅青灰色,可以产生一种清冷澄净的气质。北方定窑白瓷温润细腻,人们常用“类银似雪”来形容定窑白瓷的釉质,这种极致简约的白瓷,不仅对于烧成工艺要求极高,白色的釉面需要高纯度的高岭土才能得以实现。虽然白瓷在今日是最普通不过的日用器,但在当时却是精湛制瓷工艺的产物。此外,南宋官窑冰裂开片纹与紫口铁足,哥窑的金丝铁线开片以及钧窑的窑变釉等都各具特色。宋瓷的釉色不拘一格,色调丰富却不杂乱,类玉的青瓷清澈淡泊,纯洁的白瓷朴素淡雅,总体而言,宋瓷在釉色的处理上典雅温润感,高雅又耐人寻味。
元代瓷器继承了唐宋以来的瓷器生产技术,以龙泉窑、景德镇和磁州窑等为代表的地方窑场,在继承已有的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中,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其生产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熟,与中国传统瓷器生产工艺,尤其是釉下彩绘技术的传播密不可分。元青花瓷器的釉下彩绘多绘于白釉、青白釉瓷器上,是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应用于旧有瓷器品种的生产方式。
明清时期
明朝初期的中原地区制瓷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上,瓷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产量巨丰,品种繁多,创烧出一百多个新品种,官窑瓷器和明代青花瓷尤其受到青睐,且景德镇窑继续保持其地位“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初御窑厂建立以后,对唐、宋、元以来的所有优秀制瓷传统发扬光大,明代的瓷器无论釉彩多么鲜艳亮丽,它所显露出来的永远是一种原本质朴的纯真的风格,这是挥之不去的时代烙印。主要成就是彩瓷和单色釉瓷,彩瓷广义包括釉下青花、釉上彩及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斗彩、点彩等。明代青花、彩瓷与单色釉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瓷器在生活中的使用面更宽广,任何一类质地的工艺品在生活中的使用都不能和它相比。用纯熟技巧制作的器物无论哪一类,既有粗犷雄放、胎体厚实的作品,也有精巧玲珑、美观实用的作品。这些瓷器在宫廷、官府或民间使用,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既可实用,也可以做摆设。
清代时期,瓷器的装饰风格更加多样化,一代代窑工在技术经验的总结当中创造了华丽的色彩,创新了装饰手法,成就了清代瓷器在封建社会陶瓷工艺的顶峰,如粉彩、五彩、细绘等。康熙和乾隆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名贵瓷器,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仍受到珍视。康熙十七年,派遣内务府官驻御窑场督造;雍正时下谕解除贱民,四民平等,制瓷工匠一跃成为 “艺术家”的身份,使制瓷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且在历代的御窑督造官员当中,以清代的成就显著,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所督造的“臧窑““郎窑”“年窑”“唐窑”作品各具特色,其中唐窑所出瓷器更以集历代大成,空前丰富而为当时称道,今人赞叹。从技术方面,清代瓷器在窑炉结构的改进:镇窑(又名“柴窑”)的出现,完善了对烧制温度及气氛的控制,为清代出现的许多釉色瓷和彩瓷打下基础。原料的改进,也为清代质量上乘的白瓷的出现提供条件。
近现代时期
在20世纪初,中国的瓷器制作遭遇了一些挑战,如战乱、经济动荡和市场变化。然而,瓷器制作技艺仍然存在并持续发展,许多现代瓷器制作工艺和样式诞生。一些当代瓷器艺术家通过创新和探索,为中国的瓷器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如朱文立一直从事汝瓷研制工作。1987年研制成功了汝窑天青釉,1988年6月通过了轻工部鉴定,填补了我国“汝窑”这项空白,使断代几百年的汝官瓷再现于世,并载入《1990年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艺术特点
瓷器的精良制作,繁复工艺,光滑细腻的表面,精巧的装饰都展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和审美追求。瓷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常常具有寓意和象征性的特点,代表着吉祥、幸福、美好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和社会价值的追求,瓷器的装饰形式多样,形式精美,常以动植物、人物、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展现了生活和自然的美。
受政治文化宗教影响,各个时期的瓷器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瓷器器型
历代瓷器器型众多,有平底碗、盖碗、盖瓶、茶壶、盘、碟、瓶、碗、壶、瓷盒等。唐代瓷器器型多样,以雅致和简洁为主,注重形体的稳重和谐。常见的器型有如缦罗碗、卷沿碗、敞口壶等,整体造型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舒展;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窑炉的温度控制得以精确掌握,使得瓷器的胎体坚硬而细腻,釉面光亮而均匀。宋代瓷器注重实用性,不仅追求艺术美感,也兼顾功能性,瓷器的造型和细节处理都与实际使用密切相关。造型注重对称和比例的美感,形态雅致、端庄大方,常见的器型有碗、盘、壶、瓶、罐等,线条流畅,形体匀称。
瓷器釉色
釉色变化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青釉、白釉、黑釉、黄釉等。青釉瓷器以绿色为主,清爽自然,给人以清新静谧的感觉;白釉瓷器洁白素雅,简约而纯粹;黑釉瓷器则以深沉、神秘而富有质感;黄釉瓷器色泽明亮丰满,给人一种温暖豪放的感觉。宋代有许多著名的官窑和民窑,如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等,每种窑口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从青瓷到白瓷、黑瓷、青瓷等,样式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人们对瓷器的审美和需求。釉色变化丰富,常见的有青釉、白釉、绿釉、黑釉、红釉、天青釉等,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也增添了瓷器的艺术魅力。
元代有众多著名的官窑和民窑。汝窑以青瓷为主,装饰简约纯粹;官窑以白瓷、黑瓷为主,釉面光泽细腻;建窑以窑变效果和紫砂纹饰闻名;钧窑则以釉色的变化和摩尔纹装饰为特色。
清代宫廷瓷器注重雍容华贵的风格,常常以金彩、白地蓝花、粉彩等富丽堂皇的装饰形式出现,展现出帝国骄傲与繁盛的格调。在技术上不断摸索创新,模仿和吸收了外国瓷器的工艺和风格。出现了钧窑还原色制瓷、仿琼瑶釉等新工艺,丰富了瓷器的造型和装饰。
近代瓷器的彩绘得到了重新重视和复兴,艺术家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彩绘的创作中。在装饰和技术上开始吸收西方艺术的影响,融入了西方的绘画风格和装饰元素。西方风格的插图、图案和色彩被应用于瓷器的设计中,带来了瓷器艺术的新变化。另外,近代瓷器更加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追求美与实用的完美平衡。瓷器的造型、釉面和纹饰都更加注重细节和工艺,使瓷器既能满足日常使用的功能,又能展现出艺术的品质。
瓷器纹饰
唐朝对彩绘瓷器的运用尤为重要,彩绘图案多以自然景物、人物、动物为主题,如花鸟、山水等。彩绘釉上彩窑是唐代彩绘瓷器的主要工艺形式,色彩鲜艳、纹饰细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瓷器纹饰以线刻纹、浮雕纹和划花纹为主,纹饰繁复而精致。常见的纹饰有曲线纹、花卉纹、藤蔓纹等,装饰图案流畅自然,富有变化与层次感。
宋代瓷器的纹饰以花卉、山水、人物等自然图案为主题,纹饰精美而细腻,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纹饰的表现形式多样,有雕刻、浮雕、轧花、划花等技法,线条流畅而优雅。
相比前代,元代瓷器的彩绘装饰逐渐减少,更多地注重釉色和装饰纹饰,审美简约,重视自然美。元朝瓷器的纹饰形式多样,有浮雕、刻划、彩绘等技法,纹饰精美而细腻,画面布局丰富多变,线条流畅、变化自如。
明代常见的纹饰有花卉、山水、人物、动植物等,装饰形式丰富多样,有刻花、彩绘、仿生、钉点、漆彩等工艺,线条流畅、纹饰细致。彩绘技术在瓷器上的运用更加丰富和精细,颜色明快,构图精巧。常见的彩绘瓷器有青花、五彩等,展现出明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水平。
清代瓷器在艺术风格上吸收了前代的传统,并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兼容并蓄之美。既有延续明代的传统风格,又融入了满族、蒙古族和西方文化的元素。彩绘工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常见的彩绘样式有粉彩、酱彩等。
近代瓷器以彩绘的复兴、窑口的恢复和创新、民间风格的回归、西方影响的融入以及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等特点而独具魅力。近代瓷器在技术和审美上与古代瓷器有所不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艺术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近代瓷器成为中原地区陶瓷艺术中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瓷器制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及作品
瓷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瓷器艺术家和制作者为这一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朱文立
朱文立,1946年出生于汝州市,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绿宝石艺术陶瓷馆陶瓷艺术顾问。 自1976年以来,朱文立一直从事汝瓷研制工作。1987年研制成功了汝窑天青釉,1988年6月通过了轻工部鉴定,填补了中原地区“汝窑”这项空白,使断代几百年的汝官瓷再现于世,并载入《1990年中国技术成果大全》;1993年主试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瓷的仿制”攻关项目,并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1994年荣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古陶瓷科学技术讨论会”,发表论文120余篇,被誉为“青瓷第一人”。
朱文立擅长运用传统的官窑技法和青花瓷器装饰技法,将传统的瓷器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充满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作品。他的作品质地细腻,装饰精美,常以传统主题为基础,表达对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敬意。除了创作陶瓷作品,朱文立还积极参与陶瓷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他曾担任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教授,培养了许多新一代的陶瓷艺术家和设计师;还撰写了多部与陶瓷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为陶瓷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有粉青釉貔貅、天青釉弦纹瓶等。
王恩怀
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籍丰城市长湖乡,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从小随父亲王步(青花大师、陶瓷美术家)学艺作画,后又师从刘雨岑先生("珠山八友"之一,陶瓷美术家)研习绘瓷技艺。1949年入省立陶瓷专科学校,学习陶瓷美术,1950年在家随父王步学艺作画,1954年就职于轻工部陶研所(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64年奉调景德镇为民瓷厂,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任厂美研所名誉所长。
王恩怀以新颖的构思、凝练的笔墨、深的内涵、雄浑的气魄、超前的审美力,生趣盎然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艺术天地的自我,他以自己的笔墨、当代人的思维,走进了自成一家的自由天地。王恩怀十分注重博取百家,吸取多方营养,融会贯通。他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继承传统、师承前辈、师法自然而不等于创造。特别是时代的变通,描绘客体的变化以及自己艺术追求的发展,更需要做新的探索。王恩怀代表作:粉彩《牡丹玉兰》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牵牛花》15头咖啡具,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大众电影百花奖"一等奖;《荷花蜻蜓》5头组合画具,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粉彩《茶梅竹》图纹设计,在"景德镇市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优秀作品奖。
王锡良
王锡良出生于1955年,是中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和陶瓷工艺研究专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艺术专业。他投身陶瓷艺术领域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王锡良的作品注重传统绘画的技法和书法精神,与现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他善于运用笔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形象,柔和而饱满的笔法以及独特的构图手法,使他的作品既传统又富有现代感。他擅长画山水、花鸟等题材,通过线条的自由流动和笔墨的浓淡变化,展现出大胆、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更表达了他对生活、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他的艺术造诣和艺术风格使他成为了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重要人物。
传承与保护
传承继承
为传承瓷器的制作工艺教育和非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2005年,景德镇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走访调查了2000余人,初步建立了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数据库。2006年,2项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目前,国家级有3项(陶瓷类2项),省级24项(陶瓷类17项),市级44项(陶瓷类1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均与陶瓷相关),省级“非遗”传承人58人(陶瓷类55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67人(陶瓷类21人)。同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就收录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与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两个项目,由此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正式拉开序幕。
保护措施
景德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项: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后2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24项(陶瓷类17项),市级44项(陶瓷类16项)。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制瓷技艺项目占据主导,而其他手工艺和民俗等“非遗”项目大多属于市级,充分说明景德镇“非遗”文化以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为核心的特征。
此外,省级“非遗”项目主要为薄胎、斗彩、粉彩、玲珑、青花和影青瓷的制作,仅有少量传统手工制瓷的上游环节和相关环节的项目,比如水碓制作、瓷用毛笔、青花珠明料煅烧、釉果制作等,这些环节多见于市级项目,比如传统匣钵制作、传统陶瓷稻草包装、传统釉灰制作、传统瓷业语言、传统制瓷工具制作、传统制瓷原料加工配制、瓷业祭拜习俗等。这一方面说明目前景德镇陶瓷“非遗”项目整个传承体系还不够完整;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潜力可挖。
除了上述的保护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制度之外,景德镇现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即景德镇市古窑瓷厂、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省级13个(陶瓷类10个),市级9个(陶瓷类8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6个(陶瓷类5个),市级“非遗”传播基地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体大大少于项目数量。
价值与影响
艺术审美价值
瓷器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品,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精致的装饰,展现出高度的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享受,以细腻精致的纹饰和釉色变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技术和审美变迁。通过研究瓷器,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生活、文化和思想,从而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历史文化价值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瓷器,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观念和技艺发展。瓷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传统。
经济投资价值
瓷器市场一直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市场,高品质的瓷器作品常常是投资者的追求对象。随着瓷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瓷器作品的升值潜力,瓷器成为了许多人的投资选择,并具有一定的价值保值和增值的潜力。
对外交流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对中国的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瓷器的展览和交流,可以向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艺术特色。同时,瓷器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与互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路丝绸之路等交通通道,瓷器的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瓷器的影响远超中国国界,成为世界陶瓷制作的典范和借鉴对象。瓷器制作和销售为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瓷器的生产和交易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
参考资料
丹阳商周遗址发掘出原始瓷.中安在线历史频道.2023-08-04
瓷器的真正产生在东汉.艺术中国.2023-08-05
商周时期有瓷器出现 早期多为青瓷材料含铁元素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04
瓷器鼻祖——商周原始青瓷赏.中安在线历史频道.2023-08-04
湘江中游首次发现早期青瓷窑址 为历史研究添新材料_国内要闻_中国甘肃网.中国甘肃网.2023-08-04
九江浔阳城遗址发现西汉至南宋古墓葬23座、文物300余件.今日头条.2023-08-04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昨日重新对外开放.今日头条.2023-08-04
溆浦发现战国至西汉时期古墓群.今日头条.2023-08-04
西汉原始青瓷的代表作.今日头条.2023-08-04
兰田窑出土晚唐五代时期遗物 景德镇制瓷史可再追溯百年-景德镇,制瓷-江西新闻网.中国江西网.2023-08-04
唐代的温州人是怎么制造青瓷的?.今日头条.2023-08-04
景德镇南窑发现唐代最长的龙窑遗址.国家文物局.2023-08-04
襄阳有条磁器街 明朝瓷器露真容.今日头条.2023-08-04
鉴赏明清官窑瓷器,了解瓷器发展变迁.今日头条.2023-08-04
讲座预告|景德镇近代瓷画艺术赏析.今日头条.2023-08-07
汝瓷大展登陆上海中心大厦 朱文立大师话汝瓷复兴史.今日头条.2023-08-04
“汝瓷泰斗”朱文立将助阵第四届非遗博览会 - 科教文卫 - 舜网新闻.舜网.2023-08-04
“汝瓷泰斗”朱文立将助阵第四届非遗博览会 - 新闻资讯 - 舜网新闻.舜网.2023-08-04
“非遗”传承人朱文立:以破解汝瓷的奥妙为一生的使命.今日头条.2023-08-04
王恩怀.景德镇陶瓷网.2023-08-20
名家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23-08-20
王步三子王恩怀作品欣赏.瓷网.2023-08-20
景德镇国家级大师 陶艺精品亮相岭南会.今日头条.2023-08-20
【附图】美术大师的心愿 --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8-20
百年巨匠、陶瓷界泰斗王锡良在景德镇逝世,享年101岁.今日头条.2023-08-04
瓷坛圣手——王锡良.国家艺术.2023-08-20
江西景德镇: 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8-20
21世纪以来,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非遗”制度,将如何传承保护?.网易.2023-08-20
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建设的“新推手”.中国美术家网.2023-08-05
古董瓷器拍卖如何挖掘文化价值_新闻频道_长城网.长城网.2023-08-20
瓷器收藏学问大 明清瓷器渐成投资热点-河北新闻网.河北新闻网财经频道.2023-08-20
传承古法技艺 弘扬陶瓷文化 - 博览 - 海外网.海外网.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