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
秋刀鱼(学名:Cololabis saira),英文名Pacific saury,别名竹刀鱼,为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一种小型远洋洄游经济鱼类,为亚太地区国家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较高。广泛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及北太平洋亚热带到亚寒带海域和美洲沿岸的热带和温带水域,共分为4个种群:西北太平洋种群、日本海种群、北太平洋中部种群以及加利福尼亚种群。
秋刀鱼成鱼平均体长约35厘米,体重约200克。体型细长,侧扁,略呈棒状,背部有5-6个小鳍,腹部有6-7个小鳍。秋刀鱼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以浮游甲壳亚门、仔鱼、鱼卵等作为主要饵料,具有较强的集群性和趋光性;同时还是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一年迁徙两次,春夏两季向北觅食,秋冬两季向南产卵。
秋刀鱼营养丰富均衡,口感好且味道鲜美,可以做生鱼片食用,也可用蒸、煮、煎、烤等多种方法烹,价格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食材之一,还可作为鲔鱼钓渔业的饵料鱼。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瓦努阿图是秋刀鱼的主要捕捞国和地区,世界平均年产量大约在40万吨。2015年,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成立了秋刀鱼工作组,将秋刀鱼列为优先管理物种。
形态特征
秋刀鱼成鱼的平均体长约为350mm,体重大约在200g左右。其中,最大的个体可达400mm长,体重约为250g。它的体型细长,侧扁,略呈棒状。秋刀鱼没有胃,肠道较短。头顶部到吻端平坦,中央有一条微弱的棱线,上下颌骨微突出,呈啄状,口前位,上颌比下颌稍短,上颌呈三角形。上下颌的齿很小,排列成一行,非常稀疏,前部齿比较集中,而后部则较少或没有。
秋刀鱼的背部通常为深蓝色,腹部为银灰色,鼻部和尾柄后部呈微黄色。身体侧面中央有一条银蓝色的纵带,背部有5-6个小鳍,腹部有6-7个小鳍。
秋刀鱼的背鳍和臀鳍位于身体的后方,没有硬棘,其后方都具有小离鳍。腹鳍位于身体中央略向后方,而尾鳍则呈深开叉。背鳍、小鳍和尾鳍呈灰褐色,胸鳍浅灰色,臀鳍和腹鳍呈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及北太平洋亚热带至亚寒带水域,并从日本近海持续分布至北美西海岸。
秋刀鱼分为西北太平洋种群、日本海种群、北太平洋中部种群和加利福尼亚州种群4个种群。
西北太平洋种群,夏秋季主要分布在千岛群岛到常磐近海海域,秋季在千叶县近海,冬季在九州南部到冲绳县近海及小笠原群岛近海,春季主要在日本的本州岛南部海域。西北太平洋秋刀鱼的作业渔场主要有三个:日本本州岛东北部以及北海道东部的外海(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捕捞季节在每年的8月至12月;位于千岛群岛南部的俄罗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以及北纬35°以北、东经150°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公海,捕捞季节在每年的7至11月左右。
日本海种群,广泛分布于东海到日本海,在日本海南部即可开始捕捞,夏季时在石狩湾也可捕捞。初夏5-6月,在外海以大和堆为中心可形成渔场。
北太平洋中部种群,分布在西经150°-东经160°的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沿阿留申群岛向西流动的黑潮流、阿留申流和阿拉斯加州流的北侧环流区域是其主要分布区域。每年随着季节和海况的变化向南迁移。
利福尼亚种群,分布在西经150°以东的北美西海岸,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北部水域到阿拉斯加湾,和其他种群一样,它们也向南北迁徙。
栖息环境
秋刀鱼栖息环境是亚洲和美洲沿岸的热带和温带水域,它们的适温范围通常在10℃-20℃之间,而最适宜生活的温度则是在15℃-18℃,在白天,它们会在距离海面约15m的水层活动,而夜间则会上浮到水域的表层活动。
生活习性
洄游行为
秋刀鱼是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它们的生命周期包括索饵、成长、繁殖等一系列生活行为。秋刀鱼的迁徙路线相对较长,从亚热带经过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的黑潮与前潮混合带,到达亚寒带。秋刀鱼一年迁徙两次,春夏两季向北觅食,秋冬两季向南产卵。随着春季水温的逐渐升高,秋刀鱼开始向北洄游,夏季到达千岛群岛沿岸的潮汐区获取充足的食物。随着秋刀鱼逐渐长大成熟,鱼群开始向南移动。秋季,随着海温的下降,秋刀鱼开始从亲潮区向南迁移。在冬天,成熟的储蓄鱼到达日本海岸的黑潮水域,开始产卵。冬季和黑潮水域是秋刀鱼的主要产卵季节和产卵区域。产卵后,秋刀鱼再次向北迁徙,开始新一轮的迁徙。在向南产卵洄游时,鱼类分为两支。一个分支沿着日本海岸向日本专属经济区的水域迁移,另一个分支向日本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水域迁移。
觅食行为
秋刀鱼是一种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饵料以浮游甲壳亚门、仔鱼和鱼卵等为主。由于生长阶段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秋刀鱼的摄食习性有所变化。秋刀鱼仔体主要以藻类生物为食,而当秋刀鱼鱼体长生长到15mm以上后则主要摄食哲水蚤。在夏季青鱼期洄游到混合水域后,秋刀鱼主要捕食太平洋磷虾,而在前潮水域,秋刀鱼则捕食磷虾和毛叉类浮游动物,并达到最大摄食量。在秋季向南迁徙时,秋刀鱼以磷虾和毛鳞鱼为食,食量在这个季节减少到最低。冬季到达产卵地后,它们又开始捕食桡足类动物,食量比秋季大。秋刀鱼的日摄食量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会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而秋冬季基本保持不变。
集群性和趋光性
秋刀鱼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群集性。秋季刀鱼在白天生活在离水面较深的水域,但在晚上,它们漂浮到海面上并开始活动,昼夜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垂直运动。幼鱼对光更敏感,具有更强的趋光性。在白天,成年雌鱼会在产卵前和产卵期间上升到海面,而不是在深水地区,并且会改变它们白天垂直运动的习惯。产卵后,对光的敏感性下降,但雄性没有表现出这种特征。
生长繁殖
产卵
秋刀鱼属于多次产卵鱼类,它的产卵期可持续2个月,一次产卵量为1500-5000粒。卵粒为椭圆形,长径为1.7mm-2.2mm,短径为1.5mm-2.2mm。秋刀鱼产卵时间比较长,春秋冬季都可产卵。春秋季西北太平洋种群的主要产卵场在亲潮与黑潮混合水域,冬季则在黑潮水域。秋刀鱼的卵是粘稠的,有一种丝状物质,一边是12到15根细丝,另一边是单独的细丝。通过这些具有粘性特性的丝状物质,鱼卵能够轻松地附着在海水表面漂浮的物体上,例如水草、海藻等,随之移动。产卵最适水温为14℃-20℃。
孵化
鱼卵的孵化时间一般为10.5天至17天,鱼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14℃-20°C。
生长
刚孵化的秋刀鱼仔全长6.22mm-6.74mm,背部呈蓝色,腹部呈银色,孵化当日即可摄食。秋刀鱼生长很迅速,6个月-1龄时开始性成熟。秋刀鱼的生命周期约为3年,其生活史可划分为6个阶段,包括孵化期、仔体期、稚体期、青鱼期、近成熟期和成年期。
种群保护
种群现状
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瓦努阿图是秋刀鱼的主要捕捞国和地区,世界平均年产量大约在40万t。秋刀鱼的种群资源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西北太平洋种群是最大的,也是利用最广泛的,资源含量约为200万t-300万t,最高产量可达到50万t-60万t,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之一。
日本海的数量比西北太平洋的数量少得多,捕捞量可以忽略不计,约为3000奥尔西T-5000狙击步枪t。北太平洋中部水域的秋刀鱼种群虽然分布范围很广,但其分布密度不如西北太平洋种群高,尚未被商业性捕捞。根据2008-2018年的数据,秋刀鱼渔获量约为44.62万t。2019年秋刀鱼的渔获量19万t,2020年秋刀鱼的渔获量14万t,2021年秋刀鱼的渔获量9万t,截止到2022年秋刀鱼的渔获量为10万t。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秋刀鱼营养丰富均衡,蛋白质含量比牛肉和猪肉高,为20.6%,还含有17种氨基酸。除了丰富的蛋白质含量外,秋刀鱼还含有较多的钙、磷、维生素a、D、E、B2和B12等人体必需营养素。口感好且味道鲜美,可以做生鱼片食用,也常用于盐烤。价格便宜,也可作为鲔鱼钓渔业的饵料鱼。
食用价值
秋刀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可以用蒸、煮、煎、烤等多种方法烹饪,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鱼类。在日本市场上,秋刀鱼是价廉物美大众化的普通食用鱼,因其肉质鲜美,深受家庭主妇等消费者的欢迎,是日本鱼市场上十大畅销鱼种类之一,位居销售量第四。秋刀鱼既可以制成罐头鱼,又是多种烹饪、烧烤的鲜料食材。作为日本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食材之一,秋刀鱼最常见的烹饪方法是将整条鱼与盐一起烤熟,并与白米饭、味噌汤和萝卜泥一起食用。秋刀鱼鱼肠是苦的,但大多数食客不会把肠去掉,而是用酱油或柠檬汁来给盐烤香肠调味。
经济价值
秋刀鱼是海洋中一种资源丰富的小型远洋洄游经济鱼类,为亚太地区国家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量较高。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秋刀鱼的捕捞比例逐渐下降,台湾的捕捞量最高。国际市场上主要以单冻整条秋刀鱼、超市碳烤秋刀鱼、冷冻调理秋刀鱼及秋刀鱼罐头等加工产品为主,同时秋刀鱼又可作为北方蓝鳍金枪鱼延绳钓的高级诱钓饵料。
秋刀鱼渔业
日本是最早开发秋刀鱼产业的国家,其捕鱼历史从1670年左右开始。日本最初采用单拖网和刺网捕捞秋刀鱼,但捕捞量低,捕捞效率不高。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千叶县和神奈川县地区发明了舷提网捕捉秋刀鱼的方法。在1966年的鼎盛时期,日本捕捞秋刀鱼的渔船达到近千艘。自舷提网法被广泛推广应用后,秋刀鱼的捕捞产量大大增加,并迅速在全日本推广应用,成为秋刀鱼的主要捕捞方法。
俄罗斯捕捞秋刀鱼的历史比较早,然而其产量相比于日本来说较低。类似于其他地区,俄罗斯的秋刀鱼产量也曾因燃料和其他原因急剧下降,较高时大约为5万t-10万t左右。2001年,俄罗斯开发出了一种名为“降落伞型”提式网具,这对秋刀鱼捕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0年以后,中国台湾省的秋刀鱼渔获量迅速增加,于2014年总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大陆组织了第一艘秋刀鱼渔船,对西北太平洋的秋刀鱼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在2013年正式开发秋刀鱼远洋渔业。中国大陆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资源的开发相对较晚,但产量增长迅速。秋刀鱼渔场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海域附近。
舷提网作业已经成为秋刀鱼捕捞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日本和俄罗斯主要在近岸渔场捕捞,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在外海渔场生产。
参考资料
秋刀鱼.中国百科全书.2023-08-03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8-03
Steno bredanensis.ADW.2024-09-02
秋刀鱼舷提网渔业.中国百科全书.2023-08-03
Summary Footprint of Pacific Saury Fisheries.npfc.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