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门
新华门(英文名:Xinhua Gate),原名宝月楼,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北侧,是中南海的正门。
新华门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后在民国时期被袁世凯改建为北洋政府总统府正门,更名新华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影壁和两侧的八字墙上镶嵌标语,并将其牌匾更换至一楼,而在二楼增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新华门是一座拥有古代皇室风格的二层明楼建筑,其一层楼檐下悬挂“新华门”匾额,二层楼檐下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徽,门后设红色影壁,影壁上有毛泽东亲题的“为人民服务”五字,门前设石狮一对,正中央树立国旗旗杆,门两侧设有八字墙,墙上镶有两条红底金标的白字标语。
2006年5月包括新华门在内的中南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代乾隆时期
在清朝乾隆,南海的南岸背靠皇城,未修建宫殿,从瀛台望去过于空旷,于是陆续修建宫殿,而宝月楼也由此诞生,宝月楼是中南海岸边的一座二层明楼,长不过十丈,宽不过两丈,上下各有七间,琉璃瓦顶,雕梁画栋,风格典雅,楼的上层四面环扇,朱砂色的护栏立在廊旁,前檐下悬挂着乾隆手书“仰视俯察”四字横匾。
《御制宝月楼记》中提到,该楼是临水赏月的佳地,颇有月上广寒宫之意境,故名宝月楼。在宝月楼上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楼内陈设丰富且豪华,清宫档案中记载详尽,同治元年(1862年)内务府陈设档案记载宝月楼下明间摆放紫檀边座玻璃心五屏峰一座,紫檀杆鸾扇一对,紫檀罗汉宝座上铺红猩猩毡,石青缎绣双色金花坐褥,蓝丝迎手靠背坐褥,等等,陈设物件十分齐全。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结束后,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专制被废除,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后不久就搬进了中南海,并确立中南海作为总统府。此后开始对中南海进行大规模改造。因中海东岸的西苑门外交通不便,于是把南海南岸毗邻西长安街街道的宝月楼改建成了总统府的大门,而宝月楼也更名为“新华门”,寓意“新中华”。其牌匾由著名书法家袁励准书写,期间有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曹锟在此办公。1927年张作霖入京,将总统府更名为大元帅府。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后,中南海作为公园开始对民众开放,而新华门则被改为中南海公园的正门。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入驻中南海,同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此成功举办,北平各界群众在新华门前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正式挂在新华门的影壁之上,次年新年后,该牌匾被移至新华门大门口正上方。1950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新华门进行了装饰,其门前树立起国旗旗杆,而“新华门”的牌匾由二层移至一层,并在二层增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新华门从此具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意义。196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之际,新华门的影壁上粘贴了木质雕刻的毛泽东手写体“为人民服务”,而影壁的背面则是粘贴了“艰苦朴素”四字。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华门的两侧书写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皇帝!”“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两标语,其中第一句在新华门西侧,第二句在新华门东侧,均由天安门管理处干部姜承达书写。1970年,新华门影壁和大门两侧的标语又中南海修缮处进行了加工,其中将“为人民服务”贴上了金箔将其变为了红底金字,而两侧标语则是先被修缮为有机玻璃灯箱后又改成了金箔镶边的白字。如今,新华门两侧的标语依旧熠生辉,大门内影壁的“为人民服务”五字赫然醒目。
建筑特征
新华门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阁,每层七间房屋,下层中央三间的前后墙在民国时期被拆除打通作为门洞,两旁的两间保留。它的设计别致,顶部是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其二层明楼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彰显着国家的威严和统一。而楼前一层檐下挂着石青地金字楷书“新华门”的三字横匾。新华门内,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红底金字影壁,两侧的八字墙上,是用红底白字书写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皇帝!”“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两条标语,门前两侧屹立着一对石狮,门前正中央有一根旗杆,旗杆上高高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主要看点
影壁
位于新华门正门门后,为中华民国袁世凯所建,建时为挡住门后的景物和其他建筑。影壁建设之初为深灰色砖壁,墙壁正中有一个椭圆形图案,图案四角皆刻有传统花纹。196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影壁正面粘贴了木头雕刻的“为人民服务”五字,背面是“艰苦朴素”四字,该字由毛泽东亲自书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书写的众多条幅中最好的一幅,而后进行雕刻和粘贴。1970年,中南海修缮处对其进行了修缮,将“为人民服务”五字贴上了金箔,并将影壁更改为红色,呈现红底金字。
匾额
“新华门”牌匾由清朝翰林著名书法家袁励准书写,牌匾宽1.6米,高0.64米,书写字体为正宗的馆阁体,笔锋雄劲有力,中华民国悬挂在新华门二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至一层,原二层位置改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石狮子
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早期位于端王府,因义和团运动端王府被焚毁而被保存起来,后因新华门改造而迁移至此,是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对石狮。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席卷北京城,而这对石狮子也被列入其中,周恩来总理站在保护文物古迹的角度对红卫兵进行劝说,最终下令将石狮子搬走并保护起来,“文革”结束后,石狮子回到原来的位置。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香妃
香妃,封号容妃,和卓氏,维吾尔族人,出生于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祖辈均居住在叶尔羌。清朝乾隆年间进宫,深受皇帝宠爱,曾随乾隆东征巡视泰山、拜孔子庙,皇帝十分照顾她的民族习惯,特许她在皇宫内穿着维吾尔族的服饰。新华门初名宝月楼,与香妃颇有渊源,据传是爱新觉罗·弘历为香妃所建,事实是宝月楼建成三年后香妃才入宫。宝月楼是皇室游览避暑的地方,后被赐予香妃居住,乾隆帝在宝月楼前(皇宫外)兴建回子营,专供回族居住,后建立望月楼(即麦加大清真寺),以慰香妃的思乡之愁。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中南海为总统府,并将宝月楼更名为新华门,同时对新华门进行改建,期间邀请了著名书法家袁励准为其题匾。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成立中华帝国,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次年6月,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相关传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宫,被封为容妃,皇太后很喜欢和贵人,进宫第三年册封她为嫔妃,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升为容妃,她备受皇上宠爱,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十分照顾她,但是在高墙黄瓦的皇宫禁地,却看不见天山脚下的蓝天白云,也看不到草原,她时时刻刻思念故乡,以至于忧郁寡言,爱新觉罗·弘历看后不忍心,知道了她的思乡之情,遂召见工部大臣,商议在瀛台南面建一座楼,让容妃可以站在楼上看到和家乡一样的景色,这座楼就是宝月楼,宝月楼建成后,又在楼对面的皇城旁建立了回民营,以营造容妃家乡的氛围,来缓解容妃的思乡之情。
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影壁和两侧墙体增添了标语和木雕文字,并在其二层增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此后在该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70年起,中南海修缮处对新华门的影壁以及八字墙上的标语进行修缮,1981年6月对门前石狮进行了保护,2006年5月中南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新华门则是中南海的正门。
重要事件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于1935年12月9日进行,期间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期间学生游行的队伍经过新华门。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新华门是进入中南海的大门,在会议举办前由中南海布置科科长钟灵、张仃等人对新华门进行了新的装点,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大会会标横悬于一层楼檐上方,二楼正中悬挂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在“八字墙”上各有四面大红旗。
参考资料
新华门的前世今生.人民政协网.2023-08-05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05
新华门始建于何时?匾额是谁题写的?揭秘→.京报网.2023-08-05
北京文博丨「北京党史慕课」第58课 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百家号.2023-08-05
中南海新华门的庄严昭示--牵系中国亿万民众和世界目光.新浪网.2023-08-05
袁世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30
北师大党组织一二九运动时期的活动与贡献.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