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桥
学步桥是邯郸市的拱券型石桥。学步桥因邯郸学步而世人皆知,在学步桥的西侧,坐落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一对步履优雅的男女足迹后学习行走的石雕,栩栩如生,非常具有生动性,逼真地描绘了“邯郸学步”这一典故,这座桥从此而得名。学步桥处在古代邯郸县城通往北京的要道上,南北横跨沁河。学步桥全长33米,面宽8.3米,通高7.8米(桥墩以上高4米);桥为三孔拱券式石板桥,每孔跨度为6.2米,高为2.4米,拱券顶部外各雕有一只俯视河水的吞水兽;桥下设有三大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拱券,每孔跨度为1.5米,高2米;桥面两侧各有19块栏板和18根望柱,栏板长1.7米,宽0.8米,上雕人物走兽,柱头上分别雕有石狮、孙悟空等神兽,栩栩如生。
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是当时跨越沁河的唯一桥梁。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八月,知县王曰善来掌邯郸县,王曰善拿出俸银倡捐,费时前后八个月,在沁河上建成石拱桥一座,王曰善读书善于运用,遂根据庄子《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命名此桥为“学步桥”。
1987年邯郸市政府特拨款30万元对学步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修时将学步桥桥墩以上全部拆除,按原桥形状砌筑,所有青石均从河北省曲阳县定做,柱头石狮、吞水尽量按原样雕刻,而原栏板上的人物走兽已破损不清,故由邯郸市雕塑办公室重新设计了一组赵国历史故事。重修后,学步桥整座桥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基本上保持了原桥主体风格。在桥北东侧,还树立了由文保所陈光尧唐先生撰文、书法家李守诚先生书丹的修建碑记。1995年10月6日,邯郸市人民政府将学步桥公布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构造
学步桥的南北两头的河堤上,是以成语为主要氛围的景观游园。绿化带边的围栏被做成了一个个圆柱,每个柱头上刻着一副体现邯郸市古代历史遗迹的图像,体现了中原地区北方燕赵文化豪迈粗犷和悲壮的底蕴。北齐石窟艺术的代表“响堂石窟”、体现邺城遗址邺城三台遗址的“铜雀春深”,还有“兰陵阵曲”、“二祖悟禅”、“太极中兴”、“王朗遗迹”等等。游园的四处散着东施效颦、曹冲称象、鹬蚌相争各种成语塑像,最漂亮的当数一块镌刻着各地书法家书写的关于邯郸成语的巨石,一条条读着石头上的成语,这些成语竟然几乎完整地描绘出了邯郸的古代历史,蕴含了古代邯郸的很多寓言、轶事。
学步桥广场以邯郸市历史文化为主线,根据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民间传说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利用古桥、河流、仿古建筑、雕塑、石刻、植物等,巧妙地将古赵文化与自然园林有机结合起来,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 文化景观。邯郸是闻名中原地区的成语典故之乡。据考证,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多达200余条,邯郸人对成语典故情有独钟,随口就能说出十几条,“胡服骑射”、“毛遂自荐”、“赵括”、“一言九鼎”等等,每条成语典故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
建筑特色
(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中国大石桥乡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中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学步桥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
(2)采用敝肩,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这种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单孔。中原地区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
周边设施
交通
如果是自驾车,于京深高速公路邯郸北口下,西行至陵西北大街向南,学步桥广场就在路东侧。从市内乘6、46、205、25、26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
与著名的丛台公园、赵苑公园相距均不超过三公里。与邯郸市第一中学老校区相距仅百米之遥。
饮食
学步桥位于市中心,宾馆饭店很多,中华大街上的邯郸宾馆、冀南宾馆,人民路上的邯郸大酒店、金山宾馆都是三星级。
通过学步桥就是一条著名的小吃街,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比较火爆的是学步桥头的臭豆腐,涮菜串和烤面筋。夏天的时候每晚学步桥两侧还会有夜市,会有许多市民来到学步桥附近跳舞,散步,吃东西。
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市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 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县作为赵国首都达158年之久,是当时中原地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指南针发源地;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镇、临淄区、成都市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遗址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
战争时期,邯郸是刘邓大军诞生地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府所在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市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在邯郸诞生。左权、徐向前、刘伯承夫妇都安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
邯郸市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之一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起源于邯郸的成语达1500条)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05年邯郸市进入中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列。2013年,邯郸市生产总值完成3261.5亿元,增长7.3%。2013年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邯郸居全国59位。
邯郸学步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 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玉米棒,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县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仔细观察赵国都城内来来往往的人,观察他们的步伐、步法、摆手的姿势,甚至是身躯的摆动。他的观察不可谓不仔细,于是他开始模仿,他的模仿不能说不用心,可是他总是学得不象。他很苦恼,于是他坐在城北的小桥边苦苦思索。看着如织的人群,小伙子迷茫了,为什么自己总是学不会他们那动人的姿态呢?或许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已经习惯了自己走路的方式?他下定决心忘掉自己怎样走路,从新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忘掉了自己原先怎样走路,不过他却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庄子说,他最终是爬着回到燕国的。
赵国人幽默地把他观察学习走路地这座桥叫做学步桥,这一传就是两千年。桥西的路口,现代人雕了一个燕人学走路的雕塑供大家观赏,这个故事也就成了“邯郸学步”的典故出处。小石桥两侧的栏杆上比较粗糙地雕着各种成语故事:胡服骑射、指鹿为马、黄粱美梦……其中有块比较特殊的雕刻,一个画面同时体现出了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引出的是一段战国时赵国最危急时候的故事。
秦国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再次进攻时,赵国根本就没有 可战之士,秦军一下围住了首都邯郸县。老将廉颇带领老弱上城守护,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门客跟他一起去魏楚求救兵。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要求跟随,平原君说“先生啊,你在我这里两年了,没表现出什么能力啊。”毛遂说:“我就象锥子,你把他放进袋子,他就冒出来了。”平原君带上了他,于是他在楚庭说服了楚王出兵,为解救邯郸市之围立了大功。平原君事后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从此以上宾礼待毛遂。“毛遂自荐”和“三寸之舌”这两个成语也就流传下来了。
前瞻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历来不太重视旅游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这是内地城市尤其北方一些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统一弊病,如果加以开发利用,相信必然会带来很大的旅游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学步桥.百家号.2024-04-03
学步桥.百家号.2024-04-03
邯郸学步桥.河北新闻网邯郸最新新闻.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