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杀手芋螺

杀手芋螺

杀手芋螺(学名:Gastridium geographus),又名鸡心螺,是新腹足目芋螺科芋螺属的无脊椎动物。

外形特征

杀手芋螺长43 - 166 mm,贝壳坚固,螺塔低,肩部具有节结,体螺层近乎平滑,壳口于基部比肩部窄。底色为白色、淡褐色、淡紫色、淡粉红色,具微弱的褐色网状纹路,以及由褐色斑块所构成的2~3条宽带。螺塔低,螺口窄,开于第一壳阶。倾斜的角度很大从而在壳阶的顶上形成一基台。螺塔呈阶梯状并有凹陷,还有一突出的中间壳顶。与身体平行的薄唇形成一贯穿壳阶全长的笔直而狭窄的孔眼。右侧裂有长沟,是它的壳口,壳口狭长,前沟宽短。角质,小。齿片大。没有颚片。吻和水管发达,在食道部位有腺体。

分布范围

杀手芋螺分布于日本伊豆诸岛以南至热带的印度-西太平洋。中国的台湾东部海域,屏东恒春半岛,牡丹湾,澎湖,琉球乡。此外,也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省沿岸以及南海诸岛等地,常栖息在赤道海域的沿海珊瑚礁上。

栖息环境

常栖息在赤道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的珊瑚礁、岩石及沙质海底。

生活习性

鸡心螺是在沿海珊瑚礁、沙滩上生活的美丽的腹足纲

捕猎

鸡心螺只在夜间出来活动,在捕猎的时候,会把身体埋伏在沙子里,仅将长长的鼻子暴露在外面。这样不但能够获取氧气,还可以监视猎物的动静。

取食

这种海洋动物是肉食性的,通常以海洋蠕虫类动物、小鱼、甚至其他软体动物门为食。由于鸡心螺的行动相当缓慢,使得它们不得不使用有毒的“鱼叉”(被称为一种毒性齿舌)来捕捉像小鱼这样的快速游泳的猎物。

“鱼叉”是由其齿舌改进形成的。对于捕食软体动物来说,齿舌既起到舌头的用途,同时又是其牙齿。“鱼叉”是中空和尖利的,与齿舌的根部连接在一起。当鸡心螺发现有猎物靠近的时候,它就将长管状的的喙伸向猎物,通过肌肉的收缩,将装满毒液的“鱼叉”从喙里像子弹一样的射到猎物身上,毒液能够瞬间将小鱼麻痹,然后鸡心螺收起它的齿舌,将已被制服的猎物拖入口中。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鸡心螺的种类很多,贝壳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可供观赏。

研究价值

鸡心螺毒素是研究离子通道极好的化学探针,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为工具药,从而具有军民两用的价值。

主要品种

鸡心螺,又名芋螺,种类有协和芋螺字码芋螺百万芋螺耸肩芋螺、哈纹芋螺、海军上将芋螺、信号芋螺、红羽芋螺、将军芋螺鼠芋螺、美塔芋螺、焰色芋螺紫罗兰芋螺等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