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矛隼

矛隼

矛(学名:Falco rusticolus)英文名Gyrfalcon,古称鹘[hú]鹰、海东青,属于隼科隼属的鸟类,为该属猛禽中个体较大者。矛隼是古老的猎鹰品种,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皇家贡品,又以白色者最为珍贵。矛隼是冰岛国鸟,亦为中国歼31战斗机的名称。

矛隼体长50-63厘米,体重1.3-2.1千克。雄性体型小于雌性。其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其眼睛为淡褐色,嘴铅灰色,嘴根部皮肤为黄褐色,脚和脚趾为暗黄褐色,爪为黑色。

矛隼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及北美洲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辽宁省及新疆等地。矛隼栖息于岩石海岸、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冻原地带。

矛隼经常在开阔地带飞行觅食,发现猎物后俯冲捕捉,主要食物为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尤以雷鸟(Lagopus sp.)为多。矛隼多数在北极圈内繁殖,冬季部分个体迁徙到较低纬度地区觅食。

2019年矛隼全球成熟个体数量约为12600-55300只,2021年矛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2021年矛隼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命名与分类演化

最早为矛隼命名的是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博士(Linnaeus, 1758)。学名中的Falco在拉丁文中意为鹰,rusticolus在拉丁文中意为乡村的或粗犷的。英语名Gyrfalcon源于古法语及古德语,意为大型北方猎鹰,Gyr亦有盘旋的意思。

有的学者将矛隼分为8个亚种,格陵兰亚种F. r. candicans,分布于格陵兰。北美亚种F. r. alascanus,分布于北美。阿拉斯加州亚种F. r. obsoletus,分布于阿拉斯加。指名亚种F. g. rusticolus ,分布于冰岛和北欧。北欧亚种F. r. intenmedius,分布于北欧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地区亚种F. r. grebnitzii,分布于东西伯利亚。

但多数学者认为其羽毛颜色的不同只是色型变化,并非亚种分化,属单型种。F. gyrfalco、F. grebnitzii 均被认为是F. rusticolus 的同物异名。

隼科大约在距今约1500万年前从其他鸟类中分化出来,而隼属大约在距今约750万年前与隼科其他成员分开进化。与矛隼基因关系较近的是猎隼(Falco cherrug)。

最早的矛隼的化石于20世纪早期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的晚更新世地层中,距今约40万年前。20世纪60-80年代在欧洲的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西班牙等地也发现了同一时期的矛隼化石。2005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育空地区,于南部融化的高山冰原上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的矛隼羽毛。

形态特征

矛隼体长50-63厘米,体重1.3-2.1千克。雄性体型小于雌性。其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暗色型的头部为白色,头顶具有粗著的暗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横斑和斑点,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横斑,飞羽石板褐色,具断裂的白色横斑,下体白色,具暗色横斑。白色型的体羽主要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褐色斑点。灰色型的羽色则介于上述两类色型之间。眼周裸露皮肤为黄色。眼睛为淡褐色,嘴铅灰色,嘴根部皮肤为黄褐色,脚和脚趾为暗黄褐色,爪为黑色。

其嘴锋长约2.3厘米,翅长为36-42厘米,翅长比例较短较宽,第二枚初级飞羽最长,第一和第三枚等长。脚部大部被羽,脚长约为6厘米,尾长约为24厘米。

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白色,具粗著的褐色纵纹。翅下覆羽褐色,具白色圆形斑点,尾暗褐色。除中央尾羽外,两侧尾羽均具断裂的皮黄色横斑。幼鸟的裸露皮肤、脚及脚趾为淡蓝色。

矛隼的羽色主要由黑皮质素受体(MR1R)来控制,白色型个体属于隐性基因,其身体中的黑皮质素受体不起作用。而暗色型和灰色型个体体内的黑皮质素受体的多少决定了其羽毛颜色的深浅。在格陵兰北部及加拿大东北部,白色型和颜色较浅的中间型个体占多数,而在格陵兰南部及北美洲中南部则各种颜色个体均有。在冰岛主要是中间型个体居多,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则以灰色的中间型个体居多,偶有白色型个体出现。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矛隼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及北美洲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辽宁省及新疆等地。其繁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60度以北,在加拿大部分地区其繁殖区域可达北纬55度。

栖息环境

矛隼栖息于岩石海岸、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冻原地带。常低空飞翔或栖于地上。在越冬地点,矛隼较为喜爱开阔地带,常停留在农田周围的篱笆上。其栖息地中要有较为陡峭的岩石用于繁殖。

生活习性

领地行为

在不同地区,矛隼的领地范围大小不同。在冰岛,其巢域范围约为65平方千米。在俄罗斯苔原地带,其巢域范围约为518平方千米。在阿拉斯加州地区,其巢域范围从约207平方千米至1036平方千米不等。矛隼通常以巢穴为中心飞行觅食,其活动范围会受季节、同类密度以及食物丰富度的影响。当其他猛禽接近其领地时,矛隼较少做出寻衅行为,但会毫不犹豫地对经过的游隼和其它隼类发起攻击。

交流行为

雏鸟的叫声较为短促和尖锐,在饥饿时尤为明显,在有威胁临近时会发出类似蛇的嘶嘶声威胁入侵者。亲鸟在喂食时则会用温柔低沉的声音抚慰雏鸟。雏鸟在离巢时可以学会类似成鸟的kack-kack声。

雌性的叫声频率略低于雄性,发出急促响亮的chup-chup声主要用于召唤伴侣,而稍微拖长的chu-chu声则主要用于交流。短促的kack-kack-kack用于展示领地,报警叫声则为带鼻音的gehe-gehe-gehe,声音比较拖长。拉长的较为清脆的鸣叫主要由雌性在配种时发出,雄性在求偶时也会发出类似的叫声。

节律行为

矛隼多数在北极圈内繁殖,冬季部分个体迁徙到较低纬度地区觅食。

在格陵兰地区的矛隼一般在每年的9月开始出发向南迁徙,平均迁徙时间约为46天,平均迁徙距离约为1400千米,平均速度约为每天37千米。未成年个体的迁徙距离和时间均远少于成年个体。一般为昼间独自迁徙。

在来年的3-5月,矛隼会返回繁殖地进行交配。返回的速度通常会快于秋季出发进行迁徙时的速度,通常可达每天80-100千米,甚至有230千米每天的记录。也有少量个体会留在越冬地繁殖,但大多数矛隼都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

觅食行为

矛隼主要以各种体型的鸟类为食。猎物的体型从雀形目雁形目均有。猎物的体重从不足20克到将近4000克均有。雷鸟(Lagopus sp.)占了其食物的大部分。其次是水禽、雀形目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繁殖季节,生活在阿拉斯加州挪威的矛隼,食物中有89%及96%是雷鸟。在雷鸟较少的年份,矛隼会不得不竭泽而渔,导致其来年数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影响矛隼来年的繁殖成功率。

矛隼常在开阔地带觅食,有时会停在高处观望,有时会在空中盘旋或低空进行迅速的直线飞行。用敏锐的视力发现猎物后,它们会将两翅一收,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径直地冲向猎物。矛隼可以在俯冲后抓起猎物,也可以在地面上将猎物杀死。其捕猎时的冲击力很大,常可将鸟类猎物的胸骨折断。如果突袭失败,矛隼会继续追击猎物使其体力耗尽,然后将其猎杀。在进食时矛隼常会吞下猎物的脚,然后再将其包裹在食丸中吐出。

繁殖与生长

求偶行为

矛隼在繁殖季节会和配偶居住在一起,在非繁殖季节则会独自栖息和觅食。雄性大约在1月底即开始在筑巢地有领域行为,雌性则一般于3月初到达筑巢地。配对时间大约6周,最早4月底开始产卵。此时雄性会在空中展示飞扑和速降行为,并会与雌性一起飞行。雄性还会转到雌性背部上方伸出脚爪,而后进行一次翻飞。形成环绕雌性飞行的轨迹,炫耀行为与其它隼类相类似。

雌性准备好后,会将身体保持水平,头部略低尾略抬高,并发出交配时的长声鸣叫。雄性会飞到其背上完成交配,每次过程持续时间约为4-12秒。交配在产卵前一个月可完成多次,直至产卵。

筑巢与产卵

矛隼不筑巢,通常利用岩石突出部位的一小块平面为巢,也会利用毛脚鵟[máo jiǎo kuáng](Buteo lagopus)或渡鸦(Corvus corax)的旧巢。巢址上方往往有良好的悬挂突出物,便于遮挡雨雪。巢穴通常位于北极海岸和附近河谷悬崖岩石上,偶尔也会位于北极冻原森林带的树上。巢穴会使用多年,周围堆积了大量的粪便和猎物残骸。在格陵兰地区,很多巢穴都有数百年的历史,甚至有一个巢穴在距今约2300-2700年前就有矛隼开始使用了。

矛隼通常每窝产卵3-4枚,最少为2枚,最多可达7枚。卵为褐色或色、上面有暗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长径为55-63毫米,短径为46-49毫米。

孵化与育雏

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工作通常由雌性承担,雄性偶尔亦参与。雄性在孵化期间主要负责提供食物,孵化后则由亲鸟双方共同觅食喂养雏鸟。

孵化期为28-29天,所有的雏鸟会在孵化期末的2-3天中陆续出壳,孵化的雏鸟身上覆盖着厚厚的绒毛用于保暖。雏鸟晚成性,约21天后绒毛褪去,约35天羽毛长全。经过46-49天的巢期生活后才能离巢。亲鸟将猎物带回巢穴前,一般会将内脏先吃掉。然后再把猎物撕开喂给雏鸟。清晨及傍晚为喂食高峰,亲鸟平均每13分钟喂食一次。如果雏鸟一次吃不完,亲鸟会把食物衔出,储存在巢穴附近。

幼鸟离巢后还会在巢址附近至少生活一个月,在此期间它们会学习自己捕杀猎物。幼鸟会从攻击无生命的物体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攻击有生命的猎物。在此过程中,幼鸟有玩耍的行为,并会多次尝试攻击而不真正杀死猎物。

整个繁殖季节雌性产卵到幼鸟独立生活,大约会持续105-110天。其间一对成鸟及其雏鸟平均要消耗约80-100千克的肉食。矛隼性成熟通常要2-4年,其寿命平均为13.5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19年,美国和加拿大约有3720-7450只成熟个体,欧洲约有2000-3500只成熟个体,全球成熟个体估计为12600-55300只。北美洲种群的数量略有下降,而欧洲及俄罗斯地区的种群数量较为稳定。

2020年飞行伙伴组织(Partners in Flight)对于美国及加拿大矛隼的数量估计为42000只成熟个体,但其调查只覆盖了矛隼分布范围的50%,且与上一次的调查数据出入较大,可知2019年的数据相对准确。

致危因素

矛隼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变化、狩猎威胁、食物减少以及非法贸易。2011年的调查发现,石油开采和旅游业的开展给了人类接近矛隼巢穴的机会,对其繁殖和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截止2013年,在西伯利亚地区,每年有1000-2000只矛隼被猎杀。在挪威瑞典等国也存在类似的狩猎行为。狩猎活动减少了作为矛隼食物的松鸡雷鸟的数量。为鹰猎活动收集卵和早成雏的行为也威胁了矛隼的生存和繁衍。

保护级别

截止2020年,矛隼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名录》(CITES)附录I,《迁徙物种保护名录》(CMS)附录II,《猛禽谅解备忘录》第3类,《欧盟鸟类指令》附件I。

2021年矛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矛隼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截止2020年,在丹麦格陵兰岛,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州部分地区已进行了对矛隼的长期监测,同时至少有四个欧洲国家已为矛隼实施了育种计划。

主要价值

矛隼是鹰猎运动使用的主要品种之一,这种运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因纽特人会捕猎矛隼获取羽毛用于装饰。矛隼也是北极地区观鸟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及发展相关经济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化

在传统的鹰猎中,矛隼是王公贵族专用的鸟。矛隼的古称歼-31,命名了中国歼31隐形战斗机。矛隼是冰岛国鸟,其形象出现在了该国的国徽上。矛隼也是美国空军学院的官方吉祥物。

中国的鹰猎历史悠久,用于鹰猎的猛禽中,名声最大的莫过于海东青。海东青即为矛隼,又名鹘鹰,可猎天鹅。在各种图画及工艺品上,经常出现其形象。有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青”。自朱温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以来,海东青一直是皇家贡品,辽、金、元、清各朝更是将其定为御用猎禽,其中又以白色者最为珍贵。

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记载了他曾参加孛儿只斤·忽必烈大汗的狩猎。大汗把最为喜爱的12只白色矛隼一直带在身边,并特地派了一头大象作为它们的坐骑。

北京南苑自金朝起即为皇家猎场,且设鹰坊,“掌调养鹰鹘(海东青)之类”,供帝王渔猎使用。元明清各代又不断扩建,除用于围猎外,还用于操练军队。现为湿地公园

相似物种

以下几种隼科猛禽体型大小类似,分布范围也有重叠,其识别特征如下: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09

金代海东青攫天鹅环形玉佩.《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9-09

Falco-rusticolus.inaturalist.2023-09-09

Falco rusticolus (Gyrfalcon) .iucnredlist.2023-09-0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9-09

Falco rusticol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9-09

..2023-09-09

gyrfalcon.britannica.2023-09-09

Aquila chrysaeto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5-1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9-09

Gyrfalcon : National Bird Of Iceland.vdio.2023-09-09

Falco.英语词源字典.2023-09-09

Rustical.英语词源字典.2023-09-09

Gyrfalcon.词源(Etymology).2023-09-09

The gyrfalcon ( Falco rusticolus ) genome.ncbi.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2023-09-09

南苑古今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9-09

Falco rusticolus Linnaeus, 1758 .catalogueoflife.2023-09-09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inaturalist.2023-09-09

Saker Falcon (Falco cherrug) .iNaturalist.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