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
李济深(1885年—1959年),字任潮,广西苍梧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
李济深出生于1885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济深曾加入反清斗争。1913年,李济深从陆军大学(原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年。1919年,李济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先后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1923年,李济深消灭桂军沈鸿英部后,开始扶持黄绍竑、李宗仁等广西实力派。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李济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之后,李济深参与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二次东征。北伐时期,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和总司令部后方留守处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留守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后,李济深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成为广东的实权派人物。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济深积极响应,发动“四一五”广州清党事件。八一南昌起义后,李济深围堵起义军,并在广东潮汕地区将起义军击溃。1928年,李济深联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进行二次北伐,并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次年,蒋桂矛盾激化,李济深赴南京调停时被蒋介石软禁,直至“九一八事变”后才恢复自由。
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爆发后,李济深积极支持第十九路军抗战。次年,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任主席,并与中共订立抗日反蒋协定。“福建事变”失败后,李济深逃往香港。之后,他组织华族革命同盟,并任主席兼组织部长,主张反蒋抗日。“七七事变”后,李济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9年,蒋介石任命其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次年,李济深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期间,他支持抗日民主运动,保护共产党人。1943年底,桂林军委办公厅撤销,蒋介石调李济深为军事参议院院长,李济深电辞不就,仍留在桂林从事抗日民主活动。1946年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李济深任主席。全面内战爆发后,李济深呼吁停止内战,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李济深任主席。次年1月,李济深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李济深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李济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年,李济深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74岁。
杨尚昆认为,李济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一位老朋友,“是我们国家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领导人。”白崇禧认为,“作为广西人的李济深,因其高贵的品格和诚挚待人的作风,而在广东军中被广东将官拥戴为领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5年,李济深出生在一个亦耕亦读的富农家庭。李家祖先原籍为江苏武进,约于明朝时迁移到广西苍梧县。李济深祖父是清代秀才,父亲李均尚是凛生,都以教书为业。母亲吴氏是位农村妇女。李济深六岁时,父亲去世,之后,他跟入私塾读书。后又进入高级乡塾“大馆”读书。每天放学后和农忙季节,李济深总要放牛砍柴,帮家里干农活。1901年,16岁的李济深考入梧州中西学堂。李济深在该校读书期间,在进步教师胡汉民等人的启发教育下,萌发了爱国民主思想和救国救民志愿。
18岁时,李济深被梧州知府庄蕴宽选入黄埔陆军中学读书。两年后,该校被陆军部取消,他随班并入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入新军学兵营任排长,与连长、同盟会会员邓铿成为莫逆之交。在新建陆军任职不到一年,他又入讲武堂学习。1910年,李济深被广东督练公所选送到保定军官学校(陆军大学前身)“军官深造班”深造,攻读高等军事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济深和校内师生一起投入反清斗争,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浏河铁路桥,以阻拦清兵南下。之后,他得知他的老师、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派军队挥师北伐,便赶往上海参加了广东北伐军,被总司令姚雨平任命为作战参谋。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宣布进行北伐,他自任北伐军总司令,黄兴为北伐陆军参谋长。1月中旬,姚雨平部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战三捷,大败清军。在这三次战役中,李济深不仅参与制定作战计划,而且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不久,南北议和成功,清帝宣布退位,广东北伐军被编为第四军,李济深升任第四军第二十二师参谋长。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由袁世凯继任,第四军随后被撤销,李济深和军长、师长等一同去职。之后,李济深重返陆军大学继续学业。1914年,李济深从陆军大学毕业,因成绩优秀,被留校担任教官。在陆军大学任教的五年中,他为中国军界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后来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的徐永昌和广西省主席黄旭初,都是他的学生。
追随孙中山
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次年春,李济深在南下探亲途中,应护法军政府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的邀请到第一师工作。在邓铿的介绍下,李济深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1922年春,孙中山决定进行北伐,推翻由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统一全中国。5月初,第一师在右翼总指挥许崇智的指挥下,连战连捷,一举攻克赣南重镇赣州。当部队攻占赣州,向南昌进军时,陈炯明部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李济深和师长梁鸿楷奉孙中山的密令,率部随第二军军长许崇智返回广东平叛。考虑到第一师成分复杂,有四分之三的力量是陈炯明的旧部,无论是拥孙讨陈,或拥陈倒孙,内部都可能发生分化甚至火并,李济深和梁鸿楷商定:第一师既不跟许崇智一道平叛,也不表示拥陈,率领全师离开大军行列。
不久,许崇智部与陈炯明的叛军在韶关一带发生激战。正当陈炯明部难以支持之时,第一师的第一团团长谢毅,第三团团长陈修爵,第二团团长徐汉臣均率部倒戈,导致许崇智部败退福建境内。李济深见此情景,愤而辞职。北伐军平叛失败,粤军第一师重被陈炯明控制。孙中山认为第一师对革命事业仍有作为,于是派第一师副师长陈可钰转告李济深,让其继续留在第一师,李济深再回第一师任参谋长。此后,李济深秘密联络一师中下级军官邓演达等人,待机起义。
11月,孙中山任命杨希闵为讨贼军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讨贼军桂军总司令,并联络桂军沈鸿英部组成滇桂联军讨伐陈炯明。此时,第一师正驻防肇庆一带,李济深暗中与滇桂联军联络,并说服师长梁鸿楷在粤军中发动兵变,配合滇桂联军行动,最终,陈炯明部败退惠州。
1923年,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大元帅府)并整编部队。师长梁鸿楷升任第一军军长,李济深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重建大本营初期,北江地区的邓琢如部威胁到广州。为巩固广州的革命政权,大元帅府派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师及滇军等部赴北江迎击敌军。战斗中,李济深率第一师一举将邓琢如部击退。从北江回广州不久,李济深奉命率第一师驻防江门,并兼任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负责筹饷,为大本营解决经济困难。此时,已归顺大本营的陈炯明旧部陈德春旅在江门企图反叛,李济深奉孙中山密令,率部将其包围,经过激战,陈德春旅全部被缴械。
平定广西
1923年4月,驻防肇庆和西北江地区的桂军沈鸿英接受北洋军阀政府任命的广东军务督办一职,发动叛乱。孙中山派李济深率领第一师讨伐沈鸿英,令其率部消灭沈鸿英部驻防肇庆及其附近的黄振邦、张希栻两旅。李济深部还未到达肇庆,黄振邦、张希栻二旅就已退入肇庆城,凭借城墙固守。李济深命令第三团团长邓演达为攻城总指挥,将城墙炸破,李济深部冲入城内,全歼守敌,并活捉敌旅长黄振邦(后被枪决)。
沈鸿英得知驻肇庆的两个旅均被歼灭后,率部逃回广西梧州,李济深当即向梧州前进。当时,在梧州地区驻有两部桂系武装,一是沈鸿英部的冯葆初旅,镇守梧州,另一部是被沈鸿英任命的广西陆军第八旅旅长黄绍竑(黄绍竑已密受孙中山任命的广西讨贼军总指挥)。7月,李济深率部攻击梧州时,在黄绍竑部的配合下,截断了冯葆初部的退路,冯葆初被迫投降,李济深进驻梧州。之后,李济深被孙中山任命为梧州善后督办,邓演达为梧州军警督察处处长。冯葆初部降粤后,仍然占据着梧州市各要点,为根除后患,李济深与黄绍竑、邓演达等又消灭了冯葆初部,将冯葆初部全部缴械。为收广西局面,李济深决定扶植黄绍竑、李宗仁两部。不久,李济深将第一师移驻肇庆,把梧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交黄绍竑。1923年8月,李宗仁放弃中立立场,并将该部改名为“定桂军”。之后,李济深又协助黄绍竑与李宗仁联合,占据了梧州、浔州、玉林三府的所属各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李济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春,广西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军事集团,分别是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军、沈鸿英部和李宗仁、黄绍竑率领的定桂军和讨贼军。鉴于陆荣廷、沈鸿英兵力强大,李宗仁、黄绍竑决定利用陆荣廷、沈鸿英之间的矛盾,先“联沈倒陆”,然后再与沈鸿英决战。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李宗仁、黄绍竑部与沈鸿英部配合,击溃了陆荣廷部,并攻克了省会南宁。占领南宁后,定桂军和讨贼军统一组织了“定桂讨贼联军”,由李宗仁任总指挥,黄绍竑任副总指挥,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在李济深的推动下,李宗仁和黄绍竑分别就任广州大本营委任的广西绥靖督办和会办的职务。
李济深、黄绍竑就任广西绥靖督办、会办后初期,因广西的政治制度与广东不统一,李济深又奉命去南宁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商量两广政治的统一事宜,双方就军事、政治、党务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广西省政府按广东革命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组织,并在广西设立省党部。
1925年初,在李济深的支持下,李宗仁、黄绍竑将沈鸿英部彻底消灭,随后,李宗仁、黄绍竑部又转而攻击侵入南宁、柳州的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并在三个月内将其击溃,从而统一了广西全省。
统一广东
1925年1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退据东江的陈炯明,乘机派兵反攻广州。大元帅府决定兵分三路,以滇军杨希闵部为左路、桂军刘震寰部为中路、部分粤军和黄埔学生军两个教导团以及新编的学生总队为右路迎击叛军。李济深派一师陈铭枢旅参加右路军。由于担任左、中路的杨希闵、刘震寰部已和陈炯明部暗中勾结,按兵不动,故而这次国民革命军东征实际成为右路军和陈炯明部的决战。陈铭枢旅与黄埔学生军密切配合,连战连捷,两个月内先后攻克淡水、海丰、兴宁等城大败陈炯明部,叛军残部纷纷逃往闽赣边区。
正当东征军胜利进军之际,孙中山于3月21日在北京逝世。孙中山逝世后,云南的唐继尧想要夺取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权,于是在昆明宣布就任副元帅职(1924年10月13日,孙中山授予唐继尧副元帅职,唐拒不受命),率部进军广西,并以副元帅名义任命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省长。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则秘密派人勾结杨希闵。于是,刘震寰、杨希闵起兵作乱。6月,胡汉民以代帅名义免除杨希闵滇军总司令、刘震寰桂军总司令的职务,并密令东征联军许崇智部回师广州。李济深奉命率第一师协助湘军谭延闿部向广东前进,配合许崇智部及黄埔学生军收复了广州,杨希闵逃往香港。接着,李济深又率部协助朱培德部将刘震寰部包围缴械,刘震寰兵败逃走。
7月初,国民党中央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由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所属部队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其中,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下辖陈铭枢第十师,陈济棠第十一师,梁鸿林第十二师,徐景唐第十三师。共产党员叶挺任该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不久,该团发展为第四军独立团。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被刺杀。“廖案”发生后,陈炯明认为广东革命政府出现危机,遂于9月初指挥其残部再次发动叛乱。国民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并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组编东征军。东征军共分三个纵队,第一纵队长何应钦率第一军向东江前进;第二纵队长李济深率第四军主力先协助第一军攻克惠州,然后直驱潮汕;第三纵队长程潜率第六军经老隆取五华。朱培德的第三军为总预备队。
李济深受命后,为配合第一纵队进攻惠州,李济深命陈济棠、张发奎和叶挺团切断了杨坤如部和陈炯明主力的联络。惠州被攻克后,东征军乘胜追击,第一、二纵队经过激战,消灭了叛军林虎部主力和洪兆麟残部。与此同时,位于第一路督战的蒋介石,由于冒险猛进,被陈炯明部反攻,节节败退。李济深派兵救援,并接应蒋介石会师紫金。之后,他又率部与何应钦的第一纵队夹攻兴宁,迫使陈炯明率残部向福建境内逃窜。
10月底,南路军阀邓本殷部队进攻单水口,李济深奉命回援南路作战。不久,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粤桂联军总指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战斗,邓本殷部主力被全歼。为保存实力,邓本殷于11月下旬率残部渡海撤到海南岛。之后,李济深部在桂军的配合下,歼灭了盘踞在钦州、廉州地区的南路军阀申保藩部。1926年1月中旬,李济深指挥第四军张发奎等部进军海南岛。邓本殷部在第四军的进攻下不断败退,邓本殷见大势已去,弃军逃往国外,其残部向第四军投降。之后,广东全省获得统一。
1926年1月初,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因正在指挥南征未能出席,但因其战功卓著,被缺席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誓师北伐
1926年春,国民政府着手准备北伐。3月,湖南省防第四师师长唐生智进兵长沙,驱逐了省长赵恒惕,宣布代理省长。5月,唐生智部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直军和湘军叶开鑫部的攻击,退驻衡阳,向两广求援。李济深调第四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张发奎和陈铭枢两师赴湘,配合唐生智部和广西李宗仁的第七军反攻长沙,打败叶开鑫部和吴佩孚援军,为国民革命军揭开了北伐的序幕。
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济深任北伐军总参谋长和总司令部后方留守处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留守广州,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第四军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北伐过程中,叶挺独立团和第四军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击败吴佩孚军,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11月,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由广州迁往武汉。迁都前,国民政府改组了广东省政府,任命李济深兼广东省主席及省军事厅厅长。之后,国民党中央又设立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管辖广东、广西等地区,以李济深、何香凝、孙科、戴季陶、宋子文等7人为委员,李济深任主席。从此,李济深成为南方地区掌握国民党党政军大权的最高领导人。
1927年初,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李济深亦追随蒋介石在广州进行“清党”“反共”活动。将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济深随即发动“四一五”广州清党事件。他还组织广州特别委员会,宣布与武汉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脱离关系。6月,他又在广东进行第二次“清党”,总计杀害共产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2100多人。著名的共产党员和工人领袖肖楚女、熊雄、邓培、李启汉等都是在这次“清党”中被杀害的。
8月,南昌起义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向广东东江地区进军。李济深被蒋介石任命为八路军总指挥,奉命派兵堵截起义军,并在潮汕地区重创起义军。
正当李济深部与起义军激战时,张发奎率部抵达韶关。此时,无法在武汉立足的汪精卫欲以武力统一两广,作为政治资本,与南京国民政府相抗衡,因此,他策动张发奎、黄琪翔进行兵变,以解除李济深的军政大权。11月,蒋介石电邀汪精卫到南京商议召开国民党四中全会,汪精卫便约李济深一同前往。在李济深离开广州当晚,张发奎、黄琪翔趁机发动了兵变。“广州事变”发生后,李济深令黄绍竑、陈济棠、徐景唐、陈铭枢等向广州进军,平定兵变。兵变被平定后,李济深由南京返回广州。
1928年初,李济深联合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进行二次北伐,以推翻以奉系军阀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3月,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出师北伐前,蒋介石又令李济深代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坐镇南京。4月,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北伐军进入济南后,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炮击济南城,制造了“济南惨案”。在日军的威胁下,蒋介石打算停止北伐。但因李济深、冯玉祥等人的坚决反对,北伐军绕过济南,继续北上。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便乘火车逃回东北地区,结果在皇姑屯附近被日军埋设的炸药炸死,北伐军顺利占领北京和天津。接着张学良宣布放弃东北“自治”,改换旗帜,接受国民政府领导,从此,中华民国在形式上获得“统一”。
与蒋决裂
第二次北伐后,蒋介石和各实力派的矛盾尖锐起来。为了巩固其地位,蒋介石决定在全国实行裁军。从大局出发,李济深对蒋介石的裁军是支持的。他将第八路军缩编为几个师,凡没有战功的部队统统裁并,同时将原第八路军所辖的海军和空军,交给南京国民政府直接管辖。虽然李济深想以自己的行动,为全国军队的编遣带一个头,但其他编遣区却对编遣毫无动静。同时,蒋介石在编遣问题上不仅只裁他人,不裁自己,而且到处阅兵,进行武力示威。对此,李济深致电蒋介石提出批评,令蒋介石大为不满。
蒋介石认为各实力派在抵制他的编遣裁军计划,于是决定在各派势力中首先打掉一派,以儆效尤,而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被他选定为第一个打击目标,由此,蒋桂矛盾爆发。1929年3月,李济深到南京调解蒋桂矛盾。蒋介石认为李济深是桂系“首领”,暗中支持桂系反蒋,于是将李济深逮捕,关押在南京汤山。尽管李济深的部下蒋光鼐、蔡廷锴、余汉谋等粤军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恢复李济深自由;中国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蔡元培、张静江等人也多次要求蒋介石放人。但蒋介石主意已定,一面发动蒋桂战争,一面由国民党中央宣布永远开除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的党籍。后来,由于要求释放李济深的呼声强烈,再加上蒋桂战争以蒋介石的胜利而结束,蒋介石于7月在名义上恢复了李济深的自由,将其软禁在鼓楼家中。直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台,李济深才恢复党籍并获得自由。
1931年12月,李济深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会议决定由孙科任行政院院长,李济深为训练总监。1932年1月24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临时政治会议,由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同时会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李济深任军委会委员,同时被任命为军委会办公厅主任。2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市,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事变后,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李济深的支持下,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率十九路军奋勇抗战。李济深建议答应第十九路军将东北义勇军调进关来助战的要求,他还亲赴北平做张学良、阎锡山进行抗日的工作。上海抗战后,蒋介石把第十九路军调去福建进攻工农红军,李济深反对蒋介石这一决定,遂辞去各项职务,离开南京前往香港。
1933年11月,李济深由香港到福州,与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第十九路军为基础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任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福建人民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并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订立了抗日反蒋协定。同年底,蒋介石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调集了大批军队向福建进攻,并策动蔡廷锴部军长毛维寿等人叛变,以致福建人民政府于1934年1月归于失败。
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李济深和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前往香港。蒋介石下令逮捕李济深,并再次将他开除党籍。到香港后,李济深继续进行抗日反蒋活动,并组织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李济深任同盟主席兼组织部长。华族革命同盟提出了“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人民政权”的政治主张,和“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民族战争”等八条行动纲领,并出版了《大众日报》,宣传反蒋抗日。
就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之际,1936年6月,陈济棠和李宗仁发动了两广事变,要求南京政府对日宣战。两广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一方面收买并分化瓦解陈济棠的军事集团,一方面派兵围困李宗仁和白崇禧部。为改变广西局面,李宗仁、白崇禧邀请李济深等各抗日反蒋党派团体领导人到广西商量对策。李济深主张成立抗日反蒋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抗日,共同对付蒋介石的进攻。蒋介石为避免事态扩大,派程潜、居正为代表到广西谈判,以抗日为要求,双方达成妥协,广西问题和平解决。
积极抗战
1937年春,李济深代表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发表《解决时局抗日救亡之意见》,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七七事变”后,中国国民党宣布恢复李济深的党籍,并任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为表示无条件拥护蒋介石领导抗战,在陈铭枢等人的主张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宣布解散。南京沦陷之后,李济深到达武汉市,时任长江局副书记和中共中央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特地拜访了李济深。武汉沦陷后,李济深返回广西。
1939年,为解决敌后地区国共两党两军的摩擦,蒋介石等人决定设立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考虑到李济深与中共的良好关系,又经陈诚多次建议,蒋介石任命李济深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上任后,李济深延聘了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工作。当时周恩来、张友渔、高崇民等共产党人都是该会委员。
1940年初,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浪潮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率领大军兵临晋城,准备进攻八路军。之后,在李济深的支持下,经过王葆真斡旋,卫立煌和朱德在洛阳会晤,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晋东南两党两军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重新出现了共同抗日的局面。李济深、王葆真促成卫立煌与朱德将军见面的事情,使蒋介石十分恼怒,同年,蒋介石将李济深调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
李济深在任职桂林办公厅主任期间,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威望,保护了一些共产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民主运动。“皖南事变”后,李济深放走了国民党黑名单上的邹韬奋、李克农、梁漱溟等人。叶挺被捕后软禁在桂林市时,李济深也设法给予照顾。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被撤销后,共产党人通过李济深将宋庆龄、陈嘉庚等人募捐的医药、器材、款项转运到陕北抗日根据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工作者都来到桂林,李济深帮助他们做了妥善安置。
李济深在桂林的作为,使蒋介石大为恼火,同时他也担心李济深暗中操纵两广的旧部下、旧关系搞事变,于是撤消了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改调李济深到重庆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闲职。李济深电辞不就,继续留在桂林市进行抗日活动。1944年上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以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6月中旬,李济深与中国国民党元老柳亚子、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等人,在桂林发起成立了“抗日动员宣传工作委员会”和“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开展“保卫东南的全民动员”活动。6月18日长沙失陷后,日军进逼衡阳。为鼓舞士气,保卫战略要地衡阳,李济深在桂林发起了抗日救亡献金劳军运动。他亲自参加了“国旗献金大游行”,并与柳亚子等老人,组成“长老团”,到街道、店铺和驻桂林市的中国银行、农民银行分支机构和企业公司去募捐。之后,他将募捐所得的钱与物资派田汉带慰劳队赴衡阳劳军,以鼓励士气。
衡阳失守后,桂林也很快沦陷,李济深急返梧州。梧州沦陷后,他又返回原籍苍梧县冠盖乡料神村。回到料神村后,李济深立即发动家乡各界人士建立了“人民自卫、自治动员委员会”,动员人民组织起来保卫家乡。接着,他又授意其族侄李沛霖成立“南区抗日自卫委员会”,并建立了民众武装抗日自卫队。在李济深推动下,附近一些地区也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为开展抗日宣传,李济深让他的次子李沛金利用手中的电台每日收听有关电讯,并把收到的消息公布在黑板报上,使民众了解抗战大势,鼓励大家同仇敌忾。后来李沛金等人又办起了油印小报《南报》,使宣传工作取得了更好效果。
1945年1月,李济深经北流,抵达玉林。在玉林州背杨家庄参加集会,作公开讲演,表示绝不与国民党中央同流合污,号召人民组织起来,保卫家乡,开展游击战争。后来蒋介石为了控制李济深的活动,催李济深到重庆任职,但遭到李济深的拒绝。李济深的行为让蒋介石非常气愤,就派特务暗杀李济深,幸而被其卫兵发现,才免遭于难。
公开反蒋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经过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正式召开。政协会议闭幕后不久,中国国民党内部开始对政协决议进行攻击,在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李济深极力阻止国民党内部单方面撕毁政协决议。
为壮大国民党民主派的力量,4月,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在广州秘密召开成立大会,李济深被推举为主席。1946年5月,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宣言》和《政治主张》在香港《华商报》上相继发表。《成立宣言》声明民促的宗旨是“团结海内外志同道合之同志,齐一步伐,集中力量,以促进中国之民主运动,共同完成建国大业,使和平、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得以雄临于世界”。
全面内战爆发后,李济深应蒋介石的邀请到庐山,期间他两次与蒋介石面谈,劝其停止内战,实行政协决议,但无结果。11月,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由国民党一党包办“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对此坚决反对,宣布拒绝参加伪“国大”,李济深作为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选出的国大代表之一,也断然拒绝参加。
1947年2月,李济深以回乡扫墓为名离沪转赴香港,3月,他在香港《华商报》发表了《对时局意见》的长文,公开指责蒋介石发动内战、实施独裁的政策,并提出七项政治主张,包括“国共双方立即停火”“重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内容。李济深的言行,使中国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于是以“对总裁失敬和侮辱国民党”的罪名,第三次开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并登报通缉。
1947年5月,国统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20日,6000余名学生在南京举行联合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宪特的镇压,造成“五二0惨案”。惨案发生后,李济深在香港公开发表谈话,表示完全支持学生运动。
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军事上的失败,在全国进行“戡乱”总动员,迫害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加强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李济深在香港《华商报》发表谈话,谴责蒋介石独裁政府的罪行。
1948年1月,为联合国民党内民主力量,由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及其他民主分子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李济深当选为主席。民革以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为当前革命任务。
拥护中共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信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钧儒,就加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合作、扩大统一战线、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提出正式倡议。之后,李济深代表民革与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通电国内并致电毛泽东主席,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2月,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香港出发,于1949年1月到达东北解放区。不久,他与其他民主人士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公开声明“愿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随后,他与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一起筹备召开新政协,并任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9月,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李济深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0月1日,李济深参加了开国大典。11月,国民党民主派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继续当选为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胃癌及脑动脉血栓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人物评价
杨尚昆认为,李济深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一位老朋友,“是我们国家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领导人。”
白崇禧认为,“作为广西人的李济深,因其高贵的品格和诚挚待人的作风,而在广东省军中被广东将官拥戴为领袖。”
黄绍竑评价李济深:“即使手握行政和军事大权,他也不滥用职权,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而且平易近人。”
轶事典故
艰难赴解放区
1948年8月,民革的蔡廷锴、谭平山和民盟的沈钧儒、张伯钧都离开香港,前往解放区。但对李济深来说,离开香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时英国政府与蒋介石政府还有外交联系,李济深的行动受到香港当局和中国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周恩来通过何香凝给李济深传递消息,力促他为了人身安全尽快离开香港,并为李济深离开香港制定了周密计划:他们租了一艘从香港直航大连港卸货的苏联货轮,安排李济深在年末假日期间登船离开。由于之前已有两批民主党派名人离开香港奔赴解放区,引起了很大骚动,为了将注意力降至最低,李济深等人被安排在圣诞节后一天半夜上船。
为了转移香港当局的注意力,李济深邀请香港特务机关的首脑王翠微及其妻子12月27日到其寓所吃饭。由于宴会订在12月27日,他们没有怀疑李济深将在26日离港。另外,由于那天是假日,监视李济深的特务也松懈了。27日傍晚,王翠微携夫人来赴宴,李济深的3个密友舒宗鎏、叶少华、吕方子也受邀出席宴会,表面上是陪同赴宴的客人。然而,当时李济深已于前天晚上午夜时分登上了苏联货轮,当时在船上的还有彭泽民、柳亚子、茅盾和马寅初。1949年1月10日,李济深一行到达解放区。
李济深与徐悲鸿
李济深与徐悲鸿是密友。抗战时期,李济深在桂林市任职时,徐悲鸿将他所有的作品、藏书和收藏的艺术品都从南京运至桂林,储藏在“七星岩”内,以躲避战火。1944年,日军占领衡阳后,桂林陷入混乱。因此,徐悲鸿委派学生黄养辉到桂林去拯救被储藏在“七星岩”的10箱书画。当时,交通已经非常困难,逃亡者将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爬到了车厢的顶上。黄养辉所携资费不丰,为此,他拜见了李济深。李济深立即为黄养辉写了一封信,让他持信去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黄旭初。黄旭初拨给黄养辉2万元,并且帮助黄养辉将10箱书画宝藏装上火车,运往贵阳,后又运达重庆。徐悲鸿过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将其所有收藏都捐赠给了国家。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李济深故居:李济深故居位于广西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始建于 1925 年,占地面积 3400 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宅院。李济深曾在此多次组织召开重要的会议,组织民众抗日武装,并在此救助、安置了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1950 年,李济深及亲属把故居及所有田产无偿捐献给国家。1996 年,李济深故居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济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承德市委员会.2024-06-25
建国大业 (2009).豆瓣电影.2023-09-21
开国前夜 (2010).豆瓣电影.2023-09-21
热血军旗 (2017).豆瓣电影.2023-09-21
光荣与梦想 (2021).豆瓣电影.2023-09-21